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賠償金工作年限

賠償金工作年限

發布時間:2021-06-24 18:35:49

1. 經濟補償金里的工作年限是什麼

經濟抄補償按勞動者在本襲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因此是按照在單位的實際工作年限算的,員工在A單位實際工作7年,那麼補償7個月的經濟補償金。
經濟補償金=補償時間×離職前的12個月的平均工資(平均工資的演算法:是當月所有的應發工資數,就是扣個人保險及公積金以前的那個數。)

2. 離職補償金企業工作年限怎麼計算方法

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的工作年限,是指勞動者本單位最後一次連續工作年限,不包括之前曾經中斷就業的工作年限。因為之前的工作年限應當在之前中斷就業之時計算。其中,因為勞動合同期滿合同終止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的工作年限,在2008年1月1日之前的工作年限因為按原規定不支付經濟補償金,從2008年1月1日之時起計算。

《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第九十七條 本法施行前已依法訂立且在本法施行之日存續的勞動合同,繼續履行;本法第十四條 第二款第三項規定連續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次數,自本法施行後續訂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時開始計算。
本法施行前已建立勞動關系,尚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
本法施行之日存續的勞動合同在本法施行後解除或者終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條 規定應當支付經濟補償的,經濟補償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計算;本法施行前按照當時有關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按照當時有關規定執行。

第九十八條 本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3. 工作年限的2倍支付賠償金

你好!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七條第三款:本法施行之日存續的勞動合同在本法施行後解除或終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應當支付經濟補償的,經濟補償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計算;本法施行前按照當時有關規定執行的規定,該企業合法終止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以2008年1月1日起開始計算。
是指從進廠算起
是的,至於法律依據太多了,要結合你的具體情況來給你說
你好!
從進單位起算!
具體是什麼情節,工作所限以實際用工之日起算。

4. 經濟補償金中的工資怎麼確定,其中工作年限如何確定

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工作年限是指在該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支付一個月;不滿六個月的,支付半個月。

若高於所在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則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且支付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法律依據:《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5. 經濟補償金中工作年限的計算

在「終止勞動合同」以及「單位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保,勞動者解除合同」的情況下,經濟補償的計算,不包括08年之前的工作年限。
在「其他解除合同」的情況下,經濟補償的計算,包括08年之前的工作年限。
比如:2009年9月1日,張某發現甲公司未依法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當日通知甲公司解除勞動合同。張某自2001年1月1日起開始在甲公司工作,張某的月平均工資為5000元。那麼此時支付經濟補償的工作年限是「2008年1月1日-2009年9月1日」。
比如:2009年9月1日,甲公司主動與勞動者張某解除勞動合同。張某自2001年1月1日起開始在甲公司工作,張某的月平均工資為5000元。那麼此時支付經濟補償的工作年限是「2001年1月1日-2009年9月1日」

6. 經濟補償金的工作年限是如何規定的

實踐中很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均有一種錯誤認識,認為經濟補償最多不得超過12個月。《違反和解除的經濟補償辦法》(勞部發[1994]481號)規定兩種情況下經濟補償不超過12個月,一是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二是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勞動合同法》對該兩種情形經濟補償已經不再設定限額。《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合同法》雖未對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被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設定十二個月限額,但創設了一種新的補償制度,針對高工資收入者的經濟補償進行十二個月的計算封頂。《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注意這里法律僅對高收入者經濟補償作了補償年限和補償基數的限制,即工資按照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計算,補償年限按照不超過十二年計算,對普通勞動者是沒有限制的,只要勞動者月工資不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三倍,就不存在「三倍」和「十二年」的計算封頂。
【操作指引】勞動合同法對經濟補償設限僅針對「高端」勞動者,即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那部分勞動者,對「低端」勞動者並無限制,經濟補償年限可超過12年。

7. 勞動合同法實施之前補償金工作年限的計算

【經濟補償 范圍】《勞動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依據本法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經濟補償:
《勞動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勞動合同可以解除。
《勞動法》第二十六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是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的。
《勞動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確需裁減人員的,應當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後,可以裁減人員。

8. 計算經濟補償金時對工作年限有何新規定

法律依據就是<<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七條,你公司按08年前後兩部分計算是正確內的,這樣對勞動者有容利.比連續計算多出0.5-1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公司應付經濟補償金如下:
1.08年前部分每工作滿一年支付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不足一年部份按一年計算,這里說的月工資按解除勞動關系前12個月勞動者的平均工資為基數.
2.08年後部分每工作滿一年支付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不足6個月部份支付半個月,超過6個月不足一年部份按一年計算,這里說的月工資按解除勞動關系前12個月勞動者的平均工資為基數;若平均工資高於當地社平工資3倍,只以社平工資3倍為基數.
3.如果沒有提前一個月通知,單位需支付一個月工資的代通知金.這里說的月工資按解除勞動關系前1個月勞動者的工資總額.
4.如果違法解除合同,1,2項雙倍計算.

閱讀全文

與賠償金工作年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