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玉的形成年限

玉的形成年限

發布時間:2021-07-05 05:59:43

1. 翡翠和各種水晶各種玉,各種寶石,各種石頭之中,是形成時間最長的嗎那是哪種形成時間最長

鑽石💎最長

2. 中國玉器的四個時期,分別經歷了哪些朝代

中國玉器的四個時期包括:史前時代、先秦時代、西漢時期以及北宋時期。

中國古玉不但歷史悠久,而且影響深遠,玉和中,國,民,族的歷,史、政,治、文,化和藝,術的產生和發展存在著密切關系,它影響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人們的觀念和習俗,影響著中國歷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響著一大批文學、歷史著作。

中國玉器源遠流長,已有七千年的輝煌歷史。七千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們,在選石制器過程中,有意識地把揀到的美石製成裝飾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開了中國玉文化的序幕。

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遼河流域,黃河上下,長江南北,中國玉文化的曙光到處閃耀,以太湖流域良渚文化、遼河流域紅山文化的出土玉器,最為引人注目。

傳說中的夏代,是中國第一個階級社會。夏代玉器的風格,應是良渚文化、龍山文化、紅山文化玉器向殷商玉器的過渡形態,這可從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玉器窺其一斑。

二里頭出土的七孔玉刀,造型源出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多孔石刀,而刻紋又帶有商代玉器雙線勾勒的濫觴,應是夏代玉器。

公元960至1234年的274年間,是中國歷史上宋、遼、金的對峙分裂時期。宋代承五代大亂之餘,雖不是一個強盛的王朝,而在中國文化史上卻是一個重要時期。宋、遼、金既互相撻伐又互通貿易,經濟、文化交往十分密切,玉器藝術共同繁榮。

明清時期是中國玉器的鼎盛時期,其玉質之美,琢工之精,器形之豐,作品之多,使用之廣,都是前所未有的。明清皇室都愛玉成風,乾隆皇帝更是不遺餘力地加以提倡,並試圖從理論上為他愛玉如命尋找依據。

定陵出土的明代玉璽、清代的菊瓣形玉盤、桐蔭仕女圖玉雕,都是皇室用玉。其時民間玉肆十分興隆,蘇州專諸巷是明代的琢玉中心,"良玉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

(2)玉的形成年限擴展閱讀:

玉器往往表現出「天公之美」(質地)加「人工之美」(工藝)的社會美,它是天地造化和精美工藝的融合。玉質感溫潤細膩,佩之則倍感體貼;它色感純潔無暇,賞之則凈化心靈;它音感清脆悅耳,聽之則滌盪胸懷。

而這些美學要素結合起來,不禁會使人感嘆玉石乃天地之精華,進而在崇敬、景仰之餘產生神秘的美感,這種神秘的美感與宗教等相互聯系,更加深了人們對玉的既愛又敬、不平凡中又蘊涵神秘的獨特審美趨向。

「玉器時代」的玉器是中華民族自己的藝術,是由遠古先民心目中完美品格的作用形成了中國獨特的玉文化,其文化品位最高,反映歷史、社會風貌最為全面和深刻,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石和世界文化藝術的奇葩。

自新石器時代以來,玉器作為一種重要的物質文化遺物在中華文明史上形成了經久不衰的玉文化傳統。玉器的研究、鑒賞、辨偽和收藏是相輔相成的,它是一種高雅的、學術氣氛濃厚的文化活動,正是這種活動的經久不衰,將我國的玉器、玉文化研究不斷推向更高級的階段。

開發玉文化旅遊資源有利於弘揚中國玉文化。玉文化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社會實踐中創造的以玉器為主要內容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玉器經過無數能工巧匠的精雕細刻,經過理學家的詮釋美化,成為高尚人格的象徵、美麗形象的代表,融合在傳統文化與禮儀之中,能比較系統地、完整地反映出地方風貌、生活習俗等,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弘揚玉文化是傳承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需要,也是助推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

3. 玉沁產生要多久 玉產生沁色要歷時多長時間

這個不一樣的啦。
一、渠溝黃:
這里的「黃」字統指發生了變色的現象。玉器變色先從渠溝之處變化,色澤變深、變舊。要色變到這種程度,一般需要百年以上。

二、包漿:
傳世玉器生成包漿很快,有二三十年變可顯現。入土生成包漿就很慢,最快也得百年以上,不少的玉器在地下永遠也不出包漿。玉生包漿,年代越久,包漿就越厚。

三、霜塵沁:
玉的表面好像下了霜的大地,又是霜雪,又是灰塵,看似浮在表面,但是擦不下去。要到這種程度,至少120年以上。

四、綹瑩沁:
綹瑩沁裡面沁進一般色彩需七八十年,要沁入水銀需200年以上。

五、薄霧沁:
沁入之物剛剛進入玉皮,尚未進入玉的肌理,就像長了一層薄霧。時間一般需要150年以上。

六、薄膜沁:
不一定布滿整器,但已經大面積形成較厚的膜狀,使玉器不再有原來的光澤。這種膜多由石灰和污泥所沁。時間大約需要200年以上。

七、斑塊沁:
斑塊色沁一般需要200年以上;斑塊水沁需要400年;斑塊土沁需要700年;斑塊水銀沁至少需要1300年。
八、花臉沁:
花臉沁往往有多種沁蝕,比如色沁、土沁、水銀沁、鈣化等,至少需要600年以上。

九、牛毛紋:
牛毛紋一般由水銀、鉛鋅等物質沁成,線狀,順著某一個方向排列。時間需要800年以上。

十、全皮色:
某種單一皮色基本能布滿整器,包括色沁、石灰沁、土沁、水沁、鈣化、包漿等,但並未將玉器的肌理滲透。時間需要1300年以上。

十一、鐵紅沁:
受鐵或都土沁所致。受沁的程度有重有輕,重的地方還帶有棕紅或黑紅的塊狀物。沁成這種程度需要千年以上的時間。

十二、石灰沁:
石灰沁輕者在玉器的表面形成一層薄薄的灰白色或青灰色膜,需要四五百年時間。石灰沁重者,玉內開始變得發紅,像小孩子的臉色,稱為「孩兒面」需要千年以上時間。沁蝕的更重者,形成一層不透明的皮殼,有薄有厚,稱為「雞骨白」,需要1500年以上的時間。沁得最重者,狀如朽骨,時間要在3000年以上。

十三、血沁:
又稱血古。古人認為血古為血所沁。其實這種看法是錯誤的,血液時間一長就不再是紅色。這種色是由屍骨、色液、顏料、石灰、紅漆、木料、土壤等東西共同沁成的,可將玉器沁成猩紅色、棗皮紅、醬紫斑等色。不過,要形成棗皮紅和醬紫斑得需要700年以上的時間。

十四、硃砂沁:
主要受殮葬的硃砂所沁。硃砂沁入玉里的速度很慢,大都附在玉器的紋飾處、鏤空等凹陷和粗糙處,將附近的玉皮染紅。若將白玉的玉肌沁成淡棕紅色,得要1800年左右的時間。

十五、水銀沁:
水銀沁的水銀既來自殮葬水銀,也來自土壤中的水銀。一般來講,土壤中的水爭不能把玉器沁成半截黑或全黑,所以人們習慣將沁成半截黑或全黑的叫做黑沁古,將沁成線狀的或小斑點的叫做水銀沁。千年以內的水銀沁一般不太黑,2000年以內的水銀沁不亮,2000年以上的水銀沁又黑又厚又亮。

十六、土沁:
土沁一般由紅土和黃土沁成,呈澆黃至土紅色,中間似乎有一個小核,核周圍呈現放射性雲塊形斑痕狀,好似用黃色炸葯的鞭炮崩的痕跡。過千年的土沁,其核的部位會出現疙瘩或小坑,或變為土咬或蛀蝕。

十七、水沁:
凈水能使玉器晶瑩、滑潤,幾百年之內的,呈玻璃質的藍綠螢光,被稱為「澄潭水」;幾百年以上表面就長一層水銹。大部分的水沁是污濁之水,玉器被染上污濁之氣,或被水中礦物質所沁,300年開始長水銹,1000年可使玉表面不透光,1500年以上使水銹變得十分干老。

十八、釘金沁:
釘金沁的沁占呈釘子眼兒狀,帶色,抽坑,有棕色、紫色、灰色、黑色等,大都伴有線狀凹陷。呈灰黑色或黑色的叫釘金水銀沁。形成釘金沁至少需要1500年以上。

十九、凹陷:
開成凹陷之沁,原因之一是沁進的物質與玉石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的物質揮發、流失一部分;原因之二是重金屬沁入。時間分情況而異,一般在六七百年以上就會開始顯現,時間越長,凹陷越重。

二十、飯糝:
是指在玉的裡面生成的點狀、顆粒狀的帶色物質,就像玉的裡面有大米飯粒、小米飯粒、玉米糝,有的還伴有粥狀物。沁成這種情況,玉質疏鬆的600年即可,緻密的需要2000年以上。

二十一、黃香沁:
是一種酷似香薰的或烤炙的黃色,非常美麗。其沁源可能有木材、松香、鐵質、土壤等物。時間在1500年以上。

二十二、鈣化:
這是玉石一種變質現象,多由氧化和復分解過程而形成比較疏鬆的物質,所以較為鬆脆,怕磕碰。這種鈣化層就越厚。

二十三、全色沁:
也稱坩色沁。這種沁的特徵是,大面積的乃至整個玉器,從外到內沁成某一主色調。名稱有坩黃、坩青、蝦籽青、皮蛋青、秋葵黃、棗皮紅、老土紅、冰糖色、玫瑰紫等幾十種。沁成這類顏色至少要用1500年以上。

二十四、玻璃光:
玻璃光一般在潮濕和密閉的環境中容易形成,顆粒細、密度大的玉質容易形成,盤過的比沒有盤地的容易形成。玻璃光澤,又似由內發,其色藍盈盈的,還能反射其他物品的影子。沁成時間在1200年以上。

二十五、玉萎縮:
選造成縫隙處萎縮,再形成線狀萎縮,再導致邊緣等處的大面積萎縮。用幾百年至幾千年不等。

二十六、芝麻點:
芝麻點沁分布在玉器的裡面,星星點點的,常在全色沁的基礎上形成,形成點綴的效果美。時間約在1500年以上。

二十七、黑漆古:
多由墓坑中的水銀所沁,有凹陷現象或閃現銀星。時間在1600年以上。

二十八、須根沁:
這種沁呈現根狀,好像在玉器的表面長上了植物的水根。在那些硬度大而透明度差的玉器上容易形成。時間要在2000年以上。

二十九、開窗:
古玉受沁最慢的地方是表面最光潔和距離邊緣遠的地方,的以,在到了滿沁或者快到滿沁的狀態時,往往會留有一小塊尚未受到沁染而顯露原來玉器底子的地方,這片地方就稱為「開窗「,從開窗的地方能清楚地看到玉器原來的本來面目。沁到這樣的程度,需要1800年以上。

三十、流淚:
在古玉的表面形成由高濃度的色水流淌過的痕跡,其中又分兩面種情況。一種是渾水狀的淚痕,其邊緣色濃,中間色淡,形成這種情況需要800年以上。一種是乳狀或蜂蠟狀的,流淌過的地方留有一層干奶酷或蜂蠟狀的東西,形成這種情況需要2100年以上。

三十一、玉漿:
生坑的古玉,往往會在雕痕內、綹裂處、傷痕中生城一種黃白色或灰白色的漿狀物。用開水能將其煮出。沁成這種程度需要2000年以上。

三十二、冰裂紋:
冰裂紋又稱「開片」。是玉石的自然老化(例如受熱脹冷縮和水、空氣作用,以及弱酸、弱鹼的腐蝕)現象,以及沁進之物的催化作用的結果,需要的時間要在1900年以上。

三十三、松軟:
因沁進的東西都是物質,都要佔用一定的空間,沁進物質多了,自然就會使玉器膨脹起來,從而降低了玉質的緊密程度,使玉器變得松軟。時間要在2000年以上。(所有沁種形成時間僅供參考)

三十四、變形:
松軟的玉器,遇到外力,就可能扭曲變形。剛出土的松軟古玉,在初盤時期,不要過於用力,以免損傷玉器。經後之後,就會變得堅硬起來。

4. 玉佩鑒定 玉種 年限

烏雞種翡翠

5. 什麼時間的玉

建議拿去權威部門鑒定。
一般情況,要識別新玉與舊玉。識別玉的新舊一方面要看它製造時的刀工(砣痕),另一方面就要看玉表面的受蝕情況,看玉色。一件古玉器除了玉材本身的顏色外,還可能有其它顏色,這主是盤色和沁色。盤色是玉器在手中盤磨所產生的顏色變化,這種顏色主要出現於傳世玉器。一些玉器製成後,沒有經過土中埋藏,在傳世過程中長期經人盤摸,色澤會產生變化,有人稱之為"熟"、"熟坑"等。有一些玉器經埋藏產生色變後又經盤摸,也會成為"熟坑"玉。

6. 玉石要形成需要多久的時間變遷

玉石要經過火山爆發,地幔內的高壓高溫,使岩石內的物質起變發,經火山爆發噴出,冷卻,再經冰雪雨水沖刷跌落大河,沖到河灘.這過程要經過千萬年再形成為玉石.

7. 翡翠的形成時間

你的提問時錯誤的!
玻璃種、冰種、糯種等等都是翡翠所包含的種(一般書中的是地或叫底)的類型。翡翠內部所含雜質的多少,透明度,以及它的結構來決定它的地種類。
*翡翠:紅色為翡,綠色為翠。
翡翠最有價值的是整個玉石帶綠色調,且水頭(透明度)好的。
常見的翡翠質地品種有:
玻璃地:結構細膩(斑晶細小),呈半透明狀的翡翠。用「水頭」表示,一分水是3mm厚的翡翠呈半透明狀。二分水是6mm厚的翡翠呈半透明狀。一般達到二分水的翡翠就是很好的玻璃地了。
蛋清地:是一種較渾濁的玻璃地品種,透明度稍差。
油青地:是老坑翡翠的主要地子色,質地細膩,色較暗。顏色有油青色,豆青色,灰青色,藍青色等。
乾地:質地粗糙,不透明。
*玻璃地水頭好,光澤強,是翡翠中的上品,深受人們的喜愛。而乾地顏色暗淡,作品呆板,不受人們的歡迎。
http://..com/question/54027253.html
以下資料摘自網路,字太多,不寫了。
翡翠形成的地質條件
翡翠生成的地質條件十分苛刻,它須要一個高壓低溫的地質環境(壓力5000-7000kpa,溫度在150-300攝氏度)。首先硬玉岩在整個地殼中非常難於形成,並且十分稀少。另外它的圍岩-超基性岩也十分少見。有了以上二個條件為前提,還須有微量鉻離子——色素離子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在漫長的時間里不間斷的進入硬玉晶格,才能形成一般的綠硬玉。
若要成為特級硬玉——翡翠,還須具備以下條件:翡翠圍岩必須是高鎂高鈣低鐵岩石。這種環境產出的翡翠更純凈,少鐵使底不發灰。盡管低鐵但還是有鐵的存在,要翡翠十分純凈無雜質,還須在強還原條件下即在還原環境中生成。因為在缺氧環境中,它所含的Fe3+會形成磁鐵礦而析出,而不能進入翡翠晶格內,可使翡翠綠更正。
再者要有生成翡翠後的地質作用及多次強烈的熱液活動,把翡翠改造得綠正、水好、底純的特級翡翠。翡翠成色過程是伴隨著熱液活動進行的,為多期強度不同的成色過程。而且緩慢分解成鉻離子的致色元素,要長時間處在150-300攝氏度,最佳溫度是在212攝氏度左右下,鉻離子才能均勻不間斷地進入晶晶格,在這種條件下生成的翡翠綠色非常均勻。
完全生成特級翡翠後,還不能有大的地質構造運動,否則將會產生大小不等,方向不同的裂紋而影響質量。以上各條件很難同時具備,這就是為什麼特級翡翠稀少的原因。
參考資料:
http://ke..com/view/41991.htm#4

8. 有人說玉比地球形成的時間還要早幾百億年有人聽說過嗎是怎麼回事

那是不可能的,玉是地球上自然形成的,沒有地球那來的玉…

9. 中國玉器的四個時期,包括哪些朝代

中國玉器的四個時期包括:史前時代、先秦時代、西漢時期以及北宋時期。

1、史前時代

迄今為止的考古發現表明,我國若干新石器文化圈內,都或多或少地出土有玉器。而在國外,早期玉器的出土地點卻屈指可數,只有亞洲的貝加爾湖、大洋洲的紐西蘭及南北美洲等幾處,而且出現的時何較晚,延續時間也不長。

新石器時期玉器的演變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各地區文化之間存在著相互傳承的關系。代表性的有興隆窪文化、松澤文化、含山文化、紅山文化、良渚文化、龍山文化。

2、先秦時期

商周時代,玉器的數量、品種及製作工藝有明顯的提高。禮器類的玉器,已出現了「琮、璧、圭、璋、璜、琥」六種「瑞玉」,此外還有生產工具和戈、矛、斧等武器類玉器,出土時,均無使用痕跡,並不是實用之物。實用器皿有臼、杯、梳、耳勺、帶鉤等。

有的青銅器配件上還裝有玉質部件,成為珍貴的復合器。河南殷墟「婦好」墓出土了 700 多件玉器,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圓雕或浮雕的人像和各種動物,在造型上既有寫實性,又有豐富的想像力,是這一時期玉器中的珍品。

3、西漢時期

從發掘出土的漢代玉器看,西漢前期,由於經過秦末的戰亂,玉器手工業沒有什麼發展和創新,當時的玉器造型和紋飾,主要是承襲了戰國以來的傳統;漢代中期以後,新的品種和器形陸續出現,玉器製作工藝上逐漸形成新的藝術風格。

在雕琢工藝方面,西漢時期透雕、圓雕、高浮雕的玉器增多;在造型、紋飾的風格上,西漢時期也有較大的變化,一些富有現實感和生命力的像生類玉器,把形與神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藝術水平大大超過了先秦的玉器。這一時期在中國玉器發展史上,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

4、北宋時期

北宋的統一帶來了文化經濟的繁榮,特別是宋徽宗趙佶的嗜玉成癮,更加促進金石學的興起,城市經濟的繁榮,都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宋、遼、金玉器的空前發展。宋徽宗雖然不是一個好皇帝,但卻是個出色的藝術家,愛好金石藝術,這對工藝美術的發展給予巨大的影響。


(9)玉的形成年限擴展閱讀

玉器往往表現出「天公之美」(質地)加「人工之美」(工藝)的社會美,它是天地造化和精美工藝的融合。玉質感溫潤細膩,佩之則倍感體貼;它色感純潔無暇,賞之則凈化心靈;它音感清脆悅耳,聽之則滌盪胸懷。

而這些美學要素結合起來,不禁會使人感嘆玉石乃天地之精華,進而在崇敬、景仰之餘產生神秘的美感,這種神秘的美感與宗教等相互聯系,更加深了人們對玉的既愛又敬、不平凡中又蘊涵神秘的獨特審美趨向。

「玉器時代」的玉器是中華民族自己的藝術,是由遠古先民心目中完美品格的作用形成了中國獨特的玉文化,其文化品位最高,反映歷史、社會風貌最為全面和深刻,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石和世界文化藝術的奇葩。

自新石器時代以來,玉器作為一種重要的物質文化遺物在中華文明史上形成了經久不衰的玉文化傳統。玉器的研究、鑒賞、辨偽和收藏是相輔相成的,它是一種高雅的、學術氣氛濃厚的文化活動,正是這種活動的經久不衰,將我國的玉器、玉文化研究不斷推向更高級的階段。

開發玉文化旅遊資源有利於弘揚中國玉文化。玉文化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社會實踐中創造的以玉器為主要內容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玉器經過無數能工巧匠的精雕細刻,經過理學家的詮釋美化,成為高尚人格的象徵、美麗形象的代表,融合在傳統文化與禮儀之中,能比較系統地、完整地反映出地方風貌、生活習俗等,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弘揚玉文化是傳承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需要,也是助推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

閱讀全文

與玉的形成年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土地使用權期滿地上建築物 瀏覽:455
武漢圓通快遞投訴電話 瀏覽:33
馬鞍山到開原 瀏覽:797
版權標記放在哪裡 瀏覽:441
創造與魔法陪配方 瀏覽: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