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葯品過了有效期還能用嗎
-
葯品的有效期是指在葯品規定保存的條件下保證葯物質量的期限,是控制葯品質量的指標之一。葯品過期後會出現效價降低,毒性增加,對人體產生危害,因此對到達或超過有效期的葯品,是不能再繼續使用的。
-
葯品的有效期應以葯品包裝說明上標明的有效期限為准。根據國家有關規定,葯品有效期的表達方式通常按照年、月、日的順序標注,年份用四位數字表示,月、日用兩位數表示。其具體標注格式為「有效期至XXXX年XX月」或者「有效期至XXXX年XX月XX日」;也可以用數字和其他符號表示為「有效期至XXXX.XX.」或者「有效期至XXXX/XX/XX」等,如2012年05月、2012年05月31日或2012.05、2012/05/31。
-
葯品的有效期不是絕對的,是有條件限制的,這里指的條件就是葯品的標簽及說明書中所指明的貯存條件。每種葯品的有效期是指在特定的貯存條件下能保存的時間,一旦貯存條件發生了改變,葯品的有效期也就發生了變化。例如規定在冰箱中保存的葯品若在常溫下保存了,則有效期就會明顯縮短。另外一旦葯品拆開了盒子或打開了瓶蓋等開始使用時,這類葯品就應及時使用,不再適於長期保存了,因為這時的條件已不再符合制定有效期時的條件。比如一般眼葯水的保質期是1年或2年,但是開封後,使用期限最好不要超過一個月。所以,消費者在使用葯品時,應盡量做到打開了原包裝的葯品及時使用,否則,即使未到葯品標注的有效期,葯品也有可能失效變質。
B. 規定有效期的葯物過了有效日期還能用嗎
規定有效期的抄葯物,應嚴格按照貯存條件妥善保管,盡可能在有效期內用完。在有效期內也應經常注意檢查葯物外觀形狀有無異常。在家庭貯存常用葯時,凡是註明有效期的葯物都應盡量少貯備。使用時應優先使用近期要過期的葯物,到葯店自購葯物時,更應注意葯物的失效日期,以避免造成浪費,增加不必要的經濟負擔。 葯物過了有效日期,按葯品管理法規定,應視為劣葯,不宜再用。在家庭用葯的情況下,往往想"節儉",要知道葯物過期不僅僅是葯效降低,有些是毒性增加,唯一能彌補的辦法是送有關葯檢部門檢驗,如仍屬合格,可適當延長期限或加墾使用。
C. 馬上就要過期的葯還能吃嗎
有效期前後的葯品能不能服用,要看具體情況而定。
首先,有的葯品的有效期標注為年X月,而沒有標注具體到哪一天,那麼此類產品的有效期一般為當月的最後一天。例如「有效期至2012年5月」指的是有效期到2012年5月31日。
其次,即將過期的葯品,要注意觀察葯品的外觀,如果葯品的外觀和氣味出現了發霉、腐敗、變色、開裂、混濁、沉澱等情況,則不可服用。葯品變質最明顯的標志就是發霉。不同的劑型也會有不同的變質表現。例如薄膜衣片可能會產生變色,最常見的是白色變成黃色,表面開裂等現象;糖衣片可能會出現裂紋或溶解;液體制劑可能出現渾濁、沉澱、變質;膠囊類的葯物容易發生脫水,乾燥硬化破裂。春夏時節,膠囊殼又容易吸潮變軟。有些片劑受潮後會膨脹崩碎或變質。顆粒沖劑由於含糖而容易吸潮而結塊,碘喉片、維生素B1片、復方甘草片以及各種糖衣片、膠丸、膠囊等容易受潮粘結在一起。
再者,對於一些剛剛過期幾天或十幾天的葯品,也要先觀察葯品的外觀,根據有關標准,葯品的葯效降低10%,即被認定為失效。但實際上,葯品過期並沒有一個精確的臨界點,葯效並不是在有效期的最後一天忽然降低10%的。從被生產出來的那天開始,隨著有效成分的降解,葯效已經在逐漸減低,所以,差三五天過期和過期三五天的葯,其效果並無太大差別。有些剛剛過有效期但是仍然保存完好的葯物對人體並不會產生毒害作用,只不過是其療效上有所降低而已。
專家指出,如果是過期的西葯,特別是抗生素一類的葯品,哪怕剛剛過期,也最好不要再用。葯品有效期的長短跟其成分的穩定性有關,有些西葯成分易分解不穩定,一旦過了有效期則有可能會分解為別的產物,而這些分解的產物有可能對身體產生副作用,服用以後不僅沒有效果,還會有感染的危險。此外一些抗生素葯品的葯效降低速度比較快,一過有效期,葯效很快就減低超過了10%,服用後往往無效。
對於剛剛過期的中葯,專家特別指出,中葯葯材,除非有肉眼可見的發霉變質,療效一般不會在一兩天內暴跌,服用後仍有效果。例如人參、鱉甲等,密封保存可以至少留三年,而蠟封良好的烏雞白鳳丸等蜜丸制劑,盡管其有效期被定為2年,但實際上5年內都能正常服用。
另外,由於保存不當而導致變質的葯品,雖然還未到有效期,但也千萬不要再僥幸服用,以免造成嚴重的後果。這是因為葯品上所標的有效期都是指在未開封的情況下的。一旦開封,葯品與空氣接觸後就會發生氧化變質,其有效期就會大大縮短。例如一些眼葯水,雖然標示的有效期是2年,但是一旦打開使用後接觸到了空氣就會很快變質,所以一般在一周內要用完,如果一周內用不完也不要再繼續存放,需盡快丟棄。
D. 針劑近效期多久還能使用
1、葯品有:抄有效期和失效期 二個不同的概念。
舉例說明:
某葯品註明有效期為2011年11月,也就是它可以用到2011年11月30號。
2、「近效期的葯品」.
在葯品批發企業倉庫,一般葯品距離規定的有效期6個月的時候就是近效期葯品。
建議你見購買時注意有效期,購買的葯品一定要在有效期前服用完。
E. 葯品剛過有效期1個月是否還可以使用
不能服用,超過了表示的有效期,則會變成與原來完全不同的物質。葯效失去不說有的還有毒性,如果服用這種變質的葯,不但不能起到治病的效果,還會造成會天性泛可尼癥候群(尿中含有多種氨基酸,並排出大量的糖磷鉀碳酸鈉水分)
例如深受人們歡迎的阿司匹林,如果放置時間長樂,會分解出柳酸和醋酸化合物,前者為防腐劑,可溶解皮膚角質層,是瘡疣的主要成分。
因此超過有效期限的葯品即應丟棄。
F. 規定有效期的葯物過了日期還能用嗎
規定有效期的葯物,應嚴格按照貯存條件妥善保管,盡可能在有效期內用內完。在有效期內也應經常注容意檢查葯物外觀形狀有無異常。在家庭貯存常用葯時,凡是註明有效期的葯物都應盡量少貯備。使用時應優先使用近期要過期的葯物,到葯店自購葯物時,更應注意葯物的失效日期,以避免造成浪費,增加不必要的經濟負擔。 葯物過了有效日期,按葯品管理法規定,應視為劣葯,不宜再用。在家庭用葯的情況下,往往想「節儉」,要知道葯物過期不僅僅是葯效降低,有些是毒性增加,唯一能彌補的辦法是送有關葯檢部門檢驗,如仍屬合格,可適當延長期限或加量使用。
G. 葯品剛過期,還能吃嗎
你好,
有效期前後的葯品能不能服用,要看具體情況而定。
首先,有的葯品的有效期標注為XX年X月,而沒有標注具體到哪一天,那麼此類產品的有效期一般為當月的最後一天。例如「有效期至2012年5月」指的是有效期到2012年5月31日。
其次,即將過期的葯品,要注意觀察葯品的外觀,如果葯品的外觀和氣味出現了發霉、腐敗、變色、開裂、混濁、沉澱等情況,則不可服用。葯品變質最明顯的標志就是發霉。不同的劑型也會有不同的變質表現。例如薄膜衣片可能會產生變色,最常見的是白色變成黃色,表面開裂等現象;糖衣片可能會出現裂紋或溶解;液體制劑可能出現渾濁、沉澱、變質;膠囊類的葯物容易發生脫水,乾燥硬化破裂。春夏時節,膠囊殼又容易吸潮變軟。有些片劑受潮後會膨脹崩碎或變質。顆粒沖劑由於含糖而容易吸潮而結塊,碘喉片、維生素B1片、復方甘草片以及各種糖衣片、膠丸、膠囊等容易受潮粘結在一起。
再者,對於一些剛剛過期幾天或十幾天的葯品,也要先觀察葯品的外觀,根據有關標准,葯品的葯效降低10%,即被認定為失效。但實際上,葯品過期並沒有一個精確的臨界點,葯效並不是在有效期的最後一天忽然降低10%的。從被生產出來的那天開始,隨著有效成分的降解,葯效已經在逐漸減低,所以,差三五天過期和過期三五天的葯,其效果並無太大差別。有些剛剛過有效期但是仍然保存完好的葯物對人體並不會產生毒害作用,只不過是其療效上有所降低而已。
專家指出,如果是過期的西葯,特別是抗生素一類的葯品,哪怕剛剛過期,也最好不要再用。葯品有效期的長短跟其成分的穩定性有關,有些西葯成分易分解不穩定,一旦過了有效期則有可能會分解為別的產物,而這些分解的產物有可能對身體產生副作用,服用以後不僅沒有效果,還會有感染的危險。此外一些抗生素葯品的葯效降低速度比較快,一過有效期,葯效很快就減低超過了10%,服用後往往無效。
對於剛剛過期的中葯,專家特別指出,中葯葯材,除非有肉眼可見的發霉變質,療效一般不會在一兩天內暴跌,服用後仍有效果。例如人參、鱉甲等,密封保存可以至少留三年,而蠟封良好的烏雞白鳳丸等蜜丸制劑,盡管其有效期被定為2年,但實際上5年內都能正常服用。
另外,由於保存不當而導致變質的葯品,雖然還未到有效期,但也千萬不要再僥幸服用,以免造成嚴重的後果。這是因為葯品上所標的有效期都是指在未開封的情況下的。一旦開封,葯品與空氣接觸後就會發生氧化變質,其有效期就會大大縮短。例如一些眼葯水,雖然標示的有效期是2年,但是一旦打開使用後接觸到了空氣就會很快變質,所以一般在一周內要用完,如果一周內用不完也不要再繼續存放,需盡快丟棄。
望採納
H. 注射劑距離有效期只剩十多天還可以用嗎
理論上來說是可以用的。嚴格按照葯品的儲存條件,在葯品的有效期內,葯品質量是可以保專證的。但是這里牽扯屬到儲存條件,一般情況下是很難完全按照葯品儲存要求來儲存葯品的。所以葯品越到有效期後期,葯效都會有所減弱。而且有些葯品會產生其它與葯效無關的物質,對人體造成不良反應。所以象你說的這種情況最好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