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北京市醫保的繳費年限問題
藍本上的生效日期是你在新單位參加工作信息變更以後的的生效日期,和你的醫療連續工齡是兩回事,是要醫療保險連續繳納,之前的繳費年限不會作廢的,會在你退休的時候統一計算,核實累計繳費年限的,放心吧。
B. 北京市醫保交多少年就不用交了
北京市社會保險斷了大半年,可以繼續上。不過斷的時間越長,對於以後養老保險的領取影響越大,還有其它方面的影響,具體參考如下
一、社保中斷繳費,主要影響參保人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
1、按照北京市相關規定,退休時,養老保險累計繳費年限滿15年,就可以正常領取養老保險金;但北京市的養老保險實行「多繳多得」原則,由於社保中斷期間不計入工齡,中斷時間越長、繳費金額越少,最後領取的養老金也越少。
2、醫療保險與養老保險不同,涉及醫療費用報銷問題,受中斷繳費的影響比較大。我國的基本醫療保險實行「現收現付」制,也就是說不管參保者曾連續繳費多少年,一旦中斷繳費,斷保期間將不再享受醫療保險待遇,醫療費用不能報銷。另外,醫療保險累計繳費年限男滿25年、女滿20年,就可以享受退休醫療待遇。
二、社保中斷還會影響非京籍者在北京購房。
根據北京市的限購政策,非北京市戶籍家庭以繳納社保方式申請在京購房資格的,應自提出申請的上一個月開始,往前推算60個月連續在京繳納社會保險,且提出申請之月須為正常參保狀態。所以,社保中斷將會影響其資格認定,且補繳無效。自2012年12月18日起,北京市住建委規定,補繳社保在購房資格審核中不予認可。
補繳問題參考如下
一、非京籍
參保人員除「單位應繳未繳」這一原因外,一律不能補繳社保,中斷後也不能以個人名義委託機構繳納社保費用。
二、北京市城鎮戶口
參保人員可以在斷保3個月內,個人委託當地的市級人才服務中心或職業介紹服務中心代為繳納。只能補繳1992年10月至2011年7月之間的社保,2011年7月後的社保不予補繳。斷保超過3個月即使轉到人才或職介,醫療保險也會有6個月的醫療觀察期,6個月繳費期間不能享受醫療保險待遇;但是轉由單位繼續繳納的,沒有醫療觀察期。
【小提示:】辦理社保代繳業務,要先將檔案調到當地人才。具體流程為:
1、持個人身份證、戶口簿到人才交流服務中心開取調函
2、持調函到單位將檔案取出
3、持北京銀行借記卡、個人檔案等相關資料到人才交流服務中心辦理相關手續。
屆時只要自己每個月將足夠的保險金額存入該借記卡即可,最低繳費金額為698.79元,其中包含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三項。人才交流服務中心收取每月10元的檔案保管費。
①、對於您說的累計15年,不能斷,續上還得補,上面解答已經說明【注意:15年主要是對養老保險規定的。退休時,養老保險累計繳費年限滿15年,就可以正常領取養老保險金,若不滿15年,則不能領取養老保險】
②、不明白,既然是累計為什麼要補的問題參考如下
1、累計和補是不重復的
2、累計是對養老保險的一個時間統計,和限滿15年有直接關系。若斷了不補的話,這個15年標準的時間年限達不到,或補的晚了,延長的時間會更長。這個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影響自己的後半生生活質量的問題。
3、補交,只能補繳1992年10月至2011年7月之間的社保,2011年7月後的社保不予補繳【這個時間點問題必須注意】
③、醫療保險,是繼續上就可以生效,還是必須補繳才能生效,並且需要多久才能繼續生效,參考如下
1、非京籍參保人員除「單位應繳未繳」這一原因外,一律不能補繳社保,中斷後也不能以個人名義委託機構繳納社保費用。
2、北京市城鎮戶口,斷保超過3個月即使轉到人才或職介,醫療保險也會有6個月的醫療觀察期,6個月繳費期間不能享受醫療保險待遇;但是轉由單位繼續繳納的,沒有醫療觀察期,立馬生效。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C. 北京醫保需要交多少年
一、在戶口所在地的社保中心繳納的城鎮職工社保
條件是城鎮居民,有戶口,沒有工作,為了老有所養、病有所醫選擇自己繳納社保,城鎮居民社保不好辦理,一般大部分人群都會通過當地的社保中心繳納城鎮職工社保,繳納的是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雖然失業險沒用,但是也得繳。
繳納的基數參照上一年當地職工的平均工資,其中養老保險的最低繳納基數是當地上一年平均工資的40%,繳納比例是20%,醫療保險的最低繳納基數是當地上一年平均工資的60%,繳納比例是5%。
舉例說明一下北京地區的養老保險,北京市2016年在崗職工平均月工資是7706元,最低繳納金額就是7706*40%*20%=616.48元。其它地區把當地的平均工資帶進去就可以計算得出。
在北京地區,自己繳納社保分為低檔、中檔、高檔三個檔次,低檔每個月繳1030.96元,中檔每個月繳1357.87元,高檔每個月繳2011.25元。
下面跟大家說一下,為什麼最好按照最低檔去繳?
開始也說了,普通職工繳納社保,單位要比個人繳納的比例高很多,比如北京地區養老保險單位繳納19%個人繳納8%,醫療保險單位繳納10%個人繳納2%。這裡面單位繳納的部分納入社保統籌賬戶,個人繳納的部分納入個人賬戶。
如果去世之前個人養老保險賬戶中的錢沒領完,是可以繼承的,醫療保險個人賬戶中的錢可以直接返還到自己的醫保存摺中,可以隨時取現,或是返還到自己的醫保卡中,看病可以刷卡消費;但是統籌賬戶中的錢也就是社保池子中的錢,是大家的共有財產,能攤到自己頭上多少很難說,而且這里並非多繳多得。
如果是自己繳納社保,雖然錢都是自己繳的,但是卻只有40%納入個人賬戶,另外60%納入統籌賬戶,是不是很虧?所以,最好按照最低檔繳納社保。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D. 北京醫保繳納時間限制嗎
北京醫療保險,男職工醫療保險累計繳費25年,女職工累計繳費20年,退休後不繳費,繼續享受醫療保險報銷待遇
中斷繳費(沒時間限制)不影響之前繳費年限、個人賬戶(北京銀行醫保存摺),繼續繳費繼續累計。只是中斷期間,就醫不享受醫保報銷待遇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E. 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有沒有關於繳費年限的規定
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有繳費年限的規定,參考《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規定》北京市人民政府[2001]第68號令如下:
一、本規定施行後參加工作,累計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男滿25年、女滿20年的,按照國家規定辦理了退休手續,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或者退休費的人員,享受退休人員的基本醫療保險待遇,不再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二、本規定施行前參加工作施行後退休,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不滿前款規定年限的,由本人一次性補足應當由用人單位和個人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後,享受退休人員的基本醫療保險待遇,不再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認定,職工的連續工齡或者工作年限符合國家規定的,視同基本醫療保險繳費年限。
醫療保險要繳費滿20年是模糊的年限,必須是男滿25年、女滿20年。
權威參考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網
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規定
http://www.bjld.gov.cn/LDJAPP/search/fgdetail.jsp?no=237
F. 醫保最少要交多少年
醫保是需要累計繳納男25年,女20年。
達到退休年齡後可以享受醫療報銷,但需要注意的是,醫療保險只有連續繳費3年以上的才能享受報銷范圍內的100%報銷,0—3年的這段期間,按照連續繳費時間比例報銷,且如果斷開,一定不能超過3個月,超過3個月就要重新計算持續繳費年限了。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最好一直繳費到退休,如果只想以後有個保障的話那就可以交15年,按現在規定退休年齡男60周歲,女50周歲。達到退休年齡時,實際繳費年限達到15年以上的辦理退休後能享受待遇。
(6)北京醫保最低繳費年限擴展閱讀
醫療保險的報銷比例
醫療保險的報銷是按比例進行的,在不同級別的醫院住院,費用報銷比例不一樣。一般在70%左右浮動。其報銷的比例和多少跟自己的檢查和用葯情況,醫療等級等因素有關。
舉個例子就比較清晰了,A類葯品可以享受全報,C類就需要全部自負費用,而B類報80%,自負20%的比例。
打個比方說,住院起付線1000元,500元的自費葯,假如說某人的醫葯費總計5000元錢。報銷85%,自負15%。
則醫保可以報銷=(5000-1000-500)X85%=3500X85%=2975元,這部分錢是不用交的,由醫院直接跟醫保局算帳;
另外還需要個人支付現金=1000+500+(5000-1000-500)X15%=1500+525=2025元,這部分錢是要交現金的。
G. 北京醫保最低繳費年限
因各個地方實際情況不同,因此醫保最低繳費年限沒有進行統一規定,由各省市自行規定。比如《內蒙古自治區城鎮基本醫療保險條例》規定第三十八條規定,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且累計繳費年限滿二十五年的,退休後不再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按照規定享受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辦社保卡需要的資料:
1、身份證復印件(正反兩面復印);
2、沒有辦理二代身份證或二代身份證丟失的參保人員,需要提供本人戶口頁復印件;
3、特殊人群需要提供特殊證件復印件(如:傷殘證、工傷證、低保證等)。
辦社保卡的流程:
1、確保個人基本信息正確。用人單位(學校)可通過XX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網上申報系統或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業務窗口核對個人基本信息;非在職人員攜帶本人有效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到本轄區街道(鄉鎮)核對個人基本信息。
2、領取社會保障卡。在職人員(學生)可通過單位(學校)統一領取;非在職人員可到本轄區街道(鄉鎮)領取。
3、開通社會保障卡。參保人領取社會保障卡後,本人須持社會保障卡、有效身份證件原件到對應銀行窗口開通社會保障卡,未成年人需由監護人持社會保障卡、監護人有效身份證件原件、戶口薄原件辦理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