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哪些國家存在義務教育,他們都是義務教育多少年
日本實行義務教育,義務教育共9年。此外,普及十二年義務教育的國家主要有:朝鮮、希臘、科威特、迪拜、德國等。美國的義務教育是9年到14年不等
Ⅱ 英國採用幾年義務教育
英國的義務教育包括兩個階段,小學教育(5-11歲)和中學教育(11-16歲),學生可以選擇任何國家公立學校(免費)或私立學校(自費)學習。英國有93%的學生在國家公立學校學習,有7%的學生在私立學校學習。
英國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內容比中國淺得多,但內容都很貼近生活,引例生動、有趣,實用性非常強。因為義務教育階段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的選擇描準的是合格公民的培養,而不是英才教育。
義務教育分成4個階段,各階段國家設立的課程如下:
(1)5-11歲:英語、數學、科學、技術、歷史、地理、藝術、音樂、體育;
(2)11-14歲:除上述課程外,再加一門現代外語;
(3)14-16歲:英語、數學、科學、體育、技術和一門現代外語。
Ⅲ 世界上普及十二年義務教育的國家都有哪些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目前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有170多個已經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免費義務教育。發達國家大多普及了10年以上(含10年)義務教育,其中經合組織國家義務教育年限基本都在12年左右(請參見圖片),並且正在向15年義務教育邁進。
十二年義務教育,是指將高中教育納入到義務教育范圍之內從而推行十二年義務教育,中國特區、民族地區、浙江、廣東、河北多地都嘗試了高中免費教育,取得很好反響。但主要還集中在民族地區、沿海等發達地區,沒有大范圍普及。
2017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代表熱議十二年義務教育。有政協委員提議要在全國普及十二年義務教育,對此,社會各方意見不一,有學者認為時機尚不成熟,有學者認為中國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因此,關於在全國普及十二年義務教育的提案還在進一步論證之中。
目前已經實行12年義務教育的城市
2006年6月 陝西省吳起縣
2007年 廣東省珠海市
2010年8月 江西省德興市
2010年10月 福建省福州馬尾區
2011年3月 湖南省吉首市
2011年9月 江蘇省南京市
2011年12月 福建省晉江市[8]
2012年 內蒙古自治區
2014年8月 福建省「漳州開發區」
2015年8月 廣東省深圳市
2016年 湖北省興山縣、青海省「六州地區」、四川省「民族地區」、雲南省迪慶州與怒江州、新疆自治區吉木薩爾縣、湖南省長沙市、陝西省
2002年,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就開始對低保家庭學生、孤兒學生、特困學生和部分山區義務段學生實施免費。2004年2月20日,鄞州區出台政策,進一步實施全免
《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的總目標是到2020年,全國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適應初中畢業生接受良好高中階段教育的需求。
Ⅳ 美國,日本 ,英國,德國,法國以及中國分別是義務教育多少年
全部都是12年,中國將在今年實行12年義務教育。
美國教育經費來源呈現多元化特徵,除政府撥款、學費外,社會捐贈、學校服務社會的收入也佔有很大比例。美國是一個地方分權國家,全國沒有統一的教育行政系統,教育的責任多在州與地方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對教育政策的制定、經費的投入負有直接而重要的責任。
Ⅳ 義務教育年限最長的國家
在國際上,免費義務教育存在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義務教育是免除學費,廣義的義務教育是免除書本費、交通費、住宿費等等因學生上學產生的費用。另外,免費義務教育的年限長短,是否包含學前教育,是否包含殘疾兒童教育等也從某種角度反映了不同國家對教育的不同態度。
目前泰國時間最長
Ⅵ 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年限是多少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二條規定:
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
義務教育是內國家統一實施的容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
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
由此可見,按現有學制應是到初中為止。
其它的教育為非義務教育。
Ⅶ 義務教育時間最長的國家
在國際上,免費義務教育存在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義務教育是免除學費,廣義的義務教育是免除書本費、交通費、住宿費等等因學生上學產生的費用。另外,免費義務教育的年限長短,是否包含學前教育,是否包含殘疾兒童教育等也從某種角度反映了不同國家對教育的不同態度。
目前泰國時間最長
Ⅷ 世界上普及十二年義務教育的國家有哪些
十二年義務教育的國家主要有:朝鮮、希臘、科威特、迪拜、德國等。
另外:美國的義務教育是9年到14年不等,部分地區為十二年義務教育。
中國正在努力,部分地區已經實施十二年義務教育。
Ⅸ 西方有義務教育是幾年
義務教育並不是中國本土產生的教育制度,所謂均衡發展的法律及政策要義,還需要從義務教育的歷史沿革談起。
義務教育的英文是Compulsory Ecation,字面上看就是強迫教育。國際上的一般定義是,根據國家法律規定對適齡兒童實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強迫的、免費的學校教育。1619年德意志魏瑪邦公布學校法令,規定父母必須送6至12歲兒童少年入學,否則政府將強迫其履行義務,這一法令被公認為世界義務教育的發端。隨著資本主義工商業和現代工業生產方式在全球的發展,各國都開始對青少年進行普遍的、一定程度的教育,以滿足社會對掌握一定文化知識的勞動力和公民的需求。英、法、美等國大多在19世紀中後期開始義務教育立法,實施之初,均為初等普通教育,以後年限逐漸延長,直至中等教育階段。
現代國家通過立法實施義務教育,成為越來越普遍的做法。1948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倡議,「每個人均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各國憲法都有涉及教育基本權利的規定。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目前全世界有170多個國家通過立法實施義務教育制度。由於各國情況不同,義務教育法律條文不盡相同,但共同之處是:明確規定義務教育的對象、目的、內容和年限,規定政府在學校設立和管理方面的責任、學校與宗教分離、家長對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責任、經費來源和分配、實行免費及其他補貼措施等。一國要進行義務教育立法,就必須在教育的強制性、免費性、普惠性(也稱無歧視性或普及性)三個方面達成基本共識。
如果政府提供的義務教育差別很大,致使一部分公立學校配置辦學條件和師資水平很高甚至超標准,另外一部分公立學校卻基本條件不能達標,就無法體現普惠性的基本要求,也就背離了義務教育立法原則。所以,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有別於其他教育的帶有根本性的特徵,構成了義務教育制度的一個基本屬性。
經過近百年沿革,各國義務教育在堅持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的前提下,已經分化為具有代表性的兩類運作模式。
福利化公立學校均衡發展模式。如歐洲多數國家和阿拉伯國家,政府在社會事業全面福利化的政策框架內,把所有公辦學校費用都包下來,在那裡很難找到私立中小學,有的國家甚至從學前教育到大學都免費。再如日本和韓國,多年實行義務教育「平準化」政策,公立學校不僅通過財政支出全覆蓋,而且城鄉學校建設通常使用同一張圖紙,既沒有薄弱校,也沒有豪華校。日韓的義務教育辦學宗旨是,盡量不在義務教育提供富裕階層歧視其他階層的機會。
公立學校均衡發展兼顧選擇需求模式。如美國,主要體制模式是在保證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充分供給前提下,適應不同階層的選擇性需求。美國實行教育分權制,各州義務教育年限略有不同,但除聯邦和州財政專項資助補貼外,主要依靠學區收取專門的教育稅(財產稅),來支付義務教育公立學校費用。由於富人和窮人所繳稅額不同,所得政府補貼也不同,即使富人區學校所得政府補貼少,但納稅額足以支撐質量上好的公立學校。相反,低收入階層聚居區甚至貧民窟的學校雖有政府補貼,但很難聘到高質量教師。有些富人家庭連所居住學區高質量公立學校都不滿意,而把孩子送進高收費私立學校。
其他發展中國家情況大體如此,如印度,在城市既有很好的公立中小學,也有高收費私立學校,但農村學校質量普遍偏低,農村學校正式教師都是公務員待遇,當財政不足時鄉村就沒有足夠的教師或教學點,於是,有的地區村民集資聘請識字青年教孩子學習。也有個別發展中國家,試驗舉辦少量優質公辦校,收取低於私立學校的額外費用,提供的是准精英化教育。
無論是福利化模式,還是兼顧選擇模式,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與促進公平基本政策取向有直接關系。一個比較共同的特點是政府全額負擔公辦學校支出,提供免費程度不同的義務教育,保證基本入學機會公平。同時,部分國家對義務教育階段的非公共服務留出一定選擇空間,通常是滿足有額外支付能力的中高收入階層的選擇需求。顯然,不同國家在公共教育資源配置方式上存在著政策價值取向的差異。
Ⅹ 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實行的義務教育是多少年
西方發達國家普遍實行的國家免費「義務」教育制度,至於具體年限不太固定,但是肯定高於中國的九年義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