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典賣是什麼意思
宋代又稱「活賣」,即通過讓度物的使用權收取部分利益而保留回贖權的一種交易方式。宋代實行不抑兼並的土地政策。土地所有權的變更使宋代對典賣的法律調整有所加強。自宋代以降,對土地、房屋等的典賣規定須向官府納稅和訂立書面契約,在典賣活動中以法律維護家長的特權。同時在《宋刑統》和許多皇帝的詔敕中,明確規定嚴禁一物兩典,違犯者「准盜論」,用以維護典權人的利益。
㈡ 典權的設定是什麼
典權的設定是創設典權的法律行為,是典權的原始取得方式。設定典權,須符合法律的規定。就一般情況而言,當事人之間設定典權,須符合下列條件:
1.須以不動產為標的物。典權標的物,即典物,應為不動產,故典權為不動產物權。出典人就其所有的不動產沒典,可以是就不動產所有權的全部設典,也可以是就刁;動產所有權的-部分設典。不動產共有人,可以就其應有部分沒典。如果刁;能確定應有部分的,則須經全體共有人同意。以全體共有人名義設典。在傳統民法中。典物包括房屋和土地。在中國現階段,民間存在的典權都為私有房屋典權。土地典權在新中國成立後已被廢除。以不動產作為典權標的物,固無疑問。但不動產的范圍如何界定,則存在著不同的認識傳統民法認為,不動產權利不能作為典權標的物,非所有人不能以他人之不動產設典。建立適應中國市場經濟需要的新型典權制度,這種觀念應加以改變。首先,應允許不動產權利作為典權標的物。現行法律已明確規定國有土地使用權可以轉讓、出租和抵押。以不動產權利設典較之不動產權利的轉讓、出租和抵押更具有優越性。其次,應允許非所有人在一定條件下以他人不動產設典。既然允許以不動產權利作為典權標的物,則取得不動產權利的非所有人自然可以設典。例如非所有人就自己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設典等。這對於更好的發揮不動產的效益是有益的。
2、須支付典價。典價是取得典權之對價,支付典價是典權設定的要件。典價應一次性支付,其數額有當事人約定。典價不能超過賣價,但一般應接近賣價。典價一般以金錢計算,也可以用實物計算,但用實物計算的,應折算為金錢。應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20條,以合法流通物作典價的,應當按照回贖時市場零售價格計算。典價包括原典價和找價。原典價是指典權設定時所支付的典價,找價是指典權設定後所增加的典價。對此,最高人民法院在上引《意見》中曾指出:在典期內,經當事人約定增減典價的應當准許。
3.須在典期以內設定。典期,是指阻止出典人行使回贖權的期限。在典期內,出典人不得回贖典物。典期屆滿後,出典人方可行使回贖權。因此,典期屆滿,典權並不消滅,只有在出典人回贖典物或在回贖期內不回贖典物,典權方歸消滅。在傳統民法中,典權按典期,可以分三種:
(1)定有期限的典權。是指定有限制回贖權行使的期限。該期限為典權人佔有典物並使用收益的最短期限。典期得由當事人自行約定,其約定方式有二:一是約定典期為若干年,二是約,定出典後一定期限內不得回贖。無論哪種約定方式,典權的最長期限均不得超過法定期限。
台灣民法典第912條規定,典權約定期限不得逾30年,逾30年者,縮短為30年。中國法律無這方面的規定,但司法實踐一般也作如此解釋。定有期限的典權,在典期內或典期屆滿時,當事人可以約定延長。應當指出,在典期內延長典期,前後典期合並計算不能超過法定典權最長期限;在典期屆滿後,延長典期,實為更設一種新典權,其約定期限亦不能超過法定典權最長期限。
(2)未定期限的典權。當事人沒有約定典期,出典人可以隨時回贖典物。從理論上講,當事人是否約定期限,當屬其自由,但法律上亦應有最長期限之限制。台灣民法典第924條規定:典權未定期限者,出典人得隨時以原典價回贖典物。但自出典後經過30年不回贖者,典權人即取得典物所有權。中國司法實踐亦作如此解釋,典契未載明期限經過30年未贖的,原則上應視為絕賣。未定期限的典權,當事人得於典期存續中,改定為定有期限之典權,但改定前後的合並期限不能超過法定典權最長期限。
(3)不得附絕賣條款的典權。所謂絕賣條款是指在典期屆滿後,若不回贖,即作絕賣之條款。從典期而言,雖可由當事人自由約定,但為保護出典人利益,則不得不對典期作一定的限制。這種限制就是典契不得附絕賣條款。台灣民法典第913條規定:典權之約定期限不滿15年者,不得附有到期不贖即作絕賣之條款。可見,典權期限不滿15年的,即為不得附絕賣條款的期限。如果當事人設定了此類條款,則該條款無效,出典人仍可按回贖期回贖典物。如果典期在15年以上,而當事人設定了絕賣條款,則該條款有致,出典人典期屆滿不贖的,即視為絕賣。
4.須採取特定形式。設定典權,通常依合同方式為之。由於典權關系涉及的內容比較復雜,因而,典權的設定應採取書面合同的形式。典權當事人應當簽訂典權合同,即典契。合同中應載明標的物、典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典期、回贖期等內容,雙方要簽字蓋章。典權合同是轉移不動產佔有的合同,因此,必須進行登記。在中國,以房屋為標的物的典權合同,須到房屋管理機關辦理登記手續:以土地使用權為標的物的典權合同,須到土地管理機關辦理登記手手續。
㈢ (急)什麼是宋代的典賣制度
簡單地說,宋代的典賣制度是宋代所實行的不抑兼並的土地政策,「入戶交易田土,投賣契書,及爭訟界至,無日無之」。土地所有權的變更使宋代對典賣的法律調整有所加強。自宋代以降,對土地、房屋等的典賣規定須向官府納稅和訂立書面契約,在典賣活動中以法律維護家長的特權。同時在《宋刑統》和許多皇帝的詔敕中,明確規定嚴禁一物兩典,違犯者「准盜論」,用以維護典權人的利益。
附:兩宋時期的典權制度
自兩宋起,土地的買賣已完全合法化,因而典賣土地至宋代已開始普遍化。這一點可以從陸游:「新寒換典衣」。以及戴復「絲未落車圖贖典」的詩句中得以證實。因而對兩宋時期典賣關系的研究應是很有價值的。本文將從三方面對兩宋時期有關典權的特點作一概述。
首先,從立法原則上看,宋代有關典權的法律大多以側重保護典權人的利益,兼顧保護農業生產為宗旨。比如,《宋刑統》規定只有典契「證驗顯然者」方許收贖,「並無文契及雖執文契難辯真偽者,不在論理收贖之限。」同時,嚴禁一物二典,否則「本主、牙人、鄰人並契上署名人,各計所欺人已錢數,並准盜論,不分受餞者,減三等,仍征錢,還被欺之人。」如無力償還,則勒令典契上署名之中人、鄰人共同賠償,而典當物仍歸第一典權人。很明顯,無論是在收贖時,對文契真實性的嚴格要求,還是對重復出典的禁止和賠償性規定,其最終目的不外乎保護典權人的利益。這種對典權的保護與宋代注重對債權人的保護立法宗旨是一致的。當然對於典權人的保護並不是無任何限制的。天禧四年就有詔令:「其田莊因平漬吞並典質者,許元主收贖」(《長編》卷九五)。該詔令的用意便在於保護農業生產。
其次,在不動產的優先購買權問題上,宋代首次規定了典權人的優先購買權。這一點在典權發展的歷史上尤值關注。因為在宋代以前出於維護宗法宗族制的考慮,歷代多規定親鄰的優先購買權。北宋歸納總結了前世的經驗,一方面在《宋刑統·戶婚·典賣指當論競物業》中規定了親鄰優先購買權;另一方面還規定在典賣後若再絕賣,必須先問典權人。據《宋會要輯稿》記載:「雍熙四年權判大理寺殿中待御史李范言:准刑統應典賣物出,先問房親,房親不要問四鄰,四鄰不要,他人並得交易。若親鄰著價不盡,亦任就高價處交易者今許。敕文止為業主初典賣與人之時立此條約,其有先已典與人為主,後業主就賣者,即未見敕條。
㈣ 典當的定義是什麼
典當是指個人或企業、事業單位等市場主體通過與典當行簽訂協議,以自己的財產作質押,從典當行取得一定的款項,在約定期限歸還該款項以贖回原物,並付給典當行該款項的利息,超過一定期限不能回贖,則成死當,典押物可由典當行以拍賣等方式予以處理。
廣州公司:珠江新城保利克洛維廣場二期15樓16號;
深圳公司: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區一號;
清遠公司:清遠市清城區清遠大道萬科華府商業2號樓(麥當勞旁);
連州公司:連州市連江大道61號(慧光寶塔紅綠燈處);
連南公司:連南縣民族大道18號;
陽山公司:陽山縣城南連江大道133號。
㈤ 宋朝關於典賣契約有哪些基本規定
宋代,典賣土地、房屋的現象成為普遍現象,被法律所承認並形成制度。所謂「典賣」又稱「活賣」,是指將土地、房屋等不動產出典給他人,收取一定的典價,在約定期限內原價贖回。「活賣」與「絕賣」不同。絕賣是所有權的轉移,不能贖回。由於典賣土地、房屋者大多數是貧困無貸的農民,典價又大大低於賣價,地主豪強利用典賣制度不僅廉價取得土地。房產的使用收益權,而且還可以取得土地、房產的所有權。據宋代朱晦庵等人編的《名公書判清明集》記載,當時「豪民圖謀小民出業」,出典人要求回贖典物時,「則遷延月日,百端推託」,輾轉數月,已經到了贖典截止的期限,使得出與人終無贖回之日。宋律規定只有典契驗明顯然者,才允許業主收贖。這些都是維護典權人的利益,為典權人取得出典人的田宅提供了便利條件。
㈥ 典權的消滅方式
回贖是出典人向典權人提出以支付原典價消滅典權的單方行為。回回贖權的主體,不答以原出典人為限。如果原出典人將典物的所有權讓與他人時,由該受讓人享有回贖權。回贖權的相對人也不以原典權人為限,如果原出典人已將典權讓與他人時,則應向該受讓人行使回贖權。 典權附有期限時,出典人應於期限屆滿後的一定期限內回贖,如果設定典權時附有「到期不贖,即作絕賣」的條款時,應在典權期限屆滿時回贖。典權未定期限的,出典人可在出典後30年內隨時回贖。 (2)找貼。 找帖是在典權存續中出典人將典物所有權讓與典權人,找貼典物的當時價格與典價的差額,從而使典權消滅的一種方法。找貼以一次為限。找貼以後,典權關系即告消滅。 (3)作絕。 有期限的典權,附有「到期不贖,即作絕賣」條款的,因期限屆滿(作絕)由典權人取得所有權,典權亦因混同而消滅。 典權附有到期不贖,聽由典權人出賣典物收回典價條款時,因典物別賣於第三人而使典權消滅。
㈦ 如何理解民法典第六百四十三條第二款
民法典
第六百四十三條出賣人依據前條第一款的規定取回標的物 後,買受人在雙方約定或者出賣人指定的合理回贖期限內,消除出 賣人取回標的物的事由的,可以請求回贖標的物。
買受人在回贖期限內沒有回贖標的物,出賣人可以以合理價格 將標的物出賣給第三人,出賣所得價款扣除買受人未支付的價款以 及必要費用後仍有剩餘的,應當返還買受人;不足部分由買受人清 償。
條文要義
本條是對出賣人取回標的物後買受人回贖權的規定。
在買賣合同中,出現了出賣人享有取回權的事由的,出賣人取回買 賣標的物之後,買受人享有回贖權,可以在回贖期限內回贖買賣標的 物。其規則是:
1.回贖權的產生,是在出賣人依照民法典第642條第1款的規定取回 標的物之後,出賣人一旦取回買賣標的物,買受人即產生回贖權。
2.回贖期限,即雙方當事人可以約定回贖期限,或者出賣人指定合 理的回贖期限。
3.回贖權的行使要件,是買受人消除出賣人取回標的物的事由,即 買受人支付了未按照約定支付的價款,或者買受人按照約定完成了特定 條件,或者買受人將出賣、出質或者作出其他不當處分的標的物收回。
在具備了上述三個要件之後,買受人可以要求回贖標的物,出賣人 應當將取回的標的物交付給買受人。
買受人取得了回贖權,但是在回贖期限內沒有回贖標的物的,出賣 人可以以合理價格將標的物出賣給第三人,出賣所得價款在扣除買受人 未支付的價款及必要費用後仍有剩餘的,應當返還買受人;不足部分由 買受人清償。
㈧ 古代是如何將妻子租賣給別人的
以回贖權來分,有「活賣」與「絕賣」之分。活賣,即典賣,即賣使用權,而保留回贖權,如古代常見的「典妻」,就是出讓妻子的性 服務和生育服務賣掉一定年限,到期回家,或贖回來。「絕賣」就是永遠賣出,無法贖回。
㈨ 把東西典當可以贖回嗎
可以典當後書會,沒有時間限制.可是操作的時候要小心千萬別點典賣,典賣了就沒了.和現實中的當鋪差不多,就是沒時間限制,當然拿回來的時候肯定要多給點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