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庭審後原告是否有權補充證據
庭審後一般是不允許的,一般只能上訴了
1、法院已經指定舉證期間的,在舉證期間內沒有提交證據,而在庭審(法庭辯論結束前)中提出證據的,法院應當責令說明理由,理由成立的,法庭予以質證;理由不成立的,法院可不採納該證據或者採納該證據,並予以訓誡、罰款。
2、法院沒有指定舉證期間或者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當事人雙方可以在法庭調查階段任意提交證據材料。法庭應予以安排質證。
《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五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及時提供證據。
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和案件審理情況,確定當事人應當提供的證據及其期限。當事人在該期限內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延長期限,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適當延長。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拒不說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據不同情形可以不予採納該證據,或者採納該證據但予以訓誡、罰款。
Ⅱ 案件開庭後還可以補充證據再可庭嗎
1、當事人應當在人民法院指定的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對於當事人逾期提交的證據材料,人民法院審理時不組織質證,但對方當事人同意質證的除外。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出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確有困難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申請延期舉證,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適當延長舉證期限。當事人在延長的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仍有困難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請,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現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後果。
2、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可以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十七條的規定,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應當提交書面申請。申請書應當載明被調查人的姓名或者單位名稱、住所地等基本情況、所要調查收集的證據的內容、需要由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的原因及其要證明的事實。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不得遲於舉證期限屆滿前七日。
3、當事人申請證人出庭作證,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十日前提出,並經人民法院許可。
4、經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可以組織當事人在開庭審理前交換證據。交換證據的時間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一致並經人民法院認可,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指定。人民法院組織當事人交換證據的,交換證據之日舉證期限屆滿。當事人申請延期舉證並經人民法院准許的,證據交換日相應順延。
當事人在一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一審開庭前或者開庭審理時提出。
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屆滿後提供的證據不屬於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十一條規定的「新的證據」的范圍的,人民法院不予採納。
Ⅲ 庭審結束後證據又補充完整是否需開庭質證
案件開庭後,當事人還可以補充證據。如果法院認為該證據對案件有較大關聯性,法院會再次組織開庭舉證、質證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零一條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必要時可以要求其提供相應的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逾期提供證據,或者對方當事人對逾期提供證據未提出異議的,視為未逾期。第一百零二條當事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逾期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不予採納。但該證據與案件基本事實有關的,人民法院應當採納,並依照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予以訓誡、罰款。當事人非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逾期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採納,並對當事人予以訓誡。當事人一方要求另一方賠償因逾期提供證據致使其增加的交通、住宿、就餐、誤工、證人出庭作證等必要費用的,人民法院可予支持。《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十條當事人收到對方交換的證據後提出反駁並提出新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當事人在指定的時間進行交換。證據交換一般不超過兩次。但重大、疑難和案情特別復雜的案件,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再次進行證據交換的除外。第四十一條《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新的證據」,是指以下情形:(一)一審程序中的新的證據包括: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後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確因客觀原因無法在舉證期限內提供,經人民法院准許,在延長的期限內仍無法提供的證據。(二)二審程序中的新的證據包括:一審庭審結束後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前申請人民法院調查取證未獲准許,二審法院經審查認為應當准許並依當事人申請調取的證據。第四十二條當事人在一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一審開庭前或者開庭審理時提出。當事人在二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二審開庭前或者開庭審理時提出;二審不需要開庭審理的,應當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提出。第四十三條當事人舉證期限屆滿後提供的證據不是新的證據的,人民法院不予採納。當事人經人民法院准許延期舉證但因客觀原因未能在准許的期限內提供,且不審理該證據可能導致裁判明顯不公的,其提供的證據可視為新的證據。第四十四條《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新的證據」,是指原審庭審結束後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在再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申請再審時提出。第四十五條一方當事人提出新的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對方當事人在合理期限內提出意見或者舉證。第四十六條由於當事人的原因未能在指定期限內舉證,致使案件在二審或者再審期間因提出新的證據被人民法院發回重審或者改判的,原審裁判不屬於錯誤裁判案件。一方當事人請求提出新的證據的另一方當事人負擔由此增加的差旅、誤工、證人出庭作證、訴訟等合理費用以及由此擴大的直接損失,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Ⅳ 民事訴訟中提交證據後能不能補充證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42條規定:當事人在一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一審開庭前或者開庭審理時提出。
當事人在二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二審開庭前或者開庭審理時提出;二審不需要開庭審理的,應當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提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43條規定:當事人舉證期限屆滿後提供的證據不是新的證據的,人民法院不予採納。
當事人經人民法院准許延期舉證但因客觀原因未能在准許的期限內提供,且不審理該證據可能導致裁判明顯不公的,其提供的證據可視為新的證據。
根據以上法律規定,當事人可以在訴訟中補充新的證據,但是必須在開庭審理前或者開庭審理時提出。
(4)開庭後補充證據期限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的法定條件
民事訴訟中的起訴,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在其民事權益受到侵害或與他人發生爭議時,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法院通過審判予以司法保護的行為。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訴,是原告獲得司法保護的手段,也是人民法院對民事案件行使審判權的前提。
原告的起訴要得到法院的受理,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
1、實質條件
實質條件是指原告、被告、法院、訴訟請求以及起訴所依據的客觀事實,這些是起訴必備的核心部分。起訴必須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2、形式條件
形式條件是指原告起訴應向人民法院提交表達其訴訟請求等事項的起訴狀。起訴狀應當寫明下列內容:
(一)當事人的有關情況;
(二)原告的訴訟請求以及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
(三)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的姓名、住所等;
(四)受訴法院名稱、起訴的年、月、日、起訴人簽名或者蓋章。
民事起訴狀,可以由原告自行書寫,也可以委託律師或其他人代為書寫。原告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的同時,應按照被告人數提出起訴狀副本,以便於法院受理案件後向每一位被告送達起訴狀副本,告知原告起訴的內容,以保證被告平等地行使訴訟權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Ⅳ 法院退偵要求檢查院補充證據期限有多久
在審判期間,檢察院認為案件需要補充偵查,建議延期審理的,人民法院應當同意,但建議次數不得超過2次。人民法院同意延期審理後,檢察院應當在1個月內補充偵查完畢。
《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九十八條 在法庭審判過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影響審判進行的,可以延期審理:
(一)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的;
(二)檢察人員發現提起公訴的案件需要補充偵查,提出建議的;
(三)由於申請迴避而不能進行審判的。
第一百九十九條 依照本法第一百九十八條第二項的規定延期審理的案件,人民檢察院應當在一個月以內補充偵查完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二百二十三條 審判期間,公訴人發現案件需要補充偵查,建議延期審理的,合議庭應當同意,但建議延期審理不得超過兩次。
人民檢察院將補充收集的證據移送人民法院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查閱、摘抄、復制。
補充偵查期限屆滿後,經法庭通知,人民檢察院未將案件移送人民法院,且未說明原因的,人民法院可以決定按人民檢察院撤訴處理。
第二百二十六條 審判期間,合議庭發現被告人可能有自首、坦白、立功等法定量刑情節,而人民檢察院移送的案卷中沒有相關證據材料的,應當通知人民檢察院移送。
審判期間,被告人提出新的立功線索的,人民法院可以建議人民檢察院補充偵查。
Ⅵ 請問法院開庭後,沒有宣判,以證據不足讓檢察院補充材料,這有時間限制嗎
法院開庭後至宣判前任何時間,您請求檢察院遞交補充材料均可,即便是宣判後,您也可以帶著重新整理的材料到上級法院請求申訴。法律問題、回答完畢。
Ⅶ 民事訴訟,開過庭後,判決書沒下之前,還可以補充證據嗎有沒有時限制
正常情況下,所有民事訴訟,法院都會給雙方當事人送達舉證通知書,規定一個舉證期限。
這個舉證期限一般是在開庭之前。
開庭之後,如果任何一方當事人有新的證據,仍然可以向法院提交,如果法官認為證據有用,可能會再次組織開庭的。如果沒有用,法官可以收取,保存在卷宗中,但不會再次開庭,不會採納這個證據。
Ⅷ 開庭後幾天內補充證據
一般情況下在開庭前收到案件受理通知書後會有15天的質證期,可以在這期間提交證據材料,開庭後一般在補充證據的,看開庭時法官庭上怎麼要求的,這個時間比較靈活了。
Ⅸ 刑事案件一審開庭後證據不足檢察院撤回訴訟補充,這個有沒有時間和次數限制
如果是檢察院撤回起訴,一般情況下不得就本案再行起訴:
1、人民檢察院決定撤回起訴的,應當製作《人民檢察院撤回起訴決定書》,加蓋院章後送達人民法院。人民法院要求書面說明撤回起訴理由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書面說明。對於人民法院認為人民檢察院決定撤回起訴的理由不充分,不同意撤回起訴並決定繼續審理的,人民檢察院應當繼續參與刑事訴訟,建議人民法院依法裁判。
2、對於撤回起訴的案件,沒有新的事實或者新的證據,人民檢察院不得再行起訴。新的事實,是指原起訴書中未指控的犯罪事實。該犯罪事實觸犯的罪名既可以是原指控罪名的同種罪名,也可以是異種罪名;新的證據,是指撤回起訴後收集、調取的足以證明原指控犯罪事實能夠認定的證據。因為發現新的證據而重新起訴的,應當重新編號,製作新的起訴書。重新起訴的起訴書應當列明原提起公訴以及撤回起訴等訴訟經過。
Ⅹ 原告在法院庭審過程中,能不能再補充新證據
如果該證據不屬於法律規定的「新的證據」,必須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前提交法庭,開庭審理之後不得提交。
如果該證據確屬「新的證據」,則可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後至一審法庭辯論結束前提出。
一審程序中的新證據包括: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後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確因客觀原因無法在舉證期限內提供,經人民法院准許,在延長的期限內仍無法提供的證據。
你可以參考上述標准判斷你們將要補充的證據是否屬於新證據,如果不是新證據,想利用這種訴訟策略搞突然襲擊,法庭是不會准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