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勞動爭議的訴訟時效是幾年
Ⅱ 勞動仲裁期限
1、申請勞動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勞動關系結存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不受一年時效期限限制;
2、勞動仲裁案件的審理期限,自立案之日起45日內結束;案情復雜,經勞動仲裁委員會主任批准,可以延長15日;
3、法律依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第四十三條 仲裁庭裁決勞動爭議案件,應當自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仲裁申請之日起四十五日內結束。案情復雜需要延期的,經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主任批准,可以延期並書面通知當事人,但是延長期限不得超過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決的,當事人可以就該勞動爭議事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仲裁庭裁決勞動爭議案件時,其中一部分事實已經清楚,可以就該部分先行裁決。
Ⅲ 勞動爭議案件訴訟時效
1年。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根據《勞動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的規定, 勞動爭議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 自收到裁決書之日起15 天內, 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一方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既不起訴、又不履行仲裁裁決的, 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3)勞動爭議期限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 結合勞動爭議案件的訴訟主體既有法人, 又有勞動者個人, 以及勞動爭議必須及時處理等特點和要求, 人民法院的勞動爭議案件管轄一般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人民法院受理。
具體講, 對於案情比較簡單、影響不大的勞動爭議案件, 一般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作第一審; 對於案情復雜、影響很大的勞動爭議案件, 基層人民法院審理有困難的, 可由中級人民法院作第一審。
Ⅳ 勞動仲裁的時效期限是多長
根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版仲裁權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因此,如果你已經離開公司,應自離開公司之日起一年內提出仲裁;如果沒有離開公司,則沒有時間限制,隨時可以提出仲裁。
Ⅳ 法院處理勞動爭議案件的期限是多長
剛好我是做援助中心的,我來告訴你吧。
我國的勞動爭議處理機制正如你所經歷的,在當前內是必須經歷仲裁,容然後才能在15日內到法院起訴。我引下面一段話告訴你吧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處理勞動爭議的期限是60日,案情復雜的可適當延長。當事人不服裁決的,可在收到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向法院起訴。法院適用民事程序審理勞動爭議案件,一審普通程序的審理期限是6個月,有特殊情況的可以延長6個月。如果當事人不服一審判決,可在收到判決書之日起15日內提起上訴。二審程序的審理期限是3個月,特殊情況的也可以延長。判決生效後,敗訴方若不自覺履行,那麼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一方當事人是個人的,則申請執行期限是1年。
所以你的情況是很正常的,從法院受理日起,半年之內一定會給你搞定,如果簡單估計開一次庭就可以結了。像你這種,估計九月就會開庭了,准備等傳票吧。估計你沒請律師,哈哈,去找當地的法律援助中心吧
Ⅵ 勞動仲裁有效期多少時間
申請勞動仲裁的有效期為一年時間。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規定: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6)勞動爭議期限擴展閱讀:
基本程序
1.爭議發生後一年內申請仲裁,遞交仲裁申訴書
2.仲裁委員會收到申訴書之日起五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
3.仲裁庭開庭五日前書面通知雙方當事人
4.開庭,明確請求,答辯,調查事實,舉證質證,辯論,陳述。
5.調解
6.調解不成,裁決。
不同區別
勞動仲裁不同於仲裁法規定的一般經濟糾紛的仲裁,其不同點在於:
申請程序
一般經濟糾紛的仲裁,要求雙方當事人在事先或事後達成仲裁協議,然後才能據此向仲裁機構提出仲裁申請;而勞動爭議的仲裁,則不要求當事人事先或事後達成仲裁協議,只要當事人一方提出申請,有關的仲裁機構即可受理。
機構設置
仲裁法規定的仲裁機構,主要在直轄市、省會城市及根據需要在其他設區的市設立;而勞動爭議仲裁機構的設置,主要是在省、自治區的市、縣設立,或者直轄市的區、縣設立。
裁決效力
仲裁法規定一般經濟糾紛的仲裁,「實行一裁終局制度」,即仲裁裁決作出後,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勞動爭議仲裁,當事人對裁決不服的,除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規定的幾類特殊勞動爭議外,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由此可見,勞動爭議的裁決一般不是終局的,法律規定仲裁這一程序,主要是考慮到這類糾紛的處理專業性較強,由一些熟悉這方面業務的人員來處理效果比較好,有利於快速、高效地解決糾紛,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法院的訴訟壓力,節約了審判資源。
Ⅶ 勞動爭議調解期限
勞動爭議調解期限能兩種:一種是當事人申請調解的期限;另一種是調解版委員會受理和調解的期限。權規定調解期限是為了保證勞動爭議得到及時處理,避免久拖不決。根據勞動法的相關規定,勞動爭議調解期限,一般是30天。國務院《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和勞動部《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組織及工作規則》對勞動爭議調解期限作了明確規定。《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規定:調解委員會調解勞動爭議,應當自當事人申請調解之日起30日內結束;到期未結束時,視為調解不成。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組織及工作規則》規定:當事人申請調解,應當自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30日內,以口頭或書面形式向調解委員會提出申請,並填寫《勞動爭議調解申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