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麼判斷p2p平台是否期限錯配
期限錯配來分為兩源種情況,短期標配長期標和起始時間錯配。
對於平台期限錯配問題,要考察標的的期限和借款期限是否匹配,像有些融資租賃項目一般期限較長,而借款期限較短,存在期限錯配的問題。此外,平台借款人的集中度如果較高,平檯面臨的還賬風險較大,一旦出現幾筆大的違約,會增加平台的跑路風險。
Ⅱ P2P就是資金池+期限錯配嗎
並不是,P2P理財抄是中介服襲務平台。
P2P網路借貸平台,是p2p借貸與網路借貸相結合的互聯網金融(ITFIN)服務網站。p2p借貸是peer to peer lending的縮寫,peer是個人的意思。
網路借貸指的是借貸過程中,資料與資金、合同、手續等全部通過網路實現,它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民間借貸的興起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金融模式,這也是未來金融服務的發展趨勢。
Ⅲ p2p國家要求不允許期限錯配,有的平台賣三年四年期產品合理嗎
這要看p2p投的什麼項目,穿透到底層資產如果是基礎設施建設,別說三四年,上十年的都有。但如果是投資銀行間拆借市場的,一周一個月的也有。所以錯不錯配你要看投的什麼。
Ⅳ p2p期限配錯是什麼意思
這是資金池的三復條定義之一,這制三條分別是「對象錯配」「期限錯配」和「資金大小錯配」,P2P平台如果錯配了其中的一條,就等於形成了資金池,是非法的。
「期限錯配」就是說,假如我代表P2P平台,有人需要借款,借款時間是半年,我發布一條信息說借款時間是一年,就會造成資金在我賬戶滯留了半年的時間,這就是「期限錯配」,就形成了資金池
Ⅳ p2p期限錯配是什麼意思
期限錯配兩種情況短期標配期標起始間錯配 於平台期限錯配問題要考察標期限借款期回限否匹配像答些融資租賃項目般期限較借款期限較短存期限錯配問題外平台借款集度較高平檯面臨賬風險較旦現幾筆違約增加平台跑路風
Ⅵ 為什麼P2P不應該期限錯配
個人覺得如果真要按照金融理財公司排名來選平台,那前200名的都可以考慮。全國現在還有2000多家平台呢,1/10的篩選概率中再挑選出1/10算是比較安全的平台了。我個人會從中再考慮三個維度,一是可以選擇前10名的平台,實力上都比較牛,收益低吧至少能夠保本。二是選收益高一些但做抵押貸的平台,回款有保障,比如企額貸。三是選短期項目多一些的平台,資金能夠在急用的時候出來。反正是自己的錢,要多花些心思。
Ⅶ P2P期限錯配是什麼意思
就是設置錯了
Ⅷ p2p理財中的期限錯配是什麼意思
期限錯配分為兩種情況,短期標配長期標和起始時間錯配。 對於版平台期限錯配問題,要考察標權的的期限和借款期限是否匹配,像有些融資租賃項目一般期限較長,而借款期限較短,存在期限錯配的問題。此外,平台借款人的集中度如果較高,平檯面臨的還賬風險較大,一旦出現幾筆大的違約,會增加平台的跑路風險
Ⅸ 什麼叫期限錯配期限錯配有什麼風險
期限錯配在來金融行業中的表現自是資金來源短期化、資金運用長期化,「短存長貸」。這種現象除了普遍存在於P2P行業中,也普遍存在於銀行業。
期限錯配在P2P上的應用,主要體現在「拆標」上,更准確的說是拆期限的標的。
拆期限指的是把長標拆成多個小標滾動發行。如一年期的融資項目,最後拆成4個3月期或12個1月期。P2P活期理財也可以被認為是一種極端的期限錯配產品。
期限錯配的動機
業內有些P2P平台為了滿足投資人偏愛短期投資的喜好,往往將長期融資項目拆成短期,以達到實現快速融資的目的。比如一年期的標,拆成12個一個月的期標發出去。同時,平台也通過拆期限來提高平台的人氣。
期限錯配的弱點
期限的風險主要體現在流動性風險上。一旦「發新償舊」其中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比如某一期,投資者減少了購買或退出理財產品),那麼,就有可能導致資金鏈斷裂,平台倒閉,投資人的錢拿不回來。另外,期限錯配階段過程中的借新還舊從本質上來說十分接近龐氏騙局。
Ⅹ P2P投資理財,什麼是拆標,期限錯配
拆標玩法通常分為兩種,拆金額和拆期限,拆金額就是將「大標」拆成「小標版」,比如一個1000萬元的借款項權目,拆成10個100萬元的借款標的;而拆時間,則是將「長時間」拆成「短時間」,比如一年期的標的拆成4期3個月的標的或者12期一個月的標的。
期限錯配的玩法也分兩種,短期標配長期標和起始時間錯配。
短期標配長期標是將短期投資投入長期借款項目之中,用後面的投資者的錢歸還已到期的投資者本金和利息;也就是發布多個不同起止時間、且期限較短的標的,以較好的流動性和高收益吸引投資者,同時,再將募集到的資金投入到長期借款項目之中,單個標的到期後,就依靠後一個未到期標的所募集的本金來償還已到期標的的本息,依次輪回,直到實際長期借款項目到期,平台收回本息,償還最後待還標的本息。
起始時間的錯配,是現在募集未來幾個月採用的錢。假設借款方本需10月份用錢,為了保障能到時資金到位,平台從8月份就開始募集這筆資金。期間兩個月的空檔期,投資者的資金處平台控制之下,其中就隱藏了資金挪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