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簡述票據追索權的行使原因和程序
依照《票據法》第四條的規定,追索權與付款請求權是指持票人向票據債務人請求支付票據金額的權利。在一般民事法律關系中,基於同一項債務分別規定兩種不同的債權並不多見,可以說,追索權制度是票據法為了加強票據安全性、促進票據流通性而特設的一項制度,因此,認識與把握該項特別制度對於開展票據業務具有重要意義。有鑒於此,筆者羅列了幾項票據追索權中值得注意的問題,與大家作一番探討。
一、追索權的前提
雖然同為請求付款的票據權利,但在行使過程中,追索權與付款請求權相比是處於第二順序的票據權利。原因在於,付款請求權的對象是票據的承兌人或付款人,其承擔的是第一性的付款責任,因此在主張票據權利、要求支付票款時自然首先應由第一順序的義務主體加以主張。按《票據法》第61條,追索權的行使必須是以持票人不獲付款或不獲承兌為前提,只有在持票人的付款請求權無從實現的情況下,才能依法行使追索權。這里所講的「付款請求權無從實現」既包括承兌人或付款人主觀拒絕持票人提示承兌或提示付款的情形(《票據法》第61條第一款、第二款第一項),也包括承兌人或付款人客觀事件造成持票人無法提示承兌或提示付款的情形(《票據法》第61條第二款第二項、第三項)。
關於追索權前提條件中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如果持票人未按法定期限及時要求行使付款請求權而喪失了該項權利,就如同免除了承兌人或付款人的第一性付款責任,而加重了其他票據債務人的義務,顯屬不公。而且這屬於持票人自身的過錯,應由持票人自行承擔相應責任,其直接反映就是喪失對部分票據債務人的追索權(《票據法》第40條第二款)。
二、追索權的確權
在行使付款請求權未果後,持票人可以以此為由追索票據債務人要求獲得補償。但是,對於其他票據債務人來講,其並不了解持票人不獲承兌或不獲付款的真實詳情,因此只有當有確切證據證明承兌人或付款人不履行義務或履行義務不能,其他票據債務人才得以付款。而且,追索權雖然是法律直接賦予持票人享有的,但行使追索權實質上是一種「權利執行」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取得並出示具有法律證明力的書面文件從而將持票人抽象的、可能的權利確定為具體的、現實的權利是一項重要要件。這與在一般民事訴訟程序中,申請執行需要以生效法律裁判文書作為依據是同樣的道理。
《票據法》第62條、第65條規定了用以確權的證明文件類型和有關的法律後果。其中,對於承兌人或付款人應對其拒絕行為作出說明,出具拒絕證明或退票理由書。如果未能出具,一是表明其行為可能是無理拒絕,二是造成持票人因不能出示拒絕證明或退票理由書而喪失對其前手的追索權,所以理應由承兌人或付款人承擔民事責任。
三、追索權的對象
一開始我們就談到,追索權制度是票據法為了加強票據安全性、促進票據流通性而特設的一項制度。這不僅表現在設立該項制度本身,還表現在行使該項制度中法律對保護持票人權益所創造的盡可能多的便利。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在持票人對於追索權對象的確定上,法律允許任意選擇和變更。
首先,持票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任意一個或多個甚至全體票據債務人進行追索。這種選擇不受數量限制,也不受順序限制,只要是持票人認為最有利於保障其權利的就可以要求追索。其次,持票人雖已對票據債務人中一人或多人進行了追索,但這並不意味著未被追索的其他債務人就因此免除了付款義務,持票人仍可以在法定期限內再次對先前未被追索的其他債務人進行追索。
四、追索權的時效
追索權的時效問題也是需要注意的一大內容。筆者將其分為兩項,一是追索權本身的時效,二是行使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時效。
前者指的是《票據法》第65條的內容,持票人應按規定期限提供合法證明進行追索,否則喪失對其前手的追索權。上述「規定期限」按照理解應是指《票據法》第 17條規定的行使權利期限,分為三種:1.針對出票人和承兌人的是2年;2.一般前手的是6個月;3.如果是票據債務人付款後獲得票據權利而再行追索的,則為3個月。雖然《票據法》第65條規定了持票人喪失追索權的情況下仍可以要求承兌人或付款人承擔責任的補救措施,但筆者以為持票人行使追索權的前提就是承兌人或付款人拒絕承兌或拒絕付款,甚至於死亡、逃匿、破產、被責令停止業務活動等情況。因此,前述補救措施的實際意義存在疑問,也就是說即使承兌人或付款人承擔責任,持票人也可能無法獲得實際的受償。而且,喪失了對前手的追索權也造成持票人的保障范圍縮小。所以,及時進行追索以盡可能在最大范圍內保障權利是持票人應當加以注意的。
後者是指《票據法》第66條強調的持票人在規定期限內履行追索通知義務的規定,雖然該項規定並不影響持票人行使追索權,但是對於延期通知造成前手或出票人的損失(主要是逾期付款利息的損失)仍要承擔賠償責任。
綜上所述,持票人在行使追索權的過程中應當合法合規,審慎注意,才能切實有效地維護好自身的權利。
B. 票據承兌的期限規定是怎樣的呢
票據承兌的期限規定
1、銀行承兌匯票付款期限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辦法》第八十七條規定,銀行承兌匯票的付款期限,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即銀行承兌匯票票據所記載從「出票日期」起至「匯票到期日」止,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
2、銀行承兌匯票票據權利期限
銀行承兌匯票持票人對票據的出票人和承兌人的權利,自票據到期日起2年,票據權利在下列期限內不行使而消滅。
3、銀行承兌匯票追索權期限
銀行承兌匯票持票人對前手的追索權,自被拒絕承兌或者被拒絕付款之日起6個月;追索權超過此期限不行使而消滅。
4、銀行承兌匯票再追索權期限
銀行承兌匯票持票人對前手的再追索權,自清償日或者被提起訴訟之日起3個月,再追索權超過此期限不行使而消滅。
5、銀行承兌匯票提示付款期限
銀行承兌匯票持票人必須在承兌人付款前將票據向其提示承兌,根據承兌地域是異地還是同城,分別給予對方充分的提示期間,提示付款期限是匯票到期日前十天。
6、銀行承兌匯票拒絕承兌期限
銀行承兌匯票付款人從收到提示承兌當日起,在3日內承兌或者拒絕承兌。如果拒絕承兌,必須出具拒絕承兌的證明。《票據法》規定,付款人承兌匯票,不得附有條件,承兌附有條件的,視為拒絕承兌。
7、銀行承兌匯票公示催告申請有效期
《票據法》規定:失票人應當在掛失止付後3日內向人民法院申請公示催告;或在票據喪失後,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公示催告。
8、銀行承兌匯票公示催告期限
人民法院在決定受理公示催告申請後,3日內發出公告,以文字形式向社會公示,督促利害關系人申報權利;公示催告的期限由人民法院決定,但不得少於60日。
9、銀行承兌匯票除權判決申請期限
銀行承兌匯票公示催告期限屆滿,無人申報票據權利,申請人自公告期滿1個月內向法院提交除權判決申請書,有法院作出判決。判決仍需經公告15日後生效。自公告之日起,申請人有權請求付款人付款。
C. 票據追索權的期限過了還能行使嗎
你好!《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第六十六條 持票人應當自收到被拒絕承兌或者被內拒絕付款的有關證明之容日起三日內,將被拒絕事由書面通知其前手;其前手應當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日內書面通知其再前手。持票人也可以同時向各匯票債務人發出書面通知。
未按照前款規定期限通知的,持票人仍可以行使追索權。因延期通知給其前手或者出票人造成損失的,由沒有按照規定期限通知的匯票當事人,承擔對該損失的賠償責任,但是所賠償的金額以匯票金額為限。
D. 票據的追索權訴訟時效
普通訴訟時效是三年、特別法有規定的、按特別法執行、就是按票據法執行。
E. 票據追索權的行使
持票人行使追索權時,應當提供被拒絕付款的有關證明。持票人不能出示拒絕證明、退票理由書或者未按照規定期限提供其他合法證明的,喪失對其前手的追索權。但是,出票人仍應當對持票人承擔責任。
拒絕證明應當包括下列事項:(一)被拒絕承兌、付款的票據種類及其主要記載事項;(二)拒絕承兌、付款的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三)拒絕承兌、付款的時間;(四)拒絕承兌人、拒絕付款人的簽章。
退票理由書應當包括下列事項:(一)所退票據種類;(二)退票的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三)退票時間;(四)退票人簽章。
其他證明是指:(一)醫院或者有關單位出具的承兌人、付款人死亡證明;(二)司法機關出具的承兌人、付款人逃匿的證明;(三)公證機關出具的具有拒絕證明效力的文書。
持票人應當自收到被拒絕承兌或者被拒絕付款的有關證明之日起3日內,將被拒絕事由書面通知其前手;其前手應當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日內書面通知其再前手。持票人也可以同時向各票據債務人發出書面通知。
未按照前款規定期限通知的,持票人仍可以行使追索權。因延期通知給其前手或者出票人造成損失的,由沒有按照規定期限通知的票據當事人,承擔對該損失的賠償責任,但是所賠償的金額以票據金額為限。
在規定期限內將通知按照法定地址或者約定的地址郵寄的,視為已經發出通知。
持票人可以不按照票據債務人的先後順序,對其中任何一人、數人或者全體行使追索權。持票人對票據債務人中的一人或者數人已經進行追索的,對其他票據債務人仍可行使追索權,被追索人清償債務後,與持票人享有同一權利。
行使追索權的追索人獲得清償時或行使再追索權的被追索人獲得清償時,應當交出票據和有關拒絕證明,並出具所收到利息和費用的收據。
F. 簡述什麼是票據追索權,及其行使的時期與對
1、票據追索權指票據被拒絕承兌或付款的,持票人可以對背書人、出票人以及匯票的其他債務人行使追索的權利。
2、票據追索權行使,票據法有規定,持票人應當自收到被拒絕承兌或者被拒絕付款的有關證明之日起三日內,將被拒絕事由書面通知其前手;其前手應當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日內書面通知其再前手。持票人也可以同時向各匯票債務人發出書面通知。
未按照前款規定期限通知的,持票人仍可以行使追索權。因延期通知給其前手或者出票人造成損失的,由沒有按照規定期限通知的匯票當事人,承擔對該損失的賠償責任,但是所賠償的金額以匯票金額為限。
在規定期限內將通知按照法定地址或者約定的地址郵寄的,視為已經發出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