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實際擔保期限

實際擔保期限

發布時間:2021-04-28 00:55:53

A. 保證期間可以約定最長多少年呀

法律對最長擔保時效並沒有作規定,只是規定了沒有約定保證期間時保證期間的處理,一般擔保時效最長可以是主債務履行期滿屆滿。

保證期根據保證方式的不同而不同,一般保證未約定保證責任的,自債務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6個月,如果保證期間約定為:保證責任至主債務本息結清時至,視為約定不明。保證期間此時是兩年。

保證期間原則上由保證合同的當事人自由約定。從合同關系自身來講,合同及其法律所保護的是當事人之間的信賴與期待,實現意思自治的理念,這同樣適用於保證合同。《擔保法》第15條:保證期間的約定作為保證合同的一個基本條款,當合同沒有確定或確定不明確時,按合同漏洞的補充原則由法律加以補正。

(1)實際擔保期限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對簽訂的最高額擔保合同實行台賬管理,將擔保人、擔保期限、擔保金額等內容予以詳細登記,確認貸款合同的法律有效性及程序合法性,避免在最高限額下出現細節瑕疵危害保證法律效力。

2、在具體操作中,對每筆適用該最高額保證下的借款業務進行記錄,防止超額、超擔保期限的借款業務發生。

3、發放最高額保證合同下的貸款金額不要過於分散,借款到期日要確定在最高額保證合同到期日附近,多考慮採取一筆發放、分期收回的方式,避免與最高額保證合同到期日相差過遠的情況發生。

B. 擔保期限的延長條件

擔保人自願延長擔保期限的話,可以。
按照我國《擔保法》第十九條規定:「當事人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連帶責任保證承擔保證責任。」因此保證人王某的保證方式為連帶責任保證;同時該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債權人有權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
根據我國《擔保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債權人與債務人協議變更主合同的,應當取得保證人書面同意,未經保證人書面同意的,保證人不再承擔保證責任。保證合同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條又作了解釋:「保證期間,債權人與債務人對主合同數量、價款、幣種、利率等內容作了變動,未經保證人同意的,如果減輕債務人的債務的,保證人仍應當對變更後的合同承擔保證責任;如果加重債務人的債務的,保證人對加重的部分不承擔保證責任。債權人與債務人對主合同履行期限作了變動,未經保證人書面同意的,保證期間為原合同約定的或者法律規定的期間。債權人與債務人協議變動主合同內容,但並未實際履行的,保證人仍應當承擔保證責任。」
在保證期間內,債權人不行使權利,即未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而且保證期間不因任何事由發生中斷、中止和延長的法律後果。

C. 民間借貸擔保人的擔保期限是多長時間

民間借貸擔保人的法律責任期限因擔保的種類不同而有所區別。

一、一般保證

1、有約定保證期間的從約定;

2、無約定的,按照《擔保法》第二十五條:一般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和前款規定的保證期間,債權人未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債權人已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期間適用訴訟時效中斷的規定。第二十六條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債權人有權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和前款規定的保證期間,債權人未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

二、連帶責任保證

1、有約定保證期間的從約定;

2、無約定的,按照《擔保法》第二十六條規定,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債權人有權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6個月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和前款規定的保證期間,債權人未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

D. 樓房貸款擔保的擔保期限一般都多久

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二條明確規定:「當事人約定的或者登記部門要求登記的擔保期間,對擔保物權的存續不具有法律約束力。」這一規定表明,在登記部門登記的抵押期間對抵押權的存續並無法律效力,抵押權並不因抵押期間過期而消滅。如果債權行主債權到期未受清償,無論登記的抵押期間是否過期,債權行都可行使抵押權,直至主債權訴訟時效結束後的兩年內。

從實踐操作中,除注意以上因素外,還應關註:
1.抵押物的保值性和變現性。盡可能選擇保值性強、易於變現的抵押物。同時要隨時密切關注抵押物的狀況和變化,防止抵押物被惡意變賣或轉移。
2.抵押物的權屬證明的真實性。嚴格審查抵押物權屬證明,杜絕抵押人無所有權或經營權,造成無效抵押,並做好抵押物他向權證的保管工作。
3.做好抵押物的評估管理工作,正確估價和判斷抵押物的實際市場價值和價值變化趨勢,防止由於抵押物市場價值劇烈波動而造成的抵押落空,防止人為高估抵押物價值。當出現抵押物不足值情況時,應及時要求抵押人提供其他追加抵押物或提供其他類型的擔保。可以根據市場敏感程度對抵押物進行科學分類,對貸款抵押中的不同抵押物和抵押年限分別設定不同的抵押率,以更好地滿足防範和控制風險的需要。
4.督促抵押人及時辦理抵押物保險手續,要求企業在保險合同中明確債權行為第一受益人,保險期限應覆蓋並超過抵押貸款的合同期限。

E. 關於保證期間和保證債務訴訟時效的問題。。。

1、保證抄期間為保證責任的存續期間襲,是債權人向保證人行使追索權的期間。保證期間性質上屬於除斥期間,不發生訴訟時效的中止、中斷和延長。債權人沒有在保證期間主張權利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但是一旦債權人在保證期間主張權利,保證期間的「後半部分」就「消失」,保證的訴訟時效期間開始計算。
2、保證債務的訴訟時效指在保證期間中,債權人主張權利的,保證責任確定。連帶保證從確定保證責任時起,開始起算保證的訴訟時效。一般保證,在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判決或者仲裁裁決生效之日起算保證的訴訟時效。

F. 協議中的保證期間是未約定保證期間還是保證期間約定不明如果不明確,是否要承擔兩年的保證責任

約定保證期間能否早於或等於主債務履行期。

根據《擔保法》第二十五條,二十六條規定,如果當事人對於保證期間未作約定的,適用6個月的法定保證期間。

我國《擔保法》第25條第1款規定:「一般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第26條第1款規定: 「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債權人有權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

由此可見,《擔保法》對保證期間採取了「有約定」和「沒有約定」的兩分法,並為沒有約定保證期間的保證合同推定了一個「6個月」的法定保證期間,確立了「保證期間法定主義」,亦即,任何保證債務,均有保證期間的適用,約定了保證期間的保證債務適用約定的保證期間,沒有約定保證期間的保證債務適用法定的保證期間。

在我國《擔保法》上並沒有規定對保證期間「約定不明確」這種情形,在解釋上應視為「沒有約定」,而適用法定保證期間。「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直至主債務本息還清時止」的約定,如系 「保證期間約定不明」,則應視為對保證期間沒有約定,而將保證期間推定為「6個月」。

(6)實際擔保期限擴展閱讀:

保證期間約定不明的處理。在我國,除約定保證期間外,法律還認可法定保證期間的存在。根據《擔保法》及《擔保法司法解釋》的規定,法定保證期間系對約定保證期間的補充,主要適用以下三種情況:一是在當事人沒有約定保證期間情形,適用6個月的法定保證期間;二是在約定保證期間無效情形,同樣適用6個月的法定保證期間;三是在保證期間約定不明情形,適用兩年的保證期間。

理解「擔保期間約定不明」的含義。實踐中,經常出現當事人約定保證責任至主合同項下的債務本息全部還清為止的情況。這在商業銀行制定的標准借款擔保合同文本中最常見。

對於該情形,一方面,保證合同實際上是對保證期間作出了約定,只是沒有明確具體的時間;另一方面,從當事人的意思表示推斷,當事人均願意接受長期的保證期間,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證債權實現。

因此,如果將上述情形認定為沒有約定保證期間,從而適用6個月的法定保證期間,明顯有違當事人意思自治,而且對債權人不公平。《擔保法司法解釋》由此將保證期間推定為2年。

因此,司法實踐中應當注意的是,《擔保法司法解釋》對於何謂「約定不明」是有明確限制的只有從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中能推斷出保證人有承受較長期間限制的意思時,才視為「約定不明」,從而適用2年的保證期間。

G. 分期還款 擔保期限 怎麼確定

對於分期付款的擔保(連帶擔保)期限如何起算,在目前的理論界有著較大的分歧,司法實踐中的觀點爭議也很大,所以對這個問題在法理上進行認真的剖析,得出統一的結論是有著很重要意義的。所謂分期履行債務合同是指債務人在一定的期限內分期等額或者不等額地履行對債權人的特定義務,這種合同往往是單務合同,債權人處於一種期待的狀態中,其權利得以實現具有較高的風險度,而擔保人則是對這種風險度以個人的財物或信用進行擔保,確保債權人的權利得以實現。
對於擔保期限約定不明的擔保合同,擔保法規定,擔保期限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的,擔保期限為六個月,這一點很好理解。關鍵問題是分期履行債務其債務的履行自然是分期計算的,期到付款無可非議。那麼無約定的擔保人的擔保期限如何起算呢?有兩種觀點:一是與主債務履行一致,就是說擔保人的擔保期限與分期履行債務的時間相結合,擔保人就分期履行債務的每一筆債務單獨承擔保證責任,擔保期限從每一筆債務應履行的時間開始起算,往後六個月。另一種觀點是由於擔保合同未明確約定,從保護債權人的角度出發,擔保人所承擔的擔保應是對整個債務的全部進行擔保,故而擔保期限亦應從整個債務到期後計算。
對於這兩種觀點,認為擔保期限應從整個債務到期後計算的主要理由為:此類擔保合同的債務人雖然是分期履行債務,但就擔保人而言,合同未明確約定其擔保的具體期限和方式,故而擔保人對整體債務的擔保沒有以合同條款的形式加以明確,其義務的履行沒有以約定的方式明確加以要求,從保護債權人利益的角度出發,要求其在合同整體債務結束始一並承擔擔保義務並無不當。
而筆者的觀點則是同意第一種觀點,就是對於此類擔保合同擔保人的擔保期限應與債務人分期履行債務的期限相一致,也就是說,不應在整體債務到期後計算擔保期限,而應是就分期履行的債務每一筆單獨計算其擔保期限,下面將進一步加以分析。本文由合肥律師整理
首先擔保合同是從合同而債務合同是主合同,擔保具有從屬性,這種從屬性決定了債的擔保不能離開一定的債權而獨立存在。那麼既然作為主合同的債務合同是分期履行之債,也就是說從權利和義務雙方而言整體之債的履行是分割的,各期之間相對獨立和分裂的。這種獨立和分裂表明分期履行之債因合同的約定而被時間性的個體化,在一定的期限內各期之債均為獨立存在的個體之債。此時由於擔保的約定不明,顯示出擔保人對債務的擔保亦因擔保的從屬性亦分裂為各自獨立的對相應期限內個體債務的分別擔保。
其次,對於分期履行債務合同的債權人,當前期債務到期後債務人不正常履行時,其可以向債務人主張權利也可以向連帶擔保人主張權利,此時無論是債務人還是擔保人都應當履行。當然債權人也可以等到整體債務到期後一並主張,只要未超過訴訟時效和擔保期限。由此可見作為債權人他對自己權利行使的方式是可以有選擇性的,只要這種選擇不會導致對方援引法律的抗辯並獲得法律的支持。作為債權人要求擔保人按期實現擔保責任時,擔保人沒有任何法律條文來為其進行抗辯,也就是說其必須履行;而在以總債務到期來起算擔保期限的情況下,對於以分期來計算實際已超過擔保期限的部分債務,卻又以其應對全部債務進行整體擔保為由而剝奪擔保人的抗辯權是顯然不公平的。
再者,在無擔保的分期履行的債務合同中,目前司法界佔主導意見的觀點是,債權人應按期向債務人主張權利。若是由於權利人對自身權利的怠於行使,在其向債務人主張權利之時,對於超過訴訟時效的部分債務,應不予支持。這是因為由於債權人不及時行使自己的權利,使得債務人由於時間的原因在法律上獲得免除義務的效力,這也是法律上時效的法理意義。同理,對於有擔保分期債務權利的行使亦遵循同樣的法律精神。那麼如果我們仍認為對債務的擔保期限是從總債務到期後計算,那就會出現主債務已經不獲得法律支持(時效原因),而擔保人仍需承擔擔保責任的可笑現象。
最後,擔保期限分期來起算,可以起到對債權人及擔保人的雙重保護的意義。一旦債務人出現不按期履行債務的情況,債權人及時通知或追索擔保人,那麼擔保人自然亦會盡力督促債務人,確保其良好地履行債務;同樣擔保人通過自身的積極參與,既保證了債務的正常履行,又不至於出現自己被債權人主張之後卻無從追償的現象。而我們目前司法實踐中確實存在很多擔保人在承擔了擔保責任後找不到債務人的現象。
誠然從目前法律法規及司法現狀和普通民眾對法律知識的掌握程度來講,要求擔保人就整體債務在債務全部到期後承擔擔保責任並無不當,但無不當並不表明其就是合理甚至優越。
由於當前中國的司法現狀及誠信狀況,加大對債權人的保護是無可非議的,但這種保護應是符合立法精神和內涵的,對任何一個權利進行濫度的保護都是對相對者權利的損害。在合同法中債權人債務人及擔保人的人格是平等的,只有其權利受到侵害後才能通過法律救濟的途徑得以保護,而且這種保護也必須符合法的公平本質。如果我們還是機械地以保護債權人以理由,在訴訟中支持債權人所主張的擔保人應對全部債務進行整體性擔保,看似這樣保護了債權人的利益,但在現實中,又大量存在著按期履行債務,按期承擔擔保責任的現象。雖然中國不存在司法造法,但這種嚴重的不和諧,必然會成為一個笑柄,而法律存在兩種判斷標準是極不嚴肅的。本文由合肥律師整理
任何法律的立法及法的實施都必然會產生一個指引作用,這種指引使普通民眾在法律價值的引導下因趨利避害的心態去決定自己的行為。無限的擴大債權人對擔保人的權利傷害了擔保人的權利,必然使更多的人不敢去為他人進行擔保,不利於更好地建設良好有序、誠信和諧的市場經濟。嚴格債權人實現擔保債權的要求,也是從法律意義上對其保護自身權利意識的一種提高。在法律上過多的保護只能催生更多的弱者,也是對相對人的一種不公平。
在筆者所闡述的這種擔保債權得以實現的方式下,就給了債權人更多的通知告知的義務,這樣作為擔保人可以對自己所擔保的債務履行狀況有一個比較明確的了解;同樣由於擔保人的積極介入,反過來對於促進債務人正常履行債務也是很有好處的,也有效地保護了擔保人的權利。
現代社會,市場經濟高速發展,對於誠信的依賴度必然會進一步加強,第三人對債務的擔保更多的是建立在三方共同誠信尊重的基礎上。法律上更明確清晰地確定三者的權利與義務,對於整個社會誠信的建立也具有積極意義。

閱讀全文

與實際擔保期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
著作權共同所有 瀏覽:778
二手途達轉讓 瀏覽:518
馬鞍山市花湖 瀏覽:480
永樂票務投訴 瀏覽:951
龍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186
興國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131
開封計程車投訴電話是多少 瀏覽:101
甘肅省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612
馬鞍山父子身份 瀏覽:192
觀通杭州知識產權 瀏覽:10
認繳資本期限 瀏覽:855
黑龍江企業培訓師證書查詢 瀏覽:16
投資被騙報案有期限嗎 瀏覽:199
江蘇哲力知識產權招聘 瀏覽:186
溫州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54
英樹創造101投票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