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審理期限計算

審理期限計算

發布時間:2021-06-22 19:56:57

❶ 審理期限

審理期限既不從06年12月4日開始計算,也不從07年2月1日開始計算,應當從你的案件立案的次版日起計算。權《民訴意見》第170條規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審理期限不得延長。在審理程序過程中,發現案情復雜,需要轉為普通程序審理的,可以轉為普通程序,由合議庭進行審理,並及時通知雙方當事人。審理期限從立案的次日起計算。」
對於你提起反訴,審理期限不受影響。《民事訴訟法》第135條規定:「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所以,你的案件轉為普通程序審理後,審理期限是否延長以及延長的規定適用上述規定。

❷ 審理期限應怎樣計算

自二審法院收到上訴狀之日起計算.

❸ :法院審理期限是從開庭日期算起六個月嗎

1、案件的審理期限,是從立案之日的第二天起開始計算,直到6個月。
2、不是從開庭之日起計算。
3、《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規定:期間包括法定期間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間。
期間以時、日、月、年計算。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計算在期間內。
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
期間不包括在途時間,訴訟文書在期滿前交郵的,不算過期。
4、《最高人民法院案件審限管理規定》第十五條規定: 案件的審理期限從立案次日起計算。

❹ 刑事案件的法定審理期限怎麼計算

法律對刑事抄案件的審理期限的規定。
刑事訴訟法第168條規定,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後一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一個半月。有刑事訴訟法第126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批准或者決定,可以再延長一個月。
刑事訴訟法第196條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受理上、抗訴案件,應當在一個月以內審結,至遲不得超過一個半月。有刑事訴訟法第126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批准或者決定,可以再延長一個月。
對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鑒定的期間不計入辦案期限。
法庭同意當事人和辯護人的申請,宣布延期審理,延期審理的時間不得超過一個月,延期審理的時間不計入審限。
人民法院依法開庭審理第二審公訴案件,人民檢察院查閱案卷超過七日後的期限,不計入第二審審理期限。
第一百二十六條 【重大復雜案件的偵查羈押期限】下列案件在本法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的期限屆滿不能偵查終結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可以延長二個月:

(一)交通十分不便的邊遠地區的重大復雜案件;
(二)重大的犯罪集團案件;
(三)流竄作案的重大復雜案件;
(四)犯罪涉及面廣,取證困難的重大復雜案件。

❺ 刑事案件審理期限如何計算

刑事案件審理期限如何計算?一審一般是二個月,可以延長至三個月,二審一般是二個月,審理期限自受理案件之日起計算。
一審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二條: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後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於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人民法院改變管轄的案件,從改變後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計算審理期限。
人民檢察院補充偵查的案件,補充偵查完畢移送人民法院後,人民法院重新計算審理期限。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六條:人民法院審理自訴案件的期限,被告人被羈押的,適用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二條第一款、第二款的規定;未被羈押的,應當在受理後六個月以內宣判。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一十四條: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後二十日以內審結;對可能判處的有期徒刑超過三年的,可以延長至一個半月。
二審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四條: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案件或者第二審人民法院開庭審理的公訴案件,同級人民檢察院都應當派員出席法庭。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決定開庭審理後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查閱案卷。人民檢察院應當在一個月以內查閱完畢。人民檢察院查閱案卷的時間不計入審理期限。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第二審人民法院受理上訴、抗訴案件,應當在二個月以內審結。對於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批准或者決定,可以延長二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最高人民法院受理上訴、抗訴案件的審理期限,由最高人民法院決定。
(1)《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六條:下列案件在本法第一百五十四條規定的期限屆滿不能偵查終結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可以延長二個月:(一)交通十分不便的邊遠地區的重大復雜案件;(二)重大的犯罪集團案件;(三)流竄作案的重大復雜案件;(四)犯罪涉及面廣,取證困難的重大復雜案件。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因特殊情況申請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延長審理期限,最高人民法院經審查,予以批準的,可以延長審理期限一至三個月。期限屆滿案件仍然不能審結的,可以再次提出申請。
一審一般是二個月,可以延長至三個月,二審一般是二個月,審理期限自受理案件之日起計算,最高人民法院受理上訴、抗訴案件的審理期限,由最高人民法院決定。

❻ 刑事案件延期審理後審理期限怎麼計算

依照《刑事訴訟法》第條、第168條3款的規定,由檢察人員認為提起公訴的案件需要補充偵查,提出建議而延期審理的,檢察機關應當在一個月內補充偵 查完畢。補充偵查完畢移送人民法院後,人民法院重新計算審理期限。這就是說,由檢察人員提出延期審理的案件,在延期審理前人民法院對該案的審理歸於消滅。 人民檢察院在法律規定的一個月以內補充偵查完畢移送人民法院恢復審理之日起,人民法院審判該案的期限應重新計算,即在一個月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一個半 月。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中在157條還就檢察人員建議延期審理的情況作了兩項具體的規定,一是公訴人建議延期審理的次數不得超過兩次;二是法庭宣布延期 審理後,人民檢察院一個月內沒有提請人民法院恢復法庭審理的,人民法院應當按人民檢察院撤訴處理。根據《解釋》第156條第2款的規定,由當事人和辯護人 依據法律規定情形提出延期審理請求,合議庭同意延期審理的,延期審理的時間不得超過一個月,延期審理的時間不計入審限。這里「不計入審限」是指由於以上情 況的出現,合議庭審理案件的時限中斷,待案件恢復審理後,將案件延期審理前與恢復審理後的審理時間合並計算審限。

❼ 最高院關於審限的規定第八條 案件的審理期限從立案次日起計算。

這並不矛盾,關鍵在於「立案日」的理解,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容釋》第一百一十八條第三款之規定,人民法院對提起公訴的案件進行審查的期限,計入人民法院的審理期限。人民法院經審查後決定立案的,根據上述規定,人民法院的審查期限應計入審限。如將人民法院審查決定立案之日等同於一審刑事案件審限起算立案日,那麼必將把從人民檢察院移送起訴至人民法院審查決定立案日的期間架空,被告人在此期間被羈押則將喪失法律依據,不利於被告人權利的保護。因此,立案日不應是人民法院審查決定立案之日,而是人民檢察院移送起訴之日,人民檢察院移送起訴至人民法院審查決定立案日的期間應計入審限。

❽ 法律規定哪幾種情形可以不計算審理期限

下列期間不計入審理、執行期限:
(1)刑事案件對被告人作精神病鑒定的期間版;
(2)刑事案件因另權行委託、指定辯護人,法院決定延期審理的,自案件宣布延期審理之日起至第十日止准備辯護的時間;
(3)公訴人發現案件需要補充偵查,提出延期審理建議後,合議庭同意延期審理的期間;
(4)刑事案件二審期間,檢察院查閱案卷超過七日後的時間;
(5)因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法院決定延期審理一個月之內的期間;
(6)民事、行政案件公告、鑒定的期間;
(7)審理當事人提出的管轄權異議和處理法院之間的管轄爭議的期間;
(8)民事、行政、執行案件由有關專業機構進行審計、評估、資產清理的期間;
(9)中止訴訟(審理)或執行至恢復訴訟(審理)或執行的期間;
(10)當事人達成執行和解或者提供執行擔保後,執行法院決定暫緩執行的期間;
(11)上級人民法院通知暫緩執行的期間;
(12)執行中拍賣、變賣被查封、扣押財產的期間。

❾ 民事訴訟由簡易程序轉為普通程序的審限如何計算審理期限從立案的次日起計算是什麼意思

從立案之日起計算,也就是從簡易程序立案之日起計算,轉化為普通程序後期限繼續計算。例如3月1日立案決定用簡易程序審理,13日決定轉為普通程序,那麼一審的期限就從3月1日開始計算。

閱讀全文

與審理期限計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