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廣州退休社保繳費年限問題
申領養老待遇好像有兩個條件,缺一不可:1、年齡條件;2、繳費條件。
根據樓主所說的情況,可能是因為繳費條件。樓主的意思是不是說那5.5年在之前已經補繳了,現在社保要求再補繳5年?如果是的話,那可能沒錯了,也就是說:包括視同繳費年限一起計算,累計繳費年限要15年。這個是有政策的。
建議具體還是咨詢那個說不行的人「為什麼」。
還有一個問題,那5.5年是什麼時候補繳的?
Ⅱ 廣州社保繳費年限如何計算
第一,總體發放規則:參加工作且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退休後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統賬結合」前參加工作,本意見實施後退休且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累計滿15年的人員,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和過渡性調節金。
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調節金分別按下列辦法計算:
(一)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計算公式為: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算公式為:
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三)過渡性養老金月標准以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為基數,「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每滿1年發給1.2%。計算公式為:
過渡性養老金=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1.2%
(四)過渡性調節金以當地現行標准為基數,2006年至2014年退休的按一定比例計發。2015年及以後退休的,不再發給過渡性調節金。
第二,繳費年限:
繳費年限是指依據有關規定實行個人繳費至職工退休時,單位和個人實際繳納養老保險費的年限。實行個人繳費制度之前,按國家和自治區規定計算的連續工齡,可視同繳費年限。計發辦法中的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繳費年限不足整年的,按月數除以12換算,保留兩位小數。
Ⅲ 廣州市社保繳納時間
第一種登錄模式:
在廣州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官網:首頁的中部有入口,點擊便民服務的「個人社會保險查詢」,進入「廣州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網上服務廳大廳」,可以查到個人社保明細。
第二種登錄模式:
廣州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網上服務廳大廳網址:,在該頁面的左上角位置有「系統登錄」區域(見下圖紅色框)
具體操作,可以參考: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Ⅳ 廣東省社保和廣州市社保能合並計算社保年限嗎
廣東省勞動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省、市社保不能續接的原因是為了減少中間環節、減少中間損耗(手續費),同時加強社保基金的安全。雖然省、市社保不能續接,但由於省、市社保的社保繳費年限可以合並計算,參保人並不會有什麼損失。
對於既參加過省社保又參加過市社保的投保人,有關負責人表示,如果投保人退休時還不符合退休待遇,省、市社保可以一次性將養老金返還給投保人本人;如果投保人退休時符合退休待遇,投保人可以逐年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省市的養老保險年限可以合並計算)。如果投保人是外地人,養老保險待遇還可以異地享受。以江西人曾先生為例,勞動部門負責人表示,如果曾先生退休時不符合退休待遇,省、市社保可以一次性將養老金返還給曾先生;如果曾先生退休時符合退休待遇,則他先前在廣東省社保和廣州市社保參加的養老保險可以合並計算,劃撥到江西某地社保局,保證曾先生可以每月享受養老金待遇。
Ⅳ 廣州市社保購買多少年
廣州市社保購買一般需要買夠15年,按照社保包含的不同險種分別如下:
按照規定,在到達法定退休年齡時養老保險最低交納年限為180個月即15年時間,可按月領取養老金,可以多交,到時就可以多領取。同時,養老保險可以累計計算交納年限,即斷斷續續交納是允許的;
醫療保險在退休時至少需要交納女25/男30年,才可享受終身醫療保險待遇。醫療保險中斷時間超過3個月的,則視為新參保。參保人員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養老保險繳夠年限,醫療保險的繳費年限不滿二十五年的,可辦理一次性補繳醫療保險費,從補繳當月起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失業保險若想要領取,則需滿足一、按規定參加失業保險,所在單位和本人已按照規定履行繳費義務滿1年。二、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的。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是是指下列情況:1、終止勞動合同的。2、被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3、被用人單位開除、出名和辭退的4、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以及未按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致使勞動者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5、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三、已辦理事業登記,並有求職要求的;
職工享受生育保險相關待遇,應當符合國家、省、市計劃生育規定,且用人單位連續為其繳費滿6月以上。職工參加生育保險後失業的,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符合計劃生育規定生育或實施計劃生育手術的,可以按照本辦法規定享受生育醫療待遇;
對於工傷保險的繳納時間,我國現行法律沒有這方面的規定,只要是在上班時發生工傷事故,就可以享受工傷待遇。
Ⅵ 廣東省 社保繳費年限爭議 單位只繳納了 最近幾年社保
可以的。
動仲裁委以超過法定時效為由駁回勞動者的訴求。有的認為,國務院發布《勞動保障
監察條例》第二十條規定:「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2年未被勞動
保障行政部門發現,也未被舉報、投訴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不再查。」這里規定的
時效是2年。而2008年5月1日施行的《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勞
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
被侵害之日起計算。」也就是說,社保費爭議的仲裁時效是一年,應當從當事人知道
或者應當知道社會保險費應繳未繳之日起計算。問題:如何理解社會保險費的裁
時效期間?追繳社會保險費可以往前追索多少年的?
社會保險費的追訴時效是多久
盡管《勞動法》規定了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有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義務,但應當如何繳納,長期沒有具體統一的規定。直至1999年《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出台,才統一規定了養老、醫療、失業等保險項目的繳費方式,導致諸多地方的用人單位的參保大多存在一定差別。
第一,社保費繳納的追訴時效到底如何?筆者印象,多年前好像是上海勞動局還是上海高院認為,勞動仲裁時效和追討多少年的社保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只要在當時的法定時效60日內主張就是合法有效的,凡是拖欠未繳納的社保費,無論拖欠多少年均應當依法補繳。這個解答我現在怎麼都沒有找到。但看到一位專家指出,上海對社保繳費爭議的審裁口徑是,2008年5月1日以後,社保繳費爭議的仲裁時效按《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執行,即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社會保險費應繳未繳之日起計算。2008年5月1日之前與用人單位結束勞動關系的,社保繳費爭議的仲裁時效按《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關於養老保險爭議的處理意見》規定執行,即:申訴時效最遲自當事人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之日計算,在六十日內申請仲裁的,仲裁委員會應當受理。就是說,2008年5月1日之前與用人單位結束勞動關系的,職工只要在六十日內申請勞動仲裁的,也能討回10多年前的社保費。但是在2008年5月1日以後,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一年以前的社會費就未必討得回來了。
第二,社保繳費爭議還是向社保經辦機構投訴更好。《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一條規定:「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手續,且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能補辦導致其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為由,要求用人單位賠償損失而發生爭議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據此,許多省市如山東省、廣東省高級法院都明確規定,社保繳費爭議不屬於人民法院受理范圍。浦東新區勞動爭議仲裁院一位仲裁員朋友告訴我,未繳、欠繳、少繳社會保險費爭議,勞動仲裁機構可以受理,但對仲裁裁決不服提起訴訟,上海法院不予受理,生效後即使申請也不予強制執行。所以她建議還是向社保經辦機構投訴,社保機構審理後可以責令用人單位補繳,用人單位拒不履行的,社保經辦機構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第三,追討未繳欠繳社保費應不應當限制追討幾年?有的專家認為,社保繳費具有公法的性質,公法的法律關系在於公民或法人與國家機構之間的關系。公法關系的權利義務,屬於強制性的權利義務,當事人沒有權利放棄。在公法的前提下,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繳納社保費是雙方的義務,而勞動行政部門向用人單位和勞動者追繳社保費用屬於法定的權利。從這個角度來理解,社保繳費的追繳應當沒有年限限制。有的專家指出,社會保險的強制性質,使其不同於用人單位基於勞動合同約定向勞動者履行一般義務的行為,繳納社會保險費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法定義務,其不應受勞動爭議仲裁時效的限制。(詳細案例見北京高院疑難案件與問題解析第三卷)。
律師之辯:員工要求單位補繳社保不存在時效限制
在律師實務中常常碰到這樣的情況,當員工因用人單位在勞動關系存續期間不繳或少繳社會保險費而發生爭議時,員工一方往往要求用人單位補繳自雙方建立勞動關系以來的社會保險費,而用人單位則往往以一部分社會保險費超過訴訟時效為由進行抗辯。有些員工甚至也自己認為超過了訴訟時效而主動的放棄了一部分社會保險費的主張。
在勞動爭議中關於社會保險費的問題究竟有沒有訴訟時效的限制呢?這個問題有必要進行澄清。《勞動法》第72條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國務院第259號令)第12條規定:「社會保險費不得減免。」第13條規定:「繳費單位未按規定繳納和代扣代繳社會保險費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或者稅務機關責令其限期繳納;逾期仍不繳納的,除補繳欠繳的數額外,從欠繳之日起,按日加收千分之二的滯納金。」第26條規定:「繳費單位逾期拒不繳納社會保險費、滯納金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或者稅務機關申請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征繳。」
員工主張用人單位為其補繳各項社會保險費,是具有強制性的,不應受到時效的限制。主張這項權利不僅是勞動者的「私權」,同樣也是國家的「公權」。也就是說,即使勞動者不主張此項權利,國家有關部門也應當強制要求用人單位履行繳費義務。正因為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問題涉及到了國家利益,已不單單是員工和用人單位雙方之間的事了,所以對此是不能以訴訟時效為由進行抗辯的,對於此類問題,司法實踐中所掌握的標准也是一追到底,要求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開始補繳。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Ⅶ 廣東省社保退休哪些工齡是視同繳費年限
社保工齡視同交費年限確認:
需提供的資料:
1、《職工勞動手冊》(以下簡版稱《勞動手冊》);
2、《養老保險被保險人權視同繳費年限審核表(一式三份、以下簡稱《審核表》);
3、職工檔案;
4、參加本市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記錄資料;
5、《視同繳費年限送審人員情況表》(可到市勞動局網站下載)及其電子版。
6、送審單位的《社保登記證》、單位介紹信及經辦人身份證等有關資料。
辦理程序:
審核視同繳費年限的工作實行預約登記,依預約確定的時間報送檔案的處理辦法。
第一步:送審單位先理順本單位需要審核視同繳費年限的人員的檔案資料,通過市勞動保障局網站進行預約登記,由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委託的審核機構(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下同)根據審核工作的進展情況和預約登記的先後次序安排送審時間。
第二步:送審單位根據審核機構安排的預約受理時間,帶齊所需提供的資料,到審核機構辦理職工視同繳費年限送審手續。
第三步:審核機構審核後,通知單位領回報送的檔案和審核結果。
Ⅷ 本人在廣東省社保局繳費養老保險106個月,視同繳費年限74個月,而醫保繳費在恩
如果是個人來窗口繳社保是不源能領失業補貼。 如果你在單位工作後,由於單位原因和你解除了工作關系,單位可以為你辦理失業保險。根本你的工作年限決定你應享受幾個月的失業金,並且在領取失業金的幾個月期間你不用繳納養老,只需繳醫療。 辦理失業金時需將你的社保轉到個人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