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過了再審期限救濟途徑

過了再審期限救濟途徑

發布時間:2021-04-27 12:36:20

『壹』 過了6個月再審期限怎麼辦。

當事人有個申請再審的期限,如果當事人超過再審期限而想要申請再審的話,可以有一下兩種途徑,1,向法院申訴,2,向檢察院申請抗訴,以上兩種方法是不受再審提起期限的限制的。

『貳』 行政案件駁回了再審申請的裁定後還有什麼救濟途徑有時間限制嗎

可以向檢察院提起抗訴申請。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七條規定:「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一百七十九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應當提出抗訴。 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一百七十九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應當提請上級人民檢察院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向省高院申訴申請再審被駁回後,該案依然處於二審的生效判決狀態,是可以依此規定向同級檢察院申請抗訴的。 檢察院將對整個案卷進行審察以確定是否提起抗訴,省高檢當然是會知道你在省高院申訴的情況的。你應當實事求是,以避免造成反感。供您參考!

『叄』 再審被高院駁回後的救濟方式還有哪些

新的民事訴訟法已於4月1日生效。這次民事訴訟法修改的最大亮點,就是圍繞著解決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申訴難」和「執行難」兩個問題展開的。

特別是審判監督程序方面法律的修改,在社會各界引起的關注和爭議也是最大。

新民事訴訟法不僅將申請再審事由,由原來的5種增加為13項另加一款、規定審查申請再審的時限為三個月,而且還明確當事人申請再審,只能向作出生效裁判的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

種種條文修改,直指目前我國再審程序中的諸多「頑症」。

總的來說,「治頑症當用猛葯」,但是經過大刀闊斧、重重增減修改而推出的新型再審程序制度,真的能順利地得到執行嗎?

近日,部分學者、律師建言應加強新民訴法中再審程序規定的可操作性。

再審事由足夠明確嗎

作為一名資深律師,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錢衛清律師一直密切民訴法修改的任何動向。新的民事訴訟法正式頒布後,他仔細研讀了修改變化的內容,特別是對於提起再審程序的事由部分,更是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錢律師告訴記者,雖然新法中的申請再審事由增加到13項,將啟動再審程序的條件規定得更為明確。但是作為律師,作為案件當事人的代理人,他仍然覺得有些規定缺乏可操作性。

比如「當事人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這里「新的證據」具體的范圍是什麼?是整個案件基本事實的「新證據」,還是雙方爭議焦點問題的「新證據」?如果當事人惡意規避,在一審二審未盡舉證責任,能提供證據卻沒有提供,為逃避交納訴訟費專門選在再審程序提出(再審程序不收訴訟費),對於這樣的情況怎麼辦?又比如「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這里「基本事實」的判斷標準是什麼?具體范圍包括哪些?此外「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是指一審程序未經質證,還是二審程序未經質證?「對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對「客觀原因」應該怎麼認定?錢律師認為,凡此種種問題,都需要最高院盡快出台相關的司法解釋,進一步細化,好讓當事人在提起再審程序時具有可操作性。

法院內部規程抵觸怎麼辦

新修改的民事訴訟法實施後,民事審判工作將面臨新情況、新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已經適時出台有關制度和方案,為修改後的民訴法實施做好充分准備。

據悉,2007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下發了要求各級人民法院在民事審判和執行工作中統一正確適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的通知,明確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實施後,最高人民法院在《決定》施行以前作出的有關民事再審、執行問題的司法解釋,凡與《決定》抵觸的,不再適用;民事訴訟法第十九章「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序」不再適用。《決定》施行以後所有的再審案件和執行活動一律適用《決定》。

「雖然最高院對相沖突的司法解釋做清理,但是一些原有的法院系統內部規定是否仍然有效,還需要進一步明確。」錢衛清律師在此舉例道,「比如最高院原來規定,凡是對高級法院的二審生效判決不服,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再審的,必須首先向高級法院提起再審程序,只有高院駁回的,當事人才可以向最高院申訴。如今新民訴法實施後,這樣一個前置程序顯然是不符合新法規定的。雖然它既非法律規定,也不是司法解釋,但它卻是法院系統內部的一個工作規定,對法院判決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對此,最高院是否應該向社會明確公布廢止,不再適用?」

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對等嗎

民訴法專家、清華大學法學院的王亞新教授認為,此次民訴法中再審程序的修改變化,最大亮點是強化和規范了當事人申請再審的制度,給予當事人明確的訴訟權利。使以前類似於「信訪」、且在提出及審查的方法程序等方面顯得很模糊的當事人申請再審渠道,改變為一種相對規范的再審申請制度。

然而,新民訴法賦予當事人更多再審救濟權利的同時,他們的義務和責任也相應對等了嗎?王教授認為,新民訴法對當事人申請再審做了較為詳細的規定,就是為當事人提供一個擁有程序保障的啟動再審途徑。同時,這也意味著當事人既享有程序上的權利,又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也就是說,當事人必須按照新民訴法規定的,如以書面形式、指明再審事由等程序來提起再審申請。

他認為,新民訴法規定在申請再審的事由和條件方面,在要求當事人窮盡程序原則這方面仍有改進的餘地。一般情況下,不應當允許當事人未經上訴就提起再審程序,法律對此應加明確規定。新民訴法有關檢察院的抗訴事由和當事人的再審事由規定完全一致也值得商榷。此外,檢察院對法官職務犯罪或違反程序提出抗訴的職能可適當強化,但是在事實認定等方面進行糾錯,應規定檢察院的抗訴以當事人已經提起過再審申請為前提。這同樣符合「程序窮盡」或「訴訟經濟」原則。

再審是不是實行「三審制」

對於新民訴法實行的再審制度,有人認為是模仿一些西方國家實行「三審制」。對這樣的觀點,中國政法大學的民訴法專家楊榮新教授表示不能接受。

他認為,再審是一種救濟程序。我國民事訴訟實行的是兩審終審制度,即一個案件經過兩級法院審理後,一般就不能再提起訴訟程序了。如果確實判決錯了,只要滿足民訴法規定的13種再審事由,作為當事人的一種救濟手段,是可以提起再審程序的。

再審程序在很多方面不同於一審、二審。比如一審、二審對案件的事實、法律都要進行全面的審查裁判。而再審的審理范圍則要根據當事人提起的事由而定,比如當事人只針對法律適用錯誤提起再審,那麼再審只審理法律適用問題。如果當事人針對案件事實,則再審就必須對事實部分進行審理,而且這也要符合法律規定的。比如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或者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或者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等等條件。因此,再審制度不是所謂的「三審制」。

今年1月、2月,最高人民法院分別召開全國法院立案審判暨涉訴信訪工作座談會,和全國法院執行工作座談會。在會上,研究部署了新修改的民事訴訟法實施後,人民法院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

據記者了解,關於適用民訴法審判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的司法解釋,以及關於適用民訴法執行程序若干問題解釋,正在起草中

『肆』 民事案件通過再審出現錯案怎麼救濟

簡單講,如何你對一審判決不服的,可以在15日內向上一級法院提起上訴;二審終審判決後,仍然不服的,你可以提起申訴要求再審以及請求檢察院提起抗訴;再審改判的,對再審不服的,還可以申請再審。下面詳細介紹一下:
1、根據最新《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哪些案件當事人不服終審判決可以申請再審?
申請再審,是指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請,請求再次審理的訴訟行為。新《民事訴訟法》與以前相比,申請再審的法定情形更加明確具體。
根據新的《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的規定,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十五種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七)違反法律規定,管轄錯誤的;
(八)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
(九)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十)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十一)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十二)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十三)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十四)對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裁定的;
(十五)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
根據新的《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五條規定,再審案件啟動再審程序後,裁定中止原判決的執行。裁定由院長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
2、申請再時應向哪一級法院提出申請?原法院還是上級法院?
新的《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八條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然,該條同時也規定,申請再審期間,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由於我國有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這四級人民法院都有可能作出生效的裁判。所以,根據上述規定,我國法院系統除了基層人民法院不能審理再審案件之外,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對於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下一級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都有再審的管轄權。
但是這里也要注意是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而不能跨級申請再審。例如中級法院審理後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就不能直接申請最高法院再審,只能申請高級法院再審。
3、再審案件有沒有審查期限,是不是可以無限期拖延?
《民事訴訟法》修訂之前,對於再審案件審查是否啟動再審程序沒有期限規定,導致一些再審案件拖延較長期限。
新的《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一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再審申請書之日起三個月內審查,符合法律規定情形的,裁定再審;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裁定駁回申請。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這項規定對再審申請審查的期限進行明確,有利於保障當事人的權利落實,提高訴訟效率
4、裁定再審的案件,由哪一級法院負責再審?
新的《民事訴訟法》規定,因當事人申請裁定再審的案件,啟動再審程序後由中級人民法院以上的人民法院審理。最高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裁定再審的案件,由本院再審或者交其他人民法院再審,也可以交原審人民法院再審。
5、是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提出再審申請?有沒有期限限制?
根據新的《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四條規定,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二年內提出;二年後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以及發現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
6、檢察院抗訴程序是否同樣可以啟動的再審審理程序?
根據修訂後《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七條至一百九十條的規定,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法律規定情形之一的,應當提出抗訴。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符合法律規定情形之一的,應當提請上級人民檢察院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案件,應當製作《抗訴書》。接受抗訴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抗訴書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再審的裁定
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案件,人民法院再審時,應當通知人民檢察院派員出席法庭。
7、再審審理完成之後,能否再次申請再審?
這個問題《民事訴訟法》並未做出明確的規定。但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第一次全國民事再審審查工作會議紀要》的通知(法[2011]159號)的規定,「再審改變原審結果的民事判決、裁定、調解書,認為有法定再審事由,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的,上一級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根據該規定,如果再審改變原審結果的民事判決、裁定、調解書,可以再次申請再審;如果再審沒有改變原審結果的民事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一般不能再次申請再審。

『伍』 過了再審期限怎麼辦

當事人有個申請再審的期限,如果當事人超過再審期限而想要申請再審的話,可以有一專下兩屬種途徑,1,向法院申訴,2,向檢察院申請抗訴,以上兩種方法是不受再審提起期限的限制的。如果是刑事再審的問題,由於其事關重大且比較專業,最好委託專業律師來辦,勝算會更大一些,北京。。孟博律師,專業刑事再審,申訴。可以搜索其資料。隨時咨詢。

『陸』 申訴和再審都過期了有補救辦法

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當事人對生效判決、裁定不服的,應該在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個月內提出再審申請;如果超過申請再審的時間期限的,法院將不受理再審申請。

但是,如果已經超過再審申請期限,當事人認為再審判決、裁定有明顯錯誤的,仍然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由檢察院審查後決定是否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九十九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第二百零五條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個月內提出;有本法第二百條第一項、第三項、第十二項、第十三項規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第二百零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一)人民法院駁回再審申請的;
(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對再審申請作出裁定的;
(三)再審判決、裁定有明顯錯誤的。

人民檢察院對當事人的申請應當在三個月內進行審查,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的決定。當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柒』 申請再審超過法定申請再審期限怎麼辦

分三種情況,具體如下:

1、在刑事案件方面,當事人不僅可以在與其再審申請被法院駁回後而且可以徑行向檢察機關申請再審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2、而在民事案件方面,新民訴法第209條規定當事人向檢察機關申請再審檢察建議或者抗訴規定了三個前提條件:

(1)人民法院駁回再審申請的;

(2)人民法院逾期未對再審申請作出裁定的;

(3)再審判決、裁定有明顯錯誤的。

這一規定賦予當事人向檢察機關申請再審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的權利,同時將向法院申請再審作為向檢察機關申請再審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的程序前置。

逾期申請再審被法院駁回的,顯然符合第一種情形,因而是可以向檢察機關申請再審檢察抗議或者抗訴的。

3、至於行政案件方面,則與民事案件同理,可以在逾期再審申請被法院駁回之後轉向檢察機關申請再審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7)過了再審期限救濟途徑擴展閱讀:

抗訴的提起條件

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有權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

根據法律規定,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確有錯誤的民事、行政判決、裁定,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同級人民法院再審時,提出抗訴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派員出席法庭。

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就訴訟費負擔的裁定提出抗訴,沒有法律依據,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規定的"違反法律、法規規定":

(一)原判決、裁定認定的事實主要證據不足;

(二)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法規確有錯誤;

(三)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裁判;

(四)其他違反法律、法規的情形。

成立的條件:

由有抗訴權的人民檢察院提出,只有出現法定情況,人民檢察院才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能提出抗訴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七)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

(八)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九)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十)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十一)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十二)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十三)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捌』 再審超期就是死案了嗎還有救濟途徑嗎

再審超期不是死案的。可以在向高院起訴的。

閱讀全文

與過了再審期限救濟途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
著作權共同所有 瀏覽:778
二手途達轉讓 瀏覽:518
馬鞍山市花湖 瀏覽:480
永樂票務投訴 瀏覽:951
龍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186
興國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131
開封計程車投訴電話是多少 瀏覽:101
甘肅省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612
馬鞍山父子身份 瀏覽:192
觀通杭州知識產權 瀏覽:10
認繳資本期限 瀏覽:855
黑龍江企業培訓師證書查詢 瀏覽:16
投資被騙報案有期限嗎 瀏覽:199
江蘇哲力知識產權招聘 瀏覽:186
溫州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54
英樹創造101投票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