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民事案件起訴了找不到被告可公告,公告期是多長時間
起訴狀副本及開來庭傳自票 楊俊:本院受理原告何志偉訴你民間借貸糾紛一案,現依法向你公告送達起訴狀副本、應訴通知書、舉證通知書、合議庭組成人員告知書、開庭傳票。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60日即視為送達。提出答辯狀和舉證期限分別為公告期滿後15日和30日內,並定於舉證期滿後第3日上午9時(遇法定節假日順延)在本院李七庄法庭公開開庭審理,逾期將依法缺席裁判。天津市西青區人民法院公告日期:2011-03-03刊登版面:一、四版中縫刊登日期:2011-03-03上傳日期:2011-03-03
㈡ 公告送達舉證時間,答辯書提交時間和當面送達舉證時間,答辯書時間不一致,應以哪個為准
公告送達期限:內地60日;涉外30日
送達後須給予答辯期:內地15日,涉外30日
隨後就可以安排開庭時間,普通程序在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結案。
可以說公告後很快就可以開庭了,開完庭大概一兩個月就能有結果。
㈢ 公告送達從什麼時間起算
公告送達需要多長時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八十四條 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節規定的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六十日,即視為送達。
公告送達,應當在案卷中記明原因和經過。
第一百一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
被告提出答辯狀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三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送達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同時向當事人送達舉證通知書。舉證通知書應當載明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與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調查取證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據案件情況指定的舉證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證據的法律後果。
舉證期限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一致,並經人民法院認可。
由人民法院指定舉證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於三十日,自當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次日起計算。
立案之日起計算大概需要的時間
一首先從立案廳轉到審判庭,
二從審判庭內勤(或庭長)分配到承辦法官手裡
三向當事人發出傳票
四當事人領取傳票後計算十五天到三十天的舉證期
五、在發傳票時定好開庭時意味或另行通知開庭時間
六開庭
七下判
180+90+15=285天
㈣ 為什麼法院出公告有的三個月有的兩個月
國內單位、個人訴訟案件的公告期限都是兩個月。如果是涉外案件,公告期限是三個月。
法院發出的公告時間不一致,有的是三個月,是因為不僅僅公告送達的法律文書,包括舉證通知書,舉證期限是一個月,開庭傳票必須提前三天送達,這樣相加起來,公告兩個月,加舉證期限一個月,再加傳票3天,所以,有的開庭時間就是公告刊登之日起第93天。
如果是送達判決書,是75天,因為公告期限兩個月,加上上訴期限15天,所以公告刊登之日起75天之內被告不上訴,判決書就生效了。
《民事訴訟法》:
第九十二條 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節規定的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六十日,即視為送達。
第二百六十七條 人民法院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當事人送達訴訟文書,可以採用下列方式:
(八)不能用上述方式送達的,公告送達,自公告之日起滿三個月,即視為送達。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一百三十八條
公告送達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欄和受送達人住所地張貼公告,也可以在報紙、信息網路等媒體上刊登公告,發出公告日期以最後張貼或者刊登的日期為准。對公告送達方式有特殊要求的,應當按要求的方式進行。公告期滿,即視為送達。
人民法院在受送達人住所地張貼公告的,應當採取拍照、錄像等方式記錄張貼過程。
第一百三十九條
公告送達應當說明公告送達的原因;公告送達起訴狀或者上訴狀副本的,應當說明起訴或者上訴要點,受送達人答辯期限及逾期不答辯的法律後果;公告送達傳票,應當說明出庭的時間和地點及逾期不出庭的法律後果;公告送達判決書、裁定書的,應當說明裁判主要內容,當事人有權上訴的,還應當說明上訴權利、上訴期限和上訴的人民法院。
㈤ 公告送達,需要多久才可以開庭。
民事訴訟法
第九十二條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節規定的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六十日,即視為送達。公告送達,應當在案卷中記明原因和經過。
㈥ 提出答辯狀及舉證期限分別為公告送達期滿後的15日和20日內,什麼意思
權利有時間限制,逾期即作廢無效
㈦ 民事案件,公告送達,開庭時間如何計算
7月10送法院起訴狀,現確定了用普通案公告送達被告,請問多少時間才能開庭?
㈧ 法院傳票公告送達開庭時間應是多長時間開庭
法院傳票公告送達,到開庭的時間是:
1、正常情況下,法院公告必須在《人民法院報》刊登。從匯款交公告費之日一般15日會見報。
2、法定公告期為2個月,加上舉證期限1個月(其中包括答辯期15日),計3個月。以上從匯款之日起計算合計3個半月。法院一般應當是在從匯款之日起3個半月--4個月之間開庭。
開庭傳票上有開庭時間,查看上面的開庭時間便知。根據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法院立案後,要有向被告送達應訴通知書的時間、給予被告答辯的時間,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通常在一個月後開庭,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通常在一個月內開庭。具體還要看個案及法院的排期情況而定。
(8)公告送達舉證期限擴展閱讀:
開庭的流程:
1、開庭時,法官會先看雙方當事人的身份證件,然後宣讀一系列法庭審理規則,詢問雙方是否要求法庭方面的人員需要迴避等等,一般情況不需迴避。
2、法官要求原告陳述自己的訴訟請求和理由,並出示證據(有時候法官為了節省時間,一般會用一句話帶過,說被告已看過起訴內容,則此步可以省略)。除非原告有新的陳述,可以補充表達出來。
3、被告針對原告提出的事實和理由作出反駁,並出示證據。
4、法官分別詢問原告和被告關於案件的證據,有什麼觀點和看法或反駁——這叫質證,還會詢問涉及案件的具體細節。如果需要對證據進行進一步的鑒定「是否屬實」的,此時應該提出「司法鑒定」的申請。
5、原告和被告在法官的主持下,互相辯論。
6、辯論完畢,法官會向雙方詢問是否願意調解解決糾紛,如果雙方願意調解並能調解成功的,法官會出具調解書,雙方簽名之後生效;如果不願意調解,或調解不成,則法官不再調解。當然,如果在開庭幾天後,雙方可以再調解,並能達成一致意願的,可以告訴法官,按調解成功來解決,由法院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調解書。
7、整個庭審過程,有書記員記錄雙方各自的發言。如果其中一方不願調解,那麼在各自發表完畢陳述後,書記員將庭審的記錄列印出來,要求雙方看過有沒有跟在庭審過程發表的言語有出入,有的可以適當修改並在修該處簽名。雙方看完或修改完成庭審筆錄之後,庭審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