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發生整形醫療糾紛,就是整形醫院操作不當對整形者造成了身體損害,如果和整形醫院協商處理不成去哪裡維權
醫療整形糾紛如何維權
醫療整形糾紛,是指消費者到醫療美容機構進行美容時,由於醫療美容機構不適當履行相關約定或其他原因造成消費者財產或人身受到損害所產生的糾紛。
醫療美容糾紛產生的原因主要有:
⒈手術者術前不徵求美容者的意見,按照自己的審美觀主觀決定手術方式,導致美容者不能接受手術效果。⒉技術上不能勝任導致手術失敗,造成美容者容貌毀損。⒊手術失誤造成美容者術後出現不應有的解剖缺損或生理功能障礙,或誤傷血管,造成美容者大出血死亡。⒋手術中由於用葯不當或麻醉失誤,造成美容者過敏性休克或其他嚴重後果的。⒌手術所用填充材料選擇失誤,使美容者的身體健康受到嚴重傷害。⒍術前消毒不嚴格,或術中未能嚴格實行無菌操作,造成創口感染留下疤痕,影響術後效果。⒎術後管理不善,造成美容者傷口滲血感染,並導致嚴重不良後果。⒏因用葯不當造成美容後皮膚出現水皰、斑疹,或有明顯色素沉著。⒐醫院或美容機構以盈利為目的,極力鼓動美容者做某項美容手術,並以虛假廣告騙取他們的信任,而術後效果不理想。⒑醫生為了獲得額外的經濟收入,極力向美容者推銷進口美容葯物或其他種類的化妝品,給其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發生糾紛後消費者該如何處理
糾紛發生後,受害者應盡快去做傷害鑒定。其意義在於:第一,分清責任,確定傷害是否為侵權人行為所致;第二,為合理確定賠償數額和治療方法提供依據。鑒定之後,明確受害人的損傷程度,既便於確定合理的治療方案,也有利於加害人承認錯誤,盡快了結賠償糾紛。
此外,受害者還應向當地衛生主管部門投訴。有關部門會根據糾紛的性質進行調查、取證、組織醫療事故專業委員會或法醫鑒定。一旦鑒定結果出來,就會依法公正判決。試圖通過私下交易了結糾紛的,可能會遺留後患。
進行醫療美容前
消費者該注意什麼
醫療美容畢竟是外科手術,存在風險。因此,在做手術前,應對該領域常見的法律問題有所了解,慎重行事。
第一,留意醫師的專業資格證書 接受整形外科手術前,除了留意醫師診所之招牌,更要注意醫師到底是否曾接受完整的外科及整形外科訓練。合格的醫師會主動出示證明其專業資格的相關文件。
第二,術前照相 任何美容整形手術都要進行符合醫學攝影要求的局部照相。一是作為院方資料保存,以便對比手術前後的效果,供科學研究用;二是作為法律資料保存,一旦出現醫療糾紛可作為證據出示。
B. 整形失敗怎麼維權
到接受手術整容醫療機構所在地的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也就是所在區縣衛生局醫政科去投訴;或到所在區縣的人民調解委員會投訴;所在區的人民法院進行醫療損害訴訟。
維權的流程:
1、收集相關證據資料(病歷本、繳費單據、術前術後照片以及人證等)。
2、醫療鑒定(確定是否屬於醫療事故,以及傷殘程度等)。
3、與整容機構確定協商時間。
4、協商解決措施(如果雙方滿意解決條件,維權就此結束;如果不滿意,繼續為維權到下一步)。
5、尋求法律仲裁(對仲裁結果滿意,維權就此結束;如果不滿意,繼續為維權到下一步)。
5、法院審判(審判結果為最後維權結果,維權就此結束)。
微整形雖然不動刀,但仍屬醫療行業范疇之內,同樣存在醫療風險。
北京醫院整形外科副主任趙紅藝教授表示,在外行看起來,微整形無非是往面部打針注射而已,但其實需要操作者熟悉人體神經學、解剖學等多門醫療學科,絕不是簡單的皮下注射。
一旦發生意外,就會產生不可逆的損傷。比如肉毒素注射劑屬於毒性葯品,操作不當可能會導致嚴重的過敏,或者注射到血管里可能會造成全身的肌肉麻痹,甚至會引起呼吸衰竭等嚴重的並發症。而不規范注射玻尿酸可能會造成血管栓塞,甚至出現失明。
「尤其是使用的注射產品要有保障,進貨渠道要正規、注射位置、劑量要准確,否則會給求美者造成傷害。」趙紅藝強調,注射違規產品,更可能出現全身系統副反應,甚至可能因此喪命。
據了解,目前國家食葯監局批准使用的美容整形注射材料只有:肉毒素、玻尿酸和膠原蛋白。而每一種材料中,獲得國家正式批文的進口葯品品牌屈指可數。
求美者在進行注射美容前可通過三方面判斷:首先看整形機構資質,必須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核准登記的診療科目必須是「醫療美容科」,而普通美容院只有《衛生許可證》,沒有從事醫療美容(包括注射美容)的資格。
其次看醫生資質,注射醫生必須具備《醫師資格證》《執業醫師證》和《醫療美容主診醫生執業資格證》三證。
同時還要看注射美容產品,所有的注射產品都有固定的條形碼,以及防偽標示或防偽電話,消費者可據此查詢。
參考鏈接:人民網-小心美容變「毀容」 整容前你應了解的五個問題
C. 整容手術的排異責任糾紛及索賠
一、你能提出這么多問題,說明你自己在事情發生後有積極查過相關法律、法規,這是好事。的確,你上面所說的問題從法律上講都是可以提出來的,沒有什麼不合理。
二、因為醫療事故糾紛和普通的醫療糾紛案件處理上有所不同,因此,建議你先向有關部門申請做一個醫療事故鑒定,再決定起訴什麼。
三、從你所說的情況來看,無論是否屬於醫療事故該整容機構都需承擔責任。
D. 整形醫療糾紛請律師
具體需要與律師協商確定代理方法。北京姜德福律師,從醫十年副主任醫師。
E. 整形效果不好,和醫院簽了協議並答應退款,但是過了最後期限還是拖著不退款,我直接打110報警有用嗎
撥打110是沒有用的,因為這涉及到的是醫療糾紛,應該是直接向當地縣級衛生局投訴更好,因為作為當地的整形醫院,其主管部門就是衛生局(計衛局)。
因此,你應該隨帶當初與醫院簽訂的相關協議和答應退款的承諾(提供醫院承諾時的相關依據),向當地衛生部門申訴已求得幫助。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F. 整形法律
一、證據的收集和保存。
1、審查院方及美容師的執業資質和相關產品的證明材料。從事醫學美容項目的美容院必須到有關部門進行執業登記,領取《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後方可營業。醫學美容院的美容師必須具備較高的醫學知識,有一定的臨床經驗的專業人士。提供的產品符合產品質量標准,符合說明書的功效。
2、手術前一定照相留下證據:對美容整形手術前都要進行符合醫學攝影要求的局部照相,一式兩份,由院方和消費者格留存一份,照片背面均雙方簽字、蓋章確認術前狀況。這樣佐,對雙方均有好處,既可以作為資料保存,以便手術前後對比又可以作為證據保存,一旦出現醫療糾紛可作為證據出示。
3、保存每次的就醫資料:一定要向院方索取並保留下每次的就醫資料,如收據、掛號單、書面就醫記錄、就診的病歷記錄等,一旦發生糾紛,這是消費者索賠的基本證據。
4、簽訂手術協議書。協議書是雙方發生糾紛時解決糾紛的依據,內容應包括手術方式、過程、術中可能出現的情況、術後短期反應或可能出現的並發症,出現何種情況屬於院方的責任,違約責任的約定等,手術協議書是消費者和院方協商所形成的書面文件,以便術後一旦出現醫療糾紛時,作為處理糾紛法律文件依據。
二、美容整形失敗後,索賠的法律依據。
1、經過衛生行政部門登記核準的整容機構,可根據《醫療事故處理辦法》,向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調解,並申請醫療事故鑒定,提出賠償手術費、護理費、交通費以及整個過程中的誤工費,評殘後可要求傷殘補助費。你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請求法院判令院方賠償上述損失。
2、如果院方未經核准登記,或者不具備相應資質,或者實施手術人員無醫師資格,應屬於欺詐行為,可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院方應雙倍返還手術費,並賠償護理費、交通費、誤工費和傷殘補助費等相關費用。
3、整容失敗或毀容會造成了相伴終生的精神痛苦,消費者可以要求院方支付精神損害賠償金.。
G. 整容者如何讓醫療美容糾紛降到最低
1、留意醫師的專業資格證書
接受整形外科手術前,要確定自己去的醫療機構有當地衛生主管部門頒發的《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更要注意醫師是否曾接受過完整的外科及整形外科訓練,合格的醫師會主動出示證明其專業資格的相關文件。醫療美容執業醫生應具備三證,即《醫師資格證》、《醫師執業證》、《醫療美容主診醫生職業資格證》。
5、術前多觀察
目前,醫療美容市場還不完全成熟,價格比較混亂,虛假廣告宣傳現象突出,所以應在充分了解多家美容機構實力、設備條件、價格等方面後再做決定。手術一般都有3%~10%的並發症風險,手術項目越大,風險率越高,因此術前應有充分的心理准備,多和醫生交流,不要盲目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