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公司解除員工以後,補償期限時間是多久因公司一直不解決。
一、用人單位不支付經濟補償金的,你可以在1年之內申請勞動仲裁,要求支付。
二、如何申請勞動仲裁:
1、去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原勞動局)內的勞動爭議仲裁委,申請勞動仲裁,立案時需攜帶:仲裁申請書2份、申請人身份證復印件1份;相關證據復印件和證據清單2份;用人單位的工商登記信息(北京地區不需要提供登記信息)!
2、提交材料後,5個工作日仲裁委給予立案,然後給雙方舉證期,給對方答辯期;然後開庭審理,之後對你們雙方進行調解,調解不成仲裁委會下達裁決書;勞動仲裁60天內結案;對於裁決書不服,我們可以起訴到法院;
3、可以不請當地律師代理,自己親自處理,我可以為你提供遠程指導,一樣能勝訴,且勞動仲裁委不收費;
4、申請勞動仲裁期間,不耽誤你去新單位工作!
B. 承包合同未到期,但承辦方私延長承包期限,領取補償款,如何定性處罰
私自延長這個補償不是應該歸承包人獲得嗎
C. 怎麼看paypal延長補償申請期限至180天
對啊 這個是犧牲賣家的利益 來換取買家的支持 沒有賣家 買家買個屁哦 無疑是飲鴆止渴 自掘墳墓 悲哀悲哀啊 paypal竟然能出這樣的政策 離倒閉不遠了 誰還敢用啊 這樣胡來 paypal的高層造嗎? 大家一定要行動起來 抵制paypal
D. 施工工期延長如何賠償
要找到工期索賠的原因。
如果 原因是由建設發包方,或者設計方引起的,業主或上級主管部門會制定索賠的相關規定,可以按程序索賠。
詳細計算方法請參照:http://www.xici.net/b893791/d82893145.htm
工程延誤是指工程實施過程中任何一項或多項工作實際完成日期遲於計劃規定的完成日期,從而可能導致整個合同工期的延長。工程工期是施工合同中的重要條款之一,涉及到業主和承包人多方面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工程延誤對合同雙方一般都會造成損失。業主因工程不能及時交付使用、投入生產,就不能按計劃實現投資效果,失去盈利機會,損失市場利潤;承包人因工期延誤而會增加工程成本,如現場工人工資開支、機械停滯費用、現場和企業管理費等,生產效率降低,企業信譽受到影響,最終還可能導致合同規定的誤期損害賠償費處罰。因此工程延誤的後果是形式上的時間損失,實質上的經濟損失,無論是業主還是承包人,都不願意無緣無故地承擔由工程延誤給自己造成的經濟損失。工程工期是業主和承包人經常發生爭議的問題之一,工期索賠在整個索賠中占據了很高的比例,也是承包人索賠的重要內容之一。
1、關於工期延誤的合同一般規定
如果由於非承包人自身原因造成工程延期,在土木工程合同和房屋建造合同中,通常都規定承包人有權向業主提出工期延長的索賠要求,如果能證實因此造成了額外的損失或開支,承包人還可以要求經濟賠償,這是施工合同賦予承包人要求延長工期的正當權利。FIDIC合同條件第44條規定:「如果由於任何種類的額外或附加工程量,或本合同條件中規定的任何原因的拖延,或異常的惡劣氣候條件,或其他可能發生的任何特殊情況,而非由於承包商的違約,使得承包商有理由為完成工程而延長工期,則工程師應確定該項延長的期限,並應相應通知業主和承包商……。」我國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條件第13條也對工期可以相應順延進行了規定(參見第六章第二節)。此外,英國JCT63合同第23條、JCT80合同第25條和IFC84合同第2.3、2.4、2.5條等也有相近的規定。
2、關於誤期損害賠償費的合同一般規定
如果由於承包人自身原因未能在原定的或工程師同意延長的合同工期內竣工時,承包人則應承擔誤期損害賠償費(見FIDIC第47條,英國JCT63第23條,JCT80第24條,IFC84第2.6、2.7、2.8等條款),這是施工合同賦予業主的正當權利。具體內容主要有兩點:1)如果承包人沒有在合同規定的工期內或按合同有關條款重新確定的延長期限內完成工程時,工程師將簽署一個承包人延期的證明文件。2) 根據此證明文件,承包人應承擔違約責任,並向業主賠償合同規定的延期損失。業主可從他自己掌握的已屬於或應屬於承包人的款項中扣除該項賠償費,且這種扣款或支付,不應解除承包人對完成此項工程的責任或合同規定的承包人的其他責任與義務。|
3、承包人要求延長工期的目的
1) 根據合同條款的規定,免去或推卸自己承擔誤期損害賠償費的責任。2) 確定新的工程竣工日期及其相應的保修期。3) 確定與工期延長有關的賠償費用,如由於工期延長而產生的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分包費、現場管理費、總部管理費、利息、利潤等額外費用。
二、工程延誤的分類、識別與處理原則
1、 工程延誤的分類和識別
整個工程延誤分類見圖15.1。
圖15.1 工程延誤分類圖
1) 按工程延誤原因劃分
(1)因業主及工程師自身原因或合同變更原因引起的延誤
① 業主拖延交付合格的施工現場。在工程項目前期准備階段,由於業主沒有及時完成征地、拆遷、安置等方面的有關前期工作,或未能及時取得有關部門批準的施工執照或准建手續等,造成施工現場交付時間推遲,承包人不能及時進駐現場施工,從而導致工程拖期。
案例15.1 上海市某工程施工中發生有關拆遷的工期索賠。由於施工現場X X X路一側的舊有配電房直接阻擋了承包人的施工,使承包人的導牆和地下連續牆施工停工10天,承包人提出10天的工期索賠。但業主認為該導牆施工不在關鍵線路上而加以拒絕。承包人在對工程網路計劃分析後,證明由於拖延10天使該導牆施工從原來的非關鍵線路變成了關鍵線路,最後業主同意了3天的工期順延。
② 業主拖延交付圖紙。業主未能按合同規定的時間和數量向承包人提供施工圖紙,尤其是目前國內較多的邊設計、邊施工的項目,從而引起工期索賠。
案例15.2 某工程屋頂梁的配筋圖未能及時交付給承包人,原定93年5月20日交付的圖紙一直拖延至6月底,由於圖紙交付延誤,導致鋼筋訂貨發生困難(訂貨半個月後交付鋼筋)。因此原定6月中旬開始施工的屋頂梁鋼筋綁扎拖至8月初,再加上該地區8月份遇到惡劣的氣候條件,因氣候原因導致工程延誤1周。最後承包人向業主提出8周的工期索賠。③ 業主或工程師拖延審批圖紙、施工方案、計劃等。④ 業主拖延支付預付款或工程款。⑤ 業主提供的設計數據或工程數據延誤。如有關放線的資料不準確。⑥ 業主指定的分包商違約或延誤。
案例15.3 某工程因業主指定分包商分包的地下連續牆施工出現質量問題,結構傾斜,基坑平面尺寸減小,影響了總包商的正常施工,因而總包商向業主提出了工期索賠。⑦ 業主未能及時提供合同規定的材料或設備。
案例15.4 某工程由業主負責供應商品混凝土,但由於供應商產品供不應求,不能及時供應業主要求的商品混凝土,導致承包人樓板澆築不能按原計劃執行,因此承包人向業主提出了2周的工期索賠要求。⑧ 業主拖延關鍵線路上工序的驗收時間,造成承包人下道工序施工延誤。工程師對合格工程要求拆除或剝露部分工程予以檢查,造成工程進度被打亂,影響後續工程的開展。⑨ 業主或工程師發布指令延誤,或發布的指令打亂了承包人的施工計劃。業主或工程師原因暫停施工導致的延誤。業主對工程質量的要求超出原合同的約定。⑩ 業主設計變更或要求修改圖紙,業主要求增加額外工程,導致工程量增加,工程變更或工程量增加引起施工程序的變動。業主的其他變更指令導致工期延長等。(2)因承包商(人)原因引起的延誤由承包人原因引起的延誤一般是其內部計劃不周、組織協調不力、指揮管理不當等原因引起的。如:①施工組織不當,如出現窩工或停工待料現象。②質量不符合合同要求而造成的返工。③資源配置不足,如勞動力不足,機械設備不足或不配套,技術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低,缺乏流動資金等造成的延誤。④開工延誤。⑤勞動生產率低。⑥承包人僱傭的分包人或供應商引起的延誤等。顯然上述延誤難以得到業主的諒解,也不可能得到業主或工程師給予延長工期的補償。承包人若想避免或減少工程延誤的罰款及由此產生的損失,只有通過加強內部管理或增加投入,或採取加速施工的措施。(3)不可控制因素導致的延誤 ① 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導致的延誤。如有記錄可查的特殊反常的惡劣天氣、不可抗力引起的工程損壞和修復。
案例15.5 某工程施工中,由於持續下雨,雨量是過去20年平均值的兩倍,致使承包人的施工延誤了34天,承包人要求工程師予以順延工期。監理工程師認為延誤時間中的一半(17天)是一個有經驗的承包人無法預料的,另外的17天為承包人應承擔的正常氣候所影響,即同意延長工期17天。 ② 特殊風險如戰爭、叛亂、革命、核裝置污染等造成的延誤。 ③ 不利的自然條件或客觀障礙引起的延誤等。如現場發現化石、古錢幣或文物。
案例15.6 魯布革CI合同引水系統C2區遇到了相當大的F203斷層及許多大小溶洞,導致施工難度增大,生產效率降低,工期拖延了4.5個月。承包人提出了工期索賠。為了不影響工程按期投產,工程師只批准該單位工程延期3個月,其餘1.5個月承包人必須通過加速施工趕回。
案例15.7 某土方工程施工中,發現地下有一現場勘察中未曾發現的供水管道,於是採取將該管道改線的辦法,導致工程量增加,工期延長,為此承包人提出4個月的工期索賠。 ④ 施工現場中其他承包人的干擾。 ⑤ 合同文件中某些內容的錯誤或互相矛盾。 ⑥ 罷工及其他經濟風險引起延誤,如政府抵制或禁運而造成工程延誤;
案例15.8 某項施工合同在履行過程中,承包人因下述三項原因提出工期索賠20天:①由於設計變更,承包人等待圖紙全部停工7天;②在同一范圍內承包人的工人在兩個高程上同時作業,工程師考慮施工安全而下令暫停上部工程施工而延誤工期5天;③因雨影響填築工程質量,工程師下令工程全部停工8天,等填築材料含水量降到符合要求後再進行作業。問工程師應批准承包人展延工期多少天?
答:①由於設計變更,承包人等待圖紙的7天停工不屬於承包人的責任,應給予工期補償。②考慮現場施工人員安全而下達的暫時停工令,責任在承包人施工組織不合理,不應批准工期延展。③因雨影響填築工程的施工質量,要根據當時的降雨記錄來劃分責任歸屬。如果雨量和持續時間超過構成異常惡劣的氣候影響或不可抗力標准,則應按有經驗的承包人不可能合理預見到的異常惡劣自然條件的條款,批准展延8 天工期。如果沒有超過合同內約定的標准,盡管工程師下達了暫停施工令,但責任原因屬於承包人應承擔的風險,即承包人報送工程師批準的施工進度計劃中,他不是按一年365天組織施工,而是除了節假日外還應充分估計到不利於施工的天數而進行施工組織。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不應批准該部分的展延工期要求。
2) 按工程延誤的可能結果劃分(1)可索賠延誤 可索賠延誤是指非承包人原因引起的工程延誤,包括業主或工程師的原因和雙方不可控制的因素引起的延誤,並且該延誤工序或作業一般應在關鍵線路上,此時承包人可提出補償要求,業主應給予相應的合理補償。根據補償內容的不同,可索賠延誤可進一步分為以下三種情況:① 只可索賠工期的延誤。這類延誤是由業主、承包人雙方都不可預料、無法控制的原因造成的延誤,如上文所述的不可抗力、異常惡劣氣候條件、特殊社會事件、其他第三方等原因引起的延誤。對於這類延誤,一般合同規定:業主只給予承包人延長工期,不給予費用損失的補償。但有些合同條件(如FIDIC)中對一些不可控制因素引起的延誤,如「特殊風險」和「業主風險」引起的延誤,業主還應給予承包人費用損失的補償。② 只可索賠費用的延誤。這類延誤是指由於業主或工程師的原因引起的延誤,但發生延誤的活動對總工期沒有影響,而承包人卻由於該項延誤負擔了額外的費用損失。在這種情況下,承包人不能要求延長工期,但可要求業主補償費用損失,前提是承包人必須能證明其受到了損失或發生了額外費用,如因延誤造成的人工費增加、材料費增加、勞動生產率降低等。③ 可索賠工期和費用的延誤。這類延誤主要是由於業主或工程師的原因而直接造成工期延誤並導致經濟損失。如業主未及時交付合格的施工現場,既造成承包人的經濟損失,又侵犯了承包人的工期權利。在這種情況下,承包人不僅有權向業主索賠工期,而且還有權要求業主補償因延誤而發生的、與延誤時間相關的費用損失。在正常情況下,對於此類延誤,承包人首先應得到工期延長的補償。但在工程實踐中,由於業主對工期要求的特殊性,對於即使因業主原因造成的延誤,業主也不批准任何工期的延長,即業主願意承擔工期延誤的責任,卻不希望延長總工期。業主這種做法實質上是要求承包人加速施工。由於加速施工所採取的各種措施而多支出的費用,就是承包人提出費用補償的依據。(2)不可索賠延誤不可索賠延誤是指因可預見的條件或在承包人控制之內的情況、或由於承包人自己的問題與過錯而引起的延誤。如果沒有業主或工程師的不合適行為,沒有上面所討論的其他可索賠情況,則承包人必須無條件地按合同規定的時間實施和完成施工任務,而沒有資格獲准延長工期,承包人不應向業主提出任何索賠,業主也不會給予工期或費用的補償。相反,如果承包人未能按期竣工,還應支付誤期損害賠償費。3)按延誤事件之間的時間關聯性劃分(1)單一延誤單一延誤是指在某一延誤事件從發生到終止的時間間隔內,沒有其他延誤事件的發生,該延誤事件引起的延誤稱為單一延誤或非共同延誤。(2)共同延誤 當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個延誤事件從發生到終止的時間完全相同時,這些事件引起的延誤稱為共同延誤。共同延誤的補償分析比單一延誤要復雜。圖15.2列出了共同延誤發生的部分可能性組合及其索賠補償分析結果。
圖15.2 共同延誤組合及其補償分析
3)交叉延誤。 當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延誤事件從發生到終止只有部分時間重合時,稱為交叉延誤。由於工程項目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影響因素眾多,常常會出現多種原因引起的延誤交織在一起,這種交叉延誤的補償分析比較復雜。實際上,共同延誤是交叉延誤的一種特殊情況。
4)按延誤發生的時間分布劃分
(1)關鍵線路延誤 關鍵線路延誤是指發生在工程網路計劃關鍵線路上活動的延誤。由於在關鍵線路上全部工序的總持續時間即為總工期,因而任何工序的延誤都會造成總工期的推遲,因此,非承包人原因引起的關鍵線路延誤,必定是可索賠延誤。
(2)非關鍵線路延誤??? 非關鍵線路延誤是指在工程網路計劃非關鍵線路上活動的延誤。由於非關鍵線路上的工序可能存在機動時間,因而當非承包人原因發生非關鍵線路延誤時,會出現兩種可能性: ①???????? 延誤時間少於該工序的機動時間。在此種情況下,所發生的延誤不會導致整個工程的工期延誤,因而業主一般不會給予工期補償。但若因延誤發生額外開支時,承包人可以提出費用補償要求。 ②???????? 延誤時間多於該工序的機動時間。此時,非關鍵線路上的延誤會全部或部分轉化為關鍵線路延誤,從而成為可索賠延誤。 2、工程延誤的一般處理原則
1)工程延誤的一般處理原則??? 工程延期的影響因素可以歸納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合同雙方均無過錯的原因或因素而引起的延誤,主要指不可抗力事件和惡劣氣候條件等;第二類是由於業主或工程師原因造成的延誤。一般地說,根據工程慣例對於第一類原因造成的工程延誤,承包人只能要求延長工期,很難或不能要求業主賠償損失;而對於第二類原因,假如業主的延誤已影響了關鍵線路上的工作,承包人既可要求延長工期,又可要求相應的費用賠償;如果業主的延誤僅影響非關鍵線路上的工作,且延誤後的工作仍屬非關鍵線路,而承包人能證明因此,如勞動窩工、機械停滯費用等引起的損失或額外開支,則承包人不能要求延長工期,但完全有可能要求費用賠償。
2)共同和交叉延誤的處理原則共同延誤可分兩種情況:在同一項工作上同時發生兩項或兩項以上延誤;在不同的工作上同時發生兩項或兩項以上延誤,是從對整個工程的綜合影響方面講的「共同延誤」。第一種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基本組合:
① 可索賠延誤與不可索賠延誤同時存在。在這種情況下,承包人無權要求延長工期和費用補償。可索賠延誤與不可索賠延誤同時發生時,則可索賠延誤就變成不可索賠延誤,這是工程索賠的慣例之一。
② 兩項或兩項以上可索賠工期的延誤同時存在,承包人只能得到一項工期補償。
③ 可索賠工期的延誤與可索賠工期和費用的延誤同時存在,承包人可獲得一項工期和費用補償。
④ 兩項只可索賠費用的延誤同時存在,承包人可得兩項費用補償。
⑤ 一項可索賠工期的延誤與兩項可索賠工期和費用的延誤同時存在,承包人可獲得一項工期和兩項費用補償。即:對於多項可索賠延誤同時存在時,費用補償可以疊加,工期補償不能疊加,見圖15.2。第二種情況比較復雜。由於各項工作在工程總進度表中所處的地位和重要性不同,同等時間的相應延誤對工程進度所產生的影響也就不同。所以對這種共同延誤的分析就不像第一種情況那樣簡單。比如,不同工作上業主延誤(可索賠延誤)和承包人延誤(不可索賠延誤)同時存在,承包人能否獲得工期延長及經濟補償?對此應通過具體分析才能回答。首先我們要分析不同工作上業主延誤和承包人延誤分別對工程總進度造成了什麼影響,然後將兩種影響進行比較,對相互重疊部分按第一種情況的原則處理。最後,看看剩餘部分是業主延誤還是承包人延誤造成的,如果是業主延誤造成的,則應該對這一部分給予延長工期和經濟補償;如果是承包人延誤造成的,就不能給予任何工期延長和經濟補償。對其他幾種組合的共同延誤也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於交叉延誤,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參見圖15.3。具體分析如下:
① 在初始延誤是由承包人原因造成的情況下,隨之產生的任何非承包人原因的延誤都不會對最初的延誤性質產生任何影響,直到承包人的延誤緣由和影響已不復存在。因而在該延誤時間內,業主原因引起的延誤和雙方不可控制因素引起的延誤均為不可索賠延誤。見圖15.3中的(l)~(4)。
② 如果在承包人的初始延誤已解除後,業主原因的延誤或雙方不可控制因素造成的延誤依然在起作用,那麼承包人可以對超出部分的時間進行索賠。在圖19.3中(2)和(3)的情況下,承包人可以獲得所示時段的工期延長,並且在圖中(4)等情況下還能得到費用補償。
③ 反之,如果初始延誤是由於業主或工程師原因引起的,那麼其後由承包人造成的延誤將不會使業主擺脫(盡管有時或許可以減輕)其責任。此時承包人將有權獲得從業主的延誤開始到延誤結束期間的工期延長及相應的合理費用補償,如圖15.3中(5)~(8)所示。
④ 如果初始延誤是由雙方不可控制因素引起的,那麼在該延誤時間內,承包人只可索賠工期,而不能索賠費用,見圖15.3中的(9)~(12)。只有在該延誤結束後,承包人才能對由業主或工程師原因造成的延誤進行工期和費用索賠,如圖15.3中(12)所示。
圖15.2 共同延誤組合及其補償分析
3)交叉延誤。 當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延誤事件從發生到終止只有部分時間重合時,稱為交叉延誤。由於工程項目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影響因素眾多,常常會出現多種原因引起的延誤交織在一起,這種交叉延誤的補償分析比較復雜。實際上,共同延誤是交叉延誤的一種特殊情況。
4)按延誤發生的時間分布劃分
(1)關鍵線路延誤 關鍵線路延誤是指發生在工程網路計劃關鍵線路上活動的延誤。由於在關鍵線路上全部工序的總持續時間即為總工期,因而任何工序的延誤都會造成總工期的推遲,因此,非承包人原因引起的關鍵線路延誤,必定是可索賠延誤。
(2)非關鍵線路延誤 非關鍵線路延誤是指在工程網路計劃非關鍵線路上活動的延誤。由於非關鍵線路上的工序可能存在機動時間,因而當非承包人原因發生非關鍵線路延誤時,會出現兩種可能性: ① 延誤時間少於該工序的機動時間。在此種情況下,所發生的延誤不會導致整個工程的工期延誤,因而業主一般不會給予工期補償。但若因延誤發生額外開支時,承包人可以提出費用補償要求。 ② 延誤時間多於該工序的機動時間。此時,非關鍵線路上的延誤會全部或部分轉化為關鍵線路延誤,從而成為可索賠延誤。
E. 法院追償賠償款期限多少
1、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2、被執行人有財產可供執行的案件,一般應當在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執結;非訴執行案件一般應當在立案之日起3個月內執結。
3、法律依據:
1)《民事訴訟法》(2012修正)第二百三十九條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
前款規定的期間,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執行案件若干期限的規定》第一條被執行人有財產可供執行的案件,一般應當在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執結;非訴執行案件一般應當在立案之日起3個月內執結。
有特殊情況須延長執行期限的,應當報請本院院長或副院長批准。
申請延長執行期限的,應當在期限屆滿前5日內提出。
F. 因房屋徵收部門的責任延長過度期限的,這個過度期限是多長時間,有沒有規定
延長過渡期限一般是由於安置房屋不能按期交付,所以政府很難作出具體時間,但政府版會催促施工方和相關權部門盡快交付的,如果安置房過渡期不超過十八個月,超過十八個月的需雙倍補償超期過渡費,具體補償多少是由當地政府和被徵收人協議約定或以補償方案為准。
G. 國家賠償法時效期限總結包括哪些
您好,
一、賠償請求人請求國家賠償有無時間限制
時效,指一定的事實狀態經過一定的時間,將產生一定的法律效果的制度。此項制度「利用人類趨利避害的本能,通過設定對權利或義務主體有利或不利的法律效果,鞭策、督促權利或義務主體盡快地行使權利、履行義務」。
(一)時效有取得時效和消滅時效兩種。
1、取得時效一般指取得領土佔有權或財產所有權的時效。
2、消滅時效,亦稱訴訟時效,指權利所有人不行使權利的事實持續一定時間後,該權利歸於滅失的制度。
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2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我國《國家賠償法》規定的時效即為消滅時效。
《國家賠償法》第32條第1款規定:「賠償請求人請求國家賠償的時效為兩年,自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時的行為被依法確認為違法之日起計算,但被羈押期間不計算在內。」其他國家的國家賠償法也均規定有類似的時效。這樣規定有利於穩定社會關系,有利於國家機關開展工作,從而有利於合理合法地保障賠償請求人的權益。如果等到國家行政侵權或司法侵權事實所造成的社會關系具有一定的穩定性質,再行使請求權,可能造成社會關系的再度混亂,也不利於有關機關調查取證,盡快解決問題。
「時效為兩年」,即從某年某月某日至第三年的該月該日。如從2003年7月1日至2005年7月1日;「時效為兩年」的起算時間,既不從受害人受侵害之日開始計算,也不從受害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而是從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時的行為被依法確認為違法之日起計算,但受害人在確認後仍被羈押的期間不計算在內;「時效為兩年」,是指受害人必須在兩年內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賠償請求,一旦提出了請求,進入協商先行程序、復議程序後,即按協商先行程序、復議程序的法定期限進行,不需要再考慮兩年時效;「時效為兩年」,超過兩年才提起請求怎麼辦?《國家賠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目前均無規定。
對於超過兩年時效提出國家賠償請求者,可參考最高法院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明確規定:賠償請求人超過請求國家賠償時效提出請求的,賠償義務機關應予受理。受理後查明無中止、中斷、延長事由的,駁回其請求。
二、請求賠償時效的中止
時效的中止,指在時效期間之中,因出現某種法定事由而暫時停止時效期間的進行,已經經過的期間仍然有效,待該事由消滅後,時效繼續進行。
我國《國家賠償法》第32條第2款規定:「賠償請求人在賠償請求時效的最後6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賠償請求時效期間繼續計算。」這一規定與《民法通則》的規定完全一致。其要點有三:
(一)必須在賠償請求時效的最後6個月內,即只有時效期間已經過1年6個月之後,出現法定中止事由,才能形成時效中止。
(二)在賠償請求時效的最後6個月內出現的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必須達到使賠償請求人不能行使請求權的程度。
不可抗力,一般指地震、水災、火山爆發等自然災害。在當時條件下,請求人無法預測、抗拒、控制和避免。其他障礙,指請求人突發疾病、意外傷害等造成神志不清至不能行使請求權之程度。
(三)造成時效中止的原因消除之日,時效期間應繼續計算,中止前的1年6個月仍應計算在內。
與時效的中止相關聯的,還有時效的中斷和時效的延長兩種情況。時效的中斷,指時效期間進行中,因出現某種法定事由致使以前經過的時效期間無效,該事由消失後,時效期間重新起算。該法定事由有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這些法定事由與國家賠償中的事由不甚一致,因之國家賠償法未規定時效的中斷。但時效的延長則與此不同。時效的延長,是指請求權人在時效期間未行使請求權,也無法定時效中止事由,但經審查認為其不行使請求權有正當理由,根據具體情況對時效期限予以適當延長。
H. 關於延長試用期補償事項
可以保留工資單等能說明你與該公司勞動關系的文件,到仲裁部門花300元,那的律師會給你解釋的很清楚,並且直接申請仲裁。對你絕對有利。
I. 民事賠償期限
目前根據《民法通則》《民訴法》的規定
第一百三十五條: 向人民法院版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權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六條 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一)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二)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
第一百三十七條: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九條 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應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支付遲延履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