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的歷史有多長時間了
中國歷史
除去傳說!經過夏商周斷代工程,將夏王朝的時間定位於公元前2070年,可以從這里算起!
2070+2007=4077
樓上的商朝是公元前2100是錯誤的!
公元前1600年發生的鳴條之戰,商方才建立!前1046年商亡!
㈡ 三國在歷史上的起止年限
三國(公抄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襲208年起始說),是中國歷史上東漢與西晉之間的分裂對峙時期,有曹魏(魏國)、蜀漢(漢)、孫吳(吳國)三個政權。
三國時期開始:220年曹丕代漢。
三國時期結束:280年晉滅東吳,天下一統。
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說。從190年董卓挾漢獻帝離開洛陽開始,此時東漢已經崩潰;208年赤壁之戰後開始,此時三國鼎立形成雛型。歷史學家多注重三國鼎立的形成與過程,自184年東漢開始失去政權實體及群雄割據,形成了三國雛型至魏代漢為止,所以往往將184年到220年的時間納入三國時期加以討論。
㈢ 中國歷史上使用年限最長的年號是什麼
自從漢武帝開始用「建元」紀年以來,中國皇帝的年號不僅成為封建帝王正統的標志,同時也影響著周邊許多國家,其中受影響最大的當屬與中國接壤的朝鮮了。作為中國最忠誠的藩屬國,朝鮮王國除中國處於戰亂和分裂時期之外,一直在使用中國封建王朝賜給的年號、頒發的歷書。如朝鮮李氏王國從太祖、定宗到光海君、仁祖,無一例外的尊奉明朝為「正朔」,所有文書也一律使用明朝皇帝的年號。 一般說來,國家滅亡以及皇帝去世,年號也隨之終結。但明朝皇帝朱由檢自殺殉國,明朝被清朝取代之後,已經完成歷史使命的「崇禎」年號,不但沒有被塵封,反而一直被朝鮮李氏王朝所使用,加上朱由檢在位時的十七年,前後累計超過二百年。「崇禎」年號的使用時間,遠遠超過了在中國清朝時期被使用了六十一年的「康熙」年號,堪稱被中國皇帝年號使用年限之最。 明朝滅亡之前,朝鮮李氏王國鑒於清廷軍事和政治上的脅迫,被迫俯首稱臣,成為清朝的藩屬國。雖然換了新主子,朝鮮王室卻對滿清政權不大「感冒」,相反更加懷念舊主。他們視清廷為「犬羊」、「夷狄」,私下稱清帝為「胡皇」,稱清使為「虜使」。孝宗甚至以光復大明為己任,倡議北伐。他曾對大臣們說:「故欲養精兵十萬,愛恤如子,皆為敢死之卒,然後待其有釁,出其不意,直抵關外,則中原義士豪傑,豈無響應者!」後來,由於朝鮮財政困難,軍備薄弱,加上清朝連續出現順治、康熙兩位勵精圖治的皇帝執政,北伐計劃一直沒有實施。 受清朝統治,使用什麼年號紀年,是一個非常敏感而又現實的問題。對此,不忘故主的朝鮮王室表現的有些陽奉陰違,除了對清廷的公文賀表使用清朝皇帝年號外,其他一切內部公文,包括王陵、宗廟、文廟祭享祝文,仍用崇禎年號,地方官上的疏章、箋文也如此。據朝鮮《仁祖庄穆大王實錄》記載,在明亡前用崇禎年號,在明亡後用干支紀年和國王在位年號。在仁祖之後的歷代朝鮮國王《實錄》中,只書干支紀年和國王在位紀年。至於私人著述,其刻書所用年號則標以「崇禎後××年」。直到清末,仍有人書寫崇禎年號,以至竟然有「崇禎二百六十五年」的紀年。 除了繼續使用「崇禎」年號外,李朝國王對明朝皇帝年號的尊崇也達到了極點。無論是文書、古印,還是馬牌、御畫,只要有明朝年號,一律收集整理,予以珍藏。同時,朝鮮李氏王室對於明朝的各種追思活動也與日俱增。仁祖時,每逢重要節日,宮中都要行「焚香望闕之禮」;肅宗時,自宜春門詣「禁苑壇」,以太牢祭祀崇禎皇帝,之後又在後苑春塘台設「大報壇」,祭祀神宗皇帝。1749年(乾隆十四年),李朝王室又以明朝太祖(洪武)、神宗(萬曆)、毅宗(崇禎)並享「大報壇」,並於三帝即位、忌辰日行望拜禮。這種祭祀活動每年都會進行,一直延續到李朝末年。
㈣ 中國歷史統治時間最長的王朝,存在了1600多年,是哪個朝代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最早的一個王朝叫做夏朝,只不過因為一直挖掘不到什麼很好的遺跡,所以,夏朝到現在一直都沒有被國際上所承認,但是在夏朝之前,中國其實還有個朝代,而且這個朝代可以說是所有朝代中時間最長的一個,這個朝代的名字就叫虞朝,存在了1600多年,只不過和夏朝一樣,因為沒有遺跡,而且在史料中也沒有太多記載,所以到現在,連國家都沒有承認這個朝代是否存在。
虞朝的政治制度可以說是非常完善,哪怕後代的其他朝代,也會去學習於炒,在太史公自序中也曾經提到過虞朝,隨著考古學的不斷發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可以證明有這么一個朝代了。
㈤ 中國有多長時間的歷史
從黃帝時代算起的話是五千年。
一家之言
㈥ 中國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國家叫什麼存在了多少年
說起中國歷史上存在實際最長的國家,很多人可能第一印象就會想到周朝。周朝創建於公元前1046年,亡於公元前256年,享國共計791年,在中國歷史上的所有朝代中,確實算得上是“超長待機”了。可是,如果以國家存在時間來計算的話,周朝恐怕還得靠邊站。因為有一個小國的國祚比周朝還長了一百多年,這個小國便是衛國。
看到這里,一些對歷史非常了解的朋友可能會感到不服,因為如果將歷史上的諸侯國都算在內的話,始建於夏朝的鄫國存世約1400年,它才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國家。然而,鄫國的存在時間其實非常模糊,缺乏歷史資料考證,說它存在了1400年其實並無可靠依據。因此,從嚴謹的角度來說,衛國才真正算得上是存在時間最長的國家。
吳起,衛國左氏(今山東曹縣)人,兵家代表人物。吳起在軍事方面的成就與“兵聖”孫武齊名,後世將二人合稱為“孫吳”。除了在軍事上有卓越表現外,吳起在內政治理方面也作出過重大貢獻,其中最值得稱道的就是他在楚國推行的“吳起變法”。短短幾年時間,他就讓楚國脫胎換骨,取代魏國成為“戰國七雄”中的第一強國。
呂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省滑縣)人,戰國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國國相。呂不韋扶植秦國質子異人回國即位,成為秦莊襄王。後來又在秦王嬴政(秦始皇)兼並六國的事業上作出重大貢獻。
此外,荊軻、聶政、鬼穀子、子路等歷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也都是衛國人。當時著名評論家季札曾周遊列國,他對衛國得出的結論是“衛多君子,其國無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