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基本醫療保險視同繳費年限認定審批表 》退休公司不給辦理怎麼辦
公司拒絕辦理的,建議反映到就業局解決,要求公司按規定辦理,幫忙補繳醫保。
『貳』 企業職工視同繳費年限認定審批表有誤我去哪申訴
這個你應該去單位找出證據,然後到社保局去申訴,社保局會根據你的申訴材料進行審核,確定你的視同繳費時間。
『叄』 社保視同繳費年限認定文件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於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若干問題的通知》專(人社部規〔2016〕5號)第一條屬關於視同繳費年限計算地問題規定:
1、繳費年限,除另有特殊規定外,均包括視同繳費年限。
2、一地(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單位)的累計繳費年限包括在本地的實際繳費年限和計算在本地的視同繳費年限。其中,曾經在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工作的視同繳費年限,計算為當時工作地的視同繳費年限;在多地有視同繳費年限的,分別計算為各地的視同繳費年限。
到達法定退休年齡申請辦理參保人員視同繳費年限認定需要提交的資料:
1、職工本人身份證
2、職工個人檔案(個人檔案由當地公共就業部門保管的人員,由審批機構自行調取)
3、職工連續工齡視作繳費年限審批表
『肆』 退休社保局審批視同繳費年限
退休時提供個人人事檔案,檔案中必須有當地當年勞動局計劃指標招工登記表,有入廠登記表,以檔案記錄為依據進行認定。
『伍』 河北省退休審批表上"增加視同繳費年限"指什麼情況
最普遍的介紹:退休問題
特點是什麼:工齡
舉例說明應用場景:勞辦發1995,104號
其它含義:規定符合視同繳費年限的時間
舉例說明應用場景:算退休工齡
『陸』 職工連續工齡視作繳費年限審批表手續怎麼辦
退休時,社保部門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養老處,要審核新增退休人員的人事檔案,主要目地兩個:看看是否達到了法定退休年齡(以檔案中的最早記載出生時間的那份材料為准);審核參加工作時間,以便認定視同繳費年限。只有進入體制內、有國家職工身份的工齡,才能作為視同繳費年限。社保部門要看你的招工表招干表,看你怎麼進入體制內的。
當地建立養老保險個人帳戶後,就看實際的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各地建立養老保險個人帳戶的時間,大概是1995年左右,你怎麼1989年就有繳費記錄了,當時是合同制工人身份?
你要找到當年的、有勞動部門蓋章的招工表。本人人事檔案里沒有,那就到原單位或勞動局去找找存根或另一份。
希望採納。
『柒』 社保局認定視同繳費年限唯一標准就是勞動局的登記表嗎
一般都是使用個人檔案做視同繳費年限的認定。
『捌』 退休的審批表、繳費年限認定表、清賬單放在檔案里有哪些好處
這些文件都是計算個人養老金的依據,其中記錄了個人的就業時間、視同繳費和實際繳費年限、個人工齡、職業以及身份,個人帳戶的積累額等等,完全屬於個人個性化的文件,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因此,如果以後在領取養老金或每年調整養老金時,都是計算個人養老金調整的依據,也是糾正萬一有誤時的依據,以防止未發生的糾紛。
退休的審批表、繳費年限認定表和清賬單與職工就業審批表、繳費記錄表、工資調整審批表、職業記錄、轉干審批表等同等重要,是職工在退休時的最基本的詳細記錄。
這些文件的存入,使職工的個人人事檔案中的勞動記錄更加完整。
『玖』 視同繳費年限認定表放在人事檔案哪一類
視同繳費年限,是指在國家實行勞動合同制,依法繳納養老保險之前參加工作,或者符合國家認定視同繳費年限的工作年限,可以視同繳費年限。
認定視同繳費年限的重要依據,是職工的檔案記載,以及相關原始資料的印證,才能認定視同繳費年限。
檔案,是職工的重要資料,有嚴格的管理程序,一般不會丟失的。
檔案的丟失,失去了重要的認定依據,無法核定視同繳費年限,很難解決,是很棘手的問題,根據規定,必須是原始資料,任何證明無效,因此,唯一解決的辦法,是找到原始的資料,比如可以去勞動部門查找招工手續的存根,
單位發放工資的工資表,考勤表,等等,作為佐證。如果沒有相關證據,是無法認定視同繳費年限的。
(9)退休審批視同繳費年限認定表擴展閱讀:
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固定職工在實行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制度之前,按國家規定計算為連續工齡的時間,都可以作為「視同繳費年限」,並且可以與實際「繳費年限」合並計發養老保險金。
另外,機關事業單位正式職工調入企業後,應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其原有的工作年限視同繳費年限;復員退伍軍人、城鎮下鄉知識青年被招為合同制工人,且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的,其軍齡及下鄉期間按國家規定計算為連續工齡的年限,可視同繳費年限。
根據國務院《關於深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的規定,實行個人繳費制度前,職工的連續工齡可視同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可以與實際繳費年限合並計算發放基本養老保險金。
繳費年限是指用人單位和職工按照規定繳納養老、醫療、失業等有關社會保險費的累計年限,是計發社會保險待遇的依據之一。它不同於連續工齡,但二者在時間上有一定的承襲關系。北京市在已實施的各項社會保險中最先在養老保險上使用這一概念。
2009年12月23日,提請全國人大審議的社會保險法草案,無論是來自公眾的聲音,還是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審議中,都有意見認為養老保險待遇的最低繳費年限為15年,不盡合理,門檻較高。此次提請全國人大通過的三次審議社會保險法草案,值得期待。
但長期以來,專家學者、普通老百姓以及社會輿論呼籲聲音很高的養老保險15年繳費問題,仍然沒有實質性突破。
雖然社會保險法草案三審稿增加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15年的,可以繳費至滿15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領取一次性養老保險待遇。但如此規定著的草案依舊維持了繳費15年的基本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