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社保的繳費年限長短和退休之後的養老金有什麼關系嗎
養老保險繳費時間越長,退休金領取的就會越多。
養老金能領取多少,主要看個人繳費年限長短、個人繳費基數高低和當地社會平均工資。
養老金計算中,無論何種情況,繳費基數越高,繳費的年限越長,養老金就會越高。
養老金的領取是無限期規定的,只要領取人生存,就可以享受按月領取養老金的待遇,即使個人帳戶養老金已經用完,仍然會繼續按照原標准計發基礎養老金。
況且,個人養老金還要逐年根據社會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的增加而增長。因此,活得越久,就可以領取得越多,相對於交費來說,肯定更加劃算。
拓展資料: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退休年齡和當時的人口平均壽命來確定。計發月數略等於(人口平均壽命-退休年齡)X12。目前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
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式中: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繳費年限相同的情況下,基礎養老金的高低取決於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自己實際的繳費基數與社會平均工資之比的歷年平均值。低限為0.6,高限為3。
『貳』 社保繳費年限和退休養老金的關系
首先你的個人賬戶算得不對,個人賬戶的金額還要加上每年的利息,按銀行1年期的利息也是一筆不小的數額; 除以120也是不對,50歲退休要除以195,55歲的除以175才對。
其次,養老金不僅僅是個人賬戶部分,還有基礎養老金部分,這是大頭,基礎養老金是按社平工資、繳費指數和繳費年限計算的,每滿一個繳費年限就有一個百分點,多繳8年除了個人賬戶多出的還有基礎養老金多8個百分點,這8個百分點要比個人賬戶部分多出的金額還要多。你可能還是按05年之前的老辦法算的,老辦法是15年以上的不管繳費年限多少,基礎養老金是一樣的,從06年開始基礎養老金要按繳費年限計算。
關系過渡性養老金你是不存在的,過渡性養老金是指在實施養老金制度之前的老職工有「視同繳費年限」的才有。
如有經濟能力還是多繳幾年,以後會有好處的。
『叄』 養老保險金的繳費年限和退休後的領取工資有什麼關系
養老保險繳費時間越長,退休金領取的就會越多。
養老金能領取多少,主要看個人繳費年限長短、個人繳費基數高低和當地社會平均工資。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退休年齡和當時的人口平均壽命來確定。計發月數略等於(人口平均壽命-退休年齡)X12。目前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
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式中: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繳費年限相同的情況下,基礎養老金的高低取決於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自己實際的繳費基數與社會平均工資之比的歷年平均值。低限為0.6,高限為3。
因此,在養老金的兩項計算中,無論何種情況,繳費基數越高,繳費的年限越長,養老金就會越高。養老金的領取是無限期規定的,只要領取人生存,就可以享受按月領取養老金的待遇,即使個人帳戶養老金已經用完,仍然會繼續按照原標准計發基礎養老金,況且,個人養老金還要逐年根據社會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的增加而增長。因此,活得越久,就可以領取得越多,相對於交費來說,肯定更加劃算。
法律依據:《社會保險法》第十條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十一條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和個人繳費以及政府補貼等組成。
第十二條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
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第十五條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第十六條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肆』 社保繳費年限與退休金的關系
2008年以前退休的工齡對退休金有影響;2008年以後退休的工齡對退休金沒有影響。
2008年以後,月退休金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社會平均工資的20%,一個是個人帳戶的累計金額除以120。跟工齡就沒有太大的關系了,因為工齡長個人帳戶的累計金額不一定就大。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伍』 社保退休金怎麼計算與工作年限有沒有關系
工齡就是各地實施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前,參保人員有符合國家規定的連續工齡或工作年限,在辦理退休時可以憑檔案材料來認定計算為視同繳費年限。
很多人以為工齡越長,養老金就越高。其實,工齡長短又稱工作時間,與養老金的高低沒有直接關系。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後,辦理退休時主要看的是你的養老保險累計繳費年限,與你的工齡無關。不過,對於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前巳經參加工作,卻要以後才陸續退休的「中人''來說,他們的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包括兩部分,即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
比如退伍軍人,他們在服軍役期間的軍齡可以作為「視同繳費年限'',退伍後工作時參加的養老保險視為實際繳費年限,所以他們的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為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之和。而工齡僅從退伍後參加工作開始計算。
由此可見,以前我們國家的企業養老保險統籌結合還沒有建立的時候,員工工齡的意思就是在所在單位實際工作的時間,後來建立了養老保險統賬制度以後,工齡的含義就變成了實際繳費社保的年限。
一個人從參加工作再到後來實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這段時間都算是視同繳費年限; 從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再到退休,這段時間就是實際繳費年限。對於「中人''來說,工齡和社保就有著很大的關系。
所以如果大家想要在退休時能夠領取到比較多的養老金,你要做的事情就是要確定一下自己檔案里記錄的實際工齡是多少,如果你的工齡多,就代表你的社保繳費年限也多,這樣子以後能拿到的退休金也是會比較多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陸』 退休交費年限39年與40年退休金計算區別
退休時的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回÷計答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注: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繳費年限相同的情況下,基礎養老金的高低取決於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自己實際的繳費基數與社會平均工資之比的歷年平均值。低限為0.6,高限為3。
『柒』 養老金的數額和繳費年限的關系
有關現行政策要求社會養老保險的最少繳費期限是15年,退休後就可以按月領到養老保險金了沒有?
享有養老退休金,還必須達到哪些標准?
此外是否繳費期限越長,養老保險金金額越多……
很多人針對養老保險金有各種各樣疑惑,今日就來解釋一下。
1、只需繳費滿15年就可以領到養老保險金嗎?
繳納社保工作人員領到養老退休金務必另外具有2個標准,一是年紀做到國家法定的退休年齡,二是繳費累計期限滿15年。要是沒有做到法律規定退休年齡,僅僅繳費累計期限滿15年的是不可以領到養,但仍可再次按時交納養老保險金,直到做到退休年齡截止。社會養老保險以公平公正與經濟效益兼具,權利義務對等為標准,激勵多繳費、長繳費。針對繳費累計滿15年辦理退休的,其養老退休金計發佔比為15%,在這個基礎上每多交滿一年公開增發一個點,多繳多領,無限張力。
2、已交納了兩年的養老保險金,如今因家中經濟發展艱難已無力繳費,能停交嗎?假如之後有工作能力再想繳行嗎?期內終斷的能補好嗎?原先繳過的養老保險金還能算嗎?
繳納社保工作人員在繳納社保繳費期內,的確無力繳費的,自己同意中止繳費,應向個人社保組織 遞交申請書,申請辦理中止繳費。我國實行的社會發展社會養老保險規章制度是一項政府部門的福利事業,是從業者在年邁缺失勞動者工作能力後,其基本上日常生活獲得確保,也是物質財富的初次分配。因為繳費期限是累計合理,那麼只需繳費累計滿15年,在做到法律規定退休年齡時,都能夠領到到一份養老退休金。因此中止繳費的工作人員,可啥時富有啥時繳,能繳一月是一月,但期內終斷的一部分未予補交,不測算繳費期限,終斷前後左右的繳費累計合理,前後左右繳費期限分類匯總。
『捌』 養老保險和繳費年限對養老金的影響
繳費年限對養老金有影響。
繳費不足15年,退休後不能領取養老金;繳費年限越多,領取的養老金越多。
一、領取基本養老金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1、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並已辦理退休手續;
2、所在單位和個人依法參加養老保險並履行了養老保險繳費義務;
3、個人繳費至少滿15年。
二、養老金計算如下:
1、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2、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退休年齡和當時的人口平均壽命來確定。計發月數略等於(人口平均壽命-退休年齡)X12。目前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
3、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4、公式中: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玖』 社保繳費年限與退休金關系
2008年以前退抄休襲的工齡對退休金有影響;2008年以後退休的工齡對退休金沒有影響。
2008年以後,月退休金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社會平均工資的20%,一個是個人帳戶的累計金額除以120。跟工齡就沒有太大的關系了,因為工齡長個人帳戶的累計金額不一定就大。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