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般案件的申訴有效期是多長時間
一般申訴有效期是2年。
拓展資料: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規范人民法院再審立專案的若干意見(屬試行)》第10條 人民法院對刑事案件的申訴人在刑罰執行完畢後兩年內提出的申訴,應當受理;超過兩年提出申訴,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受理:
(一)可能對原審被告人宣告無罪的;
(二)原審被告人在本條規定的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訴,人民法院未受理的;
(三)屬於疑難、復雜、重大案件的。
不符合前款規定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對民事、行政案件的再審申請人或申訴人超過兩年提出再審申請或申訴的,不予受理。
2. 微信的申訴有效期是多久需要多長時間可以進行第二次申訴
賬號申訴是指QQ或其他一些網路帳號被盜或忘記以後,通過官方的網址,填寫丟失號碼上面的一些早期資料,通過客服的審核來確定號碼的真實主人,如果你填寫的資料很有說服力的話,客服會強行更改此號碼的密碼和保護資料。
通過你填寫的收信郵箱把新的密碼和保護資料發給失主,首先你要能證明你申請了這個號碼,比如,申請這個號碼的時間和地點還有當時的密碼
。如果忘記原密碼保護,你要寫上原密碼保護的證件號碼和早期的密碼;郵箱等證明材料,客服根據你提交的材料證明你是不是這個號碼的主人,要是能證明這個號碼是你的就讓申訴通過。
申訴有兩種,一則訴訟當事人或其他有關公民對已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裁定不服時,依法向法院或者檢察機關提出重新處理的要求。二則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政黨、社團成員對所受處分不服時,向原機關、組織或上級機關,組織提出自己的意見。
訴訟上的申訴,是指當事人、被害人及其家屬或者知道案件情況的其他公民,認為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裁定有錯誤,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要求依法處理,予以糾正的行為。
非訴訟上的申訴,是指公民或者企業事業等單位,因本身的合法權益問題不服行政部門的處理、處罰或紀律處分,而向該部門或其上級機關提出要求重新處理,予以糾正的行為。
訴訟上的申訴,申訴人申訴時,可以請律師給予幫助。民事案件和經濟案件,還可以請律師擔任代理人,代替申訴人申訴。
對於非訴訟上的申訴,如果屬於經濟合同糾紛或者傷害賠償等民事范圍的問題,可用調解和仲裁方法解決的,依據律師法和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申訴人可以委託律師擔任其代理人;對於其他問題的申訴,律師只能代寫申訴書和提供法律、政策上的意見,卻不能接受委託而擔任代理人。
申訴是指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認為確有錯誤,向原審人民法院和上級人民法院提出的重新處理的一種訴訟請求。
在申訴期間,原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如發現申訴有理的,由法院院長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是否再審。
3. 黨委對幹部的申訴超過復查期限不作出答服怎麼辦不是
《條例》第四十八條規定,受到處分的行政機關公務員對處分決定不服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的有關規定,可以申請復核或者申訴。復核、申訴期間不停止處分的執行。行政機關公務員不因提出復核、申訴而被加重處分。 這里所謂的不服處分的申訴,是指行政機關公務員不服所受到的處分決定,依法申請法定受理機關予以重新處理的活動。(1)申訴的途徑。 根據《公務員法》及《行政監察法》的有關規定,受到處分的行政機關公務員提出申訴的途徑有以下四種:①向原處理機關申請復核;②向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申訴;③向作出該處分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訴;④向有管轄權的監察機關申訴。但對監察機關作出的處分決定不服的,只能向有管轄權的監察機關申訴;對省級以下機關作出的申訴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處理決定的上一級機關提出再申訴。例如,受到某地級市教育局處分的公務員對該市教育局作出的處分決定不服的,既可以向該市教育局申請復核,也可以不經過復核直接向該市人事局或者監察局申訴,對市人事局或者市監察局作出的申訴處理決定不服的,還可以向該市政府或者省監察廳提出再申訴。(2)申訴的期限。 受到處分的行政機關公務員提出申訴的法定期限有四個:一是自收到處分決定之日起30日內向原處理機關申請復核,或者不經復核直接向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或者作出該處分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提出申訴;二是自收到原處分機關的復核決定之日起l5日內向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或者作出該處分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提出申訴;三是行政機關公務員對任免機關作出的處分決定或者處分的復核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處分決定或者處分的復核決定之日起30日內向有管轄權的監察機關提出申訴;四是行政機關公務員對監察機關作出的處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處分決定之日起30 Et內向作出處分決定的監察機關申請復審。超過這四個法定期限,受處分的行政機關公務員就失去了法定的申訴權。設定申訴時限的目的在於促使行政機關公務員及時主張權利,同時避免行政機關不必要的工作支出,提高行政效率。(3)受理申訴的機關作出處理決定的期限。 原處理機關、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或者作出該處分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有管轄權的監察機關處理申訴案件的辦理期限分別是:①原處理機關應當自收到復核申請之日起30日內作出復核決定。②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或者作出該處分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訴之日起60日內作出處理決定,案情復雜的,可以適當延長,但是延長時間不得超過30日,即加上延長時間最長時間為90日。③對任免機關作出的處分決定或者處分復核決定不服向監察機關提出申訴的,監察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訴之日起30日內作出復查決定;行政機關公務員對復查決定仍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復查決定之日起30日內向上一級監察機關申請復核;上一級監察機關應當自收到復核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復核決定。④對監察機關作出的處分決定不服向監察機關提出復審申請的,監察機關應當自收到復審申請之日起30日內作出復審決定;對復審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復審決定之日起30日內向上一級監察機關申請復核;上一級監察機關應當自收到復核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復核決定。這里需要注意兩點:①原處理機關的復核決定不是最終決定,受處分的行政機關公務員對此復核決定不服仍然可以向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或者作出該處分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有管轄權的監察機關提出申訴;同時,向原處理機關申請復核不是受處分的行政機關公務員提出申訴的必經程序,受處分的行政機關公務員可以不經過此復核程序直接向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或者作出該處分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有管轄權的監察機關提出申訴。②對監察機關作出的處分決定不服,被處分人只能向監察機關提出申訴,而不能向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作出該處分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提出申訴。之所以這樣規定是因為監察機關是人民政府中專司監察職能的行政機關,依照《行政監察法》賦予的職責和許可權行使職權、履行職責。《行政監察法》中對監察機關作出的處分決定不服如何提出申訴的問題作出了明確規定,對監察機關作出的處分決定不服的申訴,應當依照《行政監察法》規定的程序進行。(4)最終決定權。 根據《公務員法》和《行政監察法》的有關規定,再申訴處理決定,上一級監察機關作出的復核決定以及國務院監察機關作出的復查決定、復審決定為最終決定。在有關機關作出上述最終決定後,被處分人就失去了法定申訴權。當然這時被處分人仍然可以向有關機關反映情況,但這時的反映只是一種日常的信訪活動,不具有促使有關機關受理申訴的法律效力;有關機關同樣也沒有啟動申訴程序的義務。(5)復核、申訴期間處分的效力。 根據第四十八條規定,在復核、申訴期間不停止處分的執行。處分決定一經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需要立即執行。規定「復核、申訴期間不停止處分的執行」的目的在於保證處分決定的權威性和嚴肅性。這樣規定也符合行政法的一般原理。(6)申訴不加重處分原則。 第四十八條第三款還設定了一項處分工作中的「申訴不加重處分」原則,即:「行政機關公務員不因提出復核、申訴而被加重處分。」規定這一款的目的,是為了體現「任何人不能自證其罪」的法律原則和防止申訴人因提起申訴而受到打擊報復。在理解這一款規定時,必須注意:如果在實踐中確實遇到了原處分決定量紀過輕,應當予以糾正的情況,受理申訴的機關也不能加重被處分人的處分。但是,受理申訴的機關在受理申訴過程中,發現新的違法違紀事實,予以立案並作出的處分重於申訴的處分時,不適用此規定。(《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學習問答》人民出版社)
4. 1、公務員若對涉及本人人事處理不服,哪些情形可以申請復核或者提出申訴、再申訴
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18年12月29日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第十五章涉及公務員的申訴與控告。
第十五章第九十五條規定,公務員對涉及本人的下列人事處理不服的,可以自知道該人事處理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原處理機關申請復核;對復核結果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復核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按照規定向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或者作出該人事處理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提出申訴;也可以不經復核,自知道該人事處理之日起三十日內直接提出申訴:
(一)處分;
(二)辭退或者取消錄用;
(三)降職;
(四)定期考核定為不稱職;
(五)免職;
(六)申請辭職、提前退休未予批准;
(七)不按照規定確定或者扣減工資、福利、保險待遇;
(八)法律、法規規定可以申訴的其他情形。
對省級以下機關作出的申訴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處理決定的上一級機關提出再申訴。
受理公務員申訴的機關應當組成公務員申訴公正委員會,負責受理和審理公務員的申訴案件。
公務員對監察機關作出的涉及本人的處理決定不服向監察機關申請復審、復核的,按照有關規定辦理。
拓展資料:
第九十六條原處理機關應當自接到復核申請書後的三十日內作出復核決定,並以書面形式告知申請人。受理公務員申訴的機關應當自受理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處理決定;案情復雜的,可以適當延長,但是延長時間不得超過三十日。復核、申訴期間不停止人事處理的執行。公務員不因申請復核、提出申訴而被加重處理。
第九十七條公務員申訴的受理機關審查認定人事處理有錯誤的,原處理機關應當及時予以糾正。
第九十八條公務員認為機關及其領導人員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依法向上級機關或者監察機關提出控告。受理控告的機關應當按照規定及時處理。
第九十九條公務員提出申訴、控告,應當尊重事實,不得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對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5. 公務員在接到機關人事處理決定後不服,可以提出申訴的期限是 A. 15日 B. 20日 C. 30日 D. 60日
公務員在接到機關人事處理決定後不服,可以提出申訴的期限是 (C、30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第九十條規定:
公務員對涉及本人的下列人事處理不服的,可以自知道該人事處理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原處理機關申請復核;對復核結果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復核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按照規定向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或者作出該人事處理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提出申訴;也可以不經復核,自知道該人事處理之日起三十日內直接提出申訴:
(1)處分;
(2)辭退或者取消錄用;
(3)降職;
(4)定期考核定為不稱職;
(5)免職;
(6)申請辭職、提前退休未予批准;
(7)未按規定確定或者扣減工資、福利、保險待遇;
(8)法律、法規規定可以申訴的其他情形。
對省級以下機關作出的申訴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處理決定的上一級機關提出再申訴。行政機關公務員對處分不服向行政監察機關申訴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的規定辦理。
(5)申請復核或提出申訴丶有效期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中的規定:
第九十一條:原處理機關應當自接到復核申請書後的三十日內作出復核決定。受理公務員申訴的機關應當自受理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處理決定;案情復雜的,可以適當延長,但是延長時間不得超過三十日。 復核、申訴期間不停止人事處理的執行。
第九十二條:公務員申訴的受理機關審查認定人事處理有錯誤的,原處理機關應當及時予以糾正。
第九十三條:公務員認為機關及其領導人員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依法向上級機關或者有關的專門機關提出控告。受理控告的機關應當按照規定及時處理。
第九十四條:公務員提出申訴、控告,不得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
6. 申請復核或者提出申訴、再申訴的時限要求是什麼
公務員申請復核,應當自知道人事處理之日起三十日內提交書面申請。公務員對復核結果不服的,應當自接到復核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申訴;也可以不經復核,自知道人事處理之日起三十日內直接提出申訴。公務員對申訴處理決定不服的,應當自接到申訴處理決定之日起三十日內提出再申訴。
7. 公務員對涉及本人的人事處理不服的可以不經復核直接提出申訴,提出申訴是向()提出
《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第八十一條 國家公務員對涉及本人的人事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理決定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原處理機關申請復核,或者向同級人民政府人事部門申訴,其中對行政處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行政監察機關申訴。
受理國家公務員申訴的機關必須按照有關規定作出處理。
復核和申訴期間,不停止對國家公務員處理決定的執行。
第八十二條 國家公務員對於行政機關及其領導人員侵犯其合法權益的行為,可向上級行政機關或者行政監察機關提出控告。
受理國家公務員控告的機關必須按照有關規定作出處理。
第八十三條 國家公務員提出申訴和控告,必須忠於事實。
第八十四條 國家行政機關對國家公務員處理錯誤的,應當及時予以糾正;造成名譽損害的,應當負責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負賠償責任。
8. 民事案件申訴有效期是多少
9. 公務員提出申訴的時間限制是多長
公務員提出申訴的時間限制是三個月。
根據《公務員申訴規定(試行)》:
第十五條 公務員申請復核,應當自知道人事處理之日起三十日內提交書面申請。在復核決定作出前,申請復核的公務員不得提出申訴。
第十六條 公務員對復核結果不服的,應當自接到復核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申訴;也可以不經復核,自知道人事處理之日起三十日內直接提出申訴。
公務員對申訴處理決定不服的,應當自接到申訴處理決定之日起三十日內提出再申訴。
第十七條 公務員提出申訴和再申訴,應當提交申訴書,同時提交原人事處理決定、復核決定或者申訴處理決定等材料的復印件。
申訴書應當載明下列內容:
(一)申訴人的姓名、單位、職務、聯系方式、住址及其他基本情況;
(二)被申訴機關的名稱;
(三)申訴的事項、理由及要求;
(四)提出申訴的日期。
第十八條 因不可抗力等正當理由在規定的期限內未能申請復核和提出申訴、再申訴的,經受理機關批准可以延長期限。
第十九條 復核、申訴、再申訴應當由受到人事處理的公務員本人提出;如本人喪失行為能力或者死亡,可以由其近親屬代為提出。
第二十條 受理機關應當對申請人提出的申訴、再申訴是否符合受理條件進行審查,在接到申訴書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決定,並以書面形式通知申請人。不予受理的,應當說明理由。
第二十一條 符合以下條件的申訴、再申訴,應予受理:
(一)申請人符合本規定第十九條的規定;
(二)申訴、再申訴事項屬於木規定第十四務規定的受理范圍;
(三)在規定的期限內提出;
(四)屬於受理機關管轄;
(五)申訴材料齊備。
凡不符合上述條件之一的申訴、再申訴,不予受理。
申訴材料不齊備的,應當及時告知申請人,限期十五日內補正。申請人按照要求補正全部材料的,應予受理。
第二十二條 在處理決定作礎前,申請人可以提出撤回復核、申訴和再申訴的申請,申請應當以書面形式提出。
受理機關在接到申請人關於撤回復核、申祈和再申訴的書面申請後,可以決定終結處理工作,井以書面形式告知申請人和被申訴機關。
(9)申請復核或提出申訴丶有效期擴展閱讀:
根據《公務員申訴規定(試行)》:
第八條 公務員對涉及本人的人事處理不服的復核,由原處理機關管轄。
第九條 公務員對本人所在機關作出的人事處理不服的申訴,由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管轄。
公務員對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作出的申訴處理決定不服的再申訴,由木級黨委、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公務員主管部門管轄。其沖,對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務員主管部門作出的申訴處理決定不服的再申訴,按照管理許可權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和人民政府管轄。
第十條 縣級以下機關公務員對縣級、鄉鎮黨委和人民政府作出的人事處理不服的申訴,由上一級公務損主管部門管轄;對公務員主管部門作出的電訴處理決定不服的再申訴,由本級黨委、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公務員主管部門管轄。
第十一條 中央垂直管理部門省級以下機關公務員對人事處理不服的申訴,由上一級機關管轄。對申訴處理決定不服的再申訴,由作出申訴處理決定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管轄。
第十二條 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門公務員申訴的管轄,參照本規定第十一條的規定執行。其中,對省垂直管理機關作出的申訴處理決定不服的再申訴,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管轄。
第十三條 行政機關公務員對行政監察機關作出的處分決定不服的申訴,由行政監察機關按照管理許可權管轄。
行政機關公務員對任免機關作出的處分決定不服,向公務員主管部門或者行政監察機關申訴的,由受理機關管轄。行政機關公務員不得同時向公務員主管部門和行政監察機關提出申訴。
行政機關公務員對處分不服前行政監察機關申訴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的規定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