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刑事案件辦案期限
刑事來案件辦案期限是法源律規定的司法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的時間限制。中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對被逮捕或拘留的人犯,必須在24小時內進行訊問;對被告人在偵查中的羈押期限不得超過2個月,少數案情復雜的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准延長1個月。
人民檢察院應在1個月內對公安機關移送起訴或免予起訴的案件作出決定,重大復雜案件可以延長半個月;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在受理後1個月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1個半月;第二審人民法院受理上訴、抗訴案件後,應在1個月內審結,至遲不得超過1個半月。
拓展資料:刑事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被控涉嫌侵犯了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國家為了追究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刑事責任而進行立案偵察、審判並給予刑事制裁(如罰金、有期徒刑、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等)的案件
參考資料:刑事案件辦案期限-網路
Ⅱ 一般行政處罰案件從立案到結案的時限規定的依據是什麼
依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程序規定》第五十七條
適用一般程序處理的案件應當自立案之日起九十日內作出處理決定;案情復雜,不能在規定期限內作出處理決定的,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延長三十日;案情特別復雜,經延期仍不能作出處理決定的,應當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有關會議集體討論決定是否繼續延期。
拓展資料
一、行政處罰
狹義的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或其他行政主體依法定職權和程序對違反行政法規尚未構成犯罪的相對人給予行政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廣義的行政處罰除了包含上述狹義的內容外,也包含企事業單位規定的一些行政人事處罰內容。
行政處罰的處罰具體原則有:
1、法定原則,處罰法定原則是行政合法性原則在行政處罰行為中的集中體現。
2、公正、公開原則,處罰公正原則是指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必須與相對人的違法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行政機關在處罰中對受罰者用同一尺度平等對待。處罰公開原則就是指行政處罰的依據、過程及結果必須公開。行政機關對於有關行政處罰的法律規范、執法人員身份、主要事實根據等與行政處罰有關的情況,除可能危害公共利益或者損害其他公民或者組織的合法權益並由法律、法規特別規定的以外,都應向當事人公開。
3、一事不再罰原則。
4、結合教育原則。
5、民事刑事責任適用原則。
6、申訴和賠償原則,相對方對行政主體給予的行政處罰依法享有陳述權、申辯權;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有權申請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相對方因違法行政處罰受到損害的,有權提出賠償要求。在行政處罰中必須提供充分的救濟,才能真正保障相對方的權利。
二、根據《規范行政處罰案件辦理期限指導意見》立案、結案以及辦案期限的計算
第三條執法部門對巡查、報案、控告、舉報等以及其他行政主管部門、司法機關移送的案件,應當在24小時內受理,進行登記,及時審查並分別作出以下處理:
(一)對屬於本單位管轄范圍內事項的,應當在受理之日起7日內決定立案;對屬於本單位管轄范圍內的事項,但經過審查發現當事人的行為不構成違法或者依法不予行政處罰的,應當在受理之日起7日內決定不立案;
(二)對屬於自身部門管理范圍的案件,但依照行政執法相對集中權的規定歸口於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行使執法權的,應當在登記後的3個工作日內移送;
(三)對不屬於本機關管轄的,應當在登記後3個工作日移送。
第四條執法部門應當自下列情形成就之日起7日內結案:
(一)不予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的;
(二)作出行政處罰等處理決定,執行完畢或者終結執行,其中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執法部門收到執行文書、罰款繳納票據等執行材料的;
(三)違法行為涉嫌構成犯罪,已移交司法機關處理,且執法部門收到司法機關案件移送文書的;
(四)其他需要結案情形的。
第五條案件的辦理期限從立案之日起計算。
第六條下列期間不計入案件辦理、執行期限:
(一)需要檢驗、檢測、鑒定等技術手段調查取證的期間;
(二)需要其他行政機關認定案件相關事項的期間;
(三)聽證的期間;
(四)公告、郵寄送達文書的公告、在途期間;
(五)法定原因、客觀原因經批准中止調查或者執行至恢復調查或者執行的期間;
(六)執法部門與當事人達成行政強制執行協議後,協議執行的期間。
第七條需要延長案件辦理期限的,執法部門應當在辦理期限屆滿7日以前,辦理延長辦案期限手續並明確延長辦案的期限。需要對行政處罰相對人進行調查詢問、核實案情,行政處罰相對人因客觀原因不能配合調查取證的,查找、通知期間不計入辦案期限。
Ⅲ 食品葯品行政處罰決定書應該在立案後多少天發出
《食品葯品行政處罰程序規定》(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令第3號)沒有回對食品葯品案件立案答後要多少天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作出明確規定,只是對先行登記保存、查封扣押等行政強制措施規定了時效。但是一般行政執法單位都會對行政執法案件辦理規定有查辦時限,過了時限還需說明原因並請領導審批,您咨詢一下單位法制部門就清楚了。
另查閱《食品葯品監管總局關於印發食品葯品行政處罰文書規范的通知》(食葯監稽〔2014〕64號)第四十二條規定「《()審批表》,是涉及行政處罰需要審批有關事項所使用的內部文書。《()審批表》適用於以下事項:辦案人員迴避審批;***;延長辦案期限審批;***等」 ,個人認為國家局設置該文書的目的是明確辦事應該有時限要求,但下級部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規定合理的辦案時限。
僅供參考!
Ⅳ 工商局處理一個案件規定多少天嗎
一般情況下九十日內。
1、《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程序規定》第五十七條:適用回一般答程序處理的案件應當自立案之日起九十日內作出處理決定。
2、案情復雜,不能在規定期限內作出處理決定的,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延長三十日。
3、案情特別復雜,經延期仍不能作出處理決定的,應當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有關會議集體討論決定是否繼續延期。
註:案件處理過程中聽證、公告和鑒定等時間不計入前款所指的案件辦理期限。
(4)食品葯品案件辦案期限擴展閱讀:
工商局辦案程序:
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程序規定》,工商局有如下辦案程序:
第三條:
1、辦案人員與當事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第二十條:
1、立案後,辦案人員應當及時進行調查,收集、調取證據,並可以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檢查。
2、首次向案件當事人收集、調取證據的,應當告知其有申請辦案人員迴避的權利。
3、向有關單位和個人收集、調取證據時,應當告知其有如實提供證據的義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程序規定
Ⅳ 辦案期限最長不得超過幾個月
不得超過兩個月
Ⅵ 十,《辦法》關於食品葯品投訴舉報辦理期限的規定有哪些
根據《食品葯品投訴舉報管理辦法》第十項:
投訴舉報承辦部門應當自投訴舉報受理之日起60日內向投訴舉報人反饋辦理結果;情況復雜的,在60日期限屆滿前經批准可適當延長辦理期限,並告知投訴舉報人正在辦理。辦結後,應當告知投訴舉報人辦理結果。
投訴舉報延期辦理的,延長期限一般不超過30日。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下列時間不計算在投訴舉報辦理期限內:
(一)確定管轄的食品葯品投訴舉報機構或者管理部門所需時間;
(二)投訴舉報承辦部門辦理投訴舉報過程中因檢驗檢測、鑒定、專家評審或者論證所需時間;
(三)其他部門協助調查所需時間。
特別復雜疑難的投訴舉報,需要繼續延長辦理期限的,應當書面報請投訴舉報承辦部門負責人批准,並將延期情況及時告知投訴舉報人和向其轉辦投訴舉報的食品葯品投訴舉報機構或者管理部門。
投訴舉報人在投訴舉報辦理過程中對辦理進展情況進行咨詢的,投訴舉報承辦部門應當以適當方式告知其正在辦理。
(6)食品葯品案件辦案期限擴展閱讀:
《食品葯品投訴舉報管理辦法》對食品葯品投訴舉報機構跟蹤督促投訴舉報的規定:
食品葯品投訴舉報機構應當及時跟蹤了解轉辦的投訴舉報辦理情況,下級食品葯品投訴舉報機構或者投訴舉報承辦部門應當予以配合。投訴舉報自受理之日起超過50日尚未辦結的,食品葯品投訴舉報機構可以督促投訴舉報承辦部門及時辦理,但經批准延期辦理的除外。
投訴舉報辦理時限屆滿後未及時辦結或者未向投訴舉報人反饋辦理結果的,食品葯品投訴舉報機構可以視情形提請投訴舉報承辦部門的上一級業務主管部門進行督辦。
Ⅶ 鑒定時間是否計入辦案期限
計入辦案期限規則:
1、除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精神病鑒定時間不計人辦案期限外,其他鑒定時間都應當計人辦案期限。
2、對於因鑒定時間較長,辦案期限屆滿仍不能終結的案件,自期限屆滿之日起,應當對被羈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