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園林苗圃圃劃的依據是什麼
一、按園林苗圃面積劃分
按照園林苗圃面積的大小,可劃分為大型苗圃、中型苗圃和小型苗圃。
1.大型苗圃大型苗圃面積在20hm以上。生產的苗木種類齊全,如喬木和花灌木大苗、露地草本花卉、地被植物和草坪,
擁有先進設施和大型機械設備,技術力量強,常承擔一定的科研和開發任務,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高,生產經營期限長。
2.中型苗圃
中型苗圃面積為3~20hm2。生產苗木種類多,設施先進,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較高,生產經營期限長。
3.小型苗圃 小型苗圃面積為3hm2以下。生產苗木種類較少,規格單一,經營期限不固定,往往隨市場需求變化而更換生產苗木種類。
二、按園林苗圃所在位置劃分
按照園林苗圃所在位置可劃分為城市苗圃和鄉村苗圃(苗木基地)。
1.城市苗圃
城市苗圃位於市區或郊區,能夠就近供應所在城市綠化用苗,運輸方便,且苗木適應性強,
成活率高,適宜生產珍貴的和不耐移植的苗木,以及露地花卉和節日擺放用盆花。
2.鄉村苗圃(苗木基地)
鄉村苗圃(苗木基地)是隨著城市土地資源緊缺和城市綠化建設迅速發展而形成的新類型,
現已成為供應城市綠化建設用苗的重要來源。由於土地成本和勞動力成本低,適宜生產城市綠化用量較大的苗木,如綠籬苗木、花灌木大苗、行道樹大苗等。
三、按園林苗圃育苗種類劃分
按照園林苗圃育苗種類可劃分為專類苗圃和綜合性苗圃。
1.專類苗圃專類苗圃面積較小,生產苗木種類單一。有的只培育一種或少數幾種要求
特殊培育措施的苗木,如專門生產果樹嫁接苗、月季嫁接苗等;有的專門從事某一類苗木生產,如針葉樹苗木、棕櫚苗木等;有的專門利用組織培養技術生產組培苗等。
2.綜合苗圃
綜合苗圃多為大、中型苗圃,生產的苗木種類齊全,規格多樣化,設施先進,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較高,經營期限長,技術力量強,往往將引種試驗與開發工作納入其生產經營范圍。
四、按園林苗圃經營期限劃分
按照園林苗圃經營期限可劃分為固定苗圃和臨時性苗圃。
1.固定苗圃
固定苗圃規劃建設使用年限通常在10年以上,面積較大,生產苗木種類較多,機械化程度較高,設施先進。大、中型苗圃一般都是固定苗圃。
2.臨時苗圃
臨時苗圃通常是在接受大批量育苗合同訂單,需要擴大育苗生產用地面積
時設置的苗圃。經營期限僅限於完成合同任務,以後往往不再繼續生產經營園林苗木。
⑵ 臨時佔用林地的期限是多少年可否延期
根據2017年11月1日發布、實施的《土地利用現狀分類》的定義,林地是指生長喬木、竹類、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長紅樹林的土地。包括跡地,不包括城鎮、村莊范圍內的綠化林木用地,鐵路、公路、征地范圍內的林木,以及河流、溝渠的護堤林。具體包括:喬木林地、竹林地、紅樹林地、森林沼澤、灌木林地、灌叢沼澤、其他林地。我國對土地用途實行了嚴格的管控,不能隨便改變用途的,臨時佔用林地也要經過審批的,那麼,臨時佔用林地的期限是多少年?臨時使用林地可否延期?臨時佔用林地要審批嗎?下面我們整理了臨時佔用林地的7個常見問題供大家了解。
六、臨時佔用林地逾期不歸還如何處罰?
1.《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六十條第一款 承包方違法將承包地用於非農建設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依法予以處罰。 2.《森林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第278號,國務院令第588號修訂)第四十三條 未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同意,擅自改變林地用途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恢復原狀,並處非法改變用途林地每平方米10元至30元的罰款。臨時佔用林地,逾期不歸還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七、臨時使用林地可否延期?
根據《建設項目使用林地審核審批管理辦法》(2015年國家林業局令第35號) 第二十條規定,公路、鐵路、水利水電、航道等建設項目臨時佔用的林地在批准期限屆滿後仍需繼續使用的,應當在屆滿之日前3個月,由用地單位向原審批機關提出延續臨時佔用申請,並且提供本辦法第七條第(三)項規定的有關補償材料。原審批機關應當按照本辦法規定的條件進行審查,作出延續行政許可決定。
⑶ 什麼是苗圃
苗圃指培育樹木幼株或某些農作物幼苗的園地。苗圃按培育苗木的用途可分為森林苗圃,園林苗圃,果樹苗圃等;如具有多種經營內容者稱為綜合苗圃;專為科學實驗服務者稱實驗苗圃。
常用的苗圃按使用時間的不同一般分為兩類,即固定苗圃和臨時苗圃。固定苗圃經營時間長,面積較大,生產苗木的種類較多,經營集約,管理水平比較高,技術力量強,能充分利用投資和採用先進生產技術i便於實行機械化作業。但是,一船蹈造林地較遠,苗木運輸不便。
臨時苗圃是為了完成某一地區的造林任務而臨時設置的苗圃,待造林完成後,苗圃隨即撤銷。因此一般面積較小,培育苗木的種類比較單純,距造林地近,可就近育苗,苗木成本低,雜草和病蟲害少,苗木對造林地的不良條件適應能力強,造林成活串商。但有經營分散,交通不變,退乾旱無水源淄瀝等不利方面。
(3)苗圃年限擴展閱讀
苗圃選地要求:
(1)力求鄰近苗木用地,交通方便,有足夠的勞動力來源和電力供應,特別是要有良好的自然環境條件。
(2)圃地土壤以土層深厚的砂壤,壤土或輕粘壤為宜,pH以6~7.2為好;圃地要有充足的水源,排水良好。
(3)圃址應避開風口,水淹及霜害嚴重的地方,病蟲害蔓延之地更不宜。
(4)苗圃區劃以能保證苗木質量,便於經營管理和操作為原則。苗圃最好成為方形或矩形。
⑷ 苗圃地如何區劃
選定苗圃地之後,為了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土地,便於生產作業與管理,對苗圃地必須進行全面的區劃工作。苗圃區劃的主要原則是:充分利用土地,便於機械化作業,有利於排水和灌溉。
苗圃分為兩部分:生產用地和輔助用地(非生產用地)。
(1)生產用地的區劃
生產用地是指直接用來生產苗木的地塊。
①播種區 培育播種苗的生產區。
因為播種苗在幼苗階段對不良環境條件的抵抗力弱,對土壤質地、肥力和水分等條件要求高,需要精細管理。所以,播種區應設在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背風向陽的區域。應靠近管理區。如是坡地,應選最好的坡向。也就是說,播種區應選在全圃自然條件和經營條件最好的地區。
②營養繁殖區 培育營養繁殖苗的生產區。
與播種區要求基本相同。要求設在土層深厚、土壤疏鬆、地下水位較高、灌溉方便的地方。但不像播種區那樣要求嚴格。對於楊、柳類的營養繁殖區(主要是扦插、埋條育苗),可利用比較低窪的地塊或零星地塊,條件要求不必過高。而一些珍貴的或成活困難的苗木,則應靠近管理區,在便於設置溫床、蔭棚等特殊設備的地區進行,或在溫室中育苗。
③移植區 培育各種移植苗的生產區。
由播種區和營養繁殖區中繁殖出來的苗木,需要進一步培養成較大的苗木時,則應移入移植區中進行培育。根據規格要求和生長速度的不同,往往每隔2~3年還要再移植幾次,逐漸擴大株行距,增加營養面積。
因此,移植區佔地面積較大,對土壤條件的要求次於前二者。一般可設在土壤條件中等,地塊大而整齊的地方。比如,楊、柳類可設在低濕的地區;喜光、耐旱的種類可設在地勢較高的地方。
④大苗區 培育大規格苗木的生產區。
培育植株的體型、苗齡均較大並經過整形的各類大苗。在大苗區繼續培育的苗木,通常在移植區內進行過一次或多次移植,在大苗區培育的苗木出圃前不再進行移植,且培育年限較長。
大苗區的特點是,株行距大,佔地面積多,培育出來的苗木規格大,根系發育完整,可以直接用於園林綠化。
大苗區一般選在土層深厚、地塊整齊、出圃方便的地方。最好能設在靠近苗圃的主要幹道或苗圃的外圍運輸方便的地方。
⑤母樹區 在固定苗圃中,為了獲得優良的種子、插條、接穗等繁殖材料,需要建立采種、采條的母樹區。
母樹區佔地面積小,可利用零星地塊,但要求土壤深厚、肥沃,地下水位較低。對於鄉土樹種,可利用防護林帶、路邊、渠邊、溝邊進行栽植。
⑥引種馴化區 有條件的苗圃,可建立引種馴化區。用於引進新的樹種和品種,進而推廣。可設置在苗圃一角,對地形、土壤條件要求不嚴,只要水源、交通方便即可。
另外,根據各苗圃的具體任務和要求,可視情況設置試驗區、標本區、溫室區等。
(2)輔助用地的區劃
輔助用地主要指道路系統、排灌系統、防護林帶、管理區的房屋、場地等。在區劃中要掌握的原則是:既要滿足生產的需要,又要盡量少佔用土地。
①道路系統的設置 包括主道、支道、步道和周圍圃道。道路系統的設置必須保證生產期間車輛、機具和人員的正常運行,以利作業。
主道:縱貫苗圃中央,對內通向場院、倉庫、機庫,對外與公路相連。主道寬:6~8米;標高:高於耕作區20厘米。
支道:通常與主道相垂直或在主道兩側設置。支道寬:4米;標高:高於耕作區10厘米。
步道:設在各耕作區之間,是溝通各耕作區的作業路。步道寬:2米。
周圍圃道:為了車輛、機具等機械回轉方便,所設置的環路。指設在防護林帶裡面,環繞苗圃周圍的道路。周圍圃道寬4米。
②排灌系統的設置 苗圃排水和灌水設施的總稱。是保證苗木不受旱澇危害的重要設施。
灌溉系統:水源、提水設備、引水設施三部分。
水源:分為地面水和地下水兩類。水源應位於地勢較高的地方。水井力求分布均勻。
提水設備:多用抽水機(水泵)。
引水設施:有地面渠道引水和暗管引水兩種形式。
這與採用什麼灌溉方法相聯系。漫灌和側方灌溉使用地面渠道引水;噴灌和滴灌使用管道引水進行灌溉。
A.漫灌(畦灌):用於低床。缺點:佔地面積大,破壞土壤結構,使土壤板結;工作效率低,用工量高、用水量大;不易控制灌溉量。
B.側方灌溉:用於高床、高壟。優點:床面土壤不板結,灌溉後通氣性較好。缺點:用水量大。
以上屬於地面灌溉,要有固定的渠道,由主渠、支渠和毛渠組成。由主渠到各支渠,再由各支渠到各毛渠。毛渠把水引進育苗地。
各級渠道的設置要和各級道路的設置相配合。各級渠道常成垂直方向,毛渠還應與苗木的栽植行垂直,這樣便於灌溉。
C.噴灌:優點:省水,便於控制灌溉量,可防止大量灌溉出現次生鹽漬化;佔地少,不破壞土壤結構,土壤也不板結;效率高,省勞力;春天噴灌能提高地面溫度,防止晚霜危害,夏天噴灌可以降溫;灌水量均勻。缺點:投資高;受風力的影響較大(3、4級以上的風,噴灌就不均勻了)。
噴灌的種類有:指針式噴灌、輪動式噴灌、移動式噴灌、固定噴灌、半固定噴灌。
噴灌設備有:大型圓形噴灌機、卷盤式噴灌機、小型噴灌機組。
D.滴灌:通過管道把水滴到土壤里,逐漸滲到土壤深層。優點:省水(減少了蒸發量);能夠同時進行施肥(把肥施入水中一起灌溉,只限於揮發小,移動性大的化肥);自動控制時間,控制灌溉量。缺點:投資高;滴頭和管道易淤塞。
滴灌分為地表滴灌和地下滴灌(通過地埋毛管上的灌水器把水或水肥的混合液緩慢流出滲入到植物根區土壤中,再藉助於毛細管作用或重力作用將水分擴散到根系層供植物吸收利用。是公認最有發展前途的節水高效灌溉技術之一。尚處於初級階段)。
目前新的灌溉技術有:微噴(噴灑形式有三種:旋轉式、折射式、脈沖式);智能節水灌溉控制系統(通過計算機上點擊滑鼠來手動、全自動,甚至遙控的灌溉系統)。
有條件的地方應盡量採用噴灌和滴灌。
排水系統:排出灌溉後的余水和大雨後的積水。排水系統由大小不同的排水溝組成。排水溝應設在地勢較低的地方。也有主溝、支溝、小溝之分。
主溝:設在主道的兩側。寬1米以上,深0.5~1米。
支溝:設在支道兩側。
小溝:設在耕作區內,排除苗床的水。寬0.3~1米,深0.3~0.6米。
③防護林帶的設置
設置防護林帶的目的:避免苗木遭受風沙危害,減少地面蒸發和苗木蒸騰,創造良好的小氣候條件和適宜的生態環境。
防護林帶的規格:小型苗圃與主風方向垂直設一條林帶;中型苗圃在四周設置林帶;大型苗圃除了在四周設置林帶外,在苗圃內結合道路等設置與主風方向垂直的輔助林帶。
一般情況下,防護林帶的有效防風距離是樹高的15~20倍,可以根據此設置輔助防護林帶。
防護林帶的結構:以喬木、灌木混交的半透風式林帶為宜。一般主林帶寬8~10米。輔助林帶1~4行喬木即可。
防護林帶樹種的選擇:適應性強,生長迅速,樹冠高大的鄉土樹種。同時要注意速生和慢生、常綠和落葉、喬木和灌木、壽命長和壽命短的不同樹種相結合。
④建築管理區的設置 包括建築物(辦公室、宿舍、食堂、倉庫、機車庫等)和場院(晾曬場、積肥場等)。
建築管理區應設在交通方便、地勢較高、接近水源、電源的地方。一般應設在土壤條件較差的地方。大型苗圃的建築群最好設在苗圃中央,便於管理。
輔助用地面積:占苗圃總面積的20%~25%以下。
苗圃應盡量緊湊,近方形或規則形,以使苗圃周長最短,方便作業。
⑸ 怎樣確定苗木移植的時期
(一)培育年限:
移植苗的培育年限,取決於經營目的和要求,以及苗木的生長速度,圃地的土壤條件和苗木撫育管理措施等。一般為2、3年到5、6年,有的需要8、9年甚至10年以上。而且隨著年限的增加,有的還需要多次移植,不斷地擴大其營養面積。為此,在表示移植苗的年齡時,常用兩個以上數字來表示。如1—1—2,則表示播種後生長1年,第一次移植後生長1年,第二次移植後生長2年(如果有第三次移植,則可在後邊繼續排列),各個數字相加,則上列移植苗的總年齡為4年生,也可寫作4—2,其中前一個數字表示苗木的年齡,後一個數字表示移植次數。1—0表示不移植的一年生苗,2—0表示不經過移植的2年生苗,2/3—1表示2年干3年根移植一次的截干移植苗。
(二)移植時期:
應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樹種特性而定。
一般樹種多在春季移植。春季移植,應在早春土壤解凍後,苗木萌動前進行。此時土壤水分條件較好,移植後苗木根系即開始恢復活動,當苗木地上部分開始發芽時,根系便可吸收水分供給苗木生長需要,有利於苗木體內保持水分平衡,苗木容易成活。春季時間短促,勞力緊張,可根據各樹種發芽的早晚,確定移植的先後次序。一般情況下,針葉樹種苗木先於闊葉樹種。北方地區的一些主要樹種的移植順序是落葉松—油松—樟子松—榆樹—楊樹—柳樹—板栗—櫟樹—刺槐—柿樹—紫薇等。
秋季溫暖、濕潤的地區,也可在秋季進行移植。秋季移植應在苗木地上部分停止生長後立即進行,這時苗木剛停止生長,根系尚未停止活動,移植後根系可以恢復生長,且易於成活。秋季移植不宜過遲。
一些常綠闊葉樹和針葉樹苗木可以在雨季進行移植。北方地區應在雨季來臨時進行。苗木移植的具體時間,最好選擇陰天和晴天無風的清晨或傍晚。但切忌在雨天或土壤過濕時移植。此時土壤泥濘,苗木根系不易舒展,又會破壞圃地的土壤結構,影響移植苗的成活和生長。
⑹ 注冊一個苗圃證多長時間能下來
所需手續
1、林木種苗生產、經營許可證申請表一式二份:當地林業局資源處領取。
2、土地承包租賃協議書復印件一份。
3、法人身份證復印件一張。
程序
1、林木種苗生產經營者到所在林業部門領取申請表;
2、由所在地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審核;
3、由長春市林業局專職負責人到現地核實後在一般5個工作日內審批完畢;
4、到當地政務中心林業審批處領取許可證。
辦理完種苗生產經營許可證後持原件到工商局辦理相關工商手續。
如採納請評分!
⑺ 綠化苗木養護年限簽證怎麼寫
你的意思我不是太明確,你想簽證的原因,是想說明你已經完成栽植,甲方覺得不合適,你需要再進苗木再栽植,你想讓甲方認證一下原來栽的苗木要給你算錢的,是不?
⑻ 公司購入綠化苗木的攤銷期限
根據稅法相關規定。
林木等生產性生物資產最低十年,
畜牧類生物資產最低三年。
⑼ 苗木種植養護工程新補栽的樹木未達到養護年限怎麼辦
不用延續養護,補苗並不在合同內。養護期間死苗補上,出了養護期。合同則不生效
養護一般都會有養護合同,你可以再參考一下合同
參考資料:http://www.yuanlin1.com/news/hetong/2014101510857.html
⑽ 苗圃是什麼
(nursery)
(黃寶龍)
專門培育樹木幼株(苗木)的場所(園地)。它的主要任務是為造林和綠化提供優質苗木。苗圃要實行科學管理,盡量採用先進的育苗技術,注意維護和提高土壤的肥力,及時防治病蟲害,縮短育苗期,提高苗木的產量和質量。
苗圃種類
苗圃按其生產任務的不同分為:森林苗圃、防護林苗圃、園林苗圃、果樹苗圃、經濟林苗圃、實驗苗圃等。具有多種經營內容的苗圃稱為綜合性苗圃。根據使用年限的長短,又可分為固定苗圃和臨時苗圃。固定苗圃又稱常設苗圃或永久苗圃,一般規模較大,經營年限較長,具有一定的基本建設,所培育的苗木種類較多,同時設施比較完善,勞力固定,經營比較集約,能採用先進技術和實行機械化作業。臨時苗圃是為完成一定的造林或綠化的任務而臨時設置的,一般位於造林地附近,面積較小,所培育的苗木種類較少,使用年限較短,隨著任務的完成,育苗工作也就結束,如林間苗圃、山地苗圃等。臨時苗圃由於就地育苗,就地造林,不僅節省苗木包裝和運輸費用,而且所培育的苗木對造林地的環境條件有較強的適應能力,造林成活率較高。但這種苗圃比較分散,有時水源不足,管理不便,往往苗木質量較差。
苗圃選擇設立苗圃要對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進行全面的調查,根據育苗樹種的要求,進行綜合分析,確定是否適宜選作苗圃。選擇苗圃地時,應注意下列條件。
位置
苗圃的設立,以靠近造林地為原則,一般應設在造林地區的中心,使所培育的苗木,既適應造林地的環境條件,又可避免因長距離運輸苗木而影響造林成活率。為便於經營管理,降低生產成本,苗圃應設在交通方便的地方。
地形
一般固定的大型苗圃,最好設在排水良好的平地或緩坡地。中國南方地區多雨,以選擇3~5°的緩坡地為好。在坡度較大的地方設置苗圃時,則應進行水平耕作或修築水平梯田。在山地設置苗圃應注意選擇適宜的坡向,在南方低山丘陵地區,有灌溉條件的,以光照良好的東南坡為宜;如灌溉條件較差,則以較為蔽蔭、蒸發量較小的東北坡或北坡為好。西南坡陽光直射,土壤乾燥,苗木易遭旱害,西坡夏季烈日西曬,冬季西風吹襲,均不宜作苗圃。在高山地區,空氣濕度大,溫度低,土壤水分條件較好,應選擇向陽的東南坡或南坡為宜。在北方寒冷乾旱地區,以東南坡為最好,因其溫度高,晝夜溫差較小,凍拔和霜害較輕。坡向的選擇還與所培育苗木的特性有關。如在南方地區,幼苗期比較耐蔭的杉木、柳杉、福建柏等針葉樹種,可選擇日照較短的東北坡或北坡;而耐乾旱的喜光的刺槐、臭椿、櫟樹、木荷等闊葉樹種,則以光照充足,日照時間長的東南坡和東坡最好。東坡春季苗木萌動較早,不適宜培育對晚霜比較敏感的樟樹、喜樹、檫樹、桉樹、木麻黃等。此外,苗圃應避免設在冷空氣匯集、容易積水的低窪地,光照過弱的谷地,風害嚴重的風口,過於開曠暴露的山崗。雨季易發生山洪、泥沙堆積的地方或易被水淹沒的地段,也不宜選作苗圃。
土壤
土壤對苗木的質量影響很大,其中以土壤的水分狀況,土壤的質地和結構,土壤的酸鹼度等最為重要。①土壤水分:土壤過於乾燥,會降低種子場圃發芽率和成苗率,苗木的生長發育較差,往往主根很長,而側根短而少。土壤水分過多,則會延長苗木的生長期,到秋季未能充分木質化,易受早霜和低溫的危害,同時會造成苗木地上部分徒長,根系發育較弱,使地上部分與地下部分之比例失調,降低苗木質量。土壤過濕還易引起根系腐爛等苗木病害。②土壤的質地和結構:苗圃地的物理性質常比肥沃程度更為重要,因為後者比較容易通過施肥來改善。苗圃必須選擇結構疏鬆、透水性、通氣性良好的土壤,一般以沙壤土、壤土和輕粘壤土為宜。沙壤土適於培育大多數樹種的苗木,特別是對土壤肥力要求不高的油松、刺槐、樺木等。有些樹種的苗木如杉木、楠木、核桃和水曲柳等要求較肥沃的土壤,以選擇壤土、輕粘壤土較為適宜。苗圃地的地下水位不宜過高,否則會使土壤過於潮濕。但地下水位過低,旱季增加灌溉次數,相應地增加育苗費用。苗圃地下水位的適宜深度,因土壤質地而異,一般沙壤土的地下水位以1.5~2米為宜。③土壤的酸鹼度:不同樹種對土壤酸鹼性的適應能力不同,大多數闊葉樹以中性或微鹼性土壤為宜,而多數針葉樹種則宜於微酸性土壤。鹽漬化程度較高的土壤一般不宜選作苗圃,只有某些耐鹽樹種如苦楝、臭椿、白榆、側柏等,在土壤含鹽量0.1%以下時尚能生長。
水源
苗圃應設在靠近水源如河流、湖泊、池塘和水庫的附近,以便於灌溉。如無上述水源,則應了解有無可供利用的地下水。但地上水源優於地下水源,因地上水溫度高,水質軟,並含有一定數量的養分,要盡量加以利用。灌溉用水的含鹽量不宜超過0.1~0.15%。在廠礦附近還須了解是否有水質污染的問題。
病蟲害
應詳細了解苗圃地及其附近病蟲害種類、蔓延程度和進一步擴大的可能性。如病蟲害嚴重,則不宜選作苗圃地,或及早採取防治措施。
苗圃面積
苗圃面積的大小應與其擔負的任務相適應。苗圃總面積包括生產用地和輔助生產用地。直接用於育苗的土地稱為生產用地。其面積分為凈面積和毛面積兩種。凈面積是指苗床面積,或稱有效面積。毛面積包括苗床和步道的面積,也稱施業面積。通常育苗面積都是指毛面積。育苗所需面積可根據每年所需苗木種類、年齡和數量,以及單位面積的產苗量來確定。各種樹種的單位面積產苗量,可按規定的產量標准,參考當地生產上比較成熟的經驗數字來確定。各種樹種育苗所需面積的總和,即為苗圃生產用地面積。由於苗木在撫育、起苗、運輸過程中會有一定的損失,故在計算苗木生產數量時應適當增加,一般約為3~5%。輔助生產用地包括道路、固定灌溉排水溝渠、房屋、場院、防護林帶等。生產用地和輔助生產用地是相輔相成的,沒有這些輔助設施,生產就不能正常地進行,但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輔助生產用地面積一般應不超過苗圃總面積的20~25%。
苗圃區劃
為充分利用土地,便於生產和管理,必須對苗圃地進行區劃工作。區劃時在1∶500~1∶2000的平面圖上標明各生產區的范圍、道路、灌溉排水溝渠、建築用地的位置等。生產用地一般區劃為播種、扦插(或無性繁殖)、移植、采穗等生產區。區劃要因地制宜,保證每個生產區都具有它所必須的條件,並盡量保持每個生產區的完整性。各生產區還可劃分為若干小區。小區的形狀一般為長方形。小區面積根據苗圃規模及生產過程中實行機械作業程度而定。但山區苗圃的小區要結合地形區劃,不能強求規整。苗圃道路網的設置,一般是縱貫苗圃設一主道,兩側再設置若干條與主道垂直的副道,必要時還可在小區之間設置供人員作業通行的小道。道路網盡量與灌溉排水系統協調一致。水源最好位於苗圃高處,以便自流灌溉。當前苗圃主要採用明渠灌溉。明渠建成容易,成本低,但浪費土地,滲漏多,管理費工,耕作不便,最好實行管道灌溉。苗圃設置排水系統的目的是排除雨季育苗地的積水。通常在苗圃最低處設總排水溝,在主要道路和幾個小區之間設大型或中型排水溝,在每個小區設小排水溝,構成排水溝網,以保證積水能迅速暢通地排出圃外。苗圃經營管理所需要的建築物,如辦公室、宿舍、倉庫、種子貯藏室、機具室,以及場地等,應設置在地勢較高,土質較差,不適於育苗的地段,大型苗圃可在苗圃的中央或入口處。苗圃必要時可設置防護林帶,以防止和減少風、沙、旱、寒的危害。
苗圃技術檔案
對苗圃土地利用情況、苗木生長過程、育苗技術措施、物資材料消耗和各項作業的用工量等,進行長期系統的記載,作為檔案資料加以保存。整理和分析這些資料,可掌握各種苗木的生長規律,探索土地、勞力、機具和物料的合理使用途徑,為制定苗木的產量和質量標准,總結育苗技術經驗,實行科學的經營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