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選礦廠服務年限

選礦廠服務年限

發布時間:2021-07-12 14:32:38

㈠ 浮選的成本會計的工作內容

產品成本是反映選礦企業生產活動、勞動消耗的綜合指標,是評價選礦企業經濟效益的不可缺少的指標。產品成本的高低,決定著選礦能否為社會提供更多優質價廉的礦產品,能否取得更多的盈利。因此,正確計算產品的設計成本,在選礦企業設計中具有重要意義。

1.產品成本的開支范圍

按國家計委和財政部統一規定,工業企業產品成本開支范圍包括:

(1)為製造產品而耗用的各種原料、材料和外購半成品。

(2)為製造產品而耗用的燃料和動力。

(3)生產工人、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服務人員的工資和按工資總額提取的職工福利基金、企業基金。

(4)按規定提取的固定資產基本折舊基金、大修理折舊基金和固定資產的中小修理費用。

(5)按照規定應當列入產品成本的低值易耗品購置費用。

(6)按照規定應當列入產品成本的停工費用。

(7)廢品損失。

(8)產品的包裝和銷售費用。

(9)經企業主管部門批准,每平方米造價不超過20元的簡易料棚修建費。

(10)其他費用,如管理費、運輸費、材料、產品盤盈盤虧、利息收支等費用。

(11)企業「利改稅」後應列入產品成本中的各種稅金,如房產稅、土地使用稅和車船使用稅等。

一切不屬於成本范圍的開支,都不得列入產品成本。

在設計中,根據上述產品成本開支原則精神,進行選礦廠設計產品成本計算。

2.產品成本種類及計算范圍
產品成本分為總成本和單位成本兩種,在礦山技術經濟工作中,這兩種成本指標並用。

1) 總成本

產品總成本是選礦企業在一定時間內為生產、銷售一定數量的產品所支出的費用總和。在選礦技術經濟工作中,經常使用兩種總成本指標,即絕對成本和相對成本。

A絕對成本

絕對成本是選礦企業在生產產品過程中的全部勞動消耗,包括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消耗。絕對成本又稱全部成本,用於評價礦山企業的經濟效益。

B相對成本

相對成本亦稱比較成本,通常適用於方案比較。在方案比較時,為了簡化計算,減少重復工作,可不計算各方案相同項目的成本,而只計算不同項目或費用相差部分的生產費用,此時使用的成本就是相對成本。相對成本不適用於投資方案的絕對經濟效果評價。

2) 單位產品成本

生產單位產品所支出的費用總和為單位產品成本。單位產品成本與總成本對技術經濟工作的作用基本相同。一般計算的單位產品成本是絕對成本。

當采選為聯合企業時,選礦成本中的原料費即是礦石成本。設計中,有時以計算年的礦石成本作為礦山的成本指標,但在礦山生產期間,由於礦山剝采比(或采准)和運距的變化,直接影響礦石成本即選礦原料費的變化,所以使用某一年的產品成本,不能全面反映礦山企業的經濟效益,這時就應當逐年計算產品成本,以滿足財務評價和國民經濟評價的要求。

3.產品成本計算

1) 各項費用的計算辦法

選礦廠產品設計成本各項費用的計算辦法如下:

(1)原料費:原礦開采成本加原礦從采礦場至選礦廠的運輸費用。

(2)輔助材料費:設計的輔助材料消耗定額乘當地材料價格,或按國家材料單價(如運距較遠,應考慮材料的運雜費。)乘設計消耗定額求得。
(3)選礦耗用的水、電費:設計的水、電消耗指標乘其單價即得(水、電指標應扣除修理和行政福利設施的用電、用水量)。

(4)生產工人工資:系指從事選礦生產的直接生產工人和輔助生產工人的基本工資和輔助工資(不包括機修、維修和非生產人員的工資).可按下式計算:

選礦廠生產工人月平均基本工資等級一般為3~4級,「輔助工資」系數取0.25~0.30

(5)生產工人工資附加費:根據國家規定按工資總額的11%提取。

(6)大修理費及維修費(包括大修理及維修用的捌料、工資、動力、折舊等費用):分別按單位產品固定資產投資額(扣除機修、檢修、行政生活福利設施費用)乘大修理費率和維修費率求得。

大修理費率一般按固定資產原值的2~2.5%提取,維修費率一般按固定資產原值的3~6%提取。維修費也可按固定資產原值中的設備和建(構)築物費用分別乘其相應費率計算。各地區主管部門對企業的費率均有規定,可參照執行。

(7)基本折舊費:一般按企業服務年限提取基本折舊或按固定資產投資的設備、建(構)築物的服務年限分別提取。選礦廠設計一般按直線法進行折舊計算,計算式如下:

當企業的服務年限很長時,計算基本折舊一般取20年作為企業的經濟計算年限。

固定資產形成率應按設計概算,扣除固定資產中機修、維修和行政、生活福利設施的費用計算。如無設計概算,可按投資總額的0.85~0.9計算。

(8)管理費(包括車間經費和企管費):由於項目很多,設計時要詳細計算是繁雜困難的,可根據類似企業的實際指標進行選取或按下式近似計算:
式中 C管——單位產品管理費,元/t;

N非一一全廠非生產人員數,人;

0.2~0.25——非生產人員中由修理費、工資附加費、營業外支出等費用項目開支的非生產人員比重;

D非——非生產人員平均工資,按900~1000元/人年計算;

0.16——工資附加費率及企業基金費率;

N保——計算勞動保護費的人數,按全員人數減機修、維修設施的生產工人數和由修理費、工資附加費、營業外支出等費用項目開支的非生產人員數計算;

B——每人每年平均的勞動保護費(包括勞動用品、保健津貼、防暑降溫等費用);推薦值為南方80~105元/人·年,北方125~165元/人·年;

K——由管理費開支的工資及勞動保護費佔全部管理費的百分數;推薦值為0.3~0.4,即30~40%;

A年——年產量,t。按規定,流動資金利息進入成本,包括在企管費中,但應另行列出。

2) 產品成本計算表

產品成本計算表如表30.3.1、表30.3.2所示。

如在經濟分析中,為了現金流量和財務平衡計算的需要,還應編制產品總成本明細表。

3) 產品成本計算中的有關問題

A 采、選或采、選、燒聯合企業的成本計算

采、選或采、選、燒聯合企業應分別計算采礦、選礦、燒結成本。公用設施(水、風、電、機修、運輸)按各自的用量分配費用。企管費及服務性設施按采、選、燒各自的生產工人人數分攤其費用。
B 多種產品的成本計算

生產多種產品的選礦廠,對工藝流程自成獨立系統的,分別按成本項目計算每種產品的成本;工藝流程混合生產的,先計算生產總成本,然後按下列公式計算每種產品的成本。

㈡ 選礦廠的概述

選礦廠(包括尾礦庫、水源及生活區等)廠址選擇直接影響基建投資、建設進度、投產後生產和經濟效果以及地區環境和農業生產,因此它是設計前期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廠址選擇必須貫徹我國工業建設的各項方針政策,滿足工藝要求,體現生產與生活的長期合理性。
廠址選擇工作一般是在上級主管部門或建設單位的組織下,會同當地政府、有關專業職能機構及設計單位有關人員對可能的廠址共同進行現場踏勘,收集有關資料並聽取多方意見。在此基礎上提出幾個廠址方案,經綜合性技術經濟比較推薦最佳廠址方案。一般對中小型選礦廠或廠址條件簡單的大型選礦廠可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同時進行廠址選擇工作;對某些條件復雜的大型選礦廠應在可行性研究之前單獨進行廠址選擇工作,並編制廠址選擇報告,呈報上級主管部門審批。 1、選礦廠廠址一般應盡量靠近礦山。對於處理礦石較富的或精礦產率較高的選礦廠,當用戶與礦山距離較近或限於水、電、燃料供應等原因,亦可靠近用戶或建在用戶的廠區內;對某些貴金屬選礦廠,為避免精礦在運輸中損耗,或精礦必須乾燥而用戶又有廢熱可利用時,可考慮靠近用戶建廠(也可在礦山建廠,脫水車間設於用戶,精礦礦漿泵送至脫水車間);當礦山資源分散,需要集中建廠時,宜在礦山與用戶之間合理選擇廠址,以求原礦和精礦兩者綜合運費最低。
2、廠址地形要滿足選礦工藝流程的需要。選礦廠廠址除必須滿足場地面積要求外,其地形條件應盡量滿足礦漿自流或半自流的要求。一般布置破碎廠房最合適的自然地形坡度為25°左右,主廠房為15°左右。如無理想的地形條件或平地建廠時,要考慮廠區排水要求,廠址自然地形坡度4%-5%為宜。
3、要貫徹節約用地原則。廠址在滿足生產需要的前提下,要盡量少佔地,尤其要少佔或不佔農田。對於佔地面積大的尾礦庫要考慮復墾還田條件。
4、尾礦庫容積應與選礦廠規模及服務年限相適應。庫址的地形應選擇呈低凹形的山谷或窪地,以使土石方工程最小。尾礦庫的位置要盡量靠近選礦廠,並盡量考慮尾礦自流或半自流的條件,以節省尾礦輸送費用。
5、選礦廠廠址要盡量靠近水源,減少輸水管線長度和能耗;在確定水源時要特別注意不得與農業爭水。
6、選礦廠要有可靠的電源,凡有條件利用電力網供電的,應盡量利用,並要盡量縮短輸電線路長度。
7、選擇廠址要考慮適宜的交通運輸條件。鐵路運輸要便於與國家干線接軌,減少專用線長度;公路運輸要便於與國家公路干線銜接;水路運輸要盡量利用已有碼頭或選定新建碼頭的合適位置。
8、選礦廠應避免建在礦體上、磁力異常區、塌落界限內和爆破危險區內。
9、選礦廠廠址要有較好的工程地質條件,建築物應避免建在斷層、滑坡體上及洪水位以下,應避開溶洞、淤泥、腐殖土、坑洞、古井等不良地段或文物保護區。廠區土壤承載能力一般要求大於100kN/平方米,破碎廠房、主廠房、礦倉等建築物所在地土壤應不小於200kN/平方米。不宜在-級以上地震區或)級以上濕陷性黃土層區域建廠。
10、要重視環境保護,選礦廠廠址要盡可能選在城鎮或居民區的下風方向,並考慮「三廢」治理條件,最大限度地減少粉塵、煙氣和其它排放物對環境的污染。礦山開采出來的礦石叫原礦,原礦一般含金屬的比例(專業名字叫品位)比較低。直接送去冶煉在經濟上不合算,因此需要提高品位。通過除去原礦中的雜質後,品位會有很大提高,品位提高後的礦叫精礦。從原礦加工成精礦的過程叫選礦,從事選礦的單位就叫選礦廠。

㈢ 如何選擇礦場

又稱選廠。礦山企業的一個主要生產單位和重要組成部分,專門利用各種選礦方法和工藝流程,從原礦中獲取品位較高的精礦(俗稱精粉)之工廠。
廠址選擇的基本原則
1、選礦廠廠址一般應盡量靠近礦山。對於處理礦石較富的或精礦產率較高的選礦廠,當用戶與礦山距離較近或限於水、電、燃料供應等原因,亦可靠近用戶或建在用戶的廠區內;對某些貴金屬選礦廠,為避免精礦在運輸中損耗,或精礦必須乾燥而用戶又有廢熱可利用時,可考慮靠近用戶建廠(也可在礦山建廠,脫水車間設於用戶,精礦礦漿泵送至脫水車間);當礦山資源分散,需要集中建廠時,宜在礦山與用戶之間合理選擇廠址,以求原礦和精礦兩者綜合運費最低。
2、廠址地形要滿足選礦工藝流程的需要。選礦廠廠址除必須滿足場地面積要求外,其地形條件應盡量滿足礦漿自流或半自流的要求。一般布置破碎廠房最合適的自然地形坡度為25°左右,主廠房為15°左右。如無理想的地形條件或平地建廠時,要考慮廠區排水要求,廠址自然地形坡度4%-5%為宜。
3、要貫徹節約用地原則。廠址在滿足生產需要的前提下,要盡量少佔地,尤其要少佔或不佔農田。對於佔地面積大的尾礦庫要考慮復墾還田條件。
4、尾礦庫容積應與選礦廠規模及服務年限相適應。庫址的地形應選擇呈低凹形的山谷或窪地,以使土石方工程最小。尾礦庫的位置要盡量靠近選礦廠,並盡量考慮尾礦自流或半自流的條件,以節省尾礦輸送費用。
5、選礦廠廠址要盡量靠近水源,減少輸水管線長度和能耗;在確定水源時要特別注意不得與農業爭水。
6、選礦廠要有可靠的電源,凡有條件利用電力網供電的,應盡量利用,並要盡量縮短輸電線路長度。
7、選擇廠址要考慮適宜的交通運輸條件。鐵路運輸要便於與國家干線接軌,減少專用線長度;公路運輸要便於與國家公路干線銜接;水路運輸要盡量利用已有碼頭或選定新建碼頭的合適位置。
8、選礦廠應避免建在礦體上、磁力異常區、塌落界限內和爆破危險區內。
9、選礦廠廠址要有較好的工程地質條件,建築物應避免建在斷層、滑坡體上及洪水位以下,應避開溶洞、淤泥、腐殖土、坑洞、古井等不良地段或文物保護區。廠區土壤承載能力一般要求大於100kN/平方米,破碎廠房、主廠房、礦倉等建築物所在地土壤應不小於200kN/平方米。不宜在-級以上地震區或)級以上濕陷性黃土層區域建廠。
選礦廠規模大小,一般按原礦處理量多少來劃分,有色與黑色選礦廠規模大小稍有不同。選礦廠規模劃及類型見下表。
黑色金屬礦的規模劃分標准:單位(a/t)
大型3000以上,小型900以下,3000—900位中型

㈣ 選礦廠在建設初期應做哪些准備工作

江西省恆誠選礦設備有限公司為您整理,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選礦廠的建設是礦山建設重要的一環,幾年來,低品位礦石的蓬勃發展,對礦山建設提出了新的任務。

選礦廠建設前的准備

在建廠設計前一般要有選礦試驗資料,它是建廠設計中確定工藝流程及有關技術經驗指標的重要依據,而選礦試樣採取是否正確,又是影響試驗結果的關鍵,因此對所採的礦樣,要求有充分的代表性。同時還要進行選礦廠址的選擇工作,這項工作做得好壞,它直接影響將來選礦廠生產條件的好壞,基本建設費用的多少,建設期限的長短等等,下面滎陽礦山機械廠將為您一一道來。

一、礦山采樣的目的要求

在采樣工作中為使礦樣有充分的代表性,常與地質勘探、設計部門和試驗單位共同擬定采樣方案。

(一)礦樣代表性一般要求
印象礦樣代表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地址因素與開采因素二者相互影響,最基本的要求是進行選礦試驗的磷礦樣與今後礦山開采時送往選礦廠的礦石性質基本一致;

1、代表該礦床生產時采出的礦石類型、比例及出礦評價品味。

2、代表該礦石的礦物組成及化學組成。

3、代表各種有用礦物的侵染特性和共生結構。

4、代表該礦石的各項主要物理特性(如粒度、硬度、比重等)。

5、代表圍岩、夾層、脈石的種類、性質及含量。

6、代表該礦石的有害雜質和原生礦泥的含量。

7、當礦區有幾個礦體不需要分別開采和加工時,則采混合礦樣。在混合礦樣中各類型或品級礦石所佔的比例應與將來開采時各礦體出礦量的比例基本一致。

(二)對礦樣重量的一般要求
所采礦樣重量的多少,主要取決於礦石的類型、試驗規模和試驗目的與要求,選礦方法和礦石可選性難易,根據具體情況與有關單位共同商定。一般對於易選硅質磷灰石礦石做小型試驗的礦樣,可采lOO、200公斤左右。在實際工作中,采樣重量與粒度有關,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計算。

(三)采樣點的布置 采樣點布置的是否合適,是影響礦樣代表性的重要因素。要注意如下問題:

1.要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勘探工程和采礦工程。根據不同的工程採用不同的采樣方法。

2.采樣點應大致均勻地分布在整個礦體上,即平面上照顧整個礦區,立面上照顧到地表,又要照顧到深部。但應易初期開采地段為重點。

3.采樣點的數目要盡量多一些,但要照顧到施工條件。一般一個類型的礦樣不應少於四個點。

(四)采樣工作的一般做法
根據上面對礦樣代表性的要求進行采樣,在礦區實際總的采樣量應不少於試驗所需礦樣的二倍,並將各採的礦樣在礦區進行均勻縮分一次,而另一半,作為備用樣保持起來。但在送樣包裝前,一定要精選化驗,檢查所採的礦樣是否合與礦床品位,防止在送樣後發現品位偏差大,代表性不強。

二、選礦廠生產能力的確定

低品位磷礦選礦廠生產能力的確定與其它礦種有其共性,也有其特殊性。它們的共性:要根據地址資源、礦床的貯存狀態、企業的建設條件及技術上可能、經濟上合理等條件來確定選礦廠的生產能力。生產能力的確定,要因地制宜,根據礦產資源和已有設備或自製設備能力來確定選礦廠的生產能力。在已有設備或自製設備能力中要以磨礦設備的生產能力來確定選礦廠的生產能力。

一般大型選礦廠要分期分批建設;根據礦山可靠的工業儲存量來確定生產年限。

三、選礦廠廠址選擇

1.資源集中的一般應集中建廠,在地形、采礦、運輸等方面適於分散建廠時,應根據具體條件經多方面比較確定。

2.廠址不應布置在礦體上,也不應布置在塌落界限內和爆破險區內;利用山地或荒地,不佔或少佔農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選礦廠應靠近礦源,節省運礦費用。

3.選擇廠址時要特備注意尾礦場的選擇,理想的尾礦場應能使尾礦自流運輸、容積大、少佔農田、不污染河水和環境衛生。

4.選擇的廠址應避免位於有害氣體的下風向。選礦廠排出的污水、煙塵應不影響居民生活及農牧漁業的生產。

5.選擇的廠址應具有較好的工程地質條件,主廠房、主要設備基礎應有良好的工程地質條件,不能位於流砂層、滑坡層、斷層等,要位於洪水標高以上,廠址最好具有適當的發展空間。

㈤ 黑河多金屬礦產開發產業集群

黑河礦產資源經濟亞區位於黑龍江省北部,隸屬於大興安嶺成礦帶。在大興安嶺的南東、小興安嶺的西北部,東南與伊春、綏化市接壤,西南與齊齊哈爾市毗鄰,西部與內蒙古自治區隔嫩江相望,西北部與漠河礦產資源經濟區相接,東北與俄羅斯阿穆爾州隔黑龍江相對。轄嫩江、孫吳、遜克縣部分地區,北安、五大連池二市和愛輝區共六個行政區。中心城市為黑河市。

1.銅、鉬多金屬礦產資源優勢

黑河市共有7處大型礦床,包括多寶山銅(鉬)礦床、銅山銅(鉬)礦床、翠宏山鐵多金屬礦床、東安岩金礦床、爭光岩金礦床、三道灣子岩金礦床等重要礦產地,其中大多寶山礦銅儲量達304.28萬噸,為東北地區最大的銅礦。

銅、鉬、伴生金、銀等主要分布於嫩江北部,鐵與鉛鋅鎢鉬等主要集中於翠宏山一帶,岩金分布於東安、爭光、三道灣子等地。從儲量分布看銅主要集中在多寶山、銅山礦床,鉛、鋅、鎢集中於翠宏山礦床,鉬儲量集中於翠宏山、銅山、多寶山礦床,岩金儲量主要分布於東安、爭光、三道灣子等礦床中;銀集中多寶山礦床。銅一直是我國的緊缺礦種,每年需要大量進口銅礦石。據統計,黑龍江省對銅的需求量大約每年6~7萬噸,而多寶山、銅山等礦床銅的利用率目前僅為0.1%,因此多寶山礦區銅資源的綜合開發與合理利用,對緩解銅資源供應緊張的現狀,促進地方乃至全省經濟發展具有戰略意義。

鉬礦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產地4處,分布於鐵力市二股東山和鹿鳴一帶。鹿鳴鉬銅礦床正在勘探中,前期求得資源量約11.767萬噸,估算潛在資源儲量超過20萬噸。霍吉河鉬礦探明儲量超過10萬噸,達到大型規模。興安嶺林場的翠嶺鉬銅礦床與鹿鳴礦床相似,未列入2008年儲量表,估算潛在資源量超過2萬噸。其他鉬資源量均為伴生礦產,包括二股東山鐵多金屬礦床(鉬伴生礦,資源儲量1744噸)、二股西山鐵多金屬礦床(伴生鉬797噸)和徐老九溝鉛鋅礦床(伴生鉬資源儲量2760噸)等。

2.地域優勢

黑河經濟區的中心城市黑河市,是黑龍江省北部重要的邊境城市,地理位置屬於大興安嶺的東端、小興安嶺的北部,小興安嶺猶如一道天然綠色屏障自西北向東南貫穿全市。黑河市東南與伊春市和綏化市接壤,西南同齊齊哈爾市毗鄰,西部與內蒙古自治區隔嫩江相望,北部與大興安嶺地區和呼瑪縣相連,其東北與俄羅斯遠東第三大城市———阿穆爾州首府布拉戈維申斯克市(海蘭泡)隔黑龍江相望。

黑河市是中俄邊境線上唯一的與俄聯邦主體首府相對應的距離最近、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功能最全、開放最早的中國邊境城市,這為黑河市的礦業開發帶來了巨大的地域優勢。黑龍江省礦產資源開發一直貫徹國家「必須加強利用國外資源工作力度」指示,遵循「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原則,積極尋找緊缺礦種的國外資源、優勢礦種的國外市場等。黑河市作為一個開放的邊境城市,在這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不僅在利用國外資源、開發國外市場方面具有優勢,同時在招商引資方面也具有很大的便利。黑龍江省和俄羅斯遠東諸州的礦產勘查開發部門之間具有密切的合作傳統,雙方曾就黑河經濟區的資源勘查、開發進行過多次交流與合作,俄科學院遠東地質研究所、構造所及阿穆爾州、赤塔州地礦局研究人員和專家先後多次到多寶山銅山銅礦、三道灣子岩金、東安金礦、高松山金礦區等進行考察。黑河市礦產資源開發的地域優勢是非常明顯的。

黑河市是黑龍江省南北連通的要道,西南同齊齊哈爾市毗鄰。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保護區都直接影響甚至決定黑河經濟區的發展。「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區」著力吸引國內外資本、技術,建設多種產業相互配套,新體制、高科技、外向型、生態化,結構合理、高速增長的產業高地和經濟密集區,成為黑龍江省振興老工業基地的核心區和全面實現小康目標的先行區。而在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中,需要大量的金屬產品,如鉬、銅等金屬產品,從而為黑河市的建設發展,特別是礦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需求市場。黑河市地處大小興安嶺腹地,「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為黑河經濟區的發展創造契機。

綜上可見,黑河經濟區建設具備極好的地理優勢,可以同時享受到八大經濟區建設中的兩個政策優勢。

3.礦業政策優勢

國家深入實施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戰略、優先發展能源工業政策,黑龍江省重點開展「八大經濟區」規劃建設、「十大工程」推進措施及大力發展原材料和能源工業的指導戰略等,都將更加有力地促進黑河經濟區礦產資源的開發進程,實現黑河市礦業經濟的率先突破。加之黑河市具有的良好的鉬銅多金屬源稟賦優勢和地域開發優勢,在各級政府的各項礦業政策的指導下,黑河市鉬銅多金屬資源產業發展將更上一個新的台階。

在工業化、城鎮化、國際化發展過程中,礦產資源的科學開發與合理利用,是重要的基礎保障。國家鼓勵勘查開發有市場需求的礦產資源,特別是一些關繫到國計民生的重要礦產資源嚴重短缺,銅等金屬資源短缺尤為嚴重。為此國家制定實施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如開展重點礦種、重點成礦區帶的勘查工作,開展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專項與重要資源儲備戰略,表明國家經濟建設對礦產資源的需求程度在大幅度提高。2004年起,國家開始討論、擬建「大興安嶺有色金屬基地」,由國土資源部牽頭組織各方面專家,對大興安嶺有色金屬資源的開發前景潛力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論證,同時就礦產資源開發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進行過科學論證。黑河市的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在「大興安嶺有色金屬基地」的規劃中,處於「梨子山—鄂倫春鐵鋅鎢金鉻鉛成礦帶」內。許多典型礦床如多寶山、翠宏山、三礦溝、霍吉河、東安等的勘查與開發,具有重要的示範意義。

4.產業集群式開發的原則

(1)黑河市鉬銅多金屬資源產業規劃必須堅持以豐富的礦產資源為基礎,以礦山的開發建設為先導,以礦產品的深加工為延伸,形成采—選—冶—加—銷的產業鏈條,建成鉬銅多金屬生產、加工基地。

(2)鉬銅多金屬資源產業發展要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相對優勢的礦產資源為基礎,符合國民經濟發展需求,有利於提高礦產資源集約化利用程度及礦業持續發展能力。重視礦產開采、選礦、冶煉新工藝的應用,不斷開拓新的應用領域,提升鉬銅多金屬礦產品在黑龍江省內乃至全國范圍內的競爭力。

(3)整合礦山資源,調控礦山開采規模,發揮整體效益。加強多寶山、翠宏山、鹿鳴、五道嶺、弓棚子等主要礦床的勘查、開發力度。調整優化礦產品結構。調整采、選、冶、產品精深加工等生產環節的資源配置結構,加快科技創新,積極培育和研發新產品,努力調整衰退產業。重點是新產品的研發,增強精、深、細產品的加工和生產能力,延長產業鏈。鼓勵開展《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中的礦產項目,禁止《屬於落後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工商投資領域制止重復建設目錄》中的礦產項目。淘汰落後的原字型大小產品,努力提高礦產品的附加值。

(4)調整優化技術結構。在大力開發岩金、鉬、銅的同時,加強對伴生的低品位金、鉬的綜合回收利用研究。鞏固內產,鼓勵外購,引入可采選15%~20%超貧鐵礦的先進技術,最大限度的開發利用好已有資源,延長鐵礦山的服務年限;積極研究開采鹿鳴鉬銅礦床的新技術和新方法,努力穩定多寶山銅鉬礦的礦精粉生產能力。引進、推廣應用的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工藝,改變礦山采選設備、技術水平落後的局面,提高礦山開採回採率、選礦回收率和綜合利用率,降低開采貧化率,提高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平。提高鉬銅多金屬礦山的采礦機械化程度,淘汰落後采礦方法、設備。

(5)加強礦山安全生產的監測、預警機制建設,確保礦山生產安全;引進先進的礦產品生產技術工藝,推進高科技含量鉬銅多金屬加工業的發展,增加新品種,延長產業鏈;鞏固優質鉬銅多金屬礦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地位,提高出口創匯能力。加強礦產資源有效保護和利用,重視資源的循環利用,努力提高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堅決杜絕采富棄貧,采大棄小的短期行為,走統籌規劃、合理開發、綜合利用、健康發展的礦業經營之路。

(6)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得到加強,提高礦山復墾水平,達標率在70%以上,嚴格新建礦山准入條件。堅持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並重、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堅持「誰開發、誰保護,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恢復」的原則。建立健全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和礦山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全面實施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和土地復墾履約保證金制度。通過重點工程治理,全面推進「綠色礦業」建設,為「生態省」、「生態市」的建設奠定基礎。建立比較完善的預防監測與保護的動態信息管理體系。

5.銅、鉬多金屬開發產業集群基地建設

以鉬、銅、金、鉛、鋅、鐵等礦產資源開發及產品深加工為主要產業,形成相互協調的產業鏈;根據鉬銅多金屬礦業發展需要,近期優先發展的資源產業主要是鉬銅多金屬和岩金開采及冶煉、加工產業。在黑河市設立鉬、銅等金屬高新技術研發加工基地。黑河市的研發中心以銅、金加工產業及相關產業為主。

高新技術開發基地建設,以培育和發展鉬銅等金屬深加工為特色的骨幹企業為主要任務,努力整合各種科技資源,鼓勵和協調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企業間的密切合作,打造一批產業特色鮮明、核心技術領先、服務平台完善、管理模式先進、基礎功能完備、國內一流的現代化、國際化鉬銅金金屬加工企業,發揮高新技術集聚效應,帶動黑河礦產資源產業經濟更好更快發展。優先發展鉬、銅金屬加工產業,以黑河市的對俄外向型經濟建設為重點,搭建科技平台,充分利用大學的資源優勢,推動科技產業園的建設與發展。為加強和促進優勢資源的快速開發利用,將黑河礦產資源經濟亞區中的重點礦種確定為優先開發、重點扶持的礦業基地,資源儲量規模略小,或資源遠景尚未查明的礦產地集中區確定為礦業區。在以黑河市中心城市為依託,規劃建設3個銅、鉬多金屬礦業基地和1個礦業開發區和技術研發中心。

(1)多寶山-爭光銅鉬金產業基地

多寶山-爭光銅鉬金基地由多寶山銅礦、銅山銅礦、三礦溝銅礦、小多寶山銅礦和爭光金礦等五個礦山組成。

多寶山地區現有資源儲量:銅363.7萬噸、伴生金84.31噸、伴生銀1320噸、伴生鉬13.8萬噸、伴生錸98噸、伴生硒1427噸、伴生鋅3.6萬噸。以開采銅和加工銅產品為主,以伴生的金屬礦產綜合利用為輔,引進先進的采礦、選礦、冶煉、產品加工工藝和管理,提高礦山的利用價值和發揮整體效益,將該區建設成為黑龍江省乃至東北地區最大的銅業基地。在采選銅的同時,對伴生資源量較大的鉬、金、銀、錸、硒、鋅等有用資源進行回收利用,提高礦山的利用價值,形成綜合開發、綜合利用的礦山。其中,多寶山礦床綜合回收金、銀、鉬、錸、硒;銅山礦床綜合回收金、銀、鉬、錸、鋅;三礦溝礦床主要回收金、銀、鐵。另外,對尾礦中未進行回收的鈀、鉑、銥、鋨等資源要進行科學、合理的保護,便於今後在條件成熟時進行回收。

采選聯合企業:包括多寶山銅礦山、銅山銅礦山。

多寶山礦業:多寶山礦山佔地面積控制在4平方千米之內,由采場、料場、選礦廠、尾礦庫、變電所、礦山管理部、職工生活區等建築群和佔地工程。礦山采礦規劃分兩期進行建設,首期設計規模為年采礦石750萬噸,2008年完成礦山基本建設,2009年達產;二期設計規模為年采礦石900萬噸,2010年達產。礦山服務年限70年。礦山選場採用浮游選礦法工藝選礦,規劃分兩期建設,首期設計規模為年處理礦石750萬噸,2008年完成選廠基本建設,2009年投產,年產銅精礦8.2萬噸;二期增加處理礦石900萬噸,2009年完成選廠二期工程建設,2010年達產,年產銅精礦10.3萬噸;到2010年,年處理礦石總量達到1650萬噸,年產銅精礦18.5萬噸。

銅山礦業:規劃銅山礦山佔地面積控制在2平方千米之內,包括采場、料場、選礦廠、尾礦庫、變電所、礦山管理部、職工生活區等建築群和佔地工程。礦山采礦規模為200萬噸,2008年完成礦山基本建設,2009年達產,礦山服務年限70年。銅山採用浮游選礦法工藝選礦,選礦廠年處理礦石200萬噸,2008年完成選廠建設,2009年投產,年產銅精礦2.4萬噸。

采礦企業:由三礦溝礦山、小多寶山銅礦山組成。

三礦溝銅礦山:處於開發末期,資源儲量已接近枯竭,不再進行改擴建。

小多寶山礦山:規劃小多寶山礦山佔地面積控制在0.3平方千米之內,包括采場、料場和礦山管理部。采礦規模15萬噸,礦山服務年限10年,礦石運往多寶山選礦廠。

冶煉企業:規劃建設統一的銅冶煉廠,設在多寶山礦業工業園區。到2010年底,年冶煉銅精礦20.9萬噸。規劃冶煉廠佔地面積控制在0.5平方千米之內。

輔助設施規劃建設:包括水源地工程、引水工程、輸變電工程。水源地建在泥鰍河中游二坎村附近。引水工程主要是由二坎河水庫引水至多寶山礦業工業園區—銅山礦區—多寶山礦區,供四個礦山和多寶山礦業工業園區的生產、生活用水,水源地工程佔地面積控制在3平方千米之內。規劃輸電線路一條,由黑寶山至銅山、多寶山。

產業經濟效益概算:到2010年底總投資21.1億元。預期年產值37.36億元,年總利稅4.48億元。

成本:全部建設完成需要投入資金共計38億元,其中多寶山礦山為30.6億元、銅山礦山為6.4億元、小多寶山礦山為1億元。資金主要投放於礦山基本建設、設備安裝、選礦廠、尾礦庫、水源地與引水工程、輸電線路及變電所、污水處理、礦山管理、職工生活區及礦山內道路建設等各個方面。礦山與工廠建設採取招商引資方式吸引社會資金,外部環境建設由政府籌集資金解決。

此外,為保證礦山持續穩定的正常生產,還需在多寶山、銅山、小多寶山、三礦溝一帶進一步加強銅礦資源的尋找,擴大本區的銅資源儲量,為礦山的長遠發展奠定資源儲量基礎。對多寶山、銅山兩個礦山的低級別資源量地段進行系統勘查,提高資源儲量級別,為礦山的後續生產提供可靠的基礎儲量和儲量。勘查期為2007~2010年,擬投入資金0.7億元。

收益:到2010年,預期年產值將達到銅業經濟年總產值37.36億元,其中包加工附加值4億元(銅產品加工總量將達到年產銅量的40%左右),預期年總利稅4.48億元。

爭光金礦區現有岩金資源儲量10噸,預測資源量50噸。

①規劃礦山佔地面積控制在3平方千米之內,包括采場、料場、選礦廠、尾礦庫、變電所、冶煉廠、礦山管理部、職工生活區等建築群和佔地工程。

②礦山采場規劃建設:年采礦石15萬噸;礦山服務年限20年。

③建設選礦廠規劃建設:年處理礦石15萬噸。2008年完成礦山基本建設,2009年達產。

④資源產業經濟效益概算:礦山建設總投資1.6億元,主要用於采場、選礦廠、尾礦庫等的建設。礦山建設採取招商引資方式吸引社會資金,外部環境建設由政府籌集資金解決。達產後預期年產黃金600千克,年產值0.9億元,年利稅0.108億元。

⑤在多寶山、銅山、小多寶山、三礦溝、爭光一帶進一步加強金礦資源的尋找,擴大本區的金資源儲量,為礦山的長遠發展奠定資源儲量基礎。對礦山的低級資源量地段進行勘探,提高資源儲量級別,為礦山的後續生產提供可靠的基礎儲量和儲量。勘查期為2007~2010年,擬投入資金0.3億元。

(2)三道灣子-付地營子銅金產業區

三道彎子-付地營子銅金基地由三道彎子金礦、付地營子銅礦二個礦山組成。

三道彎子金礦山現有岩金資源儲量4300千克,預測資源量5000千克;銀資源量14.2噸。

規劃三道灣子礦山佔地面積控制在1平方千米之內,包括采場、料場、選礦廠、尾礦庫、變電所、冶煉廠、礦山管理部、職工生活區等建築群和佔地工程。

采礦:規劃建設礦山一處,年采礦石15萬噸;建設選礦廠一處,年處理礦石15萬噸,礦山服務年限8年。2007年完成礦山與選礦廠基本建設與設備安裝調試,2008年投產。

礦產勘查:在三道灣子礦區北部(北大溝)和上馬廠一帶進一步開展岩金資源的勘查,擴大礦區周邊的資源儲量,為礦山的長遠發展奠定資源儲量基礎。對礦山的低級資源量地段進行勘探,提高資源儲量級別,為礦山的後續生產提供可靠的基礎儲量和儲量。勘查期為2007~2010年,擬投入資金3000萬元。

資源產業經濟效益概算:概算礦山建設總投資1.3億元,主要用於建設采場、選礦廠、尾礦庫及其他輔助設施等。融資渠道:礦山建設通過招商引資吸引社會資金,外部環境由政府籌措資金解決。預期達產後年產黃金840千克,預期年產值1.26億元,年利稅1512萬元。

付地營子銅礦原有銅資源儲量1.59萬噸,鋅1.46萬噸、銀11噸、金353千克。目前,龍珠礦業已對其進行開發,在開采銅的同時對鋅和部分硫進行了綜合回收。資源儲量表中現有銅資源儲量1.1萬噸,但礦山實際的剩餘資源量僅1000餘噸,鋅與銅的資源量同比例減少,按目前的開采規模,2~3年之內即將閉坑,屬於危機礦山。該礦床的開發方向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加大資源尋找的力度。在礦區的周邊繼續尋找銅礦體,延長礦山的服務年限,同時在礦區附近尋找岩金資源,以利於在礦山銅資源發生危機時,向開發岩金資源轉型。二是研究尾礦回收利用技術與流程,加強尾礦資源的利用。規劃投入銅、岩金資源勘查費用2000萬元,投入尾礦選礦流程500萬元。到2010年,礦山主導產品產值保持現有1800萬元的水平,綜合回收金和銀,按金、銀潛在價值的30%計算,三年時間回收完畢,每年回收金銀產值可達1000萬元,年總產值將達到2800萬元,實現年利稅216萬元。

㈥ 伊春-鶴崗多金屬礦產開發產業集群

1.鉬鋅鎢鐵多金屬產業集群

發展原則和目標是以金和有色金屬的開發為支撐,以煤、珍珠岩為輔助,以有色金屬的初加工、深加工為延續;使用俄羅斯的電力資源,建成黑龍江省北部有色金屬礦產開采及加工基地,並為今後利用俄羅斯礦產資源進行礦產品加工創造有利條件。

產業集群礦業布局:規劃建設東安岩金采選聯合企業、翠宏山鉬鋅鎢鐵多金屬采選聯合企業、庫濱鉛鋅采選聯合企業、高松山—富強岩金采選企業、石麻子大崗珍珠岩采選加工企業、紅綉溝煤礦企業和油氣開采企業。

規劃投入礦山、選礦廠、加工廠建設和資源勘查資金17.285 億元。預測到2010年,年產金1900千克、年采鐵礦石200萬噸、年產鐵精粉100萬噸、年產鉛鋅鎢鉬精礦4.05萬噸、年冶煉有色金屬2.2萬噸、年加工有色合金1.1萬噸、年采珍珠岩7萬噸、年產珍珠岩製品5萬立方米、年產原煤10萬噸。預測年產值達到27.135億元,年利稅3.252億元。

(1)東安岩金產業基地

東安岩金礦業基地包括東安金礦、富強金礦及高松山金礦。

①東安金礦:東安金礦床是近年來新發現的大型岩金礦床,現有資源儲量24.3噸(僅5號礦體),銀資源儲量208噸,預測岩金遠景資源量大於50噸。

規劃礦山佔地面積控制在1平方千米之內,包括采場、料場、選礦廠、尾礦庫、變電所、冶煉廠、礦山管理部、職工生活區等建築群和佔地工程。

規劃礦山建設一處,年采礦石25萬噸;選礦廠建設一處,年處理礦石25萬噸,礦山服務年限20年。2009年完成礦山基本建設與設備安裝調試,2010年投入生產。

礦產勘查:在主礦體的周圍繼續進行找礦勘查,擴大礦區的資源儲量,為礦山長遠發展奠定資源儲量基礎。對礦山的低級資源量地段進行勘探,提高資源儲量級別,為礦山的後續生產提供可靠的基礎儲量和儲量。勘查期為2007~2010年,擬投入資金3000萬元。

資源產業經濟效益概算:礦山建設與勘查投資2.3億元,預計年產值2.52億元,年利稅3024萬元。主要用於采場、選礦廠、污水處理廠、尾礦庫等的建設及其他相關設施和費用。礦山建設採取招商引資取吸引社會資金,外部環境建設由政府籌集資金解決。預期年產黃金1680kg,預計礦山年產值2.52億元,年利稅3024萬元。

②高松山岩金礦:現有岩金資源儲量3000千克,預測資源量2000千克。規劃建設礦山采場一處,年生產礦石5萬噸;建設選礦廠一處,年處理礦石5萬噸,礦山服務年限20年。2009年完成礦山基本建設,2010年投產。

規劃礦山佔地面積控制在0.4平方千米之內,包括采場、料場、選礦廠、尾礦庫、變電所、職工生活區等建築群和佔地工程。

概算礦山建設投資5000萬元,主要包括采場、選礦廠、尾礦庫及其他相關輔助設施建設。礦山建設採取招商引資方式吸引社會資金,外部環境建設由政府籌集資金解決。預期年產黃金220千克,礦山年產值可達3300萬元,實現年利稅396萬元。

(2)翠宏山鉬鋅鐵多金屬產業基地

包括城市鉬鋅鐵多金屬礦山企業及庫濱鉛鋅礦山企業。

①翠宏山鉬鋅鐵多金屬礦山企業:由西林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控股,建龍鋼鐵集團、省第六地質勘察院、伊春林業管理局參股組成。

現有鐵資源儲量6478萬噸,鋅資源儲量51.34萬噸,鉛資源儲量19.43萬噸,鎢資源儲量12.21萬噸,鉬資源儲量9.39萬噸,銅資源儲量3.21萬噸,硫鐵礦資源儲量93.9萬噸。目前補充勘探工作仍在進行中。

規劃綜合性開采礦山建設一處。以開采鋅鐵礦石為載體,同時對共生、伴生和獨立的其他有色金屬礦體進行開采。年采鐵礦石200萬5噸,礦山服務年限30~50年。

規劃選礦廠建設一處。採用先磁選後浮選聯合生產工藝流程。首先對鐵進行,然後對有色金屬進行浮選。設計年處理鐵礦石200萬噸。年產鐵精粉100萬噸;含有色金屬礦石總量按鐵礦石總量的25%計算,有色金屬選礦回收率按80%計算,年產鋅精礦1.7萬噸、鉛精礦1萬噸、鎢精礦0.5萬噸、鉬精礦0.3萬噸。2009年完成礦山和選礦廠的基本建設及設備安裝調試,2010年投產。

規劃建設有色金屬冶煉廠一處,廠址設在遜克縣。對鉛鋅鎢鉬銅進行冶煉,設計年冶煉鉛、鋅、鎢、鉬等精礦4萬噸。2009年完成冶煉廠的基本建設與設備安裝調試,2010年投產。

規劃建設一處有色金屬產品加工廠,設在遜克縣,對冶煉廠生產出的有色金屬進行深加工,年加工有色金屬合金及製品22000萬噸,2009年完成加工廠的基本建設與設備安裝調試,2010年投入生產。

規劃礦山佔地面積控制在1平方千米之內,包括采場、料場、選礦廠、污水處理廠、尾礦庫、變電所、礦山管理部、職工生活區等建築群和佔地工程。規劃建設水源地一處,引水工程一處,供礦山生產用水,水源地佔地面積1平方千米。規劃輸電線路一條,由庫爾濱電站至翠宏山。

資源產業經濟效益概算:礦山總投資約13億元,預期的年總產值可達23.765億元,年總利稅2.86億元。礦山總投資約13億元,主要包括礦山建設、工廠建設及勘查資金等(到2010年)。其中礦山建設需投資4.7億元,主要用於礦山水源地與引水工程、輸電線路及變電所、采場、料場、選礦廠建設及設備安裝、污水處理廠、尾礦庫等方面;冶煉廠建設及設備安裝調試的投資約4億元,鉛鋅鎢鉬產品加工廠建設及設備安裝的投資約3.5億元;生產管理、職工生活區及礦山內道路建設等0.5億元。繼續勘查投資為0.3億元。礦山與工廠建設採取招商引資方式吸引社會資金,外部環境建設由政府籌措資金解決。

此外,對翠宏山鐵多金屬礦的低級別資源量地段進行勘探,提高資源儲量級別,為礦山開采提供可靠的基礎儲量或儲量;在礦區周邊繼續開展有色金屬勘查工作,擴大可供礦山利用的資源儲量。勘查期為2007~2010年,擬投入資金3000萬元,預期提交各類有色資源儲量30萬噸。

到2010年,達產後,礦山開采鐵礦石200萬噸,年產鐵精粉100萬噸,年產值5億元;年產鋅精礦1.7萬噸,年產值1.36億元;年產鉛精礦1萬噸,年產值0.48億元;年產鎢精礦0.6萬噸,年產值5億元;年產鉬精礦0.3萬噸,年產值4億元。預計礦山年產值總計可達15.76億元,實現年利稅1.9億元。

有色金屬冶煉增加值按金屬價格與精礦的差值計算,年冶煉鋅0.9萬噸,年冶煉增加產值0.9億元;年產鉛0.7萬噸,年冶煉增加產值0.21億元;年產鎢0.42萬噸,年冶煉增加產值1.5億元;年產鉬0.16噸,年冶煉增加產值1.5億萬元。預計年冶煉增加總產值4.5億元,年利稅增加0.54億元。

有色產品加工總量可達2.2萬噸,加工產值按鋅鎢鉬金屬總價值的25%計算,鋅、鎢、鉬等的年加工附加值增值可達3.565億元,年利稅4278萬元。預期的年總產值可達23.765億元,年總利稅2.86億元。

②庫濱鉛鋅礦

現有探明資源儲量為:鉛1.69萬噸,鋅2.26萬噸,進一步勘查工作未作。規劃建設一處礦山,年采礦石5萬噸,2009年完成礦山基本建設,2010年達產。礦山服務年限13年。礦石直接送往翠宏山選礦廠進行選礦。

年產鋅精礦3000噸,年產值2400萬元,年利稅288萬元;年產鉛精礦1500噸,年產值600萬元,年利稅72萬元。概算礦山建設投資500萬元,規劃礦山佔地面積0.2平方千米,主要設施為采礦工程、礦石場地和采礦設備。

(3)石麻子大崗珍珠岩礦

現有探明資源儲量1004萬噸。礦山開發方向是以生產憎水保溫板、阻燃板、助濾劑、添加劑、礦砂為主導產品。

規劃礦山佔地面積控制在1平方千米之內,包括采場、料場、礦山管理部、職工生活區等建築群和佔地工程。規劃珍珠岩膨化廠佔地面積控制在0.3平方千米之內,包括料場、膨化生產車間,倉庫、工廠管理部、職工生活區等建築群和佔地工程。

規劃建設礦山一處,珍珠岩膨化廠一座,膨化廠建在遜克縣。2008年完成礦山與膨化廠基本建設,2009年投產。礦山年生產礦石7萬噸,礦山服務年限100年以上。珍珠岩膨化廠年產膨化珍珠岩系列產品5萬立方米。

資源產業經濟效益概算:概算建設總投資4350萬元,預計年總產值3000萬元,年總利稅360萬元。

建設總投資4350萬元,其中礦山建設需要約850萬元,主要用於水源地與引水工程建設、礦山用電、采場、料場、采礦設備、礦山管理、職工生活區及礦山內道路建設等方面;膨化廠建設資金約3500萬元,主要為水源地、引水工程與水循環利用設施建設、料場、生產車間與成品倉庫、輸電線路及變電所、生產管理、設備購置及安裝調試、職工生活區、其他廠區基礎設施建設等用途。

礦山開采與膨化廠建設均以招商引資方式吸引社會資金,外部環境由政府籌措資金解決。達產後,年采礦石7萬噸,預期年產值500萬元;年生產膨化珍珠岩產品5萬立方米,預計年產值2500萬元。預計年總產值3000萬元,年總利稅360萬元。

(4)紅綉溝煤礦

現有探明煤炭資源儲量412萬噸,目前資源沒有利用。規劃建設一處年產原煤10萬噸礦山,2008年完成礦山基本建設,2009年達產。礦山服務年限30年。

概算礦山建設投資3000萬元,預期年產值2000萬元。本礦區勘查程度較低,勘查前景非常樂觀,需要進一步礦產勘查,勘查期為2008~2010年,擬投入勘查資金2000萬元,預期提交資源儲量5000萬噸。

(5)油氣礦產勘查

2005年大慶油田在遜克盆地開展了石油的初步勘查,證實存在一定資源量,初步預測1.8億噸,為進一步擴大資源儲量,擬投入勘查資金5000萬元,勘查期為2008~2010年,預測提交資源儲量2億噸。力爭於2012年前建設1~2口油井。

2.嘉蔭岩金礦業集群

嘉蔭岩金礦業集群地處伊春市北部,包括嘉蔭縣和烏伊嶺、湯旺河區東北部分區域,面積為6759平方千米。區內金礦資源為全省優勢礦產,著名的團結構(烏拉嘎)金礦為全省唯一的超大型金礦床,探明資源儲量74442千克,保有資源儲量33288千克,具有多年的開發歷史,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過重要貢獻。此外區內還稟賦有平頂山中型金礦、連珠山金銻鎢礦、馬蓮金礦及砂金礦等。現有岩金資源儲量41384千克,煤炭資源儲量498.8萬噸。

以開發利用岩金為主,包括烏拉嘎型金礦、平頂山金礦、連珠山金銻鎢礦、馬蓮金礦等,集中技術研究和財力投入開發這些資源,變資源存量為經濟增量,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繼續尋找岩金、銅、有色金屬等礦產。

依託烏拉嘎金礦的豐富金礦資源,以烏拉嘎金礦為主,充分利用附近金礦資源,也可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進行調解,積極尋找後備資源,發揮烏拉嘎金礦的優勢地位,推動產業基地穩步、健康的發展。

3.伊春鉬多金屬礦業集群

區內鉬、鉛、鋅、鐵等金屬礦產為區內優勢礦產。截至2008年底,保有鉛資源儲量26萬噸,保有鋅儲量71萬噸,鉬資源儲量1.52萬噸(鹿鳴鉬礦資源儲量進列入1.01萬噸,實際探明儲量遠超過10萬噸,達到大型規模),鐵資源儲量26萬噸。主要礦床包括安慶縣徐老九溝鉛鋅礦、鐵力市二股西山地段鐵多金屬礦、鐵力市二股響水河礦段鐵多金屬礦、伊春市西林鉛鋅礦區二段鉛鋅礦、伊春小西林鉛鋅礦、伊春市昆侖氣鉛鋅礦、伊春市五營區五星鉛鋅礦、伊春市西林區老道廟溝鉛山鉛鋅礦和鐵力市鹿鳴鉬礦等,鉛、鋅、鉬超過萬噸的多金屬礦床,鐵力市二股西山地段鐵、多金屬礦鐵資源儲量11340千噸。

以開發利用鉬、鉛、鋅、鐵等金屬礦產為主,重點規劃開發鹿鳴鉬礦、二股西山鐵多金屬礦床、響水河多金屬礦及五星鉛鋅礦床,做好小西林鉛鋅礦的資源利用。集中技術研究和財力投入開發這些資源,變資源存量為經濟增量,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繼續尋找岩鉬、銅、鉛、鋅有色金屬和富鐵礦等資源。

產業集群開發規劃:以大西林及附近的鐵礦循環經濟產業和小西林及附近的鉛鋅經濟產業、二股—鹿鳴一帶的鉬、鉛、鋅、鐵經濟產業為核心,以大西林鐵礦、五星石灰岩礦、小西林鉛鋅礦、二股鉛鋅鐵礦、鹿鳴鉬礦等為核心企業,形成有色金屬、鐵等的綜合開發,把中部礦業經濟區建立一個有色金屬和鐵開采加工循環產業開發區,構建大西林鋼鐵生產基地和小西林有色金屬生產基地。

產業集群構成及點軸結構(礦業布局):規劃建設二股—鹿鳴鉬多金屬產業區、紅旗山-對青鐵多金屬產業區、五星鉛鋅鐵非金屬產業區、撫育河多金屬產業區、翠欒煤礦產業區、西林金屬非金屬產業區和豐茂多金屬產業區。

針對二股—鹿鳴產業區鉬礦資源集中分布的特點,重點建設鹿鳴鉬業基地;針對西林礦區鉛鋅資源及礦山選冶條件等,建立小西林鉛鋅礦業基地;由於大西林鋼鐵公司成型的礦山生產采選業基礎,重點建設大西林鋼鐵基地。規劃建設伊春鉬多金屬礦業中心。

伊春鉬多金屬礦業中心:根據銅、鉬、鉛、鋅、鋼、鐵等金屬礦業發展需要,在伊春市設立鉬、鉛、鋅、鋼、鐵高新技術開發園區。根據伊春市特殊的地理位置,高新技術開發園區建設,以培育和發展鉬、鉛、鋅、鋼、鐵等金屬深加工為特色的骨幹企業為主要任務,努力整合各種科技資源,鼓勵和協調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企業間的密切合作,打造一批產業特色鮮明、核心技術領先、服務平台完善、管理模式先進、基礎功能完備、國內一流的現代化、國際化銅鉬、鉛鋅、鋼鐵等金屬加工企業,發揮高新技術集聚效應,帶動伊春市經濟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優先發展鉬、鉛、鋅、鋼、鐵等金屬加工產業,以伊春市對俄外向型經濟建設為重點,搭建科技平台,充分利用大學的資源優勢,推動科技產業園的建設與發展。

鹿鳴鉬礦業生產基地全力以赴爭取開發鹿鳴鉬礦,壯大全市礦產經濟。 充分利用國家確定的林業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和省確定的生態功能區建設以及省政府支持伊春開發鐵力鉬礦的政策和有利條件,爭取國家在鉬礦資源開發上給予支持,盡早開發鐵力鉬礦,使之成為全國最大的鉬礦之一,成為全市工業經濟的支柱。

伊春大西林鋼鐵生產基地依託大西林鐵礦及其附近的鐵礦資源,積極開發利用,同時加大對相鄰的遜克縣翠宏山鐵礦和俄羅斯阿穆爾州俄基姆坎鐵礦開發利用力度。規劃期內繼續壯大冶金企業,支持西林鋼鐵集團加快技術改革步伐,實現產量和效益大幅度增加,鞏固西林鋼鐵集團在全省冶金行業的龍頭地位。

伊春小西林有色金屬非金屬生產基地西林鉛鋅礦雖經長期的開采,資源優勢不明顯,所剩餘的低品位礦、邊角礦、燃燒礦,還可維持改組後的西林鉛鋅礦生產10年。在加大尋找後續資源的基礎上,可依託本區小西林西大坡白雲岩、苔青水泥用大理岩、熔煉水晶、硅石的開發,積極推動改組後西林鉛鋅礦健康發展。

㈦ 確定選礦廠規模的一般原則是

選礦廠的規模,一般是由上級機關根據國家的全面規劃,或地方領導機關根據地方的區城規劃下達的設計任務書而確定的。在規劃過程中,決定選礦廠的規模要充分考慮以下一些問題:
(一)根據國家對產品的需要,考慮地質來源,礦床保存情況,企業建股條件(廠址、運輸、供水、供電等)以及在技術上的可能和經濟上的合理來確定選礦廠的規模。
(二)在確定選礦廠規模時,必須由小到大,由土到洋,多、快、好的建廠。在目前條件下,大型選礦廠(特別是有地下開採的礦山供礦)一般應考慮分期建設,分系列建成投產的可能性,以便在短期呢內形成生產能力,盡快發揮投資效果。
中小型選礦廠一般可一次建成。
(三)確定選礦廠規模時,必須在礦山開采技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考慮合理的服務年限。

㈧ 選礦廠全是臨時佔地嗎

尾礦庫.其他的資源量沒有了,服務年限到了,就沒了.

㈨ 選礦廠規模是如何劃分的

又稱選廠。礦山企業的一個主要生產單位和重要組成部分,專門利用各種選礦方法和工藝流程,從原礦中獲取品位較高的精礦(俗稱精粉)之工廠。
廠址選擇的基本原則
1、選礦廠廠址一般應盡量靠近礦山。對於處理礦石較富的或精礦產率較高的選礦廠,當用戶與礦山距離較近或限於水、電、燃料供應等原因,亦可靠近用戶或建在用戶的廠區內;對某些貴金屬選礦廠,為避免精礦在運輸中損耗,或精礦必須乾燥而用戶又有廢熱可利用時,可考慮靠近用戶建廠(也可在礦山建廠,脫水車間設於用戶,精礦礦漿泵送至脫水車間);當礦山資源分散,需要集中建廠時,宜在礦山與用戶之間合理選擇廠址,以求原礦和精礦兩者綜合運費最低。
2、廠址地形要滿足選礦工藝流程的需要。選礦廠廠址除必須滿足場地面積要求外,其地形條件應盡量滿足礦漿自流或半自流的要求。一般布置破碎廠房最合適的自然地形坡度為25°左右,主廠房為15°左右。如無理想的地形條件或平地建廠時,要考慮廠區排水要求,廠址自然地形坡度4%-5%為宜。
3、要貫徹節約用地原則。廠址在滿足生產需要的前提下,要盡量少佔地,尤其要少佔或不佔農田。對於佔地面積大的尾礦庫要考慮復墾還田條件。
4、尾礦庫容積應與選礦廠規模及服務年限相適應。庫址的地形應選擇呈低凹形的山谷或窪地,以使土石方工程最小。尾礦庫的位置要盡量靠近選礦廠,並盡量考慮尾礦自流或半自流的條件,以節省尾礦輸送費用。
5、選礦廠廠址要盡量靠近水源,減少輸水管線長度和能耗;在確定水源時要特別注意不得與農業爭水。
6、選礦廠要有可靠的電源,凡有條件利用電力網供電的,應盡量利用,並要盡量縮短輸電線路長度。
7、選擇廠址要考慮適宜的交通運輸條件。鐵路運輸要便於與國家干線接軌,減少專用線長度;公路運輸要便於與國家公路干線銜接;水路運輸要盡量利用已有碼頭或選定新建碼頭的合適位置。
8、選礦廠應避免建在礦體上、磁力異常區、塌落界限內和爆破危險區內。
9、選礦廠廠址要有較好的工程地質條件,建築物應避免建在斷層、滑坡體上及洪水位以下,應避開溶洞、淤泥、腐殖土、坑洞、古井等不良地段或文物保護區。廠區土壤承載能力一般要求大於100kN/平方米,破碎廠房、主廠房、礦倉等建築物所在地土壤應不小於200kN/平方米。不宜在-級以上地震區或)級以上濕陷性黃土層區域建廠。
選礦廠規模大小,一般按原礦處理量多少來劃分,有色與黑色選礦廠規模大小稍有不同。選礦廠規模劃及類型見下表。
黑色金屬礦的規模劃分標准:單位(a/t)
大型3000以上,小型900以下,3000—900位中型

閱讀全文

與選礦廠服務年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土地使用權期滿地上建築物 瀏覽:455
武漢圓通快遞投訴電話 瀏覽:33
馬鞍山到開原 瀏覽:797
版權標記放在哪裡 瀏覽:441
創造與魔法陪配方 瀏覽:724
領悟人生真諦創造人生價值感悟 瀏覽:944
定融債權轉讓 瀏覽:41
安徽二手塔吊轉讓信息 瀏覽:413
土地買賣使用權協議 瀏覽:543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知識競賽 瀏覽:484
戶照的有效期 瀏覽: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