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法律時效期多長
中國刑法也有時效。但是與日本不同的是,只要公安機關立案了,就沒有時內效期限了。也就是說,除容非犯罪以後,公安部發現,逃了一定的年份,那才算過了時效。也就是說,成了懸案,逃在多年也沒用。因為已經立案了。
此外還有一個兜底條款,只要檢察院覺得有必要抓,一樣能抓。
第八十七條 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
(一)法定最高刑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經過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為五年以上不滿十年有期徒刑的,經過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
❷ 中國律法有沒有公訴期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對偵查階段的最長時限為300天,審查批捕,審查起訴共計217天,兩審審判為300天。全案累計817天(不含不確定時限)。
一般情況下時限 偵查階段,拘留一般時限為3天(69條),捕後偵查60天(124條),合計63天,其間刑事拘留報捕審批7天時限不含在內(69條)。審查起訴階段,一般情況為30天(138條)。審判一審二審程序一般情況各45天(168條、196條),公訴90天。偵、訴、審一般情況下共計183天。
特殊情況下時限 偵查階段,拘留特殊情況可延長4天(69條),最長時間不超過30天(實際再延長23天)(69條)。捕後偵查經上一級檢察院批准可延長30天(124條)。兩次經省檢察院批准各延長60天,共120天(126條、127條)。兩次退補偵查各30天,共60天(140條)偵查階段特殊情況下最長時限為237天。審查起訴階段,特殊情況可延長15天(138條)。兩次補充偵查後移送檢察院每次不得超過45天,共90天(140條)。改變管轄重新計算不得超過45天(138條),(此規定有爭議)。法院退回檢察院補充偵查30天,(138條)。審查起訴階段特殊情況下時限為180天。審判階段一審程序經省級法院批准可以延長30天(168條)。退回補充偵查後再起訴,一般情況45天,特殊情況可延長30天(168條)。改變管轄重新計算,一般情況45天,特殊情況可延長30天(168條)。二審程序經省級法院批准可延長30天(196條)。審判階段特殊情況下時限為210天。偵、訴、審特殊情況下共計627天。
不確定時限 特殊案件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無限期(125條);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發現之日起重新計算(128條);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自查清之日起計算(128條);精神病鑒定期間不計入辦案期限(122條);庭審中有三種情況可以延期審理,無期限規定(165條),(三種情況即:1、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物,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的;2、檢察人員發現提起公訴的案件需要補充偵查,提出建議的;3、由於當事人申請迴避不能進行審判的);死刑復核程序無限期等等。
以上是《刑事訴訟法》規定的辦案時限。此外還有國家有關部門和司法解釋規定的辦案時限也應列入超期羈押認定標准之中。如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2002]29號,《關於嚴格執行案件審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規定》第一條中有附帶民事訴訟案件的審理期限,經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兩個月」。這在《刑事訴訟法》中是沒有此項規定的。類似此種情況很多,不能一一列舉。此外,不確定時限還應包括途中押解時間,郵寄卷宗時的郵寄時間均不能計算在辦案單位的辦案時間。
❸ 中國刑法案件追訴有效期最長是多少時間
刑法案件的追訴期也即追訴時效,一般根據犯罪分子所判的最高刑罰來確定,過了追訴時效不再追究其刑事責任,但有些情況將不受追訴時效的限制,具體如下:
1、我國《刑法》中的時效,是追訴時效,指對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責任的有效期限。在此期限內,司法機關有權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責任。
2、追訴期限的具體規定為:
法定最高刑為不滿5年有期徒刑的,追訴期限為5年。法定最高刑為5年以上不滿10年有期徒刑的,追訴期限為10年。法定最高刑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訴期限為15年。
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追訴期限為20年。如果20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批准。
追訴期限從犯罪之日起計算;犯罪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在追訴期限以內又犯罪的,前罪追訴的期限從犯後罪之日起計算。
(3)中國公訴期限擴展閱讀
如何計算刑事犯罪追訴時效:
一般犯罪的計算
這里所說的一般犯罪,是指沒有連續與繼續狀態的犯罪。這種犯罪的「追訴期限從犯罪之日起計算」(第89條第1款前段)。「犯罪之日」應是犯罪成立之日,即行為符合犯罪構成之日。由於刑法對各種犯罪規定的構成要件不同,因而認定犯罪成立的標准也就不同。
對不以危害結果為要件的犯罪而言,實施行為之日即是犯罪之日;對以危害結果為要件的犯罪而言,危害結果發生之日,才是犯罪之日。
連續犯罪的計算
「犯罪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犯罪行為有連續狀態的,屬於連續犯;犯罪行為有繼續狀態的,屬於繼續犯或持續犯。對於慣犯的追訴期限的計算,刑法沒有明文規定,但從刑法規定的精神以及慣犯與連續犯的關系來看。對於慣犯的追訴期限,也應從最後一次犯罪之日起計算。
❹ 中國法律的刑事和民事的追溯期是幾年
追訴期是刑事訴訟中的一個術語。是指犯罪經過一定的期限不再追究。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法定最高刑不滿五年的追訴期是五年。法定最高刑為五年以上不滿十年的追訴期為十年。法定最高刑為十年以上的追訴期為15年等等。
在民事訴訟中是沒有追訴期的。民事訴訟中有訴訟時效的規定。是指一個行為如果經過一定的時間,當事人是不能再請求法院予以保護的。一般情況下,一般訴訟時效是三年,最長不得超過20年。
❺ 中國刑事案件最高追訴期是多久
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也即是說,若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延長期限,也即是可以不受追訴時效期限的限制。實行無限期追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八十七條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
(一)法定最高刑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經過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為五年以上不滿十年有期徒刑的,經過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
第八十八條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後,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5)中國公訴期限擴展閱讀
追訴時效是指按照刑法的規定追究犯罪或者侵權行為的有效期限。舉報犯罪行為的時間已經超過法律規定的追訴時效期限的,不再追究其法律責任;如果已經被追究了法律責任,該案件應當予以撤銷。(該案已報案或犯罪嫌疑人已被網上追逃,無論抓到時距發案時有多遠,都要追究法律責任)
刑事案件追訴時效的期限是根據各種犯罪法定刑的輕重,分別規定長短不一的追訴時效期限。
我國刑法分則條文中對法定刑的規定包括幾種不同的情況:
在一種犯罪有幾個量刑幅度的情況下,應當按照犯罪的實際情況確定追訴時效期限的長短,即犯罪符合哪一個量刑幅度,就應當以那個量刑幅度的法定最高刑確定追訴時效的期限。
不受追訴時效限制的情況。根據我國刑法規定,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後,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時效中斷。在追訴期限以內又犯罪的,前罪追訴的期限從犯後罪之日起計算。在一般情況下,追訴時效的期限從犯罪之日起計算但是,如果犯罪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追訴時效的期限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❻ 中國刑法追訴期最長是多長時間
你好,追訴時效的期限是根據各種犯罪法定刑的輕重,分別規定長短不一的專追訴時效期限:
1、法定最高刑屬為不滿5年有期徒刑的,追訴時效的期限為5年;
2、法定最高刑為5年以上不滿10年有期徒刑的,追訴時效期限為10年;
3、法定最高刑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訴時效的期限為15年;
4、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追訴時效的期限為20年。如果20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
但是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後,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即這種情況是終身的,隨時發現隨時抓捕的。
❼ 中國刑法規定的追訴時效的種類
我國《刑法》第八十七條規定:「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版
(1)法定最高刑不超過權5年有期徒刑的,經過5年;
(2)法定最高刑為五年以上不滿10年有期徒刑的,經過10年;
(3)法定最高刑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15年;
(4)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20年。如果超過20年以後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我國《刑法》第八十八條同時規定:「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後,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❽ 中國訴訟的時間限制
不知道你的是民事還是刑事。
民事二年訴訟時效,刑事最少是五年。
民事的訴訟時效可以有中止中斷延長的情形,比如,你一直催自己的債務人還款,訴訟時效是自你最後一次催債務人還款時起算的。
❾ 中國法律訴訟期是多少年
我國的法律訴訟時效分別規定在不同的法律中,通常有一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等。
訴訟時效為1年的:
1、《民法通則》第136條
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一)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二)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
2、《海商法》第257條第1款
就海上貨物運輸向承運人要求賠償的請求
權,時效期間為一年,自承運人交付或者應當交付貨物之日起計算;在時效期,
間內或者時效期間屆滿後,被認定為負有責任的人向第三人提起追償請求的,時效期間為九十日,自追償請求人解決原賠償請求之日起或者收到受理對其本
人提起訴訟的法院的起訴狀副本之日起計算。
3、《海商法》第260條
有關海上拖航合同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一年,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4、《海商法》第263條
有關共同海損分攤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一年,
自理算結束之日起計算。
5、《拍賣法》第61條第3款
因拍賣標的存在瑕疵未聲明的,請求賠償的
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計算。
訴訟時效為2年的: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2、《合同法解(一)》第6條
技術合同爭議當事人的權利受到侵害的事實:
發生在合同法實施之前,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至合同法實施之日超過一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尚未超過一年的,其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二年。
3、《專利法》第62條
侵犯專利權的訴訟時效為二年,自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得知或者應當得知侵權行為之日起計算。
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後至專利權授予前使用該發明未支付適當使用費的,專利人要求支付使用費的訴訟時效為二年,自專利權人得知或者應當得知他人使其發明之日起計算,但是,專利權人於專利權授予之日前即已得知或者應當得知的,自專利權授予之日起計算。
4、《商標案件解釋》第18條
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訴訟時效為二年,自商標注冊人或者利害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侵權行為之日起計算。商標注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超過二年起訴的,如果侵權行為在起訴時仍在持續,在該注
冊商標專用權有效期限內,人民法院應當判決被告停止侵權行為,侵權損害賠償數額應當自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訴之日起向前推算二年計算。
5、《著作權糾紛解釋》第28條
侵犯著作權的訴訟時效為二年,自著作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侵權行為之日起計算。權利人超過二年起訴的,如果侵權
行為在起訴時仍在持續,在該著作權保護期內,人民法院應當判決被告停止侵權行為;侵權損害賠償數額應當自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訴之日起向前推算二年計算。
6、《國家賠償法》第32條第1款
賠償請求人請求國家賠償的時效為兩年,自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時的行為被依法確認為違法之日起計算,但被羈押期間不計算在內。
7、《海商法》第257條第2款
有關航次租船合同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二年,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8、《海商法》第258條
就海上旅客運輸向承運人要求賠償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二年,分別依照下列規定計算:
(一)有關旅客人身傷害的請求權,自旅客離船或者應當離船之日起計算;
(二)有關旅客死亡的請求權,發生在運送期間的,自旅客應當離船之日起計算;因運送期間內的傷害而導致旅客離船後死亡的,自旅客死亡之日起計算,但是此期限自離船之日起不得超過三年;
(三)有關行李滅失或者損壞的請求權,自旅客離船或者應當離船之日起計算。
海商法》第259條
有關船舶租用合同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二年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10、《海商法》第261條
有關船舶碰撞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二年,自碰撞事故發生之日起計算;本法第一百六十九第三款規定的追償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一年,自當事人連帶支付損害賠償之日起計算。
11、《海商法》第262條
有關海難救助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二年,自救助作業終止之日起計算。
12、《海商法》第264條
根據海上保險合同向保險人要求保險賠償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二年,自保險事故發生之日起計算。
13、《產品質量法》第45條
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益受到損害時起計算。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請求權,在造成損害的缺陷產品交付最初消費者滿十年喪失;但是,尚未超過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
訴訟時效為3年的:
1、《海商法》第265條
有關船舶發生油污損害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三年,自損害發生之日起計算;但是,在任何情況下時效期間不得超過從造成損的事故發生之日起六年。
2、《環境保護法》第42條
因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三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到污染損害時起計算。
訴訟時效為4年的:
《合同法解釋(一)》第7條
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當事人的權利受到侵害的事實發生在合同法實施之前,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至合同法施行之日超過二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尚未超過二年的,其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四年。
訴訟時效為5年的:
《行訴解釋》第42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對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訴訟時效為20年的
1、《民法通則》第137條
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2、《民通意見》第175條第2款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的"二十年"訴訟時效期間,可以適用民法通則有關延長的規定,不適用中止、中斷的規定。
3、《行訴解釋》第42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對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