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刑法案件追訴有效期最長是多少時間
刑法案件的追訴期也即追訴時效,一般根據犯罪分子所判的最高刑罰來確定,過了追訴時效不再追究其刑事責任,但有些情況將不受追訴時效的限制,具體如下:
1、我國《刑法》中的時效,是追訴時效,指對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責任的有效期限。在此期限內,司法機關有權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責任。
2、追訴期限的具體規定為:
法定最高刑為不滿5年有期徒刑的,追訴期限為5年。法定最高刑為5年以上不滿10年有期徒刑的,追訴期限為10年。法定最高刑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訴期限為15年。
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追訴期限為20年。如果20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批准。
追訴期限從犯罪之日起計算;犯罪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在追訴期限以內又犯罪的,前罪追訴的期限從犯後罪之日起計算。
(1)不受追訴時效期限擴展閱讀
如何計算刑事犯罪追訴時效:
一般犯罪的計算
這里所說的一般犯罪,是指沒有連續與繼續狀態的犯罪。這種犯罪的「追訴期限從犯罪之日起計算」(第89條第1款前段)。「犯罪之日」應是犯罪成立之日,即行為符合犯罪構成之日。由於刑法對各種犯罪規定的構成要件不同,因而認定犯罪成立的標准也就不同。
對不以危害結果為要件的犯罪而言,實施行為之日即是犯罪之日;對以危害結果為要件的犯罪而言,危害結果發生之日,才是犯罪之日。
連續犯罪的計算
「犯罪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犯罪行為有連續狀態的,屬於連續犯;犯罪行為有繼續狀態的,屬於繼續犯或持續犯。對於慣犯的追訴期限的計算,刑法沒有明文規定,但從刑法規定的精神以及慣犯與連續犯的關系來看。對於慣犯的追訴期限,也應從最後一次犯罪之日起計算。
❷ 追訴時效的起算,不受追訴時效限制的情形有哪些
追訴時效應按下列規定計算:
1、即成犯,從犯罪成立之日起計算;
專2、行為犯,從犯罪行為實屬施之日起計算;
3、危險犯,從實施危險並造成險害後果之日起計算;
4、結果犯,從犯罪結果之日起計算;
5、預備犯、未遂犯、中止犯,從犯罪預備、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之日起計算;
6、犯罪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犯罪終了之日起計算;
7、在追訴期限內又犯罪的,前罪的追訴起算中斷,從犯後罪之日起計算。
二、不受追訴時效限制的情形
追訴時效的例外例外,是指規定以外的情形,即不受規定的約束,追訴時效的例外,是指犯罪人具備了法律規定的情形,則不受追訴時效的限制,任何時候刑法都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的情形。
追訴時效的例外有兩種情形:
1、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後,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2、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❸ 追訴時效的起算,不受追訴時效限制的情形有哪
追訴時效的起算,是指追訴時效從哪天開始計算。追訴時效的計算,應依刑法的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對追訴時效的計算違反刑法的規定都是無效的。
追訴時效應按下列規定計算:
1、即成犯,從犯罪成立之日起計算;
2、行為犯,從犯罪行為實施之日起計算;
3、危險犯,從實施危險並造成險害後果之日起計算;
4、結果犯,從犯罪結果之日起計算;
5、預備犯、未遂犯、中止犯,從犯罪預備、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之日起計算;
6、犯罪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犯罪終了之日起計算;
7、在追訴期限內又犯罪的,前罪的追訴起算中斷,從犯後罪之日起計算。
不受追訴時效限制的有兩種情形:
1、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後,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2、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❹ 我國刑法關於「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這條規定如何理解
刑法第八十八條規定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後,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刑法上對88條款給出的解釋叫「時效延長」,又稱不受時效限制,《刑法》規定了兩種情況:(1)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後,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時效的限制。這里所說的「立案偵查以後」,是指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依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按照自己的管轄范圍,對發現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的案件予以立案,進行偵查,收集、調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無罪、罪輕或罪重的證據材料之日起。「受理案件以後」,是指人民法院依照刑事訴訟法關於審判管轄的規定,接受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或被害人自訴案件之日起。(2)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時效期限的限制。「控告」是指被害人對侵犯本人、本單位合法權益的犯罪行為向司法機關告訴,要求追究侵害人的法律責任的行為。「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是指符合《刑事訴訟法》第八十六條規定的「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立案條件,又不屬於《刑事訴訟法》第八十六條規定的例外情況,但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卻未予立案。
據上述理論可以得出,只要公安機關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明確了有刑事案件發生,管轄正確,這個案子就是立了,立了之後犯罪嫌疑人你跑到天涯海角,只要你不死,一旦有一天哪怕你咽氣前一天,公安機關能找到你還是會依法進行處理,這就是您所說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兩個問題都是符合「時限延長」的規定的。
❺ 什麼是追訴時效期限
追訴時效期限就是案件發生後與起訴時間之間的間隔時間!
❻ 法律規定超過追訴期限就不再追究法律責任,追訴期的年限是多少
法律里規定,超過追訴期限就不再追究法律責任。在刑法上叫做追訴時效期限。
《刑法》
第八十七條【追訴時效期限】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
(一)法定最高刑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經過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為五年以上不滿十年有期徒刑的,經過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
第八十八條【追訴期限的延長】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後,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第八十九條【追訴期限的計算與中斷】追訴期限從犯罪之日起計算;犯罪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在追訴期限以內又犯罪的,前罪追訴的期限從犯後罪之日起計算。
❼ 如何理解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簡單來說就是作案人有意逃避的,就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了,不是按照有沒有人報案來進行區分的,具體如下:
1、從該款的立法意義看,規定犯罪行為的追訴期限主要有以下考慮:對犯罪行為不能無限期追究,否則不利於社會關系的穩定,因此對追訴行為採取了「立案偵查」或者「受理案件」等條件限制。
2、該款沒有限定「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必須是犯罪嫌疑人,在很多案件中,立案時並不知道犯罪嫌疑人是誰,因而逃避偵查並不需要有偵查機關已確定該犯罪嫌疑人這一前提。
(7)不受追訴時效期限擴展閱讀:
時效延長
延長概念
追訴時效的延長,是指追訴時效進行期間,因為發生法律規定的事由,而使追訴時效暫時停止執行。
延長規定
我國刑法規定了兩種追訴時效延長的情況。
一、《刑法》第88條第1款規定: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後,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此種情況下,追訴時效的延長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已經立案偵查或者人民法院已受理案件。這是此種追訴時效延長的前提條件。
2、行為人實施了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行為。
二、《刑法》第88條第2款規定: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此種情況下,追訴時效的延長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向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提出控告。
2、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應當立案」是指根據刑法的規定和公認的刑法理論,被控告人的行為已經構成犯罪,應當對其進行立案偵查或者受理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