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年限平均法的計算例題
1.1.年限平均法,又稱直線法,是指將固定資產的應記折舊額均衡得分談到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內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
年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即每年折舊(40000-1000)/5=7800元
2.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折舊率=2/使用年限X100%
折舊額=固定資產凈值X年折舊率
又按現行財務制度的規定,採用雙倍余額遞減折舊法計算折舊的固定資產,應在其固定資產折舊 年限到期兩年內,將固定資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凈額平均攤銷.
第一年折40000*2/5=16000
第二年折(40000-16000)*2/4=12000
3,年數總和折舊法
年數總和折舊法也叫年限合計折舊法,它是以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的各年可使用年限相加之和為分 母,以各年可使用年限為分子來計算各年折舊額的折算計算方法.採用年數總和折舊法計算固定資產 折舊時的折舊率和折舊額,按照下列公式計算:
折舊年限-已使用年限
年限折舊率=—————————————— ×100%
折舊年限×(折舊年限+1)÷2
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一預計凈殘值)X年折舊率
所以:第四年折(40000-1000)*2/15
㈡ 年限平均法
如果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
至預計使用年限到期前2年以前,用公式:年折舊率=2÷預計的折舊年限×100%,年折舊額=固定資產期初賬面凈值×年折舊率。固定資產期初賬面凈值=固定資產原值-累計折舊。
一般到最後兩年會出現,採用雙倍余額遞減法的折舊額將預計凈殘值也計提成折舊或應計折舊未提完的情況。
所以最後2年用年限平均法,可以保證預計凈殘值的准確不變。
舉例如下:
某醫院有一台機器設備原價為600000元,預計使用壽命為5年,預計凈殘值24000元。要求計算第三年的折舊額是多少?最後一年的折舊額是多少?
年折舊率=2/5=40%
第一年應提的折舊額=600000*40%=240000元
第二年應提的折舊額=(600000-240000)*40%=144000元
第三年應提的折舊額=(600000-240000-144000)*40%=86400元
第四、五年每年應提的折舊額=(600000-240000-144000-86400-24000)/2=52800元
BUT:如果不使用年限平均法,而是繼續用雙倍余額,則接下來
第四年應提的折舊額=(600000-240000-144000-86400)*40%=51840元
第五年應提的折舊額=(600000-240000-144000-86400-51840)*40%=31104元
比正確的方法多計提了30144元,即使得預計凈殘值減少30144元,不合理。
㈢ 用年限平均法計算
採用年限平均法:某類固定資產年折舊額=(某類固定資產原值-預計殘值+清理費用)/該類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
折舊額=(200000-4000)/5=39200元
㈣ 平均年限法的折舊率如何計算
1、平均年限法年折抄舊率=(1-預計凈殘值襲率)/折舊年限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價值*月折舊率。
2、平均年限法,是指按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平均計提折舊的一種方法。它是最簡單、最普遍的折舊方法,又稱「直線法」或「平均法」,適用於固定資產折舊。
3、固定資產在一定時間計提折舊額的大小,主要取決於下列因素:固定資產的原值、預計使用年限、固定資產報廢清理時所取得的殘余價值收入和支付的各項清理費用。
4、固定資產殘余價值收入即是指固定資產清理時剩下的殘料或零部件等變價收入。固定資產清理費用是指清理固定資產時發生的耗費。固定資產殘余價值收入扣除清理費用後的凈額即固定資產凈殘值。
㈤ 平均年限法怎麼算
平均年限法又稱為直線法,是將固定資產的折舊均衡地分攤到各期的一種方法。採用這專種方法計算屬的每期折舊額均是等額的。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使用年限×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月折舊率
上述計算的折舊率是按個別固定資產單獨計算的,稱為個別折舊率,即某項固定資產在一定期間的折舊額與該固定資產原價的比率。通常,企業按分類折舊來計算折舊率,計算公式如下:
某類固定資產年折舊額=(某類固定資產原值-預計殘值+清理費用)/該類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
某類固定資產月折舊額=某類固定資產年折舊額/12
某類固定資產年折舊率=該類固定資產年折舊額/該類固定資產原價×100%
㈥ 平均年限法的折舊率如何計算
平均年限法年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率)/折舊年限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月折版舊額=固定資產價值*月折舊率權。
平均年限法,是指按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平均計提折舊的一種方法。它是最簡單、最普遍的折舊方法,又稱「直線法」或「平均法」,適用於固定資產折舊。
固定資產在一定時間計提折舊額的大小,主要取決於下列因素:固定資產的原值、預計使用年限、固定資產報廢清理時所取得的殘余價值收入和支付的各項清理費用。
(6)年限平均法計算擴展閱讀:
固定資產殘余價值收入即是指固定資產清理時剩下的殘料或零部件等變價收入。固定資產清理費用是指清理固定資產時發生的耗費。固定資產殘余價值收入扣除清理費用後的凈額即固定資產凈殘值。
在實際工作中,為了反映固定資產在一定時間內的損耗程度便於計算折舊,每月計提的折舊額一般根據固定資產的原值乘以月折舊率計算。
擴展文件; 《平均年限法會計資料大全》
㈦ 固定資產年限平均法的計算方法
固定資產折舊是指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系專統分攤。屬
直線折舊法分兩種: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是指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固定資產預定使用壽命內的一種方法。採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相等。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月折舊率 = 年折舊率 / 12
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月折舊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算每期應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 = 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 *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㈧ 平均年限法計算公式
月折舊額300000*0.95/5/12=4750元,為計提的折舊可以補提。
借:製造費用--折舊4750
貸:累計折舊4750
㈨ 固定資產平均年限法具體計算
固定資產折舊抄方法:
1、年限平均法襲(也稱直線法)
年折舊率 =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使用壽命(年)× 100%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年折舊率 ÷ 12
2、工作量法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 1 - 預計凈殘值率 )/ 預計總工作量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 = 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 ×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3、雙倍余額遞減法(加速折舊法)
年折舊率 =2÷ 預計使用壽命(年)× 100%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凈值 × 年折舊率 ÷ 12
4、年數總合法(加速折舊法)
年折舊率 = 尚可使用壽命/ 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合 × 100 %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預計凈殘值 )× 年折舊率 ÷ 12
注會
㈩ 怎樣用平均年限法的計算計提折舊,
固定資產折舊方復法:
一、制 年限平均法(也稱直線法)
年折舊率 =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使用壽命(年)× 100%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年折舊率 ÷ 12
二、 工作量法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 1 - 預計凈殘值率 )/ 預計總工作量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 = 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 ×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三、 雙倍余額遞減法(加速折舊法)
年折舊率 =2÷ 預計使用壽命(年)× 100%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凈值 × 年折舊率 ÷ 12
四、 年數總合法(加速折舊法)
年折舊率 = 尚可使用壽命/ 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合 × 100 %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預計凈殘值 )× 年折舊率 ÷ 12
一般企業使用較多的是直線法。企業計提折舊可以個別計提,也可分類計提。
擴展文件; 《會計資料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