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一份用平均年限法 沒有凈殘值的那種 算固定資產折舊的EXCEL表~~~
excel賬務處理,是來免費通用自的做賬模板。
做初始化,確定需要使用的科目,錄入憑證分錄就OK。
日記賬,明細賬 總賬 利潤表 資產負債表是自動生成的。
打開電腦,在電腦的網頁里下載(在網路知道的本頁)。
下載後,先解壓縮,打開excel賬務處理時,要啟用【宏】。
先看看使用說明。在憑證頁第三行。。
供參考。。
注意:電子文件需要經常做備份,並保留在兩個不同介質上,如硬碟和優盤上,以防意外,避免數據丟失。。
折舊計算表--把殘值率設為0即可。。
Ⅱ 折舊的時候要考慮凈殘值
企業採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的情況下,不考慮固定資產殘值.
預計凈殘值率在下述情況回下答要考慮:
即:應當在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到期以前若干年內,當採用直線法的折舊額大於等於雙倍余額遞減法的折舊額時,轉為直線法時考慮預計凈殘值率,將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余額平均攤銷。
一般來講,都是最後兩年轉為直線法,但這只是一般情況。在殘值率較高或沒有殘值的情況下,就不會是最後兩年轉為直線法。通用的判斷標准為當某一年按直線法計算的折舊額大於等於按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的折舊額,從這一年開始就採用直線法。
滿意請採納。
Ⅲ 年數總合法計提折舊是否考慮凈殘值
從年數總和法的公式就能知道提折舊要考慮凈殘值。
年數總和法也叫年限積數法,是以計算折舊當年年初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數做分子,以各年年初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數的總和做分母,分別確定各年折舊率,然後用各年折舊率乘以應提折舊總額計算每年折舊的一種方法。
計算公式:
逐年遞減分數的分子代表固定資產尚可使用的年數;分母代表使用年數的逐年數字之總和,假定使用年限為n年,分母即為1+2+3+……+n=n(n+1)÷2,相關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數/年數總和×100%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殘值)×年折舊率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 月折舊率
採用年數總和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體現了會計的謹慎性原則。
Ⅳ 固定資產折舊辦法中,哪些要考慮凈殘值
固定資產折舊辦法中要考慮凈殘值有:
1、年限平均法
2、工作量法
3、年限總和法
固定資產凈殘值=固定資產報廢時預計可以收回的殘余價值-預計清理費用
固定資產凈殘值=固定資產原值×預計殘值率
1、可以重新計算折舊,將多提的折舊費用進行調整。
2、調整本年度多提的折舊
借:管理費用--折舊費(紅字)
貸:累計折舊(紅字)
3、調整以前年度多提的折舊
(1)調整多提折舊
借:累計折舊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結轉時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4)年限平均不考慮凈殘值擴展閱讀:
內資企業比例
《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31條規定:固定資產在計算折舊前,應當估計殘值,從固定資產原價中減除,殘值比例在原價的5%以內,由企業自行確定。
外資企業比例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取消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若干審批項目後續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3]127號)的規定,根據稅法實施細則第三十三條規定,企業的各類固定資產在計算折舊前,應該估計殘值,從固定資產原價減除。
殘值應當不低於原價的10%;需要少留或不留殘值的,須經當地稅務機關批准。取消上述審批後,對企業新購置投入使用的固定資產,在計提折舊前,其殘值暫統一確定為10%。對一些固定資產凡能預見在其使用年限結束後無法變賣、或者沒有變賣價值的,可不留殘值。
Ⅳ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中,不需要考慮固定資產凈殘值的方法是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指在不考慮固定資產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期期初固定資產賬面凈值(固定資產賬面余額減累計折舊)和雙倍的直線法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
Ⅵ 購入價值150萬設備,預計使用壽命5年,不考慮凈殘值,該企業按年數總和法計提折舊,稅法規定採用年限平均法
好像不能完全抵稅,這里就當完全沖抵稅計算了
第一年
會計上折舊=150*5/15=50。可抵稅50*15%=7.5。
稅務上折舊=150/5=30。可抵稅30*15%=4.5。
暫時性差異:7.5-4.5=3。
因為會計核算中多沖減了稅,記遞延所得稅負債3
第二年
會計上折舊=150*4/15=50。可抵稅40*15%=6。
稅務上折舊=150/5=30。可抵稅30*15%=4.5。
暫時性差異:6-4.5=1.5。
因為會計核算中多沖減了稅,記遞延所得稅負債3+1.5=4.5
第三年
會計上折舊=150*3/15=50。可抵稅30*15%=4.5。
稅務上折舊=150/5=30。可抵稅30*15%=4.5。
暫時性差異:4.5-4.5=0。
不產生差異,只累計以前的,記遞延所得稅負債4.5
第四年
會計上折舊=150*2/15=20。可抵稅20*15%=3。
稅務上折舊=150/5=30。可抵稅30*15%=4.5。
暫時性差異:3-4.5=-1.5。
記遞延所得稅負債4.5-1.5=3
第五年
會計上折舊=150*1/15=10。可抵稅10*15%=1.5。
稅務上折舊=150/5=30。可抵稅30*15%=4.5。
暫時性差異:1.5-4.5=-3。
記遞延所得稅負債3-3=0
第五年時候稅務上的和會計核算中平衡。
Ⅶ 用平均年限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時可不可以不考慮凈殘值
用年限平均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是不需要考慮凈殘值的。
年限平均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公式:
年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月折舊率
【例1】甲公司有一幢廠房,原價為5 000 000元,預計可使用20年,預計報廢時的凈殘值率為2%。該廠房的折舊率和折舊額的計算如下:
年折舊率=(1-2%)/20=4.9%
月折舊率=4.9%/12=0.41%
月折舊額=5 000 000×0.41%=20 500(元)
本例採用的是年限平均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其特點是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內,採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是相等的。
(7)年限平均不考慮凈殘值擴展閱讀:
一、平均年限法,又稱直線法,是按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平均地提折舊的方法。按此計算方法所計算的每年的折舊額是相同的,因此,在各年使用資產情況相同時,採用直線法比較恰當。
二、固定資產殘余價值收入即是指固定資產清理時剩下的殘料或零部件等變價收入。固定資產清理費用是指清理固定資產時發生的耗費。固定資產殘余價值收入扣除清理費用後的凈額即固定資產凈殘值。
Ⅷ 固定資產哪種折舊方法不用考慮凈殘值
除了折舊期限最後兩年,其餘期限固定資產雙倍余額遞減法折舊不用考慮凈殘值。
雙倍余額遞減法不考慮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情況,根據每期期初固定資產原價減去累計折舊後的金額(即固定資產凈值)和雙倍的直線法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
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公式: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壽命(年)× 100%,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凈值 × 年折舊率 ÷ 12。
由於每年年初固定資產凈值沒有扣除預計凈殘值。因此,在雙倍余額遞減法下,必須注意不能使固定資產的凈值低於其預計凈殘值以下。通常在其折舊年限到期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余額平均攤銷。
(8)年限平均不考慮凈殘值擴展閱讀
雙倍余額遞減法的注意事項
1、在使用雙倍余額遞減法時要注意在最後兩年計提折舊時,將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凈值平均攤銷。
2、由於雙倍余額遞減法不考慮固定資產的殘值收入,因此,即不能使固定資產的帳面折余價值降低到它的預計殘值收入以下。當下述條件成立時,應改用直線法計提折舊。
雙倍余額遞減法的基本規則是:以固定資產使用年數倒數的2倍作為它的年折舊率,以每年年初的固定資產帳面余額作為每年折舊的計算基數。
但由於在固定資產折舊的初期和中期時不考慮凈殘值對折舊的影響,為了防止凈殘值被提前一起折舊,因此現行會計制度規定,在固定資產使用的最後兩年中,折舊計算方法改為平均年限法,即在最後兩年將固定資產的帳面余額減去凈殘值後的金額除以2作為最後兩年的應計提的折舊。
Ⅸ 年限平均法下月折舊額為什麼不考慮預計凈殘值
年限平均法下不管是年折舊還是月折舊都考慮了凈殘值,計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