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民法典對民事申訴的時效何規定
民法典是實體法,不會規定民事案件申請時效的。
民事案件的申訴時效,屬於程序性的問題,由民事訴訟法和最高法院關於民事訴訟法的司法解釋來規定。
嚴格意義上講,民事上是沒有申訴說法的,應該叫申請再審,是判決書、裁定書或是調解書生效後的六個月以內。
超過六個月,當事人就不能申請再審了,這時才叫申訴。無論什麼時候發現案件有錯誤,都可以申訴。法院會對當事人提供的證據材料進行審查,如果發現案件確有錯誤,會以院長名義提起再審的。
㈡ 民法典有規定嗎商鋪租賃合同最長租期為多少年
民法典第七百零五條規定:
租賃期限不得超過二十年。超過二十年的,超過部分無效。
租賃期限屆滿,當事人可以續訂租賃合同;
但是,約定的租賃期限自續訂之日起不得超過二十年。
㈢ 根據我國民法典規定民事權利的訴訟時間期限為幾年
三年。來
根據中華人民共源和國民法典:
第九章訴訟時效
第一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3)民法典期限擴展閱讀:
提起民事訴訟的條件:
1、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2、有明確的被告。
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4、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㈣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否已經約定還款期限未還款是否還可追要
法律上沒有 規定,看借款合同中是否約定。
㈤ 新的民法典生效後合同法廢止後,租賃期20年的規定還有效嗎
新的民法典延續了合同法關於租賃合同期限最長不得超過二十年的規回定。參考《答民法典》第七百零五條的規定,租賃期限不得超過二十年。超過二十年的,超過部分無效。租賃期限屆滿,當事人可以續訂租賃合同;但是,約定的租賃期限自續訂之日起不得超過二十年。
㈥ 民法典時間效力老是搞不清
關於民法典時間效力問題比較繁瑣,下面仔細看吧:
一、《民法典》時間效力的基本原則
——法不溯及既往
01
法不溯及既往原則
「法不溯及既往」是指新的法律不適用於其施行前發生的行為與事項,是世界上通行的一項法律適用原則。該原則是維護法律本身及法律秩序的安定性,保護原有法秩序下個體的信賴利益的必然要求。《立法法》第九十三條將「法不溯及既往」作為新舊法律選擇適用的基本原則。《司法解釋》第一條也首當其沖地規定了「法不溯及既往」這一基本原則,包括三種情形:
1.《民法典》實施後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適用《民法典》的規定;
2.《民法典》實施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適用當時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除非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
3.橫跨《民法典》實施前後的持續性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銜接適用),適用《民法典》的規定,除非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
02
援引《民法典》說理的情形
《司法解釋》第四條規定,《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僅有原則性規定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但是可以依據《民法典》具體規定進行裁判說理。本條在適用法不溯及既往原則的基礎上,用新法的具體性規定解釋補充舊法的原則性規定。也就是說法官可以在判決書的說理部分將《民法典》的內容作為解釋法律事實發生時法律規定的依據。
二、《民法典》時間效力的例外
——溯及適用的情形
「法不溯及既往」原則並非絕對,為了順應社會發展變化對法律變革的要求,實現實質公平正義的需要,法不溯及既往也存在例外,即它常被在一定條件下的「法可溯及既往」所補充。因此《司法解釋》第一條在規定《民法典》不溯及適用為一般原則的同時,還規定了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為有利溯及適用、新增規定溯及(空白溯及)適用等例外情形預留了空間。
01
有利溯及原則
《立法法》第九十三條在規定「法不溯及既往」原則的同時,還規定了有利溯及原則,即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司法解釋》第二條也規定了有利溯及原則,即《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有規定的,適用當時的規定;但適用《民法典》的規定符合三個「更有利於」標準的,適用《民法典》的規定。
三個「更有利於」包括:
一是更有利於保護民事主體合法權益;
二是更有利於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
三是更有利於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這三個「更有利於」標準是在遵循《立法法》第九十三條規定的基礎上,根據社會發展和司法實踐需要,所作的細化補充。
02
新增規定溯及(空白溯及)原則
《司法解釋》第三條規定:《民法典》實施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沒有規定而《民法典》有規定的,可以適用《民法典》的規定,但如果適用《民法典》的規定會出現三種除外情形之一的,則不能適用《民法典》的規定作出裁判。
三種除外情形:
一是明顯減損當事人合法權益;
二是增加當事人法定義務;
三是背離當事人合理預期。
該條被稱之為「新增規定溯及」或「空白溯及」。空白溯及源於「法官不得拒絕裁判規則」。因為法律事實發生的當時沒有法律規定,《民法典》對此做了規定,為方便法官裁判,同時為保證裁判標準的統一,有必要統一適用《民法典》的規定進行裁判,除非存在除外情形。在本條的適用時需要注意的是:本條「可以適用」並非賦予法官可以選擇適用或是不適用的權利,因為在該司法解釋第二部分規定的空白溯及的具體情形時,均使用了「適用」的表述。所以此處「可以適用」應當理解為除非存在本條規定的三種除外情形,否則應當適用。
03
溯及適用的具體情形
《司法解釋》在第二條和第三條分別規定有利溯及原則和空白溯及原則的同時,在第六至十九條具體規定了十四種《民法典》溯及適用的情形。其中屬於有利溯及適用的是第七至九條、第十三條和第十九條,具體為:
1.流押、流質條款的效力(第七條);
2.無效合同的補正(第八條);
3.格式條款未盡提示說明義務的效力(第九條);
4.繼承權和受遺贈權喪失及恢復(第十三條);
5.高空拋物(第十九條)。
屬於空白溯及適用的是第六條、第十至十二條和第十四至十八條,分別為:
1.損害英雄烈士等人格權及社會公共利益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第六條);
2.直接以起訴方式主張解除合同(第十條);
3.合同僵局的破除(第十一條);
4.保理合同(第十二條);
5.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的代位繼承(第十四條);
6.列印遺囑的效力(第十五條);
7.自甘風險(第十六條);
8.自助行為(第十七條);
9.好意同乘(第十八條)。
三、《民法典》時間效力的銜接適用
《司法解釋》第一條第三款規定了跨法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如何銜接適用法律的基本原則。第二十至二十七條進而具體規定了跨法銜接適用的幾種特殊的情形,可以概括為四大類:
01
跨法分段適用的情形
《民法典》施行前成立的合同,履行延續至《民法典》施行後,《民法典》施行前後履行合同發生的爭議,分別適用舊法和新法(第二十條)。
02
跨法分別適用的情形
一是當事人主張適用《民法典》第七百三十四條第二款的,根據租賃期限在《民法典》施行前還是施行後屆滿,分別適用舊法和新法(第二十一條)。
二是根據解除權人在《民法典》施行前還是施行後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解除事由的,分別採用解除權行使期間的不同起算點(第二十五條)。
03
期間連續計算的情形
一是《民法典》施行前判決不準離婚的,適用《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條第五款的,當事人分居滿一年的時間從該判決生效起算(第二十二條)。
二是當事人以《民法典》施行前受脅迫結婚為由請求法院撤銷婚姻的,撤銷權的行使期間適用《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即從脅迫行為終止之日起算一年,脅迫行為的終止之日可能在《民法典》施行前、也可能在《民法典》施行後(第二十六條)。
04
銜接適用的其它情形
一是被繼承人在《民法典》施行前所立的公證遺囑與《民法典》施行後所立的新遺囑內容相抵觸發生爭議,適用《民法典》的規定(第二十三條)。
二是《民法典》施行前的侵權行為,損害後果發生在《民法典》施行後,適用《民法典》的規定(第二十四條)。
三是《民法典》施行前成立的保證合同,當事人對保證期間約定不明確,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至《民法典》施行之日不滿二年的,仍適用舊法,即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間屆滿之日起二年。當事人對保證期間沒有規定,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至《民法典》施行之日不滿六個月的,適用《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二條的規定(第二十七條)。
四、既判力對溯及力的限制
溯及力的適用前提是尚未審結的案件,對於已經終審的案件,即使進入再審程序,也不具有溯及力。因此《司法解釋》第五條規定,《民法典》施行前已經終審的案件,當事人申請再審或者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不適用《民法典》的規定。並且第二十八條規定尚未審結的一審、二審案件適用《司法解釋》。
㈦ 民法典強制執行期限以過兩年可以申請強制執行嗎
申請執行是權利,即便已經超過兩年,仍然可以申請,只要對方不提出異議,法院還可以強制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