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央行票據
央行票據即中央銀行票據,是中央銀行為調節商業銀行超額准備金而向商業銀行發行的短期債務憑證,其實質是中央銀行債券。之所以叫"中央銀行票據",是為了突出其短期性特點(從已發行的央行票據來看,期限最短的3個月,最長的也只有1年)。但央行票據與金融市場各發債主體發行的債券具有根本的區別:各發債主體發行的債券是一種籌集資金的手段,其目的是為了籌集資金,即增加可用資金;而中央銀行發行的央行票據是中央銀行調節基礎貨幣的一項貨幣政策工具,目的是減少商業銀行可貸資金量。商業銀行在支付認購央行票據的款項後,其直接結果就是可貸資金量的減少。
中央銀行票據在我國並不是一個全新的東西。1993年,人行就發布了《中國人民銀行融資券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當年發行了兩期融資券,總金額200億元。1995年,央行開始試辦債券市場公開市場業務。為彌補手持國債數額過少的不足,央行也曾將融資券作為一種重要的補充性工具。因此,發行中央銀行融資券一直是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一種重要工具。
2002年6月24日,為增加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工具,擴大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品種,央行將2002年6月25日至9月24日進行的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的91天、182天、364天的未到期正回購品種轉換為相同期限的中央銀行票據,轉換後的中央銀行票據共19隻,總量為1937.5億元。2003年4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正式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發行了金額50億元、期限為6個月的中央銀行票據。4月28日,央行發布了今年第六號《公開市場業務公告》,決定自4月29日起暫停每周二和周四的正回購操作。近期固定於每周二發行中央銀行票據,中央銀行票據開始成為貨幣政策日常操作的一項重要工具。
⑵ 票據的日期究竟怎麼算
首先,利率換算中一年只作360天,但實際按日利率計算時,一年將作365天計算,得出的結果會稍有偏差。具體採用那一個公式計算,央行賦予了金融機構自主選擇的權利。因此,當事人和金融機構可以就此在合同中約定。(一)人民幣業務的利率換算公式為(註:存貸通用):1.日利率(0/000)=年利率(%)÷360=月利率(‰)÷302.月利率(‰)=年利率(%)÷12(二)銀行可採用積數計息法和逐筆計息法計算利息。1.積數計息法按實際天數每日累計賬戶余額,以累計積數乘以日利率計算利息。計息公式為:利息=累計計息積數×日利率,其中累計計息積數=每日余額合計數。2.逐筆計息法按預先確定的計息公式利息=本金×利率× 貸款期 限逐筆計算利息,具體有三:計息期為整年(月)的,計息公式為:①利息=本金×年(月)數×年(月)利率計息期有整年(月)又有零頭天數的,計息公式為:②利息=本金×年(月)數×年(月)利率+本金×零頭天數×日利率同時,銀行可選擇將計息期全部化為實際天數計算利息,即每年為365天(閏年366天),每月為當月公歷實際天數,計息公式為:③利息=本金×實際天數×日利率這三個計算公式實質相同,但由於利率換算中一年只作360天,但實際按日利率計算時,一年將作365天計算,得出的結果會稍有偏差。具體採用那一個公式計算,央行賦予了金融機構自主選擇的權利。因此,當事人和金融機構可以就此在合同中約定。(三) 復利 : 復利 即對利息按一定的利率加收利息。按照央行的規定, 借款方 未按照合同約定的時間償還利息的,就要加收 復利 。(四)罰息:貸款人未按規定期限歸還銀行貸款,銀行按與當事人簽訂的合同對失約人的處罰利息叫銀行罰息。(五) 貸款逾期 違約金:性質與罰息相同,對合同違約方的懲罰措施。(六)計息方法的制定與備案。
其次,貼現業務全部按實際天數計息。
⑶ 目前,中央銀行票據的期限通常為
中國人民銀行19日將發行2006年第七十期中央銀行票據期限1年----更正
⑷ 這句話為什麼是錯的「中國人民銀行從2003年起開始發行中央銀行票據,期限從六個月到三年不等,主要用
這是證券市場基礎知識的考題,是錯的,可參見教材P8。
【解析】中國人民銀行從2003年起開始發行中央銀行票據,期限從3個月到3年不等,主要用於對沖金融體系中過多的流動性。
⑸ 什麼是發行央行票據
央行票據即中央銀行票據,是中央銀行為調節商業銀行超額准備金而向商業銀行發行的短期債務憑證,其實質是中央銀行債券。之所以叫「中央銀行票據」,是為了突出其短期性特點(從已發行的央行票據來看,期限最短的3個月,最長的也只有1年)。
央行發行票據的目的是為了回籠資金,將市場過剩資金凍結在中央銀行,以緩解市場所面臨的通脹壓力,屬貨幣政策的一種。注意,央行票據一般是針對銀行發行,個人是不能購買的。
⑹ 請問央行票據是什麼意思
央行票據即中央銀行票據,是中央銀行為調節商業銀行超額准備金而向商業銀行發行的短期債務憑證,其實質是中央銀行債券。之所以叫「中央銀行票據」,是為了突出其短期性特點(從已發行的央行票據來看,期限最短的3個月,最長的也只有1年)。
但央行票據與金融市場各發債主體發行的債券具有根本的區別:各發債主體發行的債券是一種籌集資金的手段,其目的是為了籌集資金,即增加可用資金;而中央銀行發行的央行票據是中央銀行調節基礎貨幣的一項貨幣政策工具,目的是減少商業銀行可貸資金量。商業銀行在支付認購央行票據的款項後,其直接結果就是可貸資金量的減少。
回購交易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兩種,正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賣出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買回有價證券的交易行為,正回購為央行從市場收迴流動性的操作,正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向市場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將有價證券賣給一級交易商的交易行為,逆回購為央行向市場上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從市場收迴流動性的操作。
⑺ 央行中期票據是什麼意思
央行票據即中央銀行票據,是中央銀行為調節商業銀行超額准備金而向商業銀行發行的短期債務憑證,其實質是中央銀行債券。之所以叫「中央銀行票據」,是為了突出其短期性特點(從已發行的央行票據來看,期限最短的3個月,最長的也只有1年)。 但央行票據與金融市場各發債主體發行的債券具有根本的區別:各發債主體發行的債券是一種籌集資金的手段,其目的是為了籌集資金,即增加可用資金;而中央銀行發行的央行票據是中央銀行調節基礎貨幣的一項貨幣政策工具,目的是減少商業銀行可貸資金量。商業銀行在支付認購央行票據的款項後,其直接結果就是可貸資金量的減少。 回購交易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兩種,正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賣出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買回有價證券的交易行為,正回購為央行從市場收迴流動性的操作,正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向市場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將有價證券賣給一級交易商的交易行為,逆回購為央行向市場上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從市場收迴流動性的操作。
⑻ 央行發行票據是什麼意思
央行票據即中央銀行票據,是中央銀行為調節商業銀行超額准備金而向商業銀行發行的短期債務憑證,其實質是中央銀行債券。之所以叫「中央銀行票據」,是為了突出其短期性特點。
它的發行對象為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個人不能直接投資。一般而言,中央銀行會根據市場狀況,採用利率招標或價格招標的方式,交錯發行3月期、6月期、1年期和3年期票據,其中以1年期以內的短期品種為主。
央行票據是中國人民銀行成為中央銀行後,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比較經常使用的貨幣政策工具。它是中央銀行發行的由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購買的一種票據。
(8)央行票據期限擴展閱讀
央行發行票據的市場影響
1、央行調節工具
作為重要的貨幣市場和公開市場工具,中央銀行票據對市場將產生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
首先,中央銀行票據將成為央行調節貨幣供應量和短期利率的重要工具。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操作中,引入銀行票據替代回購品種,增加了公開市場操作的自由度。
過去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無論是正回購還是現券賣斷,都受到其實際持券量的影響,使得公開市場操作的靈活性受到了較大的限制。央行在調節貨幣供應量時也不得不受自身持有債券的限制。
公開市場操作主要有回購和現券兩大工具,但是由於財政部幾乎不發行一年期以下的短期國債,因此現券操作品種為中長期固息債和浮息債。與短期國債相比,操作中長期債券的弊端在於:對債市的沖擊過大,尤其是對中長期債券的利率影響過於直接;
與貨幣政策操作的短期性要求會產生沖突;價格波動過大。而從實際效果來看,部分公開市場一級交易商過於注重通過公開市場現券操作博取價差收入,而忽視了對貨幣政策傳導意圖的理解。
引入中央銀行票據後,央行則可以利用這些票據或回購及其它們的組合進行「余額控制,雙向操作」。央行通過對票據進行滾動操作,增加了其公開市場操作的靈活性和針對性,加強了對短期利率的影響,增強了調節貨幣供應量的能力和執行貨幣政策的效果。
2、交易基礎
其次,如果形成每周操作的中央銀行票據發行機制,將為中央銀行票據二級市場的交易提供基礎。只有不斷增強流動性,才能使央行票據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如果流動性不足,那麼無論是市場短期收益率曲線的構成還是市場成員短期頭寸的運用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實現。
各主要機構為促進二級市場流動性的提高也可能對關鍵期限品種(如三、六月和一年品種)進行連續報價。連續拍賣和報價機制一方面有助於票據二級市場的活躍,另一方面有助於構造出銀行間市場的短期基準利率曲線,為回購、拆借和其他短期利率產品的定價提供參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央銀行票據
⑼ 央行票據是什麼
概念
央行票據即中央銀行票據,是中央銀行為調節商業銀行超額准備金而向商業銀行發行的短期債務憑證,其實質是中央銀行債券。之所以叫"中央銀行票據",是為了突出其短期性特點(從已發行的央行票據來看,期限最短的3個月,最長的也只有1年)。但央行票據與金融市場各發債主體發行的債券具有根本的區別:各發債主體發行的債券是一種籌集資金的手段,其目的是為了籌集資金,即增加可用資金;而中央銀行發行的央行票據是中央銀行調節基礎貨幣的一項貨幣政策工具,目的是減少商業銀行可貸資金量。商業銀行在支付認購央行票據的款項後,其直接結果就是可貸資金量的減少。
中央銀行票據在我國並不是一個全新的東西。1993年,人行就發布了《中國人民銀行融資券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當年發行了兩期融資券,總金額200億元。1995年,央行開始試辦債券市場公開市場業務。為彌補手持國債數額過少的不足,央行也曾將融資券作為一種重要的補充性工具。因此,發行中央銀行融資券一直是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一種重要工具。
2002年6月24日,為增加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工具,擴大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品種,央行將2002年6月25日至9月24日進行的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的91天、182天、364天的未到期正回購品種轉換為相同期限的中央銀行票據,轉換後的中央銀行票據共19隻,總量為1937.5億元。2003年4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正式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發行了金額50億元、期限為6個月的中央銀行票據。4月28日,央行發布了今年第六號《公開市場業務公告》,決定自4月29日起暫停每周二和周四的正回購操作。近期固定於每周二發行中央銀行票據,中央銀行票據開始成為貨幣政策日常操作的一項重要工具。
央行票據的作用
1、豐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工具,彌補公開市場操作的現券不足
自1998年5月人民銀行恢復公開市場業務操作以來,主要以國債等信用級別高的債券為操作對象,但無論是正回購還是現券買斷,都受到央行實際持券量的影響,使公開市場操作的靈活性受到了較大的限制。央行票據的發行,改變了以往只有債券這一種操作工具的狀況,增加了央行對操作工具的選擇餘地。同時,現有國債和金融債期限均以中長期為主,缺少短期品種,央行公開市場以現有品種為操作對象容易對中長期利率產生較大影響,而對短期利率影響有限。引入中央銀行票據後,央行可以利用票據或回購及其組合,進行"余額控制、雙向操作",對中央銀行票據進行滾動操作,增加了公開市場操作的靈活性和針對性,增強了執行貨幣政策的效果。
2、為市場提供基準利率
國際上一般採用短期的國債收益率作為該國基準利率。但從我國的情況來看,財政部發行的國債絕大多數是三年期以上的,短期國債市場存量極少。在財政部尚無法形成短期國債滾動發行制度的前提下,由央行發行票據,在解決公開市場操作工具不足的同時,利用設置票據期限可以完善市場利率結構,形成市場基準利率。
3、推動貨幣市場的發展
目前,我國貨幣市場的工具很少,由於缺少短期的貨幣市場工具,眾多機構投資者只能去追逐長期債券,帶來債券市場的長期利率風險。央行票據的發行將改變貨幣市場基本沒有短期工具的現狀,為機構投資者靈活調劑手中的頭寸、減輕短期資金壓力提供重要工具。
⑽ 央行票據的期限通常為哪些時限
只有2種時限:年度付息\定向回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