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北京人」頭蓋骨是國家幾級文物
無價的 謝謝
北京人頭蓋骨
【名稱】:北京人頭蓋骨
【拉丁名】:Homo erectus pekinensis
【概述】
20世紀20年代,考古學家開始在周口店挖掘,發現了距今約60萬年前的一些完整的猿人頭蓋骨,定名北京猿人,正式名稱為「中國猿人北京種」,現在在科學上常稱之為「北京直立人」,屬舊石器時代。
【發現過程】
1929年12月位於北京房山區周口店村的龍骨山上的北京猿人遺址,我國考古工作者發現了北京人的第一個頭蓋骨化石後來又發現了5個比較完整的頭蓋骨和200多塊骨化石,還有大量打制石器,動物化石和灰燼.周口店開掘化石工作規模之大、延續時間之長是一個創舉,當時在中國無成法可遵。
後來龍骨山上陸續發現一些猿人使用的石器和用火遺址。通過對這些考古資料的研究,證明北京猿人距今約69萬年,屬直立人種。他們過著以狩獵為主的洞穴生活,能夠使用和製造粗糙的石制工具,並已學會使用火取暖和吃熟食。
大約早在北宋時代,北京周口店一帶就有出產「龍骨」的流傳。人們把「龍骨」當作天賜的良葯,據說把它研磨成粉末敷在傷口上,就可以止痛和利於癒合。因為盛產龍骨,所以人們就把這里的一座山稱為龍骨山。到了近世,經過古生物學家的研究,認為所謂「龍骨」不過是古生物的骨骼化石。這就吸引了不少古生物學家和考古學家來到周口店地區,進行發掘和考察。
1926年,科學家在周口店發現了屬於早期人類的兩顆牙齒。同年10月,北京科學界報道這一重要發現時,立即轟動了國內外。後來科學家決定把這兩顆牙齒的主人,就命名為「北京人」,以後又定名為「北京中國猿人。」這樣,所謂「龍骨」的謎揭開了。這不是天賜神物的骨骼,而是人類祖先和與他們同時代的動物的化石。
1927年,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的大規模發掘工作開始了。發掘的主持單位是中國地質調查所和協和醫學院。第二年,我國兩位能乾的青年古生物學家楊鍾健和裴文中,參加了周口店的發掘工作。他們精力充沛,給整個現場帶來了生氣。到了1929年,震撼世界學術界的奇跡終於發生了:在周口店發現了第一個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時間是這一年的初冬,工作人員在發掘過程中,突然看到一個小洞,洞口的裂隙窄得只容一人出入。為了探明虛實,裴文中來到洞里,仔細一看,高興極了,原來在這里意外地發現了許多動物化石。他顧不得寒冷,決定把挖掘工作繼續下去。到12月2日下午四點,已經日落西山,洞外天色漸漸暗下來,呼嘯的寒風在山野吹著,洞里覺得更冷了,但人們依舊在昏黃的蠟燭光下聚精會神地工作。突然,裴文中高興地喊叫起來:「是猿人!」大家圍攏過來,果真發現一個猿人的頭蓋骨,一半已露出地面,另一半還埋在硬土裡。人們興奮極了,目不轉睛地盯著。這時天色越來越黑了,但大家的心情已經急不可耐。裴文中毅然決定,繼續挖下去,一直到把這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完全出土為止。這一夜大家都沒睡好。第二天一清早,裴文中就派專人把這個大喜訊報告給北京城裡的地質調查所。又過了幾天,12月6日,裴文中親自坐著汽車,用他自己的兩床被子和褥子、氈子,包著這稀世珍寶護送到城裡。
1936年賈蘭坡又先後在猿人洞發現3個「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二戰期間,周口店猿人洞先後出土的全部5個完整和比較完整的頭蓋骨神秘失蹤,再度震驚了世界。
北京猿人化石共出土頭蓋骨6具、頭骨碎片12件、下頷骨15件、牙齒157枚及斷裂的股骨、腥骨等,分屬40多個男女老幼個體。考古學者同時發現10萬件石器材料,及用火的灰煙遺址和燒石、燒骨等。北京猿人製造出頗具特色的舊石器文化,並對中國華北地區舊石器文化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丟失】
「北京人」化石一直保存在北京協和醫院,1940年12月26日,日軍佔領了北平,美日戰事一觸即發。「頭蓋骨」若繼續留在北平很不安全,當時身在重慶的中央地質調查所副所長尹贊勛致信給中央地質調查所技術研究員,時在北平的新生代研究室副主任裴文中,述說險惡形勢和對北京人頭蓋骨化石保存的擔憂,並提出托美國友人運往美國學術機關暫存。
國民黨中央行政秘書長翁文灝也開始積極協調將「頭蓋骨」運送至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暫存。1941年1月10日,翁文灝和尹贊勛致信給協和醫學院院長胡頓、新生代研究室名譽主任魏敦瑞,「鑒於美日關系日趨緊張,美國正與中國站在一條戰線共同抗日,我們不得不考慮在北平新生代研究室的科學標本安全問題。我們准備同意將它們用船運往美國,委託某個學術研究機關在中國抗戰期間替我們暫為保管。」
同時,翁文灝還直接寫信給美駐華大使詹森闡明自己希望轉移「頭蓋骨」的意思。但是,根據先前達成的協議,得到洛克菲勒基金會資助的周口店發掘工作,其發掘出的實物必須留在中國,不得出口。美國方面婉言拒絕。
胡頓在給翁文灝的回信中寫道:「企圖將這批化石轉移出北京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將它們運出中國或日本佔領區很易遭到被沒收的危險。」考慮到「頭蓋骨」的安全,胡頓和魏敦瑞都認為不要轉移和無法轉移。最好放在保險櫃再將保險櫃放入學校地下室的保險庫。
翁文灝等中方人員的努力依然沒有停止,他們一再申請,美方官員和科學家一再婉拒,往來切磋數月時間。1941年11月,經翁文灝的一再協調,最後又經過蔣介石點頭,重慶國民黨政府才明確表態,允諾「頭蓋骨」出境。在翁文灝的一再懇請和調停下,美國方面終於同意了頭蓋骨由領事館安排、由美國人帶出中國,暫存紐約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據李樹喜公布的檔案資料記載,「頭蓋骨」轉移行動按計劃開始,由美國海軍陸戰隊護衛,乘北平到秦皇島的專列到達秦皇島港,在那裡登船,船名「哈德遜總統號」,預定12月8日抵秦皇島。8日上午,列車抵達秦皇島。此時,日本對珍珠港的空襲已經開始,隨即,駐在秦皇島山海關一帶的日軍突然行動襲擊美軍,美海軍陸戰隊的列車和軍事人員包括美在秦皇島的霍爾姆斯兵營的人員頃刻成為日軍的俘虜,包括「北京人」在內的物資和行李當然成為日軍的戰利品,從此不見蹤影,至今66年……
丟失的北京人頭蓋骨一共有5個;山頂洞人頭蓋骨3個;北京人頭蓋骨碎片數十片;北京人牙齒近百顆;北京人的殘下頜骨13件;北京人的上鎖骨1件;北京人的上腕骨1件;北京人的上鼻骨1件;山頂洞人盆骨7件;山頂洞人肩胛骨3件;山頂洞人膝蓋骨3件,還有碩猴頭骨化石2件;碩猴下頜骨化石5件;碩猴殘上頜骨化石3件;碩猴頭骨化石殘片1小盒;山頂洞人下頜骨4件,還有大量其他珍貴化石。
【尋找】
二戰結束後,美國、中國、日本都開展了對北京人頭蓋骨的尋找工作,但至今沒有這些珍貴化石的下落。多年來,尋找「北京人」一直停留在民間操作和學者呼籲的層面。1998年,以「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發現者之一、著名古人類學家賈蘭坡為首的14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呼籲有關人士行動起來尋找「北京人」化石。1999年,房山區有關部門也發出「世紀末的尋找」的呼籲。但由於牽涉到日本、韓國等國外政府和相關人士,所以單純靠民間的努力,很難取得進展。
2005年07月02日「北京人」的老家北京市房山區政府正式宣布成立尋找「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工作委員會。至此,一個在政府領導下、統一協調民間力量的尋找「北京人」行動機構誕生了。
房山區政府介紹,房山區委書記聶玉藻和區政府代區長祁紅將分別擔任尋找「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工作委員會的政委和主任,委員會的專家顧問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古人類學家吳新智,人類學、史前考古學教授周國興等。而此項工作將由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周口店古人類學研究中心負責具體實施。
委員會下設辦公室和尋找工作隊,職責是:制定尋找計劃,上報批准後,外出調查;實地線索追蹤後,進行資料整理,及時上報;針對有價值的重要線索,經上報批准後,進行深入挖掘,在有關部門的支持協助下,對國內線索進行搜尋。
【北京人頭蓋骨的意義】
根據對文化沉積物的研究,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萬年至20萬年之間。北京人的平均腦量達1088毫升(現代人腦量為1400),據推算北京人身高為156 厘米(男),150厘米(女)。北京人屬石器時代,加工石器的方法主要為錘擊法,其次為砸擊法,偶見砧擊法。北京人還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類,並能捕獵大型動物。北京人的壽命較短,據統計,68.2%死於14歲前,超過50歲的不足4.5%。
在龍骨山頂部於1930年發掘出生活於2萬年前後的古人類化石,並命名為「山頂洞人」。1973年又發現介於二者年代之間的「新洞人」,表明北京人的延續和發展。
北京人遺址及化石的發現,是世界古人類學研究史上的大事。迄今為止,還沒有哪一個古人類遺址像周口店北京人遺址這樣擁有如此眾多的古人類、古文化、古動物化石和其它資料。北京人化石就成為世界科學界眾所矚目的稀世瑰寶。,「北京人」雖然不是最早的人類,但作為從猿到人的中間環節的代表,被稱為「古人類全部歷史中最有意義最動人的發現」,因此,「北京人頭蓋骨」的珍貴可想而知。
但是,也正由於這樣,它也成為一些投機商和帝國主義者所覬覦(ji yu計余)的對象。裴文中等發掘出來的五個北京人頭蓋骨和一批化石,在抗日戰爭期間竟然奇怪地「失蹤」了。這事件,成為震驚世界的失竊案。五十年代以來,人們繼續尋找著;令人氣憤的是,至今仍無結果。這一案件目前已引起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我們相信,不久的將來,北京人頭骨化石理當回到他們的後代手裡。
【北京人頭蓋骨失蹤之謎】
7種版本使歷史撲朔迷離
"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到底在哪裡?自從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北京人頭蓋骨"化石(以下簡稱"北京人")不知所蹤後,這個謎就一直在破解之中,但到現在都未能如願。1998年,包括有"北京人"之父之稱的賈蘭坡院士在內,14名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發起的"世紀末大尋找"同樣無果而終。
近日,隨著北京市房山區尋找"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工作委員會的成立,"北京人"去向之謎的老話題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北京人」也許已被毀壞
「『北京人頭蓋骨』化石是否還存在世上?」面對晨報記者這樣的詢問,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主任楊海峰態度非常樂觀,「我個人認為,『北京人頭蓋骨』化石不但在世,而且應該不難尋找,因為現在距離失蹤的時間並不長,找到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
據悉,對於「北京人頭蓋骨」化石是否在世這個問題,有關專家多年來基本持3種態度,一種認為化石還在世,另一種認為化石已經毀於戰火,再一種就是對化石的去向態度模糊,認為無法推測。
「我之所以認為它還在世,就是化石包裝得相當考究。」楊海峰補充說,「即使沒有多少文化素養的人看到,也不會輕易將其扔掉或毀壞。」他認為,根據中國古人類學家、最後一個見到化石的胡承志老人講述,包括「北京人頭蓋骨」在內的化石當時包了整整6層,而且由內到外相當仔細,即使裝到兩個沒有特殊標志的木箱里,相信就是當時一般的日本兵發現也會上報的。
「我不敢,也不能隨便下結論。」談及化石的去向,88歲的胡承志態度卻相當謹慎,「因為我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推測化石的去向。」他表示,當時戰爭非常殘酷、戰事頻繁,如果是金銀珠寶書畫,倒還可能保存下來,但對於幾個死人骨頭(「北京人頭蓋骨」化石),難說日軍有如此高的辨別能力。對此,曾給父親賈蘭坡做了十年秘書的賈玉彰也持同樣態度,表示不好對化石去向下結論。
「綜合目前各種信息和線索,我認為,化石極有可能毀於戰火了。」對此,上海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教授、「北京人之父」賈蘭坡的學生陳淳說,「找到化石的希望應該比較渺茫。」在1998年,老師賈蘭坡聯合其他十餘名院士發起「世紀末的大尋找」,但最後卻沒有發現任何有價值的線索。
陳淳表示,從目前的資料判斷,「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當時應該放在協和醫院地下室保險庫,日軍突然發動戰爭並佔領醫院,而化石根本沒來得及運走,日軍就在地下室將其毀掉了。另外,他還舉例說,當時連協和醫院的院長、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都被俘虜,連逃命都來不及,誰還能顧及化石呢。
化石埋在日壇公園
「那是1996年,有個日本老兵臨死前,向中國有關部門傳遞消息,稱化石埋在日壇公園的一棵松樹下,這顆松樹還做了特殊記號。」談及那次挖掘,賈玉彰回憶到,「開始大家都不信,但確實找到了那棵松樹。」
1996年5月,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電震探測組,對埋藏區域進行了兩次高密度電法、面波、多道淺層地震法的探測,並很快得出了結論,經過協商,最終與北京日壇公園管理處達成了1996年6月3日上午正式發掘的協議。
「當時,專家們對於挖掘非常低調,現場四周都用塑料布遮擋,」賈玉彰說,「因為感覺可能性不大,但還要找一找,所以沒有對外聲張。」
但是,一直挖到2米多深時,專家們仍未發現有任何埋藏物,更未見有動土現象。根據這一情況,專家們經過商議,再往下挖一段,結果都是細黃砂岩。隨後,再次擴大挖掘范圍,仍未發現有埋藏物,現場專家由此判斷,當時物探異常應是地表下大量灰白色鈣質結核層引起的,所以決定停止發掘尋找。
化石裝在沉船「阿波丸」號上
「據美國提供給中國的信息,化石很有可能在『阿波丸』號上。」說起化石的去向,歷史學者李樹喜對媒體不止一次地透露,他研究尋找化石已經多年。據悉,美國總統尼克松當年訪華時,曾將美方認為的化石下落作為絕密禮物送給了中國政府,稱化石可能在日本沉船「阿波丸」號上。
據了解,「阿波丸」號建造於20世紀40年代,是一艘日本遠洋油輪。1945年3月28日,已被日本軍隊徵用的「阿波丸」,在新加坡裝載了從東南亞一帶撤退的大批日本軍官和要人駛向日本。4月1日午夜時分,該船行至中國福建省牛山島以東海域,被正在該海域巡航的美軍潛水艦襲擊,3分鍾後迅速沉沒。
令李樹喜堅信「北京人頭蓋骨」就在這艘沉船上的直接理由,是一份美國交給中國方面的資料。李樹喜對媒體說,1996年,他在整理資料時突然發現了從未見過的內容,其中有這樣一層意思:當年失蹤的「北京人頭蓋骨」很可能就在沉沒的「阿波丸」上。
1977年,中國曾對「阿波丸」沉船進行過一次初步打撈,但由於當時潛水技術的限制,只發現了3000噸錫錠和一些其他東西,並未找到「北京人頭蓋骨」。但是,打撈人員卻找到了偽滿洲國政要鄭禹的家藏小官印和圓硯,由此推斷,該船印證了攜帶大量中國北方寶物的猜測,也成為「阿波丸」可能裝載「北京人頭蓋骨」的有力旁證。
「我認為不大可能!」賈玉彰態度明確。他認為,如果日本人得到「北京人頭蓋骨」化石,何必要等到1945年才運回日本呢,何況這還是一艘從新加坡繞道過來的船隻。「不過,這也是一個尋找線索。」他對晨報記者表示,「只是估計可能性很小。」
化石在「哈里遜總統」號上
有學者認為,「北京人頭蓋骨」化石應該丟失在從北平到秦皇島的運送船隻「哈里遜總統」號上,而「哈里遜總統」號由於受到日艦追逐,半途被擊沉。
據說,1941年12月5日,帶著「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的美國海軍陸戰隊,乘坐專用列車前往秦皇島,准備在那裡把化石送上一艘由上海開來的美國定期航輪———
「哈里遜總統」號。當時,這艘船預定在12月8日到達秦皇島碼頭。
「這艘船根本沒到秦皇島。」對此,陳淳教授堅定地表示。他說,「哈里遜總統」號一直沒有駛到目的地秦皇島港去接應美國海軍陸戰隊,它從菲律賓首都馬尼拉開航以後,一直被一艘日本軍艦追逐,最後,擱淺在上海以東長江口附近,隨後被日軍擊沉。
化石在「里斯本丸」號上
最近,浙江舟山傳出消息,稱「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可能在「里斯本丸」號沉船上。
據有關資料記載,1942年10月2日凌晨,裝載著700多名日軍官兵,以及1800多名英國被俘人員和財物的「里斯本丸」號運輸船,途經舟山附近海域時被魚雷擊沉,船上所載大量文物和奇珍異寶隨之葬身海底。後來,附近漁民救起英軍官兵384人,而據獲救的英國戰俘回憶,船上載有大批被日軍掠奪的黃金財寶和文物,還可能有「北京人頭蓋骨」化石。
「這個可能性幾乎沒有。」聽到這個消息,賈玉彰表示懷疑,因為這些年來從沒有聽說過該船,從地點、航行路線上判斷也不可能。舟山當地「里斯本丸」沉船事件歷史調查研究會一位負責人也表示,「頭蓋骨」在「里斯本丸」沉船上可能是流言,英軍戰俘的說法值得懷疑。
化石在天津美兵營
上世紀80年代,美國人類學家夏皮羅在《北京人》一書中說,一位原海軍陸戰隊軍人曾告訴他,化石曾輾轉到了駐天津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兵營。
1971年10月21日,據護送北京猿人化石出國轉移任務的執行人、美國醫生費利說,裝有北京猿人化石的箱子放在天津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兵營大院里的6號樓地下室木板層下面。
「後來,那裡專門給我來過消息,說根本沒有化石。」賈玉彰透露。據悉,舊時兵營已是幾經易主,現屬天津衛生學校,6號樓在1976年大地震中震塌,後夷為平地改作了操場,在修大樓時連地基都挖開了,結果啥也沒有。但賈玉彰表示,有一點可以確認,父親賈蘭坡也考證過,化石確實運到了該兵營。
化石在原美駐北平領事館
據稱,古人類學家周國興教授後來得到一條重要線索,化石可能就在原美駐北平(北京)領事館里。由於周國興教授出國訪問,此說暫未得到證實。
胡承志透露,他在把化石包裝好後,運到醫院辦公室就走了,此後他再也未見過。「至於以後怎麼運,我並不清楚。」
據賈玉彰透露:「我父親賈蘭坡考證過,化石後來運到了天津的美海軍陸戰隊兵營,並從那裡運到秦皇島,但半路該部隊被日軍俘虜,化石從此不知下落。」「由此看來,化石還在美領事館的說法也不可信。」
化石將運往美國
1929年12月2日,是古人類學研究的重要時刻,北京人頭蓋骨被發掘出來!北京人頭蓋骨的發現,為從猿到人的學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1936年,在研究人員的努力下,又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這一年發現了三個成年猿人的頭骨化石。
1937年本是遺址發掘的黃金時期。然而盧溝橋事變之後,在周口店的挖掘工作被迫中斷,但研究人員還可在設在北平協和醫院的新生代研究室對化石進行整理研究。
到1941年,日美關系日趨緊張。在當時被日軍佔領的北平,日軍開始佔領中立國美國駐北平的一些機構。存放和保管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的北平協和醫院雖屬美國財產,但看來也難以倖免。在這種情況下,新生代研究室決定為北京人化石找一個更為安全的存放地點。
當時有三種處理方案。第一,把化石運往抗戰的後方重慶,但在戰爭環境下,長途運送安全難以保證;第二,在北平就地掩埋,但在淪陷區安全同樣無法保證;第三,運往美國保存。從當時的情況看,第三種處理方案是最好的選擇。
據古人類學家胡承志回憶,由於在合作挖掘化石時中美簽的合同規定,在周口店發掘的所有化石都是中國財產,禁止運送出境。所以當時美國公使館的人拒絕接收。後經國民政府協調,遠在重慶的美國駐華大使同意並授權,駐北平的美國公使館才接收這批珍貴的古人類化石,並准備將其安全運往美國保存。
運走前,胡承志對化石進行了精心包裹。他感嘆,大概我是最後一個見到北京人化石的中國人,以後沒有中國人看見或知道它的下落了。
美軍隊秘密押運
1941年12月5日凌晨,一列美海軍陸戰隊專列駛出北平,據說車上裝有北京人頭蓋骨化石。按計劃列車到秦皇島後,化石運到「哈利遜總統」號輪船,然後運往美國。
此次托運的負責人是即將離華赴美的海軍陸戰隊退伍軍醫弗利,兩箱化石就是被混裝在他的27箱行李中被送上火車的。
弗利說:這件事在當時相當秘密。在秦皇島,弗利的助手戴維斯負責接收這批特殊的行李。戴維斯說:我去取了那些行李,有27箱,我把它們都放在了我的房間里。
弗利等待著第二天坐「哈里遜總統」號回國。然而第二天,也就是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了。日軍迅速佔領了美國在華的機構,美海軍陸戰隊在秦皇島的兵營也被日軍侵佔,弗利和戴維斯成了俘虜。在天津的戰俘營中,弗利他們陸續收到從秦皇島兵營運送來的行李,但北京人頭蓋骨已不見蹤跡。
日軍的反常行為
化石是否落入日軍手中?事隔半年,日本東京大學教授常谷部和助教高景東二突然在英文版的北平新聞上聲稱,保存在協和醫院的北京人頭蓋骨被竊。日本人似乎傳達出這樣的信息:日軍並沒有在秦皇島發現頭骨化石。
很快,一場追尋北京人頭蓋骨的行動緊鑼密鼓地開始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人對追尋工作格外賣力,幾乎所有參與發掘工作的人員都受到審查。
古人類學家裴文中在獄中被關了48天,他的孩子回憶了那段經歷:那是1944年5月初的一個早晨……一些日本人穿著軍裝,帶著槍沖到我爸爸媽媽住的北屋,過了十多分鍾,日本人推著我父親出去了。在日本憲兵隊,追問我父親「北京人」的下落,我父母都說:「不知道」。一說不知道,日本人就動手打,最厲害的時候還灌辣椒水,一直把我父親灌暈過去。最可惡的是,據我父親講,就是臨出來那一天,又來審問,說裴文中要槍斃你了,你還有什麼話可說的,這兒給你留下了紙和筆,你寫遺書吧。我父親開始寫起來,結果日本人哈哈大笑說,裴文中今天放你回家了。
古人類學家周國興回憶說:當時曾經傳出一個消息,這些東西已在天津找到了……之後,就莫名其妙地把很多被拘留的人都放了……如果說日本憲兵隊沒得手的話,怎麼那麼輕易地放人?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不久日本發布的公告聲稱,已將劫掠到東京的一批古人類化石連同劫掠的發掘工具一起,移交給了盟軍當局,以便歸還中國。然而中國政府從盟軍總部接收到的日本歸還物品清單中,卻沒有北京人化石。盟軍總部也應中國政府之邀,動用駐日盟軍參與廣泛搜尋,結果一無所獲。
② 北京人的頭蓋骨是在什麼地點,什麼時間,由誰發現的
1918年,中國北洋政府礦政顧問、瑞典地質和考古學家安特生在周口店發現一處含動物化石的裂隙堆積。1921年,安特生和奧地利古生物學家師丹斯基等人在當地群眾引導下,在龍骨山北坡又找到一處更大、更豐富的含化石地點,即後來聞名於世的北京人遺址——「周口店第 1地點」。1921和1923年,先後發掘出兩顆人牙,並定為人屬。由於這一發現,1927年在周口店開始進行大規模的系統發掘,由瑞典古脊椎動物學家B.步林和中國地質學家李捷主持。當年又發現 1顆人的左下恆臼齒。北京協和醫學院解剖科主任、加拿大籍解剖學家步達生,對先後發現的 3顆牙齒進行了研究,給這一從未見到過的古人類定了個拉丁語化的學名——Sinanthropus pekinensis(曾譯「北京中國猿人」,原意應為「北京中國人」)。美國古生物學家葛利普(1870~1946)則給了它一個俗名:「北京人」(Peking man)。現在已把他的「屬」、「種」和爪哇人合並,另建立了一個「亞種」,改稱為「北京直立人」(Homo erectus pekinensis)。
1929年,在中國考古學家裴文中(北京大學地質系畢業)獨自主持下,於12月2日下午發現了一個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這一消息的公布,震動了世界學術界。在此之前,雖然德國的尼安德特人、爪哇的「直立人」(見爪哇人)和德國的海德堡人的遺骨已經問世,但這些發現由於保守思想的束縛並未得到學術界的公認;即使在持進化論的學者當中,對於人類的起源問題和這些發現在人類進化過程中的地位,也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自從北京人頭蓋骨發現以後,特別是隨後又發現了石器和用火遺跡,直立人的存在才得到肯定,從而基本上明確了人類進化的序列,為「從猿到人」的偉大學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1937年,由於日本帝國主義全面發動了侵華戰爭,周口店的發掘工作被迫中斷。當時已發現的北京人頭蓋骨共有5個,此外還有頭骨碎片、面骨、下頜骨、股骨、肱骨、鎖骨、月骨等以及牙齒147顆。這些珍貴的標本,於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後,全部在幾個美國人手裡弄得下落不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周口店的發掘得到恢復。多次發掘,又發現北京人的牙齒5顆,下頜骨一具;1966年還從靠頂部的堆積中發現一個殘破的頭蓋骨。此外,又從1937年前發現的碎骨中認出一段上臂骨和一段脛骨。如果把前後的發現都計算在內,總共得到了屬於40多個個體的北京人化石。同時,發現了不下10萬件石製品,以及豐富的骨器、角器和用火遺跡。北京人遺址的材料,在全世界發現的同一階段人類遺址的材料中,是最豐富也是最系統的,為研究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人類及其文化提供了可貴的資料。
地層堆積和年代 北京人遺址的堆積物厚40米以上。上部的34米為含化石的堆積,依岩性變化自上而下可分為13層,主要由洞內崩坍的石灰岩碎塊和流水帶入洞內的粘土、粉砂等殘積物構成。在堆積物中還有北京人用火留下的灰燼。較大的灰燼層有4個,第4層的灰燼最厚處超過6米。從第13層以上發現動物化石,這一層還出土了幾件石器,表明已有早期人類活動。
根據動物化石的性質,第11~13層的時代與遺址以南約 1.5公里的周口店第13地點相當。後者亦為洞穴堆積,發現有石製品、灰燼、燒骨和哺乳動物化石,是周口店一帶最早的遺存。和北京人遺址第1~3層時代大體相當的,有周口店第15、第4和第3等地點。其中周口店第15地點出土的材料最豐富,有大量動物化石和石製品,還有灰燼和燒骨。另外兩個地點遺物不多,但在第4地點曾發現一顆人牙,從而成為周口店地區除北京人遺址、山頂洞遺址以外又一個出土人類化石的地點。這3個地點的時代,有的研究者根據存在赤鹿等時代較晚的化石的事實,認為可能已經到了晚更新世的初期
對於北京人遺址時代問題的研究有一個發展過程。當初,安特生和師丹斯基認為是上新世。到了20年代末,法國古生物學家德日進(1881~1955)和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家楊鍾健等,以動物群的性質為主要依據,判明這個遺址屬於比泥河灣期晚而比黃土期早的中更新世。60年代藍田人遺址發現後,有人提出將華北中更新世劃分為早、晚兩期的主張,早期以含公王嶺動物群的藍田人遺址為代表,晚期以含周口店動物群的北京人遺址為代表(見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1976年後,採用鈾系法、裂變徑跡法、古地磁法等多種方法,測定了北京人遺址的年代,得知第13層以上為距今70萬至20萬年左右,第14層以下早於距今70萬年。
體質特徵 北京人頭骨的最寬處在左右耳孔稍上處,向上逐漸變窄,剖面呈拋物線形。這與現代人頭骨的最寬處上移到腦顱的中部不同,和尼安德特人相比也低一些。北京人的頭蓋骨低平,額向後傾,雖已比猿類增高,但低於現代人,比尼安德特人也稍低。北京人的腦量平均為1043立方厘米,介於猿和現代人之間。他們的頭蓋骨比現代人約厚一倍。眉嵴粗壯,向前突出,左右互相連接。顱頂正中有明顯的矢狀嵴,頭骨後部有發達的枕骨圓枕。北京人面部較短,吻部前伸,沒有下頦。有扁而寬的鼻骨和顴骨,顴骨面朝前,這表明他們有寬鼻子和低而扁平的面孔。下頜骨的內面靠前部有明顯的下頜圓枕。他們的牙齒,無論齒冠或齒根都比猿類弱小,齒冠的紋理也簡單,但比現代人粗大、復雜得多。另外,犬齒和上內側門齒的舌面,有由底結節伸向切緣的指狀突;上內側和外側門齒的舌面為明顯的鏟形。北京人的頭部保存的原始性質和爪哇人相似,因而它們同屬於直立人發展階段。北京人的門齒呈鏟形,有寬鼻子和低而扁平的面孔,下頜骨內面靠前部有下頜圓枕等,又表明他們具有明顯的現代蒙古人種的特徵
北京人的下肢骨髓腔較小,管壁較厚(股骨的髓腔只佔骨幹最小直徑的三分之一,現代人則佔二分之一;脛骨的髓腔更小),但在尺寸、形狀、比例和肌肉附著點方面都已和現代人相似,這證明他們已經善於直立行走。北京人的上肢骨除了髓腔較小管壁較厚外,和現代人的接近程度更甚於下肢骨,說明他們的上肢已能進行與現代人十分相似的活動。北京人的身高,從發現的一條比較完整的股骨長度推算,約為1.56~1.57米。
北京人的文化 北京人的文化遺物包括石製品、骨角器和用火遺跡。石器以石片石器為主,石核石器較少,且多為小型。原料有來自洞外河灘的脈石英、砂岩、石英岩、燧石等礫石,也有從兩公里以外的花崗岩山坡上找來的水晶。北京人用礫石當錘子,根據石料的不同,分別採用直接打擊法、碰砧法和砸擊法打制石片。其中,用砸擊法產生的兩極石核和兩極石片,在全部石製品中佔有很大比重,並構成北京人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第二步加工多用石錘直接打擊,以一面打制為主,並且絕大多數由破裂面向背面加工。
北京人的石器有砍斫器、刮削器、雕刻器、石錘和石砧等多種類型。他們挑選扁圓的砂岩或石英礫石,從一面或兩面打出刃口,製成砍斫器。這類石器的尺寸較大。「刮削器」系用大小不同的石片加工而成,有盤狀、直刃、凸刃、凹刃、多邊刃等形狀,是石器中數量最多的一類。「尖狀器」和「雕刻器」數量不多,但製作比較精緻,尺寸小,有的只有一節手指那麼大小,製作程序和打制方法比較固定,反映出一定的技術水平。(見彩圖「北京人」的尖狀器)在世界上已知的同時期的遺址中,還從沒有聽說過精緻程度堪與相匹的同類石器。石錘和石砧是他們製作石器的工具。從石錘上留下的敲擊痕跡可以看出,北京人善於用右手操作。此外,在一些未經第二步加工的石片上,往往也發現使用過的痕跡
北京人的石器
以細小石器為主要成分的北京人石器,是華北舊石器時代兩大文化傳統之一,即「周口店第1地點(北京人遺址) -峙峪系」的主要組成部分。這個傳統不但在華北,而且自舊石器時代中期以後在西南、東北等地區也有著廣泛的影響(見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
北京人的洞穴堆積中,有許多破碎的獸骨。有的研究者認為,其中某些是北京人製作和使用過的骨器。例如,截斷的鹿角根既粗壯又堅實,可以當錘子使用,截斷的鹿角尖可以作挖掘工具。從這些鹿角上可以看出,北京人已掌握了在要截斷的地方先用火燒,使之容易截斷的方法,又例如,許多鹿頭骨只保留著象水瓢似的頭蓋,上邊有清楚的打擊痕跡,多數經過反復加工,保留部分的形狀也相當一致,可以看作是舀水的器皿。有的肢骨順長軸劈開,把一頭打擊成尖形或刀形;有的骨片在邊緣有多次打擊痕跡,也可作工具使用。不過,有些學者對北京人是否製作和使用骨器持相反意見。
在北京人洞穴里的灰燼層中,發現許多被燒過的石頭、骨頭和朴樹籽,還有一塊紫荊木炭。灰燼有的成堆,說明他們已能很好地管理火。雖然目前還無法證明北京人已能人工取火,但他們顯然學會了保存火種的方法。
自然環境 北京人住地的北面是重疊的高山,西面和西南為低緩的群山所環繞,東南方是廣大的平原,在龍骨山的東邊有一條河流。北京人在這里居住的時期,氣候和自然環境屢經變化。早期偏冷,可能還處於明德-里斯間冰期的初期,喜冷的動物如狼獾、洞熊、扁角大角鹿、披毛犀等在動物化石中占優勢。中、晚期較溫暖,喜暖的動物如竹鼠、碩獼猴、德氏水牛、無頸鬃豪豬等占優勢。由於發掘出安氏鴕鳥和巨副駝等動物化石,證實這里有過乾旱的時期,出現過草原甚至沙漠。而水獺、居氏巨河狸、河狸等喜水棲動物的發現,又表明這里也曾出現過大面積的水域。
生活 北京人穴居,從事狩獵和採集。在灰燼中發現的敲破的燒骨,表明他們已經知道熟食。在嚴峻的自然條件下,北京人依靠群體的力量進行著艱難的生存頭爭。季節變化、自然災害、猛獸侵襲、疾病困擾,無一不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威脅。從化石測知的數十個北京人個體的年齡告訴我們,他們的死亡率極高,這也可反映出他們的生活條件相當惡劣。
③ 人的頭蓋骨到底有多硬
人的骨頭是很硬的,如果說鋼的硬度是7-8的話,那人最硬的骨頭硬度可以達到4-5,那是相當硬的,當然了骨頭在不同的年齡段、不同人的身上硬度也是不一樣。青少年、兒童骨頭就不硬,比較軟,因為骨頭裡面分有機物和無機物,有機物是保證骨頭的柔韌性,無機物是骨頭的硬度和強度。在小孩時候有機物多,無機物少,所以它比較韌,但是不夠硬。在成人時無機物是2/3,有機物是1/3,骨頭比較硬、結實。到了老年人的時候,無機物脫鈣脫的快,整個的骨頭質量也下降了,骨質疏鬆了,骨頭也不夠硬,所以老人一摔跤就摔骨折了,年輕人、成年人一般的摔跤沒問題,小孩摔完之後,即使骨折了,叫青枝骨折,比如骨裂,但骨頭比較韌,它不會完全斷。另外,人的骨頭,像大腿骨很結實,手指頭骨頭比較細的地方就不夠結實,還有顱內的一些骨頭,像太陽穴這塊骨頭也不夠結實,但頭頂這塊骨頭就比較硬。所以不同部位的骨頭硬度也不一樣,不同年齡的人骨頭硬度也不一樣,不同的營養狀態的人骨頭硬度也不一樣,所以總體來說,人的骨頭還是挺硬的。
④ 人類的頭蓋骨硬度是多少
很硬,非常硬。拿榔頭也很難砸開。頭蓋骨是保護大腦的,所以很硬。
⑤ 廣西發現16000年前人頭蓋骨有什麼意義
發現頭蓋骨當然有意義,首先說明16,000年之前人類確確實實存在著,並且它們的頭骨形狀和現在的人是非常相似的。
對我們人類的生命長度是有限的,但是通過這一代一代不斷傳遞下來的,我們不僅僅有物質還有精神,但是我們研究他們現在研究的是歷史和文化,真的非常希望他們能夠留給我們一些很有用的東西,讓我們現在為止都可以去不斷的吸收和學習。
這次廣西挖出來的這個讓我真的很開心,因為因為之前,古代的人大部分在中原地區,石料基本上都在西安這一帶,這一次往南方走,我覺得可能會發現更多更新的東西。
⑥ 畫人頭部頭蓋骨應該在多少歲的時候學
一般來講,五六歲就可以進行繪畫學習。如果有天賦的話,還可以在三四歲。那隻兩歲以後。就進行接觸這方面的訓練。
⑦ 北京人頭蓋骨始末
A 化石將運往美國
1929年12月2日,是古人類學研究的重要時刻,北京人頭蓋骨被發掘出來!北京人頭蓋骨的發現,為從猿到人的學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1936年,在研究人員的努力下,又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這一年發現了三個成年猿人的頭骨化石。
1937年本是遺址發掘的黃金時期。然而盧溝橋事變之後,在周口店的挖掘工作被迫中斷,但研究人員還可在設在北平協和醫院的新生代研究室對化石進行整理研究。
到1941年,日美關系日趨緊張。在當時被日軍佔領的北平,日軍開始佔領中立國美國駐北平的一些機構。存放和保管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的北平協和醫院雖屬美國財產,但看來也難以倖免。在這種情況下,新生代研究室決定為北京人化石找一個更為安全的存放地點。
當時有三種處理方案。第一,把化石運往抗戰的後方重慶,但在戰爭環境下,長途運送安全難以保證;第二,在北平就地掩埋,但在淪陷區安全同樣無法保證;第三,運往美國保存。從當時的情況看,第三種處理方案是最好的選擇。
據古人類學家胡承志回憶,由於在合作挖掘化石時中美簽的合同規定,在周口店發掘的所有化石都是中國財產,禁止運送出境。所以當時美國公使館的人拒絕接收。後經國民政府協調,遠在重慶的美國駐華大使同意並授權,駐北平的美國公使館才接收這批珍貴的古人類化石,並准備將其安全運往美國保存。
運走前,胡承志對化石進行了精心包裹。他感嘆,大概我是最後一個見到北京人化石的中國人,以後沒有中國人看見或知道它的下落了。
B 美軍隊秘密押運
1941年12月5日凌晨,一列美海軍陸戰隊專列駛出北平,據說車上裝有北京人頭蓋骨化石。按計劃列車到秦皇島後,化石運到「哈利遜總統」號輪船,然後運往美國。
此次托運的負責人是即將離華赴美的海軍陸戰隊退伍軍醫弗利,兩箱化石就是被混裝在他的27箱行李中被送上火車的。
弗利說:這件事在當時相當秘密。在秦皇島,弗利的助手戴維斯負責接收這批特殊的行李。戴維斯說:我去取了那些行李,有27箱,我把它們都放在了我的房間里。
弗利等待著第二天坐「哈里遜總統」號回國。然而第二天,也就是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了。日軍迅速佔領了美國在華的機構,美海軍陸戰隊在秦皇島的兵營也被日軍侵佔,弗利和戴維斯成了俘虜。在天津的戰俘營中,弗利他們陸續收到從秦皇島兵營運送來的行李,但北京人頭蓋骨已不見蹤跡。
C 日軍的反常行為
化石是否落入日軍手中?事隔半年,日本東京大學教授常谷部和助教高景東二突然在英文版的北平新聞上聲稱,保存在協和醫院的北京人頭蓋骨被竊。日本人似乎傳達出這樣的信息:日軍並沒有在秦皇島發現頭骨化石。
很快,一場追尋北京人頭蓋骨的行動緊鑼密鼓地開始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人對追尋工作格外賣力,幾乎所有參與發掘工作的人員都受到審查。
古人類學家裴文中在獄中被關了48天,他的孩子回憶了那段經歷:那是1944年5月初的一個早晨……一些日本人穿著軍裝,帶著槍沖到我爸爸媽媽住的北屋,過了十多分鍾,日本人推著我父親出去了。在日本憲兵隊,追問我父親「北京人」的下落,我父母都說:「不知道」。一說不知道,日本人就動手打,最厲害的時候還灌辣椒水,一直把我父親灌暈過去。最可惡的是,據我父親講,就是臨出來那一天,又來審問,說裴文中要槍斃你了,你還有什麼話可說的,這兒給你留下了紙和筆,你寫遺書吧。我父親開始寫起來,結果日本人哈哈大笑說,裴文中今天放你回家了。
古人類學家周國興回憶說:當時曾經傳出一個消息,這些東西已在天津找到了……之後,就莫名其妙地把很多被拘留的人都放了……如果說日本憲兵隊沒得手的話,怎麼那麼輕易地放人?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不久日本發布的公告聲稱,已將劫掠到東京的一批古人類化石連同劫掠的發掘工具一起,移交給了盟軍當局,以便歸還中國。然而中國政府從盟軍總部接收到的日本歸還物品清單中,卻沒有北京人化石。盟軍總部也應中國政府之邀,動用駐日盟軍參與廣泛搜尋,結果一無所獲。
D 再次發掘周口店
1949年9月,周口店的發掘者們在找尋不到化石的情況下,又把目光投向了周口店,希望會有新的發現彌補丟失的遺憾。而此時的周口店龍骨山已是長草沒膝,荊棘叢生,到處是日軍暴行留下的累累傷痕,當年的辦公房屋盪然無存,滿山的樹木也被砍伐殆盡。
發掘周口店的計劃很快批了下來。9月27日,中斷了12年的發掘工作重新開始。古人類學家賈蘭坡和技工們先把1937年回填的土重新挖掘出來,在挖土過程中,他們獲得了三顆牙齒,這是當時惟一在中國人手中的北京人化石真實標本。
此後,又陸續進行了幾次發掘,獲得了兩顆北京人牙齒和其他動物化石。值得提到的是,1966年由古人類學家裴文中主持的發掘中,發現了一塊額骨和一塊枕骨,它們顯然是屬於同一個頭骨。新發現的頭骨碎片與1931年、1936年的第五號頭骨的兩塊顳骨,拼合成一塊比較完整的頭蓋骨。顯然,它們屬於同一個個體,這是目前僅存的北京猿人頭蓋骨的標本。
⑧ 人的頭蓋骨有哪些功效
你好,頭蓋骨是人體最重要的骨頭之一,起到保護人的大腦的作用。一旦頭蓋骨出現了破損,那麼將對人造成嚴重的生命危險。頭蓋骨是人體內最為堅固的骨頭,它是由額骨、顳骨、頂骨、枕骨、蝶骨、篩骨這六塊骨頭組成,所以又被稱之為「六頭骨」。多數的頭蓋骨受傷,都是由於外力因素造成的,其他感染性的疾病,很難對頭蓋骨造成實質性的創傷和危害
⑨ 人類的頭蓋骨有多厚
月中旬,古人類化石被發現。韓立剛介紹說,出土的兩塊頭蓋骨化石碎片拼接起來有20厘米大小,屬於古人類的頂骨部分,厚度達到1厘米,比現代人的頭蓋骨厚了一倍
http://www.hualongdong.com/
由此可推斷現代人是半厘米 不過也有特別厚的
⑩ 人的頭蓋骨究竟可以承受多大的力
舉個例子吧!曾經有一個女的被歹徒用槍擊中了頭蓋骨!結果子彈碎成了兩個!分別從臉頰左右兩側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