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總體小康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時間和內涵分別是什麼
總體小康與全面小康有三大區別。
1、總體小康是一個低標準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個較高標準的小康。
2、總體小康是一個偏重於物質消費的小康。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追求的是物質、政治、精神和生態文明的共同發。單就消費而言,人們可以衣食無憂,把更多的時間和金錢花費到精神消費和享受消費上來。
3、總體小康是一個發展不均衡的小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將縮小地區、城鄉、各階層的差距。
時間上:沒有確定的時間表,按照官方的說法,現在已經基本實現小康,但是全國還有1個億左右的貧困人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最起碼必須先解決這個問題。目前我國基本消除貧困的目標是2020年,全面消除貧困人口的目標是2050年(預計很難完成),所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實現的時間至少在這個之後。
㈡ 請寫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什麼時間實現?
回答是:沒有確定的時間表,按照官方的說法,現在已經基本實現小康,但是全國還有1個億左右的貧困人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最起碼必須先解決這個問題。目前我國基本消除貧困的目標是2020年,全面消除貧困人口的目標是2050年(預計很難完成),所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實現的時間至少在這個之後。
㈢ 到2020年,中國就是全面小康社會了,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也就4~5年時間。
十八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實現兩個"翻一番」,指的是( 國內生產總值)和( 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
㈣ 我國什麼時候達到小康水平那麼小康具體又指什麼呢
康社會包括經濟根據黨的「十六大」報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到2020年,使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實現這一目標,GDP必須保持年均7.2%的速度。根據改革以來的歷史經驗以及對經濟增長的有關預測,這一目標是可能實現的。1980-2000年,GDP年均增長9.7%。考慮到增長條件的變化,未來20年,GDP增長速度可能達不到這樣的水平。但是,保持GDP年均增長7.2%左右是完全有可能的。綜合考慮,我們建議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人均GDP目標設定為25000元。按照匯率法計算,這一水平相當於現在的3000美元左右。考慮到通貨膨脹和美元幣值變動等因素,2020年,人均GDP可能在4000到5000美元之間。 第二項指標:非農產業就業比重 隨著經濟的發展,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轉移是一條普遍的規律。1980-2000年,勞動力向非農轉移年均0.94個百分點。如果未來20年勞動力仍以這一速度向非農轉移,那麼,2020年非農產業就業的勞動力應達到70%左右。但是,從近年來的趨勢來看,對於勞動力的非農轉移似乎不能做如此樂觀的預期。 第三項指標:恩格爾系數 恩格爾系數是反映居民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及質量的重要指標,它等於居民用於食物消費的支出與總消費支出之比。一般來說,居民收入水平越高,其恩格爾系數越小。根據國際經驗,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時,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均在30%上下。 為了更准確地反映居民生活狀態的變化情況,考慮到統計數據的可獲得性,我們建議用城市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農村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以及最低收入1/5人口消費的恩格爾系數作為描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生活目標的重要指標。 ——城鄉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根據國際經驗,我們估計,2020年,我國城市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可以將到30%以下,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可以降到40%以下。 ——最低收入1/5人口消費的恩格爾系數。鑒本指標體系選擇最低收入1/5人口消費的恩格爾系數作為反映小康社會建設全面性的重要指標。2002年,城鎮居民最低收入1/5人口消費的恩格爾系數已降到50%以下(為46.0%)。我們認為,到2020年時,全部人口中最低收入1/5人口消費的恩格爾系數至少應降到50%。 第四項指標:城鄉居民收入 居民收入增長主要決定於經濟增長。按2000年不變價計算,為2000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將是2000年的3.5倍,按按2000年不變價計算,為8000元;城鄉居民收入之比由2000年的2.8:1下降到2.5:1左右。 社會主題 第五項指標:基尼系數 基尼系數測定收入分配差異程度的指標。基尼系數的取值在0和1之間,取值為0時,表示收入分配絕對平均;取值為l時,表示收入分配絕對不平均。根據世界銀行研究報告——《中國:促進公平的經濟增長》——提供的數據,1999年,我國的基尼系數為0.437。目前,多數學者認為,我國的基尼系數已在0.45以上,收入分配不甚合理。根據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我國將加大對於收入分配的調節力度。可以預計,在未來20年中,我國的基尼系數將呈下降之勢,2020年,有可能下降到0.4以下。 第六項指標:社會基本保險覆蓋率 社會保障是一種社會穩定機制,是保證全體社會成員基本生存需要的手段,是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的有效工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求為全體國民提供基本的社會保障,包括基本的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險。2020年,社會基本保險覆蓋率應達到100%。 第七項指標:平均受教育年限 提高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和勞動者科學文化素質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為了從總體上綜合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受教育情況和人口素質,我們認為,選用平均受教育年限作為衡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教育發展水平的指標比較合適。2020年,我國6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應達到10年。 第八項指標:出生時預期壽命 預期壽命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指標,既能反映社會、經濟的進步狀況和醫療水平的發展狀況,也能從一個側面反映人們的營養狀況和生活質量的改善情況。根據世界銀行《2003年世界發展報告》,2000年低收入國家的出生時預期壽命為59歲,中等收入國家為69歲,中低收入國家為64歲,高收入國家為78歲,我國為71.4歲。我國的預期壽命顯著地高於同等發展水平的發展中國家。估計,2020年我國的預期壽命可達到75歲。 第九項指標:文教體衛增加值比重 據估算,至2020年,我國文教體衛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可達到10%。 第十項指標:犯罪率 2000年我國平均萬人中公安機關立案的刑事案件29起,2020年應降至15起/萬人以下。 第十一項指標:日均消費性支出小於5元的人口比重
麻煩採納,謝謝!
㈤ 現社會每年家庭收入多少才算小康生活
小康社會包括經濟、社會、環境和制度四個方面共16項指標。在經濟主題方面,有4項指標;在社會主題方面,有7項指標;在環境主題方面,有3項指標;在制度主題方面,有2項指標。
經濟主題
第一項指標:人均GDP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反映的是一定區域內的經濟發展水平。根據黨的「十六大」報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到2020年,使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實現這一目標,GDP必須保持年均7.2%的速度。根據改革以來的歷史經驗以及對經濟增長的有關預測,這一目標是可能實現的。1980-2000年,GDP年均增長9.7%。考慮到增長條件的變化,未來20年,GDP增長速度可能達不到這樣的水平。但是,保持GDP年均增長7.2%左右是完全有可能的。綜合考慮,我們建議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人均GDP目標設定為25000元。按照匯率法計算,這一水平相當於現在的3000美元左右。考慮到通貨膨脹和美元幣值變動等因素,2020年,人均GDP可能在4000到5000美元之間。
第二項指標:非農產業就業比重
隨著經濟的發展,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轉移是一條普遍的規律。1980-2000年,勞動力向非農轉移年均0.94個百分點。如果未來20年勞動力仍以這一速度向非農轉移,那麼,2020年非農產業就業的勞動力應達到70%左右。但是,從近年來的趨勢來看,對於勞動力的非農轉移似乎不能做如此樂觀的預期。
第三項指標:恩格爾系數
恩格爾系數是反映居民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及質量的重要指標,它等於居民用於食物消費的支出與總消費支出之比。一般來說,居民收入水平越高,其恩格爾系數越小。根據國際經驗,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時,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均在30%上下。 為了更准確地反映居民生活狀態的變化情況,考慮到統計數據的可獲得性,我們建議用城市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農村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以及最低收入1/5人口消費的恩格爾系數作為描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生活目標的重要指標。
——城鄉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根據國際經驗,我們估計,2020年,我國城市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可以將到30%以下,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可以降到40%以下。
——最低收入1/5人口消費的恩格爾系數。鑒本指標體系選擇最低收入1/5人口消費的恩格爾系數作為反映小康社會建設全面性的重要指標。2002年,城鎮居民最低收入1/5人口消費的恩格爾系數已降到50%以下(為46.0%)。我們認為,到2020年時,全部人口中最低收入1/5人口消費的恩格爾系數至少應降到50%。
第四項指標:城鄉居民收入
居民收入增長主要決定於經濟增長。按2000年不變價計算,為2000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將是2000年的3.5倍,按按2000年不變價計算,為8000元;城鄉居民收入之比由2000年的2.8:1下降到2.5:1左右。
社會主題
第五項指標:基尼系數
基尼系數測定收入分配差異程度的指標。基尼系數的取值在0和1之間,取值為0時,表示收入分配絕對平均;取值為l時,表示收入分配絕對不平均。根據世界銀行研究報告——《中國:促進公平的經濟增長》——提供的數據,1999年,我國的基尼系數為0.437。目前,多數學者認為,我國的基尼系數已在0.45以上,收入分配不甚合理。根據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我國將加大對於收入分配的調節力度。可以預計,在未來20年中,我國的基尼系數將呈下降之勢,2020年,有可能下降到0.4以下。
第六項指標:社會基本保險覆蓋率
社會保障是一種社會穩定機制,是保證全體社會成員基本生存需要的手段,是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的有效工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求為全體國民提供基本的社會保障,包括基本的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險。2020年,社會基本保險覆蓋率應達到100%。
第七項指標:平均受教育年限
提高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和勞動者科學文化素質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為了從總體上綜合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受教育情況和人口素質,我們認為,選用平均受教育年限作為衡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教育發展水平的指標比較合適。2020年,我國6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應達到10年。
第八項指標:出生時預期壽命
預期壽命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指標,既能反映社會、經濟的進步狀況和醫療水平的發展狀況,也能從一個側面反映人們的營養狀況和生活質量的改善情況。根據世界銀行《2003年世界發展報告》,2000年低收入國家的出生時預期壽命為59歲,中等收入國家為69歲,中低收入國家為64歲,高收入國家為78歲,我國為71.4歲。我國的預期壽命顯著地高於同等發展水平的發展中國家。估計,2020年我國的預期壽命可達到75歲。
第九項指標:文教體衛增加值比重
據估算,至2020年,我國文教體衛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可達到10%。
第十項指標:犯罪率
2000年我國平均萬人中公安機關立案的刑事案件29起,2020年應降至15起/萬人以下。
第十一項指標:日均消費性支出小於5元的人口比重
日均消費支出小於1美元(購買力平價值)的人口比重是國際上通用的反映貧困狀況和公平狀況的重要指標。2020年,城鄉貧困人口日均消費支出均不應低於按目前價格計算的5元。因此,我們設定,2020年我國日均消費支出小於5元的人口比重應降到0。
環境主題
第十二項指標:能源利用效率
第十三項指標:使用經改善水源人口比重
㈥ 小康目標及時間
2020年國家實現全面小康社會
㈦ 根據薛鑫良先生所講,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是到哪一年
2020年
在20世紀末基本實現「小康」的情況下,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與"建成"一字之差,但意義深遠。
黨的十八大報告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和新的階段性特徵,在黨的十六大、十七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更具明確政策導向、更加針對發展難題、更好順應人民意願的新要求,以確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會,是發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小康社會,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全面發展的小康社會,是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宏偉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基礎的小康社會。
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報告從以下五方面充實和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一、六點要求:
1、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
2、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兩個"倍增",即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3、通過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使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上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4、通過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使工業化基本實現,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鎮化質量明顯提高,農業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
5、通過繼續實施區域總體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區域協調發展機制基本形成;
6、通過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使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二、完善民主: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加強政治建設,總的就是要在黨的領導下,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使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豐富,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一步發揮;更加註重發揮法治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維護國家法治的統一、尊嚴、權威,實現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
三、增強文化: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必須使之深入人心;
2、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使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
3、讓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必須實現文化產品更加豐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4、文化越來越成為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元素,要不斷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必須要使中華文化走出去,邁出更大步伐。
四、提高生活水平:
1、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這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普遍提高的重要標志;
2、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育水平明顯提高,進入人才強國和人力資源強國行列,教育現代化基本實現,這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基礎;
3、就業更加充分,這是民生之本得到保障的具體體現;
4、收入分配差距縮小,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扶貧對象大幅減少,這是發展改革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的重要體現;
5、社會保障全民覆蓋,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形成,這是實現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病有所醫的必然要求;第六,社會和諧穩定,這是人民安居樂業的必要前提。
五、社會建設:
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要在以下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1、優化國土開發格局,使主體功能區布局基本形成;
2、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初步建成資源循環利用體系;
3、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
4、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實現森林覆蓋率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增強,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㈧ 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時間是
是2020年,在中共十八大提出的
滿意請採納謝謝
㈨ 什麼時間中國進入小康社會
現在哪裡全部是小康社會啊。。
只不過比以前好了很多就是了
可是,社會上還是會有很多很多問題
有些人,甚至吃一頓飯都還有問題。
所以
小康社會呢~~~對於大部分人是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