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遺贈遺囑的時效判定
關於遺囑繼承的時效問題,主要有以下三點:第一,對受遺贈人接受遺產期限作了規制。《繼承法》 第25條第2款規定: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第二,對繼承權受到侵害請求法院保護的期限作了規制。《繼承法》第3條規定:繼承權糾紛提起訴訟的期限為2年,自繼承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犯之日起計算。但是,自繼承開始之日起超過20年的,不得再提起訴訟。第三,如果受遺贈人在法定時間內不作出接受遺贈的表示,其繼承權就不再受法律保護;如果遺產承受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繼承權受到侵害,不在法定期間起訴,就喪失提起訴訟請求法院保護的權利。
B. 遺贈接受時限為幾個月,來自哪文哪條謝謝!
《繼承法》第二十五條 繼承開始後,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理前,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
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C. 遺贈的規定,遺贈有時效限制嗎
你好,遺贈有時效限制。遺贈,是指公民以遺囑方式將其遺產中財產權利的一部分或全部贈給國家、集體組織、社會團體或法定繼承人以外的個人,在遺囑人死後發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為。立遺囑人為遺贈人,接受遺贈的人為受遺贈人。
按照我國繼承法的規定,對於法定繼承人來說,在繼承開始後,如果繼承人沒有明確表示放棄繼承,那麼他就永遠享有繼承權(民事訴訟法所規定的訴訟時效除外),但遺贈則不同,依據規定,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因此對於受遺贈人來說,必須要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作出明確的表示,同時還要注意:這里的兩個月不是繼承開始後,而是知道自己能夠得到遺贈時開始計算。
遺囑繼承在本質上是財產所有權的流轉,所以遺囑繼承的效力會受到財產所有權效力的影響。為了促進財產流轉,充分利用財產,不讓財產承受人躺在權利上睡覺,國家對遺產承受人繼承權利的保護期限作了一定的規制,表現在:
第一,對受遺贈人接受遺產期限作了規制。《繼承法》第25條第2款規定: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第二,對繼承權受到侵害請求法院保護的期限作了規制。《繼承法》第3條規定:繼承權糾紛提起訴訟的期限為2年,自繼承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犯之日起計算。但是,自繼承開始之日起超過20年的,不得再提起訴訟。
也即,如果受遺贈人在法定時間內不作出接受遺贈的表示,其繼承權就不再受法律保護;如果遺產承受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繼承權受到侵害,不在法定期間起訴,就喪失提起訴訟請求法院保護的權利。
網頁鏈接
D. 接受遺贈有時間限制嗎,如何辦理接受遺贈公證
一、接受遺贈有時間限制嗎
遺贈是公民以遺囑的方式將個人合法財產的一部分或全部贈送給國家、集體組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其他公民,並於遺囑人死亡時發生執行效力的單方法律行為。遺囑人在遺贈中也稱為遺贈人,遺囑指定接受遺贈財產的人稱為受遺贈人,也稱遺贈受領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二十五條第二款規定:受遺贈人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做出接受和放棄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由此可見,接受遺贈是有時間限制的,受遺贈人必須人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做出接受遺贈的表示,否則視為放棄接受遺贈。
二、如何辦理接受遺贈公證
如果受遺贈人於被繼承人死亡兩個月之後,辦理接受繼承公證,公證處應該如何查明接受遺贈是否有效呢?
根據《繼承法》規定,受遺贈人如果在被繼承人死亡兩個月後申請辦理接受遺贈的公證申請,公證機構可以要求其提交以下證明:
1、知道被繼承人死亡的時間不到兩個月;
2、知道被繼承人生前的遺贈意思表示不到兩個月;
3、自己在被繼承人死亡兩個月內或知道遺贈後已經向被繼承人的法定繼承人或遺贈財產的管理(佔有)人或人民法院提出過接受遺贈的意思表示。
海口律師網頁鏈接
以上三個證明有一即可,但公證機構應當通過詢問遺贈人的法定繼承人等方式予以核實。
需要注意的是:我國法律對受遺贈人向什麼人提出自己願意接受遺贈的意思表示並沒有明確規定,所以如果出現受遺贈人僅向法定繼承人中的一人提出,而其他法定繼承人對此有異議的情形時,公證機構應當拒絕受理。
E. 請問房產遺贈接受表示的有效期問題
在你爺復爺去世後兩個月制內表示接受就行了
在這個網站上可以找到很多你們,你最好當面或者電話向他們咨詢。法律是一項專業,很多問題並不是通過三言二語可以解釋的清楚的,建議你們聘,由他們這些法律專家來幫你處理這些法律上的問題。
F. 如何認定受遺贈人「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的起算點
答:遺贈是指自然人以遺囑的方式,將其個人的財產贈與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並於其死後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為。我國繼承法第二十五條第二款規定:「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這里規定的兩個月為接受遺贈的除斥期間,應當從受遺贈人知道遺贈之日起兩個月內開始計算。 遺贈應屬遺贈人死後生效的法律行為,將財產贈與他人的意思表示,雖然是在生前作出的,但只有於遺贈人死亡後該遺贈才發生法律效力,即遺贈人死亡前,不發生財產所有權的轉移。因此,關於問題,我們認為,應把繼承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和第二款聯系起來理解,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被繼承人活著時,即便做了遺贈公證,受遺贈人也不適宜在其生存時就表示接受遺贈,只能等被繼承人死亡後再表達自己願意接受遺贈的意願,故兩個月的最早起算點應是從被繼承人死亡之日起算。如果受遺贈人在被繼承人死亡後才知道遺贈之事,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
G. 如何認定接受遺贈的時間
遺贈行為屬於單方法律行為,僅憑遺贈人一方的意思表示便可成立,並於遺贈人死亡時當然的發生法律效力。
受遺贈人基於遺贈人所立有效遺囑,取得受遺贈權。一般而言,遺贈對受遺贈人有益,但即使有益,也不能違背受遺贈人的意思而強制使其受益,受遺贈人有選擇接受或放棄受遺贈的權利,這種處分權因涉及受遺贈人與繼承人或其他利害關系人權利義務關系的確定而被賦予期限限制。
繼承法第二十五條第二款規定,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條亦有相同規定。
現實生活中,通常由於遺囑人對遺囑內容未予以保密或將遺囑交由受遺贈人保管,使得受遺贈人提前知悉遺囑內容,故實踐中一般以繼承開始時,即遺囑人去世時點開始起算。基於遺囑人去世、家人忙於後事的現實,很容易一不小心就超過了作出意思表示的期限。
以上知識就是對「如何認定接受遺贈的時間」這一問題進行的相關解答,如果您還有相關法律問題,可以關注無訟,私信咨詢。
H. 如何認定接受遺贈的時間
1、從被繼承人死亡之後開始起算。
2、我國《繼承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繼承開始後,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理前,作出放棄繼承的意思表示。沒有意思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遺贈應屬遺贈人死亡後生效的法律行為,將財產贈與他人的意思表示,雖然是在生前做出的,但只有於遺贈人死亡後該遺贈才發生法律效力。因此,關於如何認定受遺贈人「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的起算點問題,我們認為應把第二十五條第一款和第二款聯系起來理解,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被繼承人活著時,即便做了遺贈公證,受遺贈人也不適宜在其生存時就表示接受遺贈,只能等被繼承人死亡後再表達自己的願意接受遺贈的意願,故兩個月的最早起算點應是從被繼承人死亡之後才得知遺贈之事,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放棄遺贈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