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對黨員領導幹部進行誡勉談話和函詢的暫行辦法的辦法全文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中央各部委,國家機關各部委黨組(黨委),解放軍各總部、各大單位黨委,各人民團體黨組:
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關於對黨員領導幹部進行誡勉談話和函詢的暫行辦法》、《關於黨員領導幹部述職述廉的暫行規定》已經中央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情況,認真遵照執行。
中共中央辦公廳
2005年12月19日
關於對黨員領導幹部進行誡勉談話和函詢的暫行辦法
第一條為加強和改進對黨員領導幹部的日常教育和管理,根據《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根據黨委(黨組)要求,紀律檢查機關和組織(人事)部門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對黨員領導幹部進行誡勉談話和函詢。對下一級領導班子成員,根據具體情況,也可以委託其所在黨委(黨組)的主要負責人進行誡勉談話。
第三條黨員領導幹部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當對其進行誡勉談話:
(一)不能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黨組織決議、決定以及工作部署不力;
(二)不認真執行民主集中制,作風專斷,或者在領導班子中鬧無原則糾紛;
(三)不認真履行職責,給工作造成一定損失;
(四)搞華而不實和脫離實際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鋪張浪費,造成不良影響;
(五)不嚴格執行《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用人失察失誤;
(六)不嚴格執行廉潔自律規定,造成不良影響;
(七)其他需要進行誡勉談話的情況。
第四條誡勉談話時,應當向談話對象說明談話原因,認真聽取其對有關問題的解釋和說明,指出需要注意的問題,並要求其提出改正措施。
第五條紀律檢查機關和組織(人事)部門應當採取適當方式,對誡勉談話對象存在的主要問題的改正情況進行了解。對於沒有改正或者改正不明顯的,應當根據黨委(黨組)的意見,予以批評教育並督促改正,或者作出組織處理。
第六條紀律檢查機關和組織(人事)部門針對群眾反映的黨員領導幹部政治思想、道德品質、廉政勤政、選人用人等方面的問題,也可以用書面形式對被反映的黨員領導幹部進行函詢。
第七條黨員領導幹部在收到函詢的十五個工作日內,應當實事求是地作出書面回復。如有特殊情況不能如期回復的,應當在規定期限內說明理由。對函詢問題未講清楚的,可再次對其進行函詢或者採取其他方式進行了解。對無故不回復的,應當責令其盡快回復。
第八條對黨員領導幹部進行誡勉談話和函詢,要嚴格履行審批程序。一般應當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由紀律檢查機關或者組織(人事)部門的有關單位提出意見,報本機關或者本部門領導批准。
第九條黨員領導幹部接受組織誡勉談話和函詢,要如實回答問題,不得隱瞞、編造、歪曲事實和迴避問題,不得無故不回復組織函詢,不得對反映問題的人進行追查,更不得打擊報復。對違反者,應當進行批評教育,情節嚴重的給予組織處理或者紀律處分。
第十條黨員領導幹部的誡勉談話記錄(需經本人核實)和回復組織函詢的材料,由進行誡勉談話和函詢的機關或者部門留存。
第十一條有關工作人員對黨員領導幹部進行的誡勉談話和函詢內容要嚴格保密。對失密、泄密者,按照有關規定處理。
第十二條非中共黨員領導幹部,需要進行誡勉談話和函詢的,適用本辦法。
第十三條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關於對黨員領導幹部進行誡勉談話和函詢的辦法,由解放軍總政治部參照本辦法制定。
第十四條本辦法由中央組織部商中央紀委解釋。
第十五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B. 關於對黨員領導幹部進行誡勉談話和函詢的暫行辦法的誡勉程序
1、按幹部管理許可權,由紀檢機關或組織部門提出誡勉談話建議,報黨委主要領導批准;
2、在誡勉談話前,應當通知談話對象所在單位黨組織,並向談話對象發出《領導幹部誡勉談話通知書》,將談話的時間、地點和內容通知談話對象;
3、談話對象必須按照通知的時間、地點自覺接受組織的談話,無特殊原因,不得變更;也可以用書面形式對被反映的黨員幹部進行函詢。黨員幹部在收到函詢十五個工作日內,應當作出書面回復,如有特殊情況不能如期回復的,必須在規定期限內說明理由。對無故不回復的應當責令其盡快回復;
4、誡勉談話一般由紀檢機關或組織部門進行,談話人不得少於兩人,同時指定專人做好談話記錄;
5、誡勉談話時,應當向談話對象說明談話原因,明確指出反映或存在的問題;
6、談話時,談話對象應如實匯報思想和工作情況,以及黨風廉政建設有關規定情況;允許談話對象就有關問題做出解釋和提出不同意見,提供有關材料;對主談對象提出的有關建議、希望和要求,談話對象應有明確的表態。
7、談話人根據談話對象的陳述和掌握的情況,指出其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批評教育和幫助,並要求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
8、誡勉談話對象就談話人所提出的要求表明態度;
9、談話結束後,談話人員應當做好備忘性記錄。將談話的時間、地點、談話人員、談話對象、談話的簡要內容等基本情況填入《誡勉談話備案表》,並由紀檢監察組織指定專人保管。受領導委託、指定進行談話的,事後應及時向授權的領導報告談話情況。誡勉談話對象核實談話記錄並簽字;
10、誡勉談話後,談話對象必須在15個工作日內寫出書面說明,報送談話的紀檢機關和組織部門。
11.十分真切。
C. 如何學習貫徹提醒,函詢和誡勉談話
關於對領導幹部進行提醒、函詢
和誡勉的實施辦法(試行)
第一條 為落實中央和省市委關於從嚴治黨、從嚴治吏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對各級領導幹部的日常監督,根據中組部和省委組織部關於對黨員領導幹部進行誡勉談話和函詢的有關規定,制定本實施辦法。
第二條 各級組織人事部門發現或接到群眾反映領導幹部在政治思想、工作作風、道德品質、廉政勤政、選人用人等方面存在問題的,要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對其進行提醒、函詢和誡勉。
第三條 對領導幹部進行提醒、函詢和誡勉,要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堅持抓早抓小抓苗頭,防微杜漸;堅持從嚴監督和關心愛護相結合,懲前毖後、治病救人。
第四條 本辦法所稱的領導幹部是指黨政群機關和參公事業單位的副科級以上幹部,國有企事業單位的中層以上幹部。
第五條 領導幹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對其進行提醒:
(一)在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履行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省委六條意見、市委六點要求和改進作風以及廉潔自律等方面,群眾有意見,但不構成違紀,有必要提醒本人注意的;
(二)有信訪舉報,但情節輕微,尚不構成違紀,有必要提醒本人注意的;
(三)在黨內集中教育活動、領導班子換屆、民主生活會、年度考核、巡視等工作中,群眾有意見,但不構成違紀,有必要提醒本人注意的;
(四)其他有關方面需要提醒領導幹部注意的。
第六條 組織人事部門認為需要對領導幹部進行提醒的,根據職責分工由幹部工作機構、幹部監督機構提出意見,報部領導批准後實施。對領導幹部的提醒,可以採取約談或者書面方式進行。
第七條 採取約談方式進行提醒的,一般由組織人事部門的領導負責約談,也可以指定其他有關領導負責約談。
約談時,要向提醒對象說明約談原因,聽取提醒對象的解釋和說明,指出其需要注意的問題,並提出有針對性的要求。
第八條 採取書面方式進行提醒的,幹部監督機構要向提醒對象發送提醒函,並附提醒函回執單。
提醒函要寫明提醒的事由、指出需要注意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要求。
被提醒對象收到提醒函後,必須按要求填寫提醒函回執單,對有關提醒事由、指出的問題等需要說明或者解釋的,可以另紙寫明,並在3-5個工作日內交給發出提醒函的機關。
第九條 領導幹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對其進行函詢:
(一)有信訪舉報,但反映的問題線索籠統,需要本人書面說明情況的;
(二)舉報反映的問題雖然比較具體,但屬於一般性的問題,需要本人書面進一步說明情況的;
(三)其他方面存在問題需要進行函詢的。
第十條 組織人事部門認為需要對領導幹部進行函詢的,根據職責分工由幹部工作機構、幹部監督機構提出意見,報部領導批准後實施。
第十一條 對領導幹部進行函詢,應當向函詢對象發送函詢通知書。函詢通知書要寫明函詢的問題以及回復的時間和紀律要求,並註明聯系人。
函詢對象收到函詢通知書後,必須在10個工作日內實事求是地作出書面回復。如有特殊情況不能如期回復的,要在規定期限內說明理由。對函詢問題沒有說明清楚的,可以再次對其進行函詢或者採取其他方式了解。
第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組織人事部門可以委託函詢對象所在單位的黨組織主要負責人對其進行督促:
(一)無故不按期書面回復的;
(二)兩次函詢後仍未說明清楚的;
(三)發現存在其他問題的。
第十三條 組織人事部門對函詢對象的回復材料應當認真審核。必要時,可以採取適當方式對回復材料進行調查核實。函詢對象確實存在問題的,應當根據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第十四條 領導幹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雖不構成違紀,但造成不良影響的,或者雖構成違紀,但根據有關規定可以免予黨紀政紀處分的,應當對其進行誡勉:
(一)不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造成一定影響的;
(二)不嚴格遵守黨的組織紀律,不按原則和程序辦事,造成一定影響的;
(三)不嚴格履行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本單位存在明顯問題的;
(四)不嚴格執行《幹部任用條例》,在選人用人方面存在問題,群眾意見較大的;
(五)不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省委六條意見、市委六點要求和關於「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規定的;
(六)不按照規定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的;
(七)不依法履行職責或者妨礙他人依法履行職責的;
(八)不嚴格執行廉潔自律規定,群眾有反映的;
(九)其他方面存在問題需要進行誡勉的。
第十五條 組織人事部門認為需要對領導幹部進行誡勉的,由幹部工作機構和幹部監督機構提出誡勉建議,經部辦公會研究,報同級黨委(黨組)批准後實施。組織人事部門對領導幹部進行誡勉前應當進行必要的核實了解。
第十六條 對領導幹部進行誡勉,一般按下列程序和要求進行:
(一)向誡勉對象發送誡勉通知書。誡勉通知書要載明下列事項:
1、誡勉對象的姓名、職務等基本情況;
2、進行誡勉的事由和誡勉期;
3、進行誡勉的組織人事部門的名稱;
4、製作誡勉通知書的日期。
(二)對誡勉對象實施誡勉談話。對領導幹部進行誡勉談話,一般由組織人事部門領導作為談話人,也可以根據誡勉對象的具體情況指定其他有關領導作為談話人。談話人應當向誡勉對象說明誡勉的事由,聽取其對有關問題的解釋和說明,提出有針對性的要求。談話誡勉要做好談話記錄,載明下列事項:
1、誡勉對象的姓名、職務等基本情況;
2、談話人、記錄人的姓名、職務等;
3、進行談話誡勉的日期、地點;
4、進行誡勉的事由;
5、談話具體內容。
誡勉對象要在談話記錄上簽字,並在10個工作日內向進行誡勉的機關提交書面檢查。
第十七條 受到誡勉的領導幹部,取消當年年度考核評優和評選各類先進的資格,自誡勉之日起,一年內不得提拔或者重用。
第十八條 誡勉期一般為6個月,延長誡勉期一般不超過半年。誡勉期滿後,組織人事部門應當採取適當方式,對誡勉對象存在問題的改正情況進行考核了解。對於沒有改正或者改正不明顯的,根據情節輕重,給予延長誡勉期、調整崗位、責令辭職、免職、降職等組織處理。
第十九條 對領導幹部進行誡勉後,組織人事部門將誡勉通知書及誡勉對象的書面檢查材料(均為復製件),抄送誡勉對象所在單位黨組織主要負責人。
第二十條 領導幹部接受提醒、函詢或者誡勉時,必須認真對待、如實回答,不得隱瞞、編造、歪曲事實和迴避問題;嚴禁追查和打擊報復反映問題的人員。對違反者,根據情節輕重,給予組織處理;構成違紀違法的,按照有關規定處理。
第二十一條 組織人事部門要建立檔案管理制度,對領導幹部進行提醒、函詢和誡勉的有關文件以及領導幹部的函詢回復、書面檢查等有關材料由幹部監督機構整理歸檔,其中,受到誡勉的領導幹部的有關材料要歸入幹部個人檔案。
第二十二條 各級組織人事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積極發揮提醒、函詢和誡勉的教育、管理、監督作用,同時,要嚴格遵守有關組織人事和保密紀律。對不履行職責的,按有關規定進行問責。
第二十三條 本辦法由中共黃石市委組織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四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D. 談話函詢工作應當在談話結束或者收到函詢回復後多少日內辦結
談話函詢工作應當在談話結束或者收到函詢回復後30日內辦結。
依據《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試行)》規定如下:
第二十一條 談話函詢工作應當在談話結束或者收到函詢回復後30日內辦結,由承辦部門寫出情況報告和處置意見後報批。根據不同情形作出相應處理:
(一)反映不實,或者沒有證據證明存在問題的,予以了結澄清;
(二)問題輕微,不需要追究黨紀責任的,採取談話提醒、批評教育、責令檢查、誡勉談話等方式處理;
(三)反映問題比較具體,但被反映人予以否認,或者說明存在明顯問題的,應當再次談話函詢或者進行初步核實。
談話函詢材料應當存入個人廉政檔案。
(4)函詢期限擴展閱讀
具體是選擇談話還是函詢,可以結合以下五個方面作綜合考慮:
1、反映問題性質。反映的問題性質較為嚴重,如涉及嚴重違反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等,可以考慮談話;反映問題具有一般性或反映問題不實而予以澄清的線索,一般適用函詢。
2、內容籠統的程度。建議對反映籠統、無具體內容的線索,可考慮函詢;有部分信息、較為籠統的,可考慮談話。
3、被反映人情況。結合考慮被反映人的年齡、職務、崗位等情況,對被反映人的關注度、關鍵性等作出評價,作出談話或函詢的選擇。
4、反映線索數量。被反映人問題線索數量的多少雖不能作為其問題大小的依據,但在一般程度上反映了群眾對被反映人的態度與評價。鑒此,反映問題線索數量的多少應成為考慮談話或函詢的因素之一,多的可以考慮談話,少的考慮函詢。
5、當地政治生態。從「樹木」與「森林」的關系出發,以當地反映線索的總體情況作為基準,對被反映人的反映數量多少、反映是否突出等方面進行衡量,進而確定談話為宜還是函詢為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試行)》
E. 談話函詢,初步核實,予以了結,暫存待查是什麼意思
《監督執紀工作規則(試行)》第十五條規定:承辦部門應當結合問題線索所涉及地區、部門、單位總體情況,綜合分析,按照談話函詢、初步核實、暫存待查、予以了結四類方式進行處置。
1、談話函詢:
指通過談話、發函的形式對問題線索進行處置的一種方式。適用談話函詢的線索,主要是反映的問題具有一般性,查清了只能給予輕處分或批評教育,或者反映問題不實而予以澄清的;反映問題籠統,多為道聽途說或主觀臆測,難以查證核實的線索。
2、初步核實
指紀檢機關對受理的黨員或黨組織違紀行為的線索進行初步核查、證實的活動,其任務是了解問題線索是否存在,為立案與否提供依據。
3、予以了結
指線索反映的問題失實或沒有可能開展核查工作而採取的線索處置方式。
包括雖有違紀事實但情節輕微不需追究黨紀責任,已建議有關黨組織作出恰當處理的;以及被反映人已去世的等情況。比如,案例中舉報涉及李夏的內容如無新的情況,就應當予以了結。
4、暫存待查
指線索反映的問題雖具有一定的可查性,但由於時機、現有條件、涉案人一時難以找到等種種原因,暫不具備核查的條件而存放備查。需要注意的是,《工作規則》第十六條明確規定,「線索處置不得拖延和積壓」,因此對確定暫存待查的線索,一旦條件成熟應立即開展核查工作。
(5)函詢期限擴展閱讀:
紀檢人必須瞭然於心的五類線索處置方式處置標准:
1、談話函詢處置標准:
反映的問題具有一般性,查清了只能給予輕處分或批評教育,或者反映問題不實而予以澄清的線索;反映問題籠統,多為道聽途說或主觀臆測,難以查證核實的線索。
2、初步核實處置標准:
反映的問題具有存在的可能性和可查性,對照黨紀政紀條規,判斷其可能構成違紀的線索。
3、暫存待查處置標准:
線索反映的問題雖具有一定的可查性,但由於種種原因,暫不具備核查的條件而存放備查,一旦條件成熟即可開展核查工作的線索。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1)是線索具體、有可查性,但因其本人、所在部門、時機等因素,不便馬上開展核查的;
(2)是相關重要涉案人一時難以找到的;
(3)是經初步核實或者談話函詢,尚不能完全排除問題存在的可能性,在現有條件下難以進一步開展工作的;
(4)是被反映人年齡過大的;
(5)是反映的問題發生年代久遠,且之後沒有新問題舉報的。
4、予以了結處置標准:
線索反映的問題失實或無可能開展核查工作的線索。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1)是經過核查未發現違紀違法問題的;
(2)是經過談話函詢,不能認定被反映問題存在,也無條件開展進一步工作的;
(3)是雖有違紀事實,但情節輕微,不需追究黨紀責任,已建議有關黨組織作出恰當處理的;
(4)是被反映人已離休或去世的。
5、立案審查處置標准:
經過初步核實,對照黨紀條規,確有違紀事實,需要追究黨責任的線索。
F. 如何 談話函詢 紀檢監察報 四必談
關於對領導幹部進行提醒、函詢 和誡勉的實施辦法(試行) 第一條 為落實中央和省市委關於從嚴治黨、從嚴治吏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對各級領導幹部的日常監督,根據中組部和省委組織部關於對黨員領導幹部進行誡勉談話和函詢的有關規定,制定本實施辦法。 第二條 各級組織人事部門發現或接到群眾反映領導幹部在政治思想、工作作風、道德品質、廉政勤政、選人用人等方面存在問題的,要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對其進行提醒、函詢和誡勉。 第三條 對領導幹部進行提醒、函詢和誡勉,要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堅持抓早抓小抓苗頭,防微杜漸;堅持從嚴監督和關心愛護相結合,懲前毖後、治病救人。 第四條 本辦法所稱的領導幹部是指黨政群機關和參公事業單位的副科級以上幹部,國有企事業單位的中層以上幹部。 第五條 領導幹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對其進行提醒: (一)在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履行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省委六條意見、市委六點要求和改進作風以及廉潔自律等方面,群眾有意見,但不構成違紀,有必要提醒本人注意的; (二)有信訪舉報,但情節輕微,尚不構成違紀,有必要提醒本人注意的; (三)在黨內集中教育活動、領導班子換屆、民主生活會、年度考核、巡視等工作中,群眾有意見,但不構成違紀,有必要提醒本人注意的; (四)其他有關方面需要提醒領導幹部注意的。 第六條 組織人事部門認為需要對領導幹部進行提醒的,根據職責分工由幹部工作機構、幹部監督機構提出意見,報部領導批准後實施。對領導幹部的提醒,可以採取約談或者書面方式進行。 第七條 採取約談方式進行提醒的,一般由組織人事部門的領導負責約談,也可以指定其他有關領導負責約談。 約談時,要向提醒對象說明約談原因,聽取提醒對象的解釋和說明,指出其需要注意的問題,並提出有針對性的要求。 第八條 採取書面方式進行提醒的,幹部監督機構要向提醒對象發送提醒函,並附提醒函回執單。 提醒函要寫明提醒的事由、指出需要注意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要求。 被提醒對象收到提醒函後,必須按要求填寫提醒函回執單,對有關提醒事由、指出的問題等需要說明或者解釋的,可以另紙寫明,並在3-5個工作日內交給發出提醒函的機關。 第九條 領導幹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對其進行函詢: (一)有信訪舉報,但反映的問題線索籠統,需要本人書面說明情況的; (二)舉報反映的問題雖然比較具體,但屬於一般性的問題,需要本人書面進一步說明情況的; (三)其他方面存在問題需要進行函詢的。 第十條 組織人事部門認為需要對領導幹部進行函詢的,根據職責分工由幹部工作機構、幹部監督機構提出意見,報部領導批准後實施。 第十一條 對領導幹部進行函詢,應當向函詢對象發送函詢通知書。函詢通知書要寫明函詢的問題以及回復的時間和紀律要求,並註明聯系人。 函詢對象收到函詢通知書後,必須在10個工作日內實事求是地作出書面回復。如有特殊情況不能如期回復的,要在規定期限內說明理由。對函詢問題沒有說明清楚的,可以再次對其進行函詢或者採取其他方式了解。 第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組織人事部門可以委託函詢對象所在單位的黨組織主要負責人對其進行督促: (一)無故不按期書面回復的; (二)兩次函詢後仍未說明清楚的; (三)發現存在其他問題的。 第十三條 組織人事部門對函詢對象的回復材料應當認真審核。必要時,可以採取適當方式對回復材料進行調查核實。函詢對象確實存在問題的,應當根據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第十四條 領導幹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雖不構成違紀,但造成不良影響的,或者雖構成違紀,但根據有關規定可以免予黨紀政紀處分的,應當對其進行誡勉: (一)不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造成一定影響的; (二)不嚴格遵守黨的組織紀律,不按原則和程序辦事,造成一定影響的; (三)不嚴格履行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本單位存在明顯問題的; (四)不嚴格執行《幹部任用條例》,在選人用人方面存在問題,群眾意見較大的; (五)不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省委六條意見、市委六點要求和關於「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規定的; (六)不按照規定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的; (七)不依法履行職責或者妨礙他人依法履行職責的; (八)不嚴格執行廉潔自律規定,群眾有反映的; (九)其他方面存在問題需要進行誡勉的。 第十五條 組織人事部門認為需要對領導幹部進行誡勉的,由幹部工作機構和幹部監督機構提出誡勉建議,經部辦公會研究,報同級黨委(黨組)批准後實施。組織人事部門對領導幹部進行誡勉前應當進行必要的核實了解。 第十六條 對領導幹部進行誡勉,一般按下列程序和要求進行: (一)向誡勉對象發送誡勉通知書。誡勉通知書要載明下列事項: 1、誡勉對象的姓名、職務等基本情況; 2、進行誡勉的事由和誡勉期; 3、進行誡勉的組織人事部門的名稱; 4、製作誡勉通知書的日期。 (二)對誡勉對象實施誡勉談話。對領導幹部進行誡勉談話,一般由組織人事部門領導作為談話人,也可以根據誡勉對象的具體情況指定其他有關領導作為談話人。談話人應當向誡勉對象說明誡勉的事由,聽取其對有關問題的解釋和說明,提出有針對性的要求。談話誡勉要做好談話記錄,載明下列事項: 1、誡勉對象的姓名、職務等基本情況; 2、談話人、記錄人的姓名、職務等; 3、進行談話誡勉的日期、地點; 4、進行誡勉的事由; 5、談話具體內容。 誡勉對象要在談話記錄上簽字,並在10個工作日內向進行誡勉的機關提交書面檢查。 第十七條 受到誡勉的領導幹部,取消當年年度考核評優和評選各類先進的資格,自誡勉之日起,一年內不得提拔或者重用。 第十八條 誡勉期一般為6個月,延長誡勉期一般不超過半年。誡勉期滿後,組織人事部門應當採取適當方式,對誡勉對象存在問題的改正情況進行考核了解。對於沒有改正或者改正不明顯的,根據情節輕重,給予延長誡勉期、調整崗位、責令辭職、免職、降職等組織處理。 第十九條 對領導幹部進行誡勉後,組織人事部門將誡勉通知書及誡勉對象的書面檢查材料(均為復製件),抄送誡勉對象所在單位黨組織主要負責人。 第二十條 領導幹部接受提醒、函詢或者誡勉時,必須認真對待、如實回答,不得隱瞞、編造、歪曲事實和迴避問題;嚴禁追查和打擊報復反映問題的人員。對違反者,根據情節輕重,給予組織處理;構成違紀違法的,按照有關規定處理。 第二十一條 組織人事部門要建立檔案管理制度,對領導幹部進行提醒、函詢和誡勉的有關文件以及領導幹部的函詢回復、書面檢查等有關材料由幹部監督機構整理歸檔,其中,受到誡勉的領導幹部的有關材料要歸入幹部個人檔案。 第二十二條 各級組織人事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積極發揮提醒、函詢和誡勉的教育、管理、監督作用,同時,要嚴格遵守有關組織人事和保密紀律。對不履行職責的,按有關規定進行問責。 第二十三條 本辦法由中共黃石市委組織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四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G. 黨風廉政的函詢制度
網路上查的
**集團黨風廉政建設函詢制度
為切實加強對領導幹部的教育、監督與管理,促進幹部廉潔自律,有效防範違紀現象的發生,為公司改革、發展和穩定服務,根據《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及其他有關規定,特製訂本制度。
一、函詢程序
1.辦公室、總支辦針對群眾反映的黨員幹部存在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質、廉政勤政等方面的問題,也可以用書面形式對被反映的黨員幹部進行函詢。
2.黨員幹部在收到函詢的十五個工作日內,應當實事求是地作出書面答復。對函詢問題未講清楚的,可再次對其進行函詢或者採用其他方式進行了解。對無故不回復的,應當責令其回復。
3.函詢要嚴格履行審批程序,由辦公室、總支辦提出意見,報局黨組批准。函詢的有關材料由紀檢監察部門統一歸檔保存。
四、有關要求
1.對誡勉人員談話應本著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原則,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熱情關心誡勉談話對象,鼓勵其端正態度,努力改正錯誤,提出明確要求,限期整改。
2.被誡勉談話人員要端正思想、深刻反思,針對存在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自覺接受廣大幹部群眾的監督幫助。對沒有按照規定期限整改或整改不認真、整改效果不明顯,群眾繼續有反映的,按有關規定進行責任追究直至紀律處分。
3.誡勉談話對象和被函詢人,不得對反映問題的人進行追查或猜測,更不得打擊報復。對違反者,應當進行批評教育,情節嚴重的給予組織處理或者紀律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