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民事權利追索年限是多少年
慰問金不算遺產分配,根據繼承法規定,配偶,子女,父母屬於第一專順序繼承內人,並且同一屬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一般應當均等。還有就是繼承開始後,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理前,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
㈡ 票據追索權的期限過了還能行使嗎
你好!《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第六十六條 持票人應當自收到被拒絕承兌或者被內拒絕付款的有關證明之容日起三日內,將被拒絕事由書面通知其前手;其前手應當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日內書面通知其再前手。持票人也可以同時向各匯票債務人發出書面通知。
未按照前款規定期限通知的,持票人仍可以行使追索權。因延期通知給其前手或者出票人造成損失的,由沒有按照規定期限通知的匯票當事人,承擔對該損失的賠償責任,但是所賠償的金額以匯票金額為限。
㈢ 關於財產代管人的追索權的期限!
法院在宣告失蹤的判決中,為失蹤人指定財產代管人。按照有利於管理失蹤人的財專產來確定財產代管人屬。
財產代管人在涉及到失蹤人的訴訟裡面是直接作為原告或者被告的身份出現,而不是以失蹤人的代理人的身份出現。這里的代管就是暫時的看管,比如若失蹤人之前有債務,在債務到期時,代管人必須用失蹤人的財產來還債。相反,若有人欠失蹤人的錢,代管人也可以以失蹤人的名義要求他還款。若失蹤人有另外一些費用需要交納,比如稅,代管人還必須從失蹤人的財產中,替失蹤人支付。
財產代管人追索權的期限:應是追索到失蹤人失蹤後其朋友代管之時。
訴訟時效:從代管人被指定時起計算2年。
法律依據:
(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修改稿)第33條第二款:「失蹤人的財產代管人向失蹤人的債務人要求償還債務或者代管財產受到他人侵犯的,可以作為原告提起訴訟,要求償還債務或者賠償損失。」
(2)《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㈣ 追索權的時效
追索權的時效問題也是需要注意的一大內容。筆者將其分為兩項,一是追索權本身的時效,二是行使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時效。
前者指的是《票據法》第65條的內容,持票人應按規定期限提供合法證明進行追索,否則喪失對其前手的追索權。上述「規定期限」按照理解應是指《票據法》第 17條規定的行使權利期限,分為三種:1.針對出票人和承兌人的是2年;2.一般前手的是6個月;3.如果是票據債務人付款後獲得票據權利而再行追索的,則為3個月。
雖然《票據法》第65條規定了持票人喪失追索權的情況下仍可以要求承兌人或付款人承擔責任的補救措施,以為持票人行使追索權的前提就是承兌人或付款人拒絕承兌或拒絕付款,甚至於死亡、逃匿、破產、被責令停止業務活動等情況。因此,前述補救措施的實際意義存在疑問,也就是說即使承兌人或付款人承擔責任,持票人也可能無法獲得實際的受償。而且,喪失了對前手的追索權也造成持票人的保障范圍縮小。所以,及時進行追索以盡可能在最大范圍內保障權利是持票人應當加以注意的。
後者是指《票據法》第66條強調的持票人在規定期限內履行追索通知義務的規定,雖然該項規定並不影響持票人行使追索權,但是對於延期通知造成前手或出票人的損失(主要是逾期付款利息的損失)仍要承擔賠償責任。
㈤ 支票的在追索權期限是多長時間
應在收到拒絕證書後3日內通知前手。追索權最遲不超過遭拒付後的6個月。再追索權不得超3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