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為的如何區分期限與條件
在實務中,同一件事實,究竟應認定為期限,還是應認定為條件,須基於必成事內實抑或偶成事實。在長容期的司法實務和學說理論中,積淀了不少區分方法。
1.條件是不確定的偶然性事實,期限是確定的必然性事實。
(1)時期確定,到來不確定,為條件。例如「俟60大壽送電視一台」,60歲雖確定,但人之壽命不可測,是否能活到60歲不可知,具有偶發性。
(2)時期不確定,到來也不確定,為條件。如「司法考試通過之日」,能否考得上,已屬不確定,至於哪一年考得上,則更加不確定,故顯然屬於條件。
2.條件之事實成就與否是不確定的,期限是肯定會到來的。
(1)時期確定,事實的發生也確定,如「今年9月9日」,是期限。
(2)時期不確定,到來確定,為期限。例如「臨終時將物送給你」,何時死雖難預料,但人必有一死,死期終會到來。
2. 附條件與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為的區別
附條件與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為的區別具體如下:
1、條件是不確定的偶然性事實,期限是確定的必然性事實。
附期限時期確定,到來不確定,為條件。例如「60大壽送電視一台」,60歲雖確定,但人之壽命不可測,是否能活到60歲不可知,具有偶發性。
附條件時期不確定,到來也不確定,為條件。如「司法考試通過之日」,能否考得上,已屬不確定,至於哪一年考得上,則更加不確定,故顯然屬於條件。
2、條件之事實成就與否是不確定的,期限是肯定會到來的。
附期限時期確定,事實的發生也確定,如「今年9月9日」,是期限。
附條件時期不確定,到來確定,為期限。例如「臨終時將物送給你」,何時死雖難預料,但人必有一死,死期終會到來。
3、附條件和附期限都屬於法律行為的附款,是當事人對於法律行為效果的發生或消滅所加的限制。
附條件的法律行為,具體是指在法律行為中指定一定的條件,把該條件的成就(或發生)或不成就(或不發生)作為法律行為效力的發生或終止的根據。
附期限的法律行為,具體是指在法律行為中指明一定的期限,把期限的到來作為法律行為生效或終止的依據。
(2)條件和期限的區別民法擴展閱讀:
《民法總則》第四節民事法律行為的附條件和附期限
第一百五十八條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附條件,但是按照其性質不得附條件的除外。附生效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自條件成就時失效。
第一百五十九條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不正當地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
第一百六十條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附期限,但是按照其性質不得附期限的除外。附生效期限的民事法律行為,自期限屆至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民事法律行為,自期限屆滿時失效。
3. 民法中:條件與期限問題
我覺得是條件,跟你的想法一樣,我們老師上課時舉的例子就是某人過70歲生日時,等某人結婚時,這都是條件,條件是不確定的事實,而期限是將來確定發生的
4. 什麼是附條件和附期限的民事行為
附條件的法律行來為,指在自其中設定一定的條件,並將條件的成就作為決定效力發生或消滅的依據的民事法律行為。例如出租人甲與承租人乙簽訂租賃合同,並以出租人甲的女兒考上大學作為租賃合同生效的條件,那麼如果出租人甲的女兒未考上大學,租賃合同就不發生效力。
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為,指當事人為民事法律行為設定一定的期限,並把期限的到來作為民事法律行為效力發生或者消滅的前提。在法律行為中附加一定的期限,可以控製法律行為生效、失效時間,使其適應當事人特殊的主觀意願。該項期限應為當事人所約定,如果不是當事人約定的,而是法律直接規定或是民事法律行為性質上當然應有的限制,則不構成此處的期限。
5. 附條件民事法律行為與附期限民事法律行為的區別
附條件和附期限都屬於法律行為的附款,是當事人對於法律行為效果的發生或消滅所加的限制。附條件的法律行為,具體是指在法律行為中指定一定的條件,把該條件的成就(或發生)或不成就(或不發生)作為法律行為效力的發生或終止的根據。附期限的法律行為,具體是指在法律行為中指明一定的期限,把期限的到來作為法律行為生效或終止的依據。
期限是必然到來的事實,這與附條件的法律行為所附的條件不同。法律行為所附期限可以是明確的期限,也可以是不確定的期限,但都必須是一定會發生的。而附條件法律行為所附條件是否成立則必須是不確定的。這是附條件法律行為的一項必備要件。以未來必然發生之事項(包括確定的日期)為條件的法律行為,不能構成附條件的法律行為。
附期限的法律行為,又可以分為附始期的法律行為和附終期的法律行為。始期是指以所附期限到來為民事法律行為發生效力的期限;終期是指以所附期限到來為民事法律行為效力消滅的期限。
我給你舉一些例子吧~一下子就明白了~~(你這五分賺得真辛苦)
例如:附條件——如果明天下雨,我就向你買這把雨傘。
附期限——三天一到,我買你的雨傘。
注意:沒附期限也沒附條件——如果明天太陽從東邊出來,我就買你的雨傘。(解釋:因為太陽肯定是從東邊出來,屬於客觀事實,所以不是條件也不是期限)
如果你願意學多點就再看看下面的內同——
A 附條件、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為
(一)附條件民事法律行為
附條件民事法律行為是指行為人設定一定條件,以條件的成就與否作為民事法律行為效力發生與否的民事法律行為。
1
6. 《民法總則》對民事法律行為的附條件 和附期限有何
根據《民法總則》的規定,民事法律行為既可以附生效條件,也可以附生效期限。
1、民法總則由總則編和各分編組成。總則編是民法典編纂工作「兩步走」中的第一步,其內容是民事活動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和一般性規則,統領各分編。總則編和各分編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共同承擔著保護民事主體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的任務,可謂公民社會生活的「總規矩」。
2、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大會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草案)》。該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7. 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關於條件與期限的表述是什麼
條件有可能成就,也有可能不成就;而期限肯定到來,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