㈠ 如果法院要對未成年人定罪,那麼在年齡上有何要求
如果法院要對未成年人定罪,那麼在年齡上有何要求?
我國法律對未成年犯罪好像有14周歲16周歲和18周歲的,三個年齡段,同樣的罪行,但定罪和執行應該是不一樣的
但是樓主說的未成年人定罪應該看看這個未成年人犯的是什麼罪行,一般的打架斗毆或者是小小不嚴的事,應該不會給孩子定罪的,說服教育應該就沒事了,如果要是參與了什麼大案要案等等,這就不好說了
㈡ 少管所的年齡限制
少管所的年齡限制:已滿14周歲未滿18周歲的青少年
少年犯管教所是對已滿14周歲未滿18周歲的少年犯進行教育、挽救、改造的場所。簡稱少管所。它是我國勞動改造機關之一。
㈢ 少年多少歲開始構成犯罪
我國《刑法》第十七條:
1、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2、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只有在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 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才應當負刑事責任;
3、不滿14周歲的人實施任何危害社會的行為,都不負刑事責任;
所以少年犯罪年齡在我國是14周歲
㈣ 少年犯最多拘留多常時間
凡是被抓獲的犯罪嫌疑人,是有證據表明犯罪的嫌疑人,是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人,刑事拘留的時間是從被拘留之日其3日,有特殊情況可以延長至七日,如果犯罪嫌疑人有結伙、多次、或流竄作案的,就要延長至30日,公安機關要在這些時間屆滿前,向檢察院提出逮捕犯罪嫌疑或釋放或轉為取保候審檢視居住的決定,檢察院在收到公安機關要求逮捕的建議後應當在7日內做出是否逮捕的決定,如果逮捕,則由公安機關執行,如不予逮捕則做其他處理,因此一個犯罪嫌疑人只說拘留的話是最長為37天。執行拘留的是看守所,而不是拘留所。
你說的拘留又是拘留所的,那隻是一般違法的人,違反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那麼可能是一個行政案件,由公安機關作為行政機關對嫌疑人做出的處罰,那麼這個期限以決定處罰時確定的時間為准,如之前有傳喚的傳喚一天折抵執行一天,正常的治安案件拘留是15日,特殊情況合並執行不能超過20天,因此,拘留所的拘留最長為20天。
少年犯要根據其具體年齡決定了
㈤ 少年犯多大能判死刑啊
18以上會判死刑
㈥ 青少年性犯罪最小年齡法律上是多少歲
刑責年齡是指法律規定行為人對自己的犯罪行為負刑事責任必須達到的年齡。中國刑法對此有以下規定:
1、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2、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只有在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 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才應當負刑事責任;
3、不滿14周歲的人實施任何危害社會的行為,都不負刑事責任;
4、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
㈦ 少管所多少歲可以進
14歲。
少年犯管教所,是對已滿14周歲、未滿18周歲的少年犯進行教育、挽救、改造的場所,簡稱少管所,是我國勞動改造機關之一。
少管所,由各省、市、自治區司法機關直接管轄,設所長一人、政委一人,副所長、副政委若幹人。職能機構除有與監獄、勞動改造管教隊基本相同的設置外,還要設置必要的教研機構、配備教師。
少年犯已滿18周歲、余刑在2年以上的,應轉送監獄、勞改隊關押改造。
對罪犯的改造過程,實質上又是矯正罪犯頭腦中對客觀世界認識的過程,而正確的認識只能來源於實踐。」勞動可以使罪犯在勞動中學到一些做人的道理,掌握一定的謀生手段和提高回歸社會後的就業能力。
罪犯在進行勞動改造的同時,客觀上進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有利於國民經濟的增長,彌補了國家對監獄經費投入的不足。罪犯進行勞動改造,一方面有利於罪犯自身的惡習改造,另一方面創造了一部分有價值的勞動。
這部分勞動價值除了用於罪犯的日常費用外,還可以用於監獄的硬體實施建設,用於對幹警工作激勵獎金、福利待遇,罪犯的勞動改造激勵、改造條件等,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監獄經費緊張的局面。
其中監獄企業的出現,不僅為罪犯勞動改造提供了物質載體,而且對監獄經濟、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最終不斷提高對罪犯的改造質量,形成一個有利於罪犯改造的良性循環。
㈧ 未成年人開始犯錯的高峰年齡是
以前未成年人作案的高峰年齡以16-18歲居多,而近幾年14-16歲也占相當大的比例,一些少年犯從10歲、11歲就開始小偷小摸,到12歲-14歲就開始「小人做大案」了。
從犯罪動機來看多為激情犯罪。由於青少年的犯罪動機往往比較簡單,較少有預謀,常常是受到某種因素誘發和刺激而突發犯罪。許多未成年人貪圖吃、喝、玩、樂等物質享受,容易發生以下犯罪:一是從小偷小摸走向盜竊犯罪;二是搶奪、搶劫、尋釁滋事等犯罪;三是模仿電影電視中的作案手法,講哥們義氣,呈霸英雄,無所顧忌,不計後果,肆意作案,以致發展到犯故意殺人或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等嚴重罪行。
㈨ 我國對年長少年犯規定的年齡是多少到多少,有沒有專門的法條規定
您好!!!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這是刑法第17條第1款的明文規定,意指已滿16周歲的人對一切犯罪承擔刑事責任。刑法理論通常稱這一時期為完全負刑事責任時期(也可以稱為完全有犯罪能力時期)。已滿16周歲的人,已接受了較多的教育,身心發育比較成熟,
對什麼行為是犯罪、什麼行為不是犯罪,都有比較明確的認識,也能夠控制自己是否實施犯罪行為,具有辨認控制能力,故應對一切犯罪承擔刑事責任。
此外,刑法第17條第3款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刑法理論通常稱為減輕刑事責任時期。這樣規定,一方面是因為這些人還屬於未成年人,身心發育不十分成熟,辨認控制能力比成年人要差一些,故其犯罪的危害程度比成年人犯罪的危害程度低一些。另一方面,未成年人的可塑性較大,比較容易接受教育改造。所以,根據罪刑相適應原則與刑罰目的的要求,對未成年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另外,我國一直關懷青少年的成長,重視對青少年的教育,這也是對未成年人犯罪從寬處罰的政策理由。
刑法第17條第4款還規定:「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這表明,未達到法定年齡的人,如果實施了有害於社會的行為,雖不追究刑事責任,但也不能姑息放縱,而應加強教育和看管,乃至由政府收容教養。這也是預防他們將來走上犯罪道路的必要措施。
㈩ 到幾歲為少年犯
你好
未滿十四周歲為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人,未滿十八周歲的人為未成年人,因此,14-18周歲未成年人犯罪被判處刑罰的,屬於少年犯,應當分別關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