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各級人大換屆期限

各級人大換屆期限

發布時間:2021-06-30 06:34:42

⑴ 全國人大是哪幾年換屆的

全國人大是五年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於每年第一季度舉行,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召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舉行會議時,選舉主席團主持會議。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代表產生辦法由法律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五年。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代表產生辦法由法律規定,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五年。

(1)各級人大換屆期限擴展閱讀

全國人大常委會職能職權:

(一)解釋憲法,監督憲法的實施。

(二)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三)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四)解釋法律。

(五)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審查和批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國家預算在執行過程中所必須作的部分調整方案。

⑵ 人大代表的換屆任期是多少年

每五年一次,速度

⑶ 地市級人大代表幾年換屆

我國的地方選舉包括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地方國家機關領導人員的選舉。地方選舉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證人民行使民主權利、參加管理國家的重要形式。我國的憲法以及選舉法和地方組織法對地方選舉制度作出了規定。1954年憲法對我國的地方選舉制度作了原則性的規定。1953 年和1954年,我國分別制定了第一部選舉法和第一部地方組織法, 確立了我國地方選舉制度的基本原則以及選舉的組織和具體程序,奠定了我國地方選舉制度的基礎。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的戰略方針,為適應新的形勢,我國的地方選舉制度也進行了較大的改革。1982年頒布了新憲法。1979年重新修訂頒布了選舉法和地方組織法。此後,1982年、1986年和1995年又對這兩部法律分別進行了三次修改,對我國地方選舉制度不斷進行改進和完善。然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快速騰飛,但是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的人民代表大會卻沒有得到應該有的尊重,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人民代表在人民群眾的心中的地位也沒有得到體現。其原因就在於人大代表制度本身的缺陷,要完善人大代表制度,就必須從相關制度本身的改革入手。
一、代表人數太多,應大量減少人數
我國選舉法第15條規定全國人大代表不得超過3000名。選舉法第9條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代表名額基數為350名,省、自治區每15萬人可以增加1名代表,直轄市每25000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人口超過1億的省,代表總名額不得超過1000名。我國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2970人,第八屆代表為2978人,第九屆代表為2979人,第十屆代表超過了3000名。3000人左右的一個會議,如果讓每個代表發言1分鍾的話,就得3000多分鍾,兩天兩夜多。再看地方,北京市人大代表名額為781人,河南省為957人,山東省為930人,最少的是青海省399人,寧夏423人,西藏445人。所以,在全體會議上,每個代表的發言只能是沒有,大會的時間留給大會主席團來發言和主持表決,代表的作用也只能限於鼓掌歡迎舉手通過了。
在一個議會里,代表人數越多,每個代表對全體會議上通過議案的作用就越微弱,代表的價值就越小。代表人數越少,每個代表對全體會議通過議案的作用就越大,代表的價值就越大。我國有些人大代表,對開人大會議的積極性是不高的。人大代表名額的多少,對於在人大會議上能否產生出熱情洋溢的政治民主氣氛實有著一種關鍵的作用。從議會便於開會討論問題的角度來看,以200到300人為准,較為合適於開會,往上則呈飽和狀態,人數再多,開會的效果肯定不好。從國外議會制度來看,只有極少數幾個國家,如日本、義大利、印度等,它們的兩院制議會中有一院是超過500人以上的,絕大多數國家,它們的議會中任何兩院都沒有超過500人以上的。
所以,有鑒於我國人大代表開會的現狀和國外議會制度的建設經驗,應當適量地將我國各級人大代表的名額進行壓縮,將全國人大代表名額壓縮到400-500名。 省級和省級以下的地方人大代表名額,壓縮到200-300人,甚至更少。
二、改革人大代表審議議案由代表團分組審議,再交付大會表決制度
由於我國各級人大的代表過多,在全體會議上無法審議議案,所以人大代表審議議案只能交由代表團分組審議,再交付大會表決。以全國人大為例,代表團按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和軍隊的代表組成。代表團的作用是在全國人大會議期間組織本團代表對議案進行審議,也可以由代表團團長或者選派代表,在全體會議上代表代表團發言。
但代表團既是按地區來分類,代表團的團長往往就由該區的省委書記或省長等黨政要員來擔任。所以,一個議案的提起,往往先由團長作提示性發言,最後作總結性發言。全國人大代表從全國各地來到北京,除要監督中央各國家機關外,還要藉助中央來監督地方,但在代表團團長由地方行政長官來擔任的前提下,使得代表們的發言受到牽制,往往不談問題,只談成績,不談官員個人責任,而只談地區自然條件差異等,成了一種表決心,展望未來的講台。
所以,在不能立即修改選舉法減少代表人數的情況下,分組審議時應該打破以地區為分組標准,改革為隨機分組,選舉組長進行主持。
三、改革我國人大代表兼職制度,實現人大代表的職業化
在歐洲中世紀,議員是一項屬於貴族的榮譽職業,一個重要原因是議會那時不是一個職業機構。近代以來,隨著社會的復雜化和民主參政意識的提高,議會的職能不斷提升,議會立法不斷取代由司法貴族制定的判例法。自從18世紀以來,英國下議院的地位不斷提高,議員也逐漸成為一門獨立的正式職業。如果你做議員,就可以從國家獲得保障的體面收入。由於現代社會高度復雜,而法治國家的社會關系必須獲得立法的及時調整,議員是一項很忙碌的專門職業,因而不允許從事「第二職業」。
中國的人大代表是一種榮譽,至今仍然是一項非正式職業,除了人大常委會正副主任外,絕大多數人大代表甚至人大常委會的普通委員都在從事著別的社會職業;參加人大隻是其「第二職業」,因為她(他)要從其本職工作來拿工資的。立法是一項耗時費力且經常需要困難的利益妥協的工作,因而要求專門的注意力。人大工作機構有一些專職工作人員,但他們大多數人不是人大代表,不能代表選民的利益。
人大代表由人民選舉產生,組成全國和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要監督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等,但人大代表本身有相當一部分,卻是來自於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的官員。全國人大由主席團來主持會議,但主席團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國家領導人,他們主導了會議。所以,人大開會,成了國家領導人自己監督自己,在代表團中,成了地方領導人自己監督自己,整個人大的監督功能就落空了。
四、改革人大的會期制度,延長開會時間和次數
我國各級人大每屆任期5年,但開會時間太短,5年之內只開5次會議,1年1次,每次2至3個星期。開會時間如此之短,使得人大代表大多數時間又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所謂人大代表的人民性,是指人民代表來自於人民,又復歸於人民,在我國即是指採用兼職代表制,代表在每年1次的人大會議外,都有自己的工作,所以代表往往視每年一度人大會議只是自己繁忙工作之外一種消遣和放鬆。所以,任期太長,而開會時間太短,容易導致人大代表忘記了自己的職責。他對自己執行職務就會形成漫不經心的習慣,他來開會,只能感性地談一下自己的日常生活,而不可能對某個議案有更深刻的洞察。
我國的人大制度跟西方議會制有一個區別的是,就是在人大全體會議下,設一個常務委員會。常委會在全體會議閉會期間繼續工作,每二個月舉行一次會議,一次一個星期左右。所以,把全國人大的開會時間和全國人大常委會開會時間加起來,也不過九個星期,六十幾天左右。 議會是一個開會的地方。議會不開會,經常處於休會期間,議會的權力是無法體現出來的。從西方國家來看,法國憲法將議會的開會時間明確寫進了憲法,「議會每年自行召開兩次常會,第一次會議自十月二日開始,會期八十天。第二次會議自四月二日開始,會期不得超過九十天。」如西班牙憲法規定:「兩院每年在兩個固定期間召開會議:第一期間是九月至十二月,第二個期間是二月至六月。」議會開會的時間越長,就越能體現議會在社會中的作用和影響力。從西方國家的議會制度來看,絕大多數國家的議會會期至少都在3個月以上,另外,還有幾個非洲國家的憲法規定,會期最長不超過4個月。
我國憲法有一個缺陷,就是沒有對全國人大和地方各級人大的開會時間作出明確規定。欲要發揮人大代表監督政府的功能,就得使議會經常處於開會的時間,就得對人大代表參與開會有一定要求,不在會議時間,對人大代表考察民情,與選民保持密切聯系也有一定要求,這些應由法律作出進一步的明確規定。
五、改革人大代表的選舉制度,盡可能地實行直接選舉
我國人大代表選舉採用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並用原則,在縣級和 縣級以下採用由選民直接選出的方法,而全國、省級和地市級則要用由下一級人大選出代表。間接選舉使得代表代表民意性的可能性下降,尤其是由縣級人大選出地市級人大代表,地市級人大選出省級人大代表,省級人大選出全國人大代表,越往上,多層次的選舉使得民意層層過濾,而到最後幾乎所剩無幾。 在鄉級和縣級的直接選舉中,雖然由選民直接投票,但選民直接投票選出的代表每年卻只能開一次會議,鄉級人大不設常設機關,而只設主席一人,副主席二至三人,作為鄉級人大閉會期間聯系代表的機構。縣級人大則設置了常務委員會,作為全體會議閉會期間的常設機關,每二個月開一次會議,但常務委員會由全體代表選出常務代表來組成,也屬於一種間接選舉的形式,其民意也被過濾了。
六、改革代表名額的比例,實現憲法權利的平等
1979年7月1日,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了《選舉法》。1982年憲法頒布後,全國人大對選舉法進行了三次修正。1982年的修正對每個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作了有利於少數民族的調整。1986年的修正對少數民族所代表的人口數作了進一步調整。1995年的修正表達了逐步提高婦女代表比例的設想,並縮小了城鄉選民的選舉權上的差別。
選舉法第6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中,應當有適當數量的婦女代表,並逐步提高婦女代表的比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歸僑人數較多地區的地方人民代表大會,應當有適當名額的歸僑代表。」從以上規定看,似乎在分配福利而不是在參與政治生活。
選舉法第16條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應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名額,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按照農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四倍於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的原則分配。」 第5條規定,「人民解放軍單獨進行選舉,選舉辦法另訂。」 第十七條規定,「全國少數民族應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參照各少數民族的人口數和分布等情況,分配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選出。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應有代表一人。」這是平等的憲法權利嗎?可能不平等。
根據第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決定,第九屆全國人大(1998—2003年),農村人口為每88萬人一名代表,城市人口每22萬人一名代表,解放軍則每1萬人一名代表,其代表人數占人大代表總人數的1/10,是城市人口比例的22倍,是農村人口比例的88倍。如此巨大的代表比例差異是否具備憲法理由?這肯定不符合中國憲法的平等原則。
民主選舉的首要原則是一人一票、平等競爭。他所關注的對象是「公民」,而不論其種族、性別、職業、財富。
七、改革人大代表候選人產生方式,使候選人真正體現民意
候選人的產生是選舉的一個關鍵,它決定了可供選民自由選擇的范圍,決定了人大代表的素質。選舉法第29條規定:「全國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候選人,按選區或者選舉單位提名產生。各政黨、各人民團體,可以聯合或者單獨推薦代表候選人。選民或者代表,十人以上聯名,也可以推薦代表候選人。推薦者應向選舉委員會或者大會主席團介紹候選人的情況。」從法律規定來看,候選人提名有兩種方式:組織提名和代表聯合提名。但代表聯合提名實際上受很大限制,有些地方已經名存實亡。影響聯合提名的主要因素包括不給代表發提名表、不允許代表進行「串聯」醞釀提名、不允許代表進行任何形式的會下活動和跨團提名,同時又把代表團劃的很小,使代表很難在本代表團內徵集到聯名所需要的人數等。
從推選到產生正式候選人,中間有一個頗為講究的協商確定過程。在各選民小組最初推薦候選人時,選舉工作人員已經把內定范圍告訴了他們,例如「一個處級幹部、一個非黨員科技人員、一個非黨員的女同志。」實際上,代表通過在性別、黨派等不同特徵的人中分配名額來實現、協商確定過程以及候選人的確定標准違背了平等的憲法原則。在西方,候選人一般時是通過一定數量的選民提名並進行預選而產生的。因此,在進行最終選舉之前,各候選人已經充分爆光,關心選舉的選民對候選人的政策立場已經相當了解,因而具備相關信息以作出適當選擇。相比而言,中國的各級人大代表的候選人幾乎完全由選舉委員會或人大主席團確定。尤其是地方人大換屆改選,人大主任一般是一線領導退居二線時進行過渡的職位。試想,這樣產生的人大代表有民主性嗎?其素質誰能保證?在人大代表的選舉中,應當打破不允許競選的禁忌,尤其是放寬政黨對候選人提出的控制權,讓真正能夠代表民意候選人能夠當選。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應當盡快改革我國選舉相關制度,實現真正的民主,盡快推進縣級以上各級人大代表的直接選舉,選舉出能夠代表老百姓說話的人代表。加強對人大代表的培訓制度、改革人大代表的組成人員,使人大代表真正合格,有履行代表職責的能力 。只有改革相關制度,進一步完善制度中的薄弱環節,才能提高人民代表的素質,提高人大監督各種國家機關的職能。相反,現行制度的不完善,使得高素質、有民主意識的候選人無法當選,而使素質不合格的人當選上,人大制度的功能也隨之無法發揮了。

⑷ 人民代表大會幾年一屆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五年舉行一次。

2、三中全會是指中國共產黨某屆全國代表大會選出的中央委員會召開的第三次全體會議。

3、第幾屆指的是本次人民代表大會選出的中央委員會是第幾次選舉出來的,從第一次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的第一屆中央委員會開始,每五年一次,依次向下排列。

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的規定,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每五年舉行一次,由中央委員會召集。

選舉產生中央委員會,該屆中央委員會召開的第一次全體會議稱之為「中國共產黨第XX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簡稱「一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叫「二中全會」……以此類推,第三次全體會議即「三中全會"。

(4)各級人大換屆期限擴展閱讀:

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前後共開了7次會議。大會的中心議題是正式建立中國共產黨。

黨的「一大」確定黨的名稱是中國共產黨;黨的性質是無產階級政黨;黨的奮斗目標是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的政權,消滅資本家私有制,由勞動階級重建國家,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斗爭結束,即直到消滅社會的階級區分;

黨的基本任務是從事工人運動的各項活動,加強對工會和工人運動的研究與領導;黨的組織方面的規定為,在全黨建立統一的組織和嚴格的紀律,地方組織必須接受中央的監督和指導等。

「一大」確定黨成立後的中心任務是組織工會和教育工人,領導工人運動,對黨領導工人運動的任務、方針、政策和方法都提出了規定或要求。

「一大」選舉的黨的領導機構為中央局。陳獨秀雖然沒出席大會,但由於他當時在宣傳社會主義方面的影響和威望,以及他作為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所作的貢獻,大會選舉他擔任中央局書記。中央局的另兩位領導人是李達和張國燾,他們分管組織和宣傳工作。

⑸ 如何安排縣鄉兩級人大代表換屆選舉時間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專的決定》規定:屬「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按照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換屆選舉同步進行的原則,在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間,安排本行政區域內的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換屆選舉工作。」據了解,你省上次縣級人大換屆選舉時間是2003年4月至9月,鄉鎮人大換屆選舉時間是在2001年下半年至2002年上半年。這次如提前到2006年上半年換屆,縣級普遍提前2年以上。建議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規定的換屆選舉時間內,以提前或推遲換屆選舉一般不超過一年來安排你省縣、鄉人大換屆時間為好。

⑹ 選舉法規定多長時間選舉完畢的

一、關於賄選的認定賄選,是指在選舉各級人大代表和國家機關領導人時,用金錢或者其他財物賄賂選民或者代表,以實現行為人希望達到的選舉結果。它具有以下特徵:一是賄選所侵犯的客體是公民的選舉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憲法賦予每個公民的基本政治權利,賄選及其他破壞選舉行為,妨害了選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對公民民主政治權利的一種侵犯。二是賄選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用金錢或者其他財物賄賂、收買選民、代表或選舉機構工作人員。這里所指的其他財物應作寬泛理解,它包括各類有價值意義的積極財產。法律並沒有對賄賂的錢物規定一個數額上的下限,故數額大小並不影響對賄選性質的認定,但對賄選行為的處理有著直接的意義,賄賂數額可作為處理具體賄選案件的參考依據。三是賄選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並且為直接故意。行為人通過賄賂手段,希望達到以下目的:①選舉自己;②選舉自己希望選的人;③使自己不希望選的候選人落選。並且將自己所追求和希望的目的,也即請托內容傳遞給收受方。至於行為人所追求和希望的目的是否最終實現,同樣不影響對賄選性質的認定,可結合其他情節在處理賄選行為時予以考慮。四是賄選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可以是參選人,也可以是一般選民;可以是有選舉權的公民,也可以是無選舉權的公民。二、對賄選的處理賄選是一種違法行為,它對民主選舉有著較大的破壞性。第七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中基層反映出這方面的類似問題比較突出。它同時還具有模仿攀比效應,如不及時有效地加以制止和依法處理,一旦成勢,將對換屆選舉工作帶來極大的影響。1、對賄選行為人的處理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56條規定:「在選舉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國家機關領導人員時,以暴力、威脅、欺騙、賄賂、偽造選舉文件、虛報選舉票數等手段破壞選舉或者妨害選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剝奪政治權利」。破壞選舉罪屬於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范圍。「情節嚴重」是構成本罪的必要條件。情節是否「嚴重」,要結合賄賂數額的大小(賄賂總額在法律和司法解釋沒有明確下限的情況下,筆者認為目前可參照行賄罪1萬元以上的立案標准執行。單個收受者所收受的數額,可以能否足以影響選舉人投票意向的額度來進行判斷)、賄賂人數的多少、對選舉工作的破壞程度及社會影響程度等具體情節來進行綜合分析。對賄選行為尚不構成犯罪,但違反治安管理處罰的,依法給予治安處罰。《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23條第(五)項規定,破壞依法進行的選舉程序的,處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賄選行為人是國家工作人員的,按照違法同時必然構成違紀的事實,在追究法律責任的同時,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此外,鑒於選舉工作時間性強,為及時查清賄選違法行為,必要時,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要提前介入。2、對賄選結果的處理選舉法第52條規定,「以金錢或者其他財物賄賂選民或者代表,妨害選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以本條第一款所列違法行為當選的,其當選無效」。在選舉期間或者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期間,查明因賄選造成的無效當選,由選舉委員會或者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確定,並予以宣布。在選舉工作結束或者人民代表大會閉會後發現因賄選造成的無效當選,由各級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報請同級人大常委會或鄉鎮人大主席團確定,並予以宣布;或由人大常委會和鄉鎮人大主席團依法確定。當選人因賄選被宣布當選無效,不影響其他依法當選人員的當選資格。由此出現空缺名額時,可以從上一次選舉中得到過半數選票而因職數限制未當選的候選人中以得票多的當選。如無這種情況,則對不足的名額應視實際情況依法進行另行選舉。

⑺ 請問「下一次全國人大召開時間」隔幾年舉行一次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六十條規定:「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五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任期屆滿的兩個月以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必須完成下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如果遇到不能進行選舉的非常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全體組成人員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通過,可以推遲選舉,延長本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任期。在非常情況結束後一年內,必須完成下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
憲法第六十一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每年舉行一次,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召集。如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認為必要,或者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提議,可以臨時召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舉行會議的時候,選舉主席團主持會議。」
由此可知,在正常情況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的任期為五年,每年召開一次會議。第一次會議也是換屆會議。所以,在一般情況下,每屆全國人大應當召開五次會議。
本屆全國人大是第十屆。第十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是2003年3月召開的,第二次會議是2004年3月召開的,第三次會議是2005年3月召開的。
由此,可以知道,第十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將於2006年3月前後召開,第五次會議將於2007年3月前後召開。
下一屆全國人大,即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將於2008年3月前後召開。

⑻ 全國人大代表什麼時候開始換屆

四年一屆

⑼ 人大代表任期幾年

根據《憲法》和《全國人大組織法》的規定,全國人大代表每屆任期為5年,即從每屆全國人大舉行第一次會議開始,到下屆全國人大舉行第一次會議為止;補選代表的任期從補選產生之日到本屆人大任期屆滿為止。

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全國人大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和軍隊選出的代表組成。全國人大代表的名額總數不超過3000名,由全國人大常委會確定各選舉單位代表名額比例的分配。港澳地區全國人大代表的名額和代表產生辦法由全國人大另行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應選全國人大代表的名額,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根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口數,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鄉人口數相同的原則,以及保證各地區、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適當數量代表的要求進行分配。各少數民族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都應當有適當名額的代表,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應有代表1人。

全國人大行使職權的法定期限即每屆任期為5年。在任期屆滿前的2個月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必須完成下屆全國人大代表的選舉工作。如果遇到不能進行選舉的非常情況,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以全體委員2/3以上的多數通過,可以推遲選舉,延長本屆全國人大的任期;但在非常情況結束後1年以內,全國人大常委會必須完成下屆全國人大代表的選舉。機關和地方國家機關。

閱讀全文

與各級人大換屆期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發明工坊漢化破解版 瀏覽:525
發明的鞋子 瀏覽:687
人們自己創造的歷史 瀏覽:405
浦建華府期限 瀏覽:751
西安公交投訴電話多少 瀏覽:195
學校綜治安全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336
公共衛服務項目工作績效考核表 瀏覽:402
發明螺旋槳 瀏覽:949
馬鞍山樑惠 瀏覽:632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報告 瀏覽:986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軟體開發 瀏覽:529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培訓工作計劃 瀏覽:190
上海市與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757
鄉鎮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計劃 瀏覽:564
工程質量維修期限承諾 瀏覽:769
第四屆山東省知識產權新年論壇 瀏覽:176
房產證上沒有使用年限 瀏覽:867
誰創造了拼圖 瀏覽:998
簡單的土地轉讓協議書 瀏覽:708
南京江北新區知識產權告知書 瀏覽: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