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違法行為在2年內被發現的,行政處罰是否有時限限制
行政處罰時限為兩年,超過兩年不予行政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
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前款規定的期限,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第二十八條
違法行為構成犯罪,人民法院判處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時,行政機關已經給予當事人行政拘留的,應當依法折抵相應刑期。 違法行為構成犯罪,人民法院判處罰金時,行政機關已經給予當事人罰款的,應當折抵相應罰金。
(1)行政處罰的期限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五條
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責令監護人加以管教;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
第二十六條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時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但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看管和治療。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時有違法行為的,應當給予行政處罰。
第二十七條
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
(一)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後果的;
(二)受他人脅迫有違法行為的;
(三)配合行政機關查處違法行為有立功表現的;
(四)其他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的。
違法行為輕微並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不予行政處罰。
㈡ 行政處罰法的處罰時效是多久
行政處罰法中規定的時效是指:對違法行為人的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版行為追究行政責任,給權予行政處罰的有效期限。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規定:「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前款規定的期限,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2)行政處罰的期限擴展閱讀:
限制
適用條件限制
行政處罰適用是指行政主體在認定相對方行為違法的基礎上,依法決定對相對方是否給予行政處罰和如何科以處罰的活動。
行政處罰的適用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行政處罰適用的前提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行政違法行為客觀存在。
2.行政處罰適用的主體是享有法定的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或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
3.行政處罰適用的對象是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政違法者,且具有一定的責任能力。
4.行政處罰適用的時效,是指對行為人實施行政處罰,還需其違法行為未超過追究時效。
㈢ 行政處罰時效是兩年嗎,過期就不追究了嗎
除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行政處罰的時效期間是兩年,即如果違法行為在兩年沒有被發現的,兩年後即使發現,也不再追究。 當然,如果違法行為已經被發現,只是沒有找到違法行為人或者證據尚不確鑿的,不論經過多長時間,都可以追究。
行政處罰法 第二十九條
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前款規定的期限,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3)行政處罰的期限擴展閱讀:
案例:
張某某在縣城規劃區的集體土地上有住宅及宅院一處,1997年因生活需要在該宅院上搭建臨時廚房兩間。2013年4月10日縣城管局以張某某在縣城規劃區內未經縣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批准建兩間臨時房,屬嚴重違法行為。
根據2007年施行的城鄉規劃法第六十六條的規定,作出限期自行拆除、逾期不拆除將依法強制拆除的處罰決定。張某某不服,提起行政訴訟。
本案在審理過程中,對張某某的行為是否應予處罰,有三種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張某某在城市規劃區內臨時搭建,屬違法行為,且該違反規劃的行為屬連續或者繼續狀態,行政處罰決定應予維持。
第二種意見認為張某某的建設行為發生在1997年,距離行政處罰時間已經16年,該行為一直未被發現,說明不實際影響城市規劃,應適用行政處罰2年的時效,行政處罰決定應予撤銷。第三種意見認為本案行政處罰應予撤銷,並責令行政機關重作。
在行政處罰時效方面,本案當事人的違法建設行為發生於1997年,2013年被發現並受處罰,雖然表面上超出了二年的時效,但涉及的違法建設行為實質上處於繼續狀態,違法行為尚未終了,二年的處罰時效並未開始計算,當然也就不存在超期的問題,本案第二種意見是錯誤的。
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規定:「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前款規定的期限,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本案當事人的建設行為雖已停止,但未依法獲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等手續這一事實依然存在,建築物處於違法存繼狀態,故其違法行為處於繼續狀態並未終止,並未超行政處罰的追究時效。
㈣ 行政處罰信息公示期限是多久
行政處罰決定書公告送達期限是多久
公告送達的,以公告中明示的生效時間,算專送達時間,公告期為60天,屬自公告發布之日起經過六十日,即視為送達。
華律網
行政處罰
狹義的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或其他行政主體依法定職權和程序對違反行政法規尚未構成犯罪的相對人給予行政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
廣義的行政處罰除了包含上述狹義的內容外,也包含企事業單位規定的一些行政人事處罰內容。
公正、公開原則:
處罰公正原則是指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必須與相對人的違法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行政機關在處罰中對受罰者用同一尺度平等對待。
處罰公開原則就是指行政處罰的依據、過程及結果必須公開。行政機關對於有關行政處罰的法律規范、執法人員身份、主要事實根據等與行政處罰有關的情況,除可能危害公共利益或者損害其他公民或者組織的合法權益並由法律、法規特別規定的以外,都應向當事人公開。
㈤ 行政處罰告知有期限嗎
沒有具體的抄規定期限,只要襲處罰前告知就可以,具體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三十一條 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並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
(5)行政處罰的期限擴展閱讀:
除了告知外,行政處罰機關還需要聽取當事人意見,不然行政處罰是不成立的,具體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三十二條 當事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行政機關必須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復核;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成立的,行政機關應當採納。 行政機關不得因當事人申辯而加重處罰。
第四十一條 行政機關及其執法人員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不依照本法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的規定向當事人告知給予行政處罰的事實、理由和依據,或者拒絕聽取當事人的陳述、申辯,行政處罰決定不能成立;當事人放棄陳述或者申辯權利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