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常用中葯材的有效期如何制定
同意2樓和4樓的看法 查看原帖>>
B. 中葯的保質期是多久
中草葯有保質期。
盡管中葯材並沒有相關保質期規定,但並不能說明中葯材就可以無限期地保存。有些市民認為中葯材越陳越好,甚至盲目收藏,這是一種誤區。中草葯在保質期內,且採用了適當的保存方法,才能真正保質。
一旦中草葯質量下降,葯效降低,起不到治病救人的作用,自然無法「保值增值」,收藏也毫無價值。只有通過適當合理的保存方法,才能讓中葯材保質。
大部分常見中葯材應放在陰涼通風乾燥處保存。像冬蟲夏草、人參等高檔中葯材,可以放在冰箱零下5度的環境內儲藏。不過,也有一些中葯材確實越陳越好,像陳皮等中葯材,一般需要存放5年以上,葯效更佳。
大部分中葯材最好趁早食用,一旦葯材質量下降,葯效降低,有時非但起不到保健養生作用,還會影響身體健康。不要做「囤葯族」,中葯材最好用多少、配多少。
(2)貴重葯材有效期多久擴展閱讀
1、草本葯物飲片保質期2年
草本葯物一旦製成了飲片,葯效就會隨時間的推移而減退,其保質期不應超過2年。
就拿人參這樣的草本葯物來說,草本葯長在地里的時間越長可能效果越好。但一旦被挖出來,製成了飲片,葯效就會隨時間的推移而減退,存放1年以上,有效成分丟失20%~30%。
大黃存放5年以上,其中具有葯用價值的成分蒽醌類化合物就會全部失效。當歸、枸杞等含有大量脂肪油、黏糖成分,雖然不容易被蟲蛀,但時間一長極易「走油」,就是表面會出現油一樣的物質,這樣的中葯就完全沒有了葯效。
2、木本葯物保質期4年
木本葯物的保質期可以長至4年。但專家在研究中發現,一些葯材的儲存時間長了,雖然外觀上沒有變質現象,但療效卻會降低。
薄荷、藿香紫蘇等含揮發性成分的葯材,如儲存過久,香氣的散發就會嚴重影響葯的質量,從而降低療效。
C. 中草葯也有有效期嗎
人們常有這樣的困惑:中草葯是否像西葯一樣也有有效期?自己家裡長期貯藏的一些中草葯還能用嗎?對於中成葯,一般其有效期在三年左右,要是超過三年就不要用了。但對於中草葯的有效期,目前國家還沒有出台統一的標准,
中草葯大都經過乾燥及炮製處理,一般可以保存較長時間,但有些葯物存放時間過長,葯效就會減退,還有一些容易揮發的葯品保存時間更短。但不同的中草葯依據其質地、儲存條件的確存在著不同的有效期,如植物類、動物類的中草葯材儲存不當易變質,而礦物質類中草葯儲存不當易揮發,出現這些情況都會導致中葯材療效下降。有的中葯材儲存時間過長,雖然外觀上沒有發生霉變、蟲蛀等現象,但療效已降低。
從中葯材的質地來看,它們的有效期有很大的區別。如黃連可以保存10年,陳皮是儲存越久越好,而田七很堅硬,也不容易揮發。但枸杞等含有大量脂肪油的中葯材,存放時間一長極易走油,再如藿香、薄荷、荊芥等,保存時間一長,它們所含有的揮發油就揮發掉了,有效成分就降低了。此外,中草葯由於化學成分自然分解、揮發、升華而不能久貯的應特別注意,如松香,久貯後溶解度會降低,明礬、芒硝久貯易風化失水,洋地黃、麥角久貯有效成分易分解等。新鮮細辛的鎮咳作用強,當儲存6個月後就會失去鎮咳效用。
D. 中葯會過期嗎
不是絕對不可以,但是建議葯物在過期後立即妥善處理,其實葯物的有效期是按照葯物穩定性來制定的,比如葯物穩定性為2年,那麼葯物的有效期一般會是1年半,那麼也就是說葯物在達到有效期標注時間時其實並不一定已經分解或者發生實質性改變,但是這是與葯物的貯存密切相關的,假如葯物在貯存過程中沒有注意葯物的儲存方法那麼會嚴重影響葯物的穩定性。以維生素C為例,在開瓶後如果沒有在短時間內服用完,那麼在大約六個月後在打開葯瓶,很有可能你會發現葯片已經發黃,那麼這就說明葯物已經分解,不可以再服用了,對於西葯制劑必須在有效期內服用,假如是沒有分裝在鋁箔包裝里的分劑量葯物,那麼在開瓶後建議在6個月內服用完畢,無論在6個月後是否服用完畢或者到達有效期標注時間都應該銷毀;對於中葯制劑比如丸劑,假如是原生葯或者中葯提取物製成,那麼即使超過有效期,在短時間內還是安全的,但是盡量不要服用過期葯物,尤其是沒有單獨分裝的葯物制劑,最好是算好服用時間,在有效期內或者開瓶後半年內服用完畢,可以省去安全隱患
E. 中葯飲片保質期如何確定
中葯在很早以前沒有保質期。現在隨著中外的不斷交流。很多人將西葯的理論運用於中葯中。當然有好有壞。西葯的成分是單體,很容易測算出其衰減期。很多人以有效單體的衰減90%為失效期。但中葯是個復合物(若干單體組成)。很難判斷其有效期。例如大黃,其中主要成分為結合蒽醌和游離蒽醌。游離蒽醌是抗炎的主要成分,結合蒽醌是瀉下的主要成分。游離蒽醌還有5中形式,結合蒽醌在一定條件下還可以轉化成游離蒽醌。所有說,很難判斷其某個單體是增還是減,也無法判斷其效期。但2000年後中成葯的復方制劑已經強制寫明有效期。所有也逐漸進行相應的試驗和考察。再新葯報批過程有一套程序。中葯飲片遲早也會走成葯的路線。現在只是對不同中葯有不同的要求。含揮發油的需要陰涼存放(如薄荷)。見光易分解的要避光(如天然牛黃)。如果貯存的好,有效期就長。如果不好,就短。很難用具體的時間判斷。如有真空包裝還能保證,但大多數中葯還是暴露空氣中,所有無法判斷有效期。我廠的原料我曾將發現有10年前采購的,但經過嚴格的判斷,各種成分仍能達到葯典要求,所有仍未過期。所有,中葯的有效期需要先確定包裝,然後規定貯存條件和原料的初始狀態才能談及效期。完善中葯有效期是一個漫長的道路。
F. 中葯的保質期一般為多久
當很多人生病之後會根據病情選擇用中葯進行治療的,根據不同的疾病使用的中葯也會有所不同,在治療很多疾病的時候中葯有著特殊的功效。當然中葯也有著獨有的特性和保質期,在保存中葯的時候根據不同的中葯以及中葯的保存狀態,保質期也會有著一定的區別,當中葯變質之後就不能在使用了。
1、煎好的中葯能放多久
目前代煎的中葯湯劑最常見的包裝是真空密封包裝,其次也可用患者自己提供的器皿來盛放。
研究發現,溫度越高葯液變質越快,在氣溫較高的季節里,室溫在25℃以上,一般湯劑保存不超過2天,如果冷藏,則一般保存7天不會有變質現象。另外,不同方劑即使在同一條件下,變質程度差異也較大,若葯液內澱粉、蛋白質、糖類等成分含量較多,則變質更快。
2、乾的中葯能放多久
通過現代葯理學的研究手段發現,大黃中的蒽醌苷類物質是其發揮瀉下作用的主要成分,但是隨著儲存時間的延長,蒽醌苷類物質會逐步地被水解為蒽醌的苷元,瀉下作用就會逐步地減弱。
中葯放置時間過長有效成分會丟失,所以它的葯效也會明顯降低,中葯在儲存過程當中常常會出現一些變異的現象,比如說容易被蟲咬、發霉、腐爛、變色變味等,所以中葯是有保質期的,不是放置時間越長效果越好。
中葯變質的因素
溫度
葯材在溫度方面都有一定的適應范圍。溫度過高過低都會使葯材質量發生變化。當溫度在35度以上時,含脂肪的葯物就會因受熱而使油質分離,從而少油;含揮發油多的葯物也會因受熱而使芳香氣味散失;動植物膠類和部分樹脂類葯物,受熱後又易於發軟、粘連成塊或融化。
溫度在20~35度時,由於有利於蟲害、黴菌等孽生繁殖,而使某些葯物生蟲、發霉以至變質。
濕度
濕度是指空氣中水蒸氣含量多少的程度,也就是空氣潮濕的程度。葯物本身能否保持正常的含水量,與空氣的濕度有密切的關系。一般葯物的正常含水量約10~20%。如空氣中水蒸氣多,葯物大量地吸收水分而使含水量增加(受潮),就容易發生霉爛變質現象。
空氣
空氣含有多種成分,其中以氧氣最容易與葯物的某些成分發生化學變化,而影響質量。通常所見到的丹皮、黃精等的顏色變深,就是因為它們所含的鞣質、油質及糖分等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發生變化而形成的。
中葯常見變質現象
霉變
即發霉,系中成葯外表或內部生長黴菌的現象。
酸敗
亦稱酵解,即中葯經日光照射或高溫,產生發酵,變味,變色而不能葯用。
揮發
是指葯物在高溫下所含揮發油散失或走油;乙醇揮發後醇浸出物發生沉澱,從而使有效成分失去。
渾濁沉澱
是液體中葯的常見變質現象,中成葯的液體制劑在低溫條件下容易發生沉澱或變質。
G. 中葯有保質期嗎
中成葯,都有保抄質期(有效期)的,一般為1~3年不等。過了保質期(有效期)是絕對不能使用的。
如果您問的是中葯材,那麼是沒有嚴格的保質期的,甚至有的中葯是越陳越好,根據各個葯材的功效和保存情況,可以在用前請人鑒定一下,一般沒有發霉、蟲蛀等等還是可以使用的。
H. 名貴葯材要怎麼保存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醫葯養生已經被更多的普通人所認知,很多家庭都會購買一些常用的中葯材,做日常的保健之用,葯材保存不當,容易使其變質,會影響葯材的療效。一般都應將葯材放置於陰涼通風的地方,以免受潮發霉變質。但有些特殊的葯材應該特別注意,例如含糖量比較多的,如枸杞,極易吸潮泛油、發霉和蟲蛀;而且其成分的色質也極不穩定,容易變色,是中葯材中較難保養的品種,可將枸杞子用乙醇噴霧拌勻,然後用無毒性的塑料袋裝好,排除空氣,封口存放,隨用隨取。此種方法既可防止蟲蛀,又可以使其色澤鮮艷如鮮品;或將枸杞子置於冰箱中0-4℃保存。另外參類,如野山參、紅參、糖參、生曬參、西洋參等,因含有較多的糖類、黏液質和揮發油等,所以容易出現受潮、泛油、發霉、變色、蟲蛀等變質現象。對確已干透的參,可用塑料袋密封以隔絕空氣,置陰涼處保存即可。也可用塑料袋包好扎緊袋口,置於電冰箱冷凍室里,就能保存較長時間。
如果是常用作泡水喝的菊花、金銀花等花類葯材,因為含有揮發油類成分,且易變色、生蟲,長時間保存,就要貯存在密閉的容器中,放置在陰涼乾燥處,避光保存。
<淘寶掌櫃 康美官方旗艦店>整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