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羅馬條約期限

羅馬條約期限

發布時間:2021-05-03 19:22:35

❶ 名詞解釋:羅馬條約

1957年3月25日, 法國、西德,、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6國的政府首腦和外長在羅馬簽署《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後來人們把這兩個條約統稱為《羅馬條約》,同年7月19日到12月4日,6國議會先後批准了《羅馬條約》,條約於1958年1月1日生效,該條約的生效標志著歐洲經濟共同體正式成立。

《羅馬條約》共有6大部分248條;,並附有11份議定書和3個專約,以及若干清單。《羅馬條約》 在序言中開宗明義的強調它的目的是:消除分裂歐洲的各種障礙,加強各成員國經濟的聯結,保證它們的協調發展,在歐洲各國之間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盟的基礎等。與一般國際條約不同,《羅馬條約》是元期限的,而且沒有規定退出條約的程序,卻有歡迎其他歐洲國家參加共同體的條款。這表明歐洲經濟共同體的倡導者要把6 國共同體看作是一個更加廣泛的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基礎和起點。

《羅馬條約》涉及的內容極其廣泛,其中心內容是建立關稅同盟和農業共同市場,要求逐步協調經濟和社會政策,實現商品、人員、勞務和資本的自由流通,關於工業品關稅同盟,條約規定在12年過渡時期內分三個階段,逐步取消成員國的現有一切關稅和貿易限制。

《條約》規定了對一些特殊商品允許採取例外措施,制定了保護條款,同意對發生國際收支不平衡的成員國,可以對第三國,甚至在較小程度上對成員國實行貿易限制,或者對那些有經濟困難的部門或地區實施保護措施。關於農業共同市場,《條約》規定共同市場應擴大到農業和農產品的貿易,但對共同農業政策,只是規定了一些原則)要求在過渡時期結束前制定這項政策。至於具體細則規走在條約實施後兩年內再草擬。《條約》還規走:在過渡時期結束前應實現人員:勞動和資本的自由流通。此外,對運輸政策、貿易政策、經濟發展趨勢政策、國際收支政策的接近和一致,對國內稅率:競爭規則、財政收入等也作了規定。

在社會政策方面,《條約)要求各成員國之間在社會問題上密切合作。決定設立歐洲社會基金,作為歐同體的社會政策的了部分,旨在改進共同體內工人就業的機會和幫助工人流動。《條約》還決定設立歐洲投資銀行,其主要任務是促進蕭條地區的經濟和促進工業企業的現代化和改造,以及對單獨一國不易舉辦的新工業企業提供資金。《羅馬條約》與一般只規定參加國的權利和義務的國際條約不一樣,它規定建立一個擁有一定獨立權力的締約國聯合組成的共同體,設置了一套具有一定許可權的共同體機構,這套機構是實現條約規定的目標和各項政策措施的組織保證,也提供了歐洲經濟共同體所特有的政治發展的可能性。《羅馬條約》確定的共同體主要機構有:部長理事會、執行委員會。歐洲議會、歐洲法院。條約還規定設置一系列附屬機構和專門

❷ 急!!!!!!!TRIPs的法律效力是什麼要詳細的!!!!!!!

TRIPs協議是目前世界上最為全面的多邊知識產權協議,具有約束全體WTO成員的效力。
我國於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WTO,也就加入了Trips協議。
Trips協議根據成員的發展水平規定了不同的過渡期。發達國家應自1996年1月1日起滿足Trips協議的所有規定,而發展中國家和經濟轉型國家的過渡期為5年,最不發達的國家的過渡期是11年。

❸ 什麼是羅馬條約啊高手 :::::::::>:>:>

1957年3月25日, 法國、西德,、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6國的政府首腦和外長在羅馬簽署 《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後來人們把這兩個條約統稱為《羅馬條約》,同年7月19日到12月4日,6國議會先後批准了《羅馬條約》,條約於1958年1月1日生效,該條約的生效標志著歐洲經濟共同體正式成立。

❹ 哪一年歐共體第一次提出建立經濟與貨幣聯盟

少專家者區域體化建立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統市場、經濟貨幣聯盟政治聯盟五層歐洲體化始跨越自由貿易區階段於 19687月1實現關稅同盟於1993基本建歐洲統市場於19991月1歐元順利啟首先11員實現貨幣聯盟目前建設完善經濟貨幣聯盟階段並實現政治聯盟積極創造條件 【關稅同盟】歐盟關稅同盟起點著手建立共同市場並向經濟與貨幣聯盟種經濟體化高形式發展關稅同盟歐洲聯盟存發展基礎歐盟於19687月1完羅馬條約賦予取消員間貿易限制關稅及統各外關稅稅率任務比原計劃提前半建關稅同盟歐盟員間雖取消所關稅並建立統共同海關稅則較間內員間海關手續許形壁壘仍阻礙著商品自由流通19941月1歐盟頒布新海關簡化海關程序手續統海關規則 【統市場】19856月米蘭首腦議期間歐委式提關於建設內部統市場白皮書其列舉300項具體措施(定282項)提要歐共體內部建立界統市場真實行員、商品、資本、服務自由流通 198512月統市場白皮書理事批准 推進白皮書實施19862月1728別盧森堡海牙舉行首腦議簽署《單歐洲文件》提實施白皮書282項措施具體計劃間表並提遲1993初式建立統市場另外文件《羅馬條約》進行第重要修改效數取代致同意作統市場關事務決策程序效便利理事委員建設統市場努力19931月1歐洲統市場宣布基本建並式投入運作經斷完善,現已取: 1. 通系列關公共采購建築市場規加強透明度市場監督放公共市場(尚包括運輸、能源與電訊); 2.協調各員直接稅、增值稅與消費稅等面規減少各員稅收差別; 3.使資本市場與金融服務自由化; 4.標准化面面通歐盟統技術規另面各員相互承認技術標准與認證排除技術標准面貿易障礙; 5、通相互承認歷技術證書使自能夠自由其員業申根協定員間通取消邊境檢查使員自由流; 6、通協調員公司關知識產權(商標與專利)立企業創造便利工業合作良基礎; 進步消除員自由流面障礙19856月、德、荷蘭、比利、盧森堡5盧森堡與德交界鎮申根簽署關於員自由流通協議簡稱《申根協議》意利(199011月27)、西班牙葡萄牙(199111月18)、希臘(199211月6)、奧利(19954月21)先加入19953月26申根協議首先、德、荷、比、盧、葡、西7效7員及其歐盟家員均7 間自由往第三員要取申根簽證簽證效期內7間自由通行意利奧利別於199710月12月始執行申根協議19983月31起意利奧利都取消與申根家間所邊境檢查2000-月-希臘始執行申根協議199612月丹麥、芬蘭瑞典簽署同意加入申根協議議定書英爾蘭目前尚未加入申根協議199710月簽署《阿約》申根協議所取納入體化19995月1《阿約》效申根協議秘書處式並入歐盟理事秘書處 【經濟貨幣聯盟】經濟貨幣聯盟(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簡稱經貨聯盟(EMU)歐盟早《羅馬條約》第2條提要建立經濟貨幣聯盟196912月總統蓬皮杜倡議歐盟六創始舉行首腦議作建立歐洲經貨聯盟原則性決定並於1970提維爾納報告(Werner Report)提10間三階段建立經貨聯盟設想由於受70代初美元危機石油危機沖擊努力沒功各謀求其貨幣合作途徑減少美元危機沖擊 1989歐委主席德洛爾首專門委員再提三階段建立經貨聯盟報告史稱德洛爾報告19896月馬德首腦議通該報告歐洲經貨聯盟始進入實質性建設期經貨聯盟第階段19907月1始其目標要求員歐洲貨幣體系基礎進步加強協調取消家外匯管制促進資本流通同各員加入歐洲貨幣體系匯率機制縮匯率浮 齲?span style="mso-bidi-font-weight:bold">第二階段自19941月1始蘭克福立歐洲貨幣局進步協調各員貨幣政策並加強歐洲貨幣單位確定統加入經貨聯盟標准間表;第三階段晚於19991月1始逐步取消歐元區員貨幣逐步推廣歐洲單貨幣直至完全建立經貨聯盟 19991月1歐洲經貨聯盟第三階段式始歐元始銀行、外匯交易公共債券等面式使 YJ_oneday 2009-09-03 23:37:09 關稅同盟指兩或兩家締結協定,建立統關境,統關境內締約相互間減讓或取消關稅,關境外家或區商品進口則實行共同關稅稅率外貿政策 [編輯]關稅同盟主要特徵 關稅同盟主要特徵:員相互間僅取消貿易壁壘實行自由貿易建立共同外關稅說關稅同盟員除相互同意消除彼貿易障礙外採取共同外關稅及貿易政策GATT規定關稅同盟立即立經段期間逐步完則應合理期限內完期限般超10 [編輯本段] 建立關稅同盟前提條件 1、已建立關稅同盟或簽訂臨協定締約非同盟或臨協定參加所實施關稅或其貿易規章體高於或嚴於建立同盟或簽訂協定前各組領土所實施相應措施般限制水平 2、建立自由貿易區或訂立臨協定各組領土非貿易集團或協定參加貿易所實施關稅其貿易規章高於或嚴於組共同關稅領土前所實施相應限制措施 3、述臨協定應訂合理期限內立關稅同盟或自由貿易區計劃進程表 [編輯本段] 關稅同盟排性保護措施 關稅同盟排性保護措施主要各項: 1、減低直至取消同盟內部關稅達目同盟往往規定員同盟內部必須定期限內階段、逐步各自現行外關稅稅率渡同盟所規定統關稅稅率直至取消員彼間關稅 2、制定統外貿易政策外關稅稅率外面同盟員必須規定間內別調高或調低各自原外關稅稅率終建立共同外關稅稅率;並且逐步統各自外貿易政策外歧視政策進口數量限制等; 3、同盟外進口商品根據商品種類提供同徵收共同差別關稅特惠稅率、協定稅率、惠稅率、普通優惠稅率、普通稅率; 4、制定統保護性措施進口限額、衛防疫標等等 [編輯本段] 共同外關稅建立意義 1、避免自由貿易區需要原產原則作補充保持商品流問題代替原產原則築起共同外壁壘意義看關稅同盟比自由貿易區排性更強些 2、使員家主權讓給經濟體化組織程度更些致旦家加入某關稅同盟失自主關稅權利現實比較典型關稅同盟1958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 [編輯本段] 關稅同盟類 關稅同盟體兩類: 類發達家間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關稅同盟其目於確保西歐家市場抵制美產品競爭促進內部貿易發展積極推進歐洲經濟體化進程 另類由發展家建立關稅同盟其目主要維護本區各民族利益促進區內經濟合作共同發展非關稅同盟與經濟聯盟安第斯條約組織、加勒比共同體共同市場、西非家經濟共同體、湖家經濟共同體、非家經濟共同體等 [編輯本段] 關稅同盟具體內容 關稅同盟歐洲始經濟體化組織形式內產行減免關稅貿易限制商品自由流;外實行統關稅外貿易政策關稅同盟兩種經濟效應靜態效應態效應 靜態效應 貿易創造效應貿易轉移效應貿易創造效應指產由產本較高內產轉向本較低貿易象產本其員進口產品所帶利益貿易轉移效慶指產品產本較低非員進口轉向本較高員進口損失參加關稅同盟代價貿易創造效應於轉移效應參加關稅同盟給員帶綜合效應凈效應意味著員經濟福利水平提高;反則凈損失經濟福利水平降 態效應 關稅同盟僅給參加帶靜態影響給帶某些態影響種態效應比其靜態效應更重要員經濟增重要影響 關稅同盟態優勢: 1、關稅同盟第態效應市場效應(或規模經濟效應)關稅同盟建立員間產品相互口創造良條件種市場范圍擴促進企業產發展使產者斷擴產規模降低本享受規模經濟利益並且進步增強同盟內企業外特別非員同類企業競爭能力關稅同盟所創造市場效應引發企業規模經濟實現 2、關稅同盟建立促進員間企業競爭各員組關稅同盟前許部門已經形內壟斷幾家企業期占居內市場獲取超額壟斷利潤利於各資源配置技術進步組關稅同盟由於各市場相互放各企業面臨著自於其員同類企業競爭結各企業競爭取利位必紛紛改善產經營效率增加研究與發投入增強採用新技術意識斷降低產本同盟內營造種濃烈競爭氣氛提高經濟效率促進技術進步 3、關稅同盟建立助於吸引外部投資關稅同盟建立意味著自非員產品排斥同盟外家抵消種利影響能產點轉移關稅同盟內些家直接產並銷售便繞統關稅非關稅壁壘客觀便產種伴隨產轉移資本流入吸引量外直接投資 關稅同盟態劣勢: 1、關稅同盟建立促新壟斷形關稅同盟外排性種保護所形新壟斷技術進步嚴重障礙除非關稅同盟斷新員加入斷新刺激否則由產技術進步緩慢現象容忽視 2、關稅同盟建立能拉員同區間經濟發展水平差距關稅同盟建立資本逐步向投資環境比較區流沒促進區平衡發展政策些家落區與先進區差別逐步拉 關稅同盟自由貿易區經濟體化兩種形式戰世界經濟發展種重要現象 [編輯]關稅同盟與自由貿易區 根據關貿總協定第二十四條第8款(甲)項規定:"關稅同盟應理解單獨關稅領土代替兩或兩關稅領土①同盟組領土間貿易或至少些領土產品實質所貿易實質已取消關稅其貿易限制……;②同盟每員於同盟外領土貿易已實施實質同關稅或其貿易規章"根據定義關稅同盟兩基本特徵: ①同盟內取消切內部關稅壁壘晨關稅措施; ②同盟員採取統外關稅壁壘非關稅壁壘 根據關貿總協定第二十四條第8款(乙)項規定:"自由貿易區應理解由兩或兩關稅領土所組集團原產於些組領土產品貿易已實質取消關稅或其貿易限制集團……"自由貿易區兩特點面該集團內員相互間取消關稅或其貿易限制;另面各員各自獨立保留自外貿易政策尤其關稅政策所自由貿易區稱半關稅同盟

滿意請採納

❺ 羅馬條約有哪些規定

《羅馬條約》規定,共同體的目標是促進成員國經濟活動的和諧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促進各成員國間發展密切的關系。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條約規定,在各成員國之間取消商品進出口關稅和定量限制,廢除阻止人員、勞務和資本自由流動的各種障礙,建立共同的農業政策、運輸政策,建立對待第三方國家的共同關稅率和貿易政策,建立保護競爭的制度。

根據條約規定,經濟共同體和原子能共同體分別建立機構,前者的機構有:部長理事會,是共同體的最高決策機構;執行委員會,是部長理事會的執行機構,負責日常工作;歐洲議會,是咨詢和監督機構;歐洲法院,是仲裁機構。1967年,煤鋼共同體、原子能共同體的機構,與經濟共同體機構合並為單一機構,統稱為歐洲共同體。

1961年,英國申請加入歐共體,隨後愛爾蘭、丹麥、挪威三國也申請加入。法國總統戴高樂認為,英國與美國的關系過於密切,英國加入歐共體會引來美國對歐共體的控制,因此否決了英國的申請。1967年英國再次申請加入歐共體,又被法國否決。1969年戴高樂下台,新任法國總統蓬皮杜決定不再阻止英國加入歐共體。1973年1月1日,英國、愛爾蘭、丹麥三國正式加入歐共體。歐共體九國的人口、國民生產總值、出口貿易額、外匯儲備等,都超過美國,美國驚呼「遇到了夢想不到的挑戰」。

此後,歐共體進一步擴大。1981年1月1日,歐共體接納希臘為成員國;1986年1月1日,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國正式加入歐共體;1995年1月1日,瑞典、挪威、芬蘭加入歐共體。

1968年7月,歐共體成員國之間取消了工業品的關稅和限額,實現工業品在共同體內自由流通,並建立對外的關稅同盟。這比《羅馬條約》規定的期限,提前了一年半。1969年,歐共體又實現共同的農業政策,並基本實現人員的自由流動。這些成就促進了各成員國經濟的發展。

❻ 二戰之後歐洲聯合起來形成共同體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西歐各國面積狹小,地域相連,經濟結構和體制發展水平比較接近,彼此之間的政治體制、價值觀念、意識形態、宗教信仰等也基本相同,經濟上生產高度發達,各國之間的經貿交往密切。

一、生產力迅速發展的迫切需要。戰後,生產力大大提高,這時經濟協作范圍更加廣闊,生產和資本的國際化大大加強,出現了許多大型的跨國公司,這就使西歐六國經濟聯系變得更加密切。如何處理國與國之間的經濟關系,需要一個超出一國范圍的國際機構進行協調。

二、戰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高度發展為國際間的協調提供了基礎。二戰後,各國為協調經濟,普遍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國家干預經濟的體制日趨完善,這就為國際間的協調准備了條件。國際間的協調實際就是國家干預經濟的原則在國際間的運用。

三、戰後國際形勢與西歐地位的變化促使西歐走聯合之路。戰後初期西歐各國痛感蘇聯的威脅,不得不依賴美國的保護,這又導致了西歐與美國之間的政治的不平等,經濟上受約束,失去了往日的大國地位。他們認識到單靠一國的力量根本無法與美蘇相抗衡,因此只有加強各國之間的聯合,才能維護他們在歐洲乃至世界上的地位,五六十年代西歐經濟迅猛發展,使得要求聯合的呼聲更為強烈。

四、美國戰後初期的對歐政策,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西歐的聯合;主要是指戰後初期美國的馬歇爾計劃。美國在推行馬歇爾計劃的時候,有一個前提條件,要求西歐各國聯合起來向美國提出一個總的援助計劃,並且要求承諾減少關稅和貿易壁壘;政治上允許西德加入北約,在大西洋內部解決了重新武裝德國的問題,這就緩解了法國對重新武裝德國的恐懼感,使法德之間的關系緩和下來,有意無意的加速了歐洲的聯合。

1957年3月29日法、意、荷、比、盧、西德六國首腦和外長在羅馬簽署了兩個條約,即《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歐洲原子能聯營條約》,統稱《羅馬條約》;六國先後批准,於1958年1月生效。《羅馬條約》沒有規定期限和退出條約的程序,卻有歡迎其他國家加入這一條約的條文,這是開放性的條約,這也說明西歐六國把共同體看作是一個更加廣泛的歐洲一體化的基礎和起點。

❼ 歐盟委員會的選舉換屆時限

歐盟議會5年一次的換屆選舉
歐洲聯盟(簡稱歐盟,European Union -- EU)是由歐洲共同體 (European communities) 發展而來的,是一個集政治實體和經濟實體於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的區域一體化組織。1991年12月,歐洲共同體馬斯特里赫特首腦會議通過《歐洲聯盟條約》,通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簡稱《馬約》)。1993年11月1日,《馬約》正式生效,歐盟正式誕生。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
1946年9月,英國首相丘吉爾曾提議建立 「歐洲合眾國」。1950年5月9日,當時的法國外長羅貝爾·舒曼(1886年-1963年)代表法國政府提出建立歐洲煤鋼聯營。這個倡議得到了法、德、意、荷、比、盧6國的響應。1951年4月18日,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在巴黎簽訂了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又稱《巴黎條約》)。1952年7月25日,歐洲煤鋼共同體正式成立。1957年3月25日,這六個國家在羅馬簽訂了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統稱《羅馬條約》。1958年1月1日,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正式組建。1965年4月8日,六國簽訂的《布魯塞爾條約》決定將三個共同體的機構合並,統稱歐洲共同體。但三個組織仍各自存在,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布魯塞爾條約》於1967年7月1日生效,歐洲共同體正式成立。1973年後,英國、丹麥、愛爾蘭、希臘、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後加入歐共體,成員國擴大到12個。
歐共體12國間建立起了關稅同盟,統一了外貿政策和農業政策,創立了歐洲貨幣體系,並建立了統一預算和政治合作制度,逐步發展成為歐洲國家經濟、政治利益的代言人。 1991年12月11日,歐共體馬斯特里赫特首腦會議通過了以建立歐洲經濟貨幣聯盟和歐洲政治聯盟為目標的《歐洲聯盟條約》,亦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簡稱「馬約」)。1993年11月1日「馬約」正式生效,歐共體更名為歐盟。這標志著歐共體從經濟實體向經濟政治實體過渡。1995年,奧地利、瑞典和芬蘭加入,使歐盟成員國擴大到15個。歐盟成立後,經濟快速發展,1995年至2000年間經濟增速達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1997年的1.9萬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2.06萬美元。歐盟的經濟總量從1993年的約6.7萬億美元增長到2002年的近10萬億美元。
2002年 11月18日,歐盟15國外長會議決定邀請塞普勒斯、匈牙利、捷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馬爾他、波蘭、 斯洛伐克和斯洛維尼亞10個中東歐國家入盟。2003年4月16日,在希臘首都雅典舉行的歐盟首腦會議上,上述10國正式簽署入盟協議。2004年5月1日,這10個國家正式成為歐盟的成員國。這是歐盟歷史上的第五次擴大,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擴大。2007年1月,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兩國加入歐盟,歐盟經歷了6次擴大,成為一個涵蓋27個國家總人口超過4.8億的當今世界上經濟實力最強、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國家聯合體。>>

2003年7月,歐盟制憲籌備委員會全體會議就歐盟的盟旗、盟歌、銘言與慶典日等問題達成了一致。根據憲法草案:歐盟的盟旗仍為現行的藍底和12顆黃星圖案,盟歌為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中的《歡樂頌》,銘言為「多元一體」,5月9日為「歐洲日 」。

歐盟的主要出版物 有:《歐洲聯盟公報》、《歐洲聯盟月報》、《歐洲文獻》、《歐洲新聞—對外關系》和《歐洲經濟》等。

歐盟的會旗 :1986年5月29日正式懸掛,會旗為天蘭色底,上面有12顆金黃色的星,表示歐洲聯盟12個成員國。製作會旗的目的是表示要建立一個統一的歐洲,增強人們對歐洲聯盟和歐洲同一性的印象。

歐盟的會徽:1988年1月開始使用,會徽的底呈蘭色,上面12顆星圍成一個圓圈,象徵著歐共體12個成員國,圓圈中間為各成員國國名。
歐盟的統一貨幣 為歐元 (euro) ,1999年1月1日正式啟用。除英國、希臘、瑞典和丹麥外的11個國家於1998年首批成為歐元國。2000年6月,歐盟在葡萄牙北部城市費拉舉行的首腦會議批准希臘加入歐元區。這次會議還決定在2003年以前組建一支5000人的聯合警察部隊,參與處理發生在歐洲的危機和沖突。2002年1月1日零時,歐元正式流通。2006年7月11日,歐盟財政部長理事會正式批准斯洛維尼亞在2007年1月1日加入歐元區 ,這將是歐元區的首次擴大。同時該國將成為新加入歐盟的10個中東歐國家中第一個加入歐元區的國家。 歐盟各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存在較大差距

歐盟的主要組織機構有:

——歐洲理事會 (European Council),即首腦會議,由成員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及歐盟委員會主席組成;負責討論歐洲聯盟的內部建設、重要的對外關系及重大的國際問題。每年至少舉行兩次會議。歐洲理事會主席由各成員國輪流擔任,任期半年。順序基本按本國文字書寫的國名字母排列。現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為德國,任期為2007年1月1日至6月30日。歐洲理事會是歐盟的最高權力機構,在決策過程中採取協商一致通過的原則。理事會下設總秘書處。

——歐盟理事會,即部長理事會,主席由各成員國輪流擔任,任期半年
——歐盟委員會 (Commission of European Union) ,是歐洲聯盟的常設機構和執行機構,負責實施歐洲聯盟條約和歐盟理事會作出的決定,向理事會和歐洲議會提出報告和立法動議,處理聯盟的日常事務,代表歐盟對外聯系和進行貿易等方面的談判等。在歐盟實施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范圍內,只有建議權和參與權。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法律大街200號一座十字形的大廈內。根據《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簡稱《馬約》),自1995年起,歐盟委員會任期為5年,設主席1人、副主席2人。該委員會由來自不同成員國的25名代表組成。現任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2004年11月上任;歐盟負責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級代表索拉納,1999年任職。

歐盟委員會主席人選由歐盟各成員國政府征詢歐洲議會意見後共同提名,歐盟委員會其他委員人選由各成員國政府共同協商提議。按此方式提名的歐盟委員會主席和其他委員需一起經歐洲議會表決同意後,由歐盟成員國政府共同任命。

——歐洲議會 (European Parliament) ,是歐洲聯盟的執行監督、咨詢機構,在某些領域有立法職能,並有部分預算決定權,並可以三分之二多數彈劾歐盟委員會,迫其集體辭職。議會大廈設在法國斯特拉斯堡,議會秘書處設在盧森堡;自1979年起,歐洲議會議員由成員國直接普選產生,任期5年。現任議長是來自德國的資深議員漢斯-格特·珀特林,2007年1月當選。
此外,歐盟機構還包括設在盧森堡的歐洲法院和歐洲審計院。

——歐洲法院是歐盟的仲裁機構,負責審理和裁決在執行歐盟條約和有關規定中發生的各種爭執。現有15名法官和9名檢察官,由成員國政府共同任命。

——歐洲審計院負責歐盟的審計和財政管理。審計院1977年成立,由12人組成。

❽ 《羅馬條約》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羅馬條約》的主要內容
1957年3月25日, 法國、西德,、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6國的政府首腦和外長在羅馬簽署《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後來人們把這兩個條約統稱為《羅馬條約》,同年7月19日到12月4日,6國議會先後批准了《羅馬條約》,條約於1958年1月1日生效,該條約的生效標志著歐洲經濟共同體正式成立。

《羅馬條約》共有6大部分248條;,並附有11份議定書和3個專約,以及若干清單。《羅馬條約》 在序言中開宗明義的強調它的目的是:消除分裂歐洲的各種障礙,加強各成員國經濟的聯結,保證它們的協調發展,在歐洲各國之間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盟的基礎等。與一般國際條約不同,《羅馬條約》是元期限的,而且沒有規定退出條約的程序,卻有歡迎其他歐洲國家參加共同體的條款。這表明歐洲經濟共同體的倡導者要把6 國共同體看作是一個更加廣泛的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基礎和起點。

《羅馬條約》涉及的內容極其廣泛,其中心內容是建立關稅同盟和農業共同市場,要求逐步協調經濟和社會政策,實現商品、人員、勞務和資本的自由流通,關於工業品關稅同盟,條約規定在12年過渡時期內分三個階段,逐步取消成員國的現有一切關稅和貿易限制。

《條約》規定了對一些特殊商品允許採取例外措施,制定了保護條款,同意對發生國際收支不平衡的成員國,可以對第三國,甚至在較小程度上對成員國實行貿易限制,或者對那些有經濟困難的部門或地區實施保護措施。關於農業共同市場,《條約》規定共同市場應擴大到農業和農產品的貿易,但對共同農業政策,只是規定了一些原則)要求在過渡時期結束前制定這項政策。至於具體細則規走在條約實施後兩年內再草擬。《條約》還規走:在過渡時期結束前應實現人員:勞動和資本的自由流通。此外,對運輸政策、貿易政策、經濟發展趨勢政策、國際收支政策的接近和一致,對國內稅率:競爭規則、財政收入等也作了規定。

在社會政策方面,《條約)要求各成員國之間在社會問題上密切合作。決定設立歐洲社會基金,作為歐同體的社會政策的了部分,旨在改進共同體內工人就業的機會和幫助工人流動。《條約》還決定設立歐洲投資銀行,其主要任務是促進蕭條地區的經濟和促進工業企業的現代化和改造,以及對單獨一國不易舉辦的新工業企業提供資金。《羅馬條約》與一般只規定參加國的權利和義務的國際條約不一樣,它規定建立一個擁有一定獨立權力的締約國聯合組成的共同體,設置了一套具有一定許可權的共同體機構,這套機構是實現條約規定的目標和各項政策措施的組織保證,也提供了歐洲經濟共同體所特有的政治發展的可能性。《羅馬條約》確定的共同體主要機構有:部長理事會、執行委員會。歐洲議會、歐洲法院。條約還規定設置一系列附屬機構和專門

❾ 請簡述羅馬公約的演變歷程和國際地位

1957年3月25日, 法國、西德,、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6國的政府首腦和外長在羅馬簽署《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後來人們把這兩個條約統稱為《羅馬條約》,同年7月19日到12月4日,6國議會先後批准了《羅馬條約》,條約於1958年1月1日生效,該條約的生效標志著歐洲經濟共同體正式成立。
《羅馬條約》共有6大部分248條;,並附有11份議定書和3個專約,以及若干清單。《羅馬條約》 在序言中開宗明義的強調它的目的是:消除分裂歐洲的各種障礙,加強各成員國經濟的聯結,保證它們的協調發展,在歐洲各國之間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盟的基礎等。與一般國際條約不同,《羅馬條約》是元期限的,而且沒有規定退出條約的程序,卻有歡迎其他歐洲國家參加共同體的條款。這表明歐洲經濟共同體的倡導者要把6 國共同體看作是一個更加廣泛的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基礎和起點。

閱讀全文

與羅馬條約期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
著作權共同所有 瀏覽:778
二手途達轉讓 瀏覽:518
馬鞍山市花湖 瀏覽:480
永樂票務投訴 瀏覽:951
龍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186
興國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131
開封計程車投訴電話是多少 瀏覽:101
甘肅省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612
馬鞍山父子身份 瀏覽:192
觀通杭州知識產權 瀏覽:10
認繳資本期限 瀏覽:855
黑龍江企業培訓師證書查詢 瀏覽:16
投資被騙報案有期限嗎 瀏覽:199
江蘇哲力知識產權招聘 瀏覽:186
溫州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54
英樹創造101投票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