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民訴第65條與證據規定第33矛盾,當事人能否約定舉證期限
1.《新民訴》第六十五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及時提供證據。
人民法院根版據當事人的主張和案權件審理情況,確定當事人應當提供的證據及其期限。當事人在該期限內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延長期限,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適當延長。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拒不說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據不同情形可以不予採納該證據,或者採納該證據但予以訓誡、罰款。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三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送達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同時向當事人送達舉證通知書。舉證通知書應當載明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與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調查取證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據案件情況指定的舉證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證據的法律後果。
舉證期限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一致,並經人民法院認可。由人民法院指定舉證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於三十日,自當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次日起計算。
這兩個條文不是矛盾的,當事人是可以約定舉證期限的。
Ⅱ 民法的 舉證期限屆滿,和 提交答辯狀,都是在什麼時間~
舉證期限是指在適用一審普通程序審理民事案件時,人民法院指定當事人提供證據證明其主張的基礎事實的期限,該期限不得少於三十日。但是人民法院在徵得雙方當事人同意後,指定的舉證期限可以少於三十日。規定的舉證期限屆滿後,針對某一特定事實或特定證據或者基於特定原因,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酌情指定當事人提供證據或者反證的期限,該期限不受「不得少於三十日」的限制。
被告在收到起訴狀副本、被上訴人在收到上訴狀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涉外案件當事人另有規定),可以提出答辯狀,針對起訴狀或上訴狀提出的事實和理由進行辯駁。被告或被上訴人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法院審理。被告對受訴法院管轄權有異議的,必須在一審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
Ⅲ 提交答辯狀 舉證期限 開庭 這三個的順序是這樣的嗎
從接到傳票起,15日內為舉證期限,如在這期限內不能完成舉證的,可申請延期!答辯狀可在這15日內提交,也可以在開庭時答辯!
Ⅳ 舉證時限的約定時限
《證據規定》33條第2款並未規定當事人約定舉證期限的長短,一方面是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同時也規定了「經人民法院認可」來加以限制,另一方面由於訴訟的對抗性質,當事人約定舉證期限的長短不應過多地加以注意。但在司法實務中我們發現同樣會出現一種可能,即當事人約定的舉證期限過長會導致訴訟周期的延長。
Ⅳ 民訴中。請問當事人還可以約定舉證期限嘛非法律人士不要回答。。。。
可以約定。但需要法院規定的期限內提出,並經法院確認。
Ⅵ 涉外案件舉證期限多少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有關舉證時限規定的通知
一、關於第三十三條第三款規定的舉證期限問題。《證據規定》第三十三條第三款規定的舉證期限是指在適用一審普通程序審理民事案件時,人民法院指定當事人提供證據證明其主張的基礎事實的期限,該期限不得少於三十日。但是人民法院在徵得雙方當事人同意後,指定的舉證期限可以少於三十日。前述規定的舉證期限屆滿後,針對某一特定事實或特定證據或者基於特定原因,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酌情指定當事人提供證據或者反證的期限,該期限不受「不得少於三十日」的限制。
二、關於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的舉證期限問題。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人民法院指定的舉證期限不受《證據規定》第三十三條第三款規定的限制,可以少於三十日。簡易程序轉為普通程序審理,人民法院指定的舉證期限少於三十日的,人民法院應當為當事人補足不少於三十日的舉證期限。但在徵得當事人同意後,人民法院指定的舉證期限可以少於三十日。
三、關於當事人提出管轄權異議後的舉證期限問題。當事人在一審答辯期內提出管轄權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在駁回當事人管轄權異議的裁定生效後,依照《證據規定》第三十三條第三款的規定,重新指定不少於三十日的舉證期限。但在徵得當事人同意後,人民法院可以指定少於三十日的舉證期限。
四、關於對人民法院依職權調查收集的證據提出相反證據的舉證期限問題。人民法院依照《證據規定》第十五條調查收集的證據在庭審中出示後,當事人要求提供相反證據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確定相應的舉證期限。
五、關於增加當事人時的舉證期限問題。人民法院在追加當事人或者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情況下,應當依照《證據規定》第三十三條第三款的規定,為新參加訴訟的當事人指定舉證期限。該舉證期限適用於其他當事人。
六、關於當事人申請延長舉證期限的問題。當事人申請延長舉證期限經人民法院准許的,為平等保護雙方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延長的舉證期限適用於其他當事人。
七、關於增加、變更訴訟請求以及提出反訴時的舉證期限問題。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內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出反訴,或者人民法院依照《證據規定》第三十五條的規定告知當事人可以變更訴訟請求後,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重新指定舉證期限。當事人對舉證期限有約定的,依照《證據規定》第三十三條第二款的規定處理。
八、關於二審新的證據舉證期限的問題。在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中,當事人申請提供新的證據的,人民法院指定的舉證期限,不受「不得少於三十日」的限制。
九、關於發回重審案件舉證期限問題。發回重審的案件,第一審人民法院在重新審理時,可以結合案件的具體情況和發回重審的原因等情況,酌情確定舉證期限。如果案件是因違反法定程序被發回重審的,人民法院在徵求當事人的意見後,可以不再指定舉證期限或者酌情指定舉證期限。但案件因遺漏當事人被發回重審的,按照本通知第五條處理。如果案件是因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發回重審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當事人協商確定舉證期限,或者酌情指定舉證期限。上述舉證期限不受「不得少於三十日」的限制。
十、關於新的證據的認定問題。人民法院對於「新的證據」,應當依照《證據規定》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三條、第四十四條的規定,結合以下因素綜合認定:
(一)證據是否在舉證期限或者《證據規定》第四十一條、第四十四條規定的其他期限內已經客觀存在;
(二)當事人未在舉證期限或者司法解釋規定的其他期限內提供證據,是否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情形。
Ⅶ 對方提交補充證據後,舉證期限是否延期或者另行約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三十六條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確有困難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申請延期舉證,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適當延長舉證期限。當事人在延長的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仍有困難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請,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Ⅷ 舉證時限的詳細內容
《證據規定》中規定了確定舉證期限的兩種形式,一是由當事人協商一致,人民法院同意;二是人民法院指定。自當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次日起計算。」明確規定了人民法院指定舉證期限的有效期間及計算辦法,但實踐對該規定仍有不同意見。 司法實務中有人認為舉證時限規定為三十日過長。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原告在起訴時必須有明確的訴訟請求及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也就是原告必須提供證明案件事實的主要證據。因此原告在起訴前,其准備證據材料的時間是較為充足的。對被告而言,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被告的答辯也是根據自己掌握的證據材料來進行,這一答辯期間,事實上就是多數案件被告舉證的實際期限。對於大量法律關系較為明確的案件來說,這一期間是足夠的,對於復雜案件,當事人也可申請延長舉證期限來進行彌補。也有人認為三十日的舉證時限過短,理由是證據規定同時規定了當事人在提交證據確有困難的情況下可以申請延期舉證,實踐中可能出現當事人以各種理由反復申請延期舉證,使三十日的舉證時限規定流於形式,還不如直接規定為六十日或更長,但不允許申請延期舉證或只能申請延期一次,以更利於提高訴訟效率。
由於個案的特殊情況,有的適用三十日規定顯得過長,而有的又顯得過短。《證據規定》33條關於三十日舉證時限的規定是舉證時限最短時間的規定,既有利於充分保護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又能夠加快訴訟的進程。但應作以下完善:規定舉證時限的上限。雖然司法實務中的絕大多數審判人員為提高訴訟效率,縮短辦案周期,都盡可能把舉證時限靠近三十日的最低規定,但仍不能排除個別司法人員利用該條規定的缺陷為給某一方當事人提供非法的訴訟便利,使另一方當事人喪失平等對抗的機會。如將舉證時限指定得過長,九十日、一百二十日等。鑒於此,該條可修改為「指定的期限在三十日以上,六十日以下」。 《證據規定》33條規定人民法院指定舉證期限從當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次日起計算。」一般情況下,人民法院在送達受理案件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同時即送達舉證通知書,從這一點看該規定並無不妥之處。但實務中並非每一個案件爭議的焦點都十分明確,一是從訴狀中看似爭議重大的問題,經被告答辯後予以承認,該部份事實的證據無需再舉,二是舉證責任的分配一般由人民法院確定,而具體操作中則是承辦此案的審判人員,但送達受理案件通知書時一般是由立案庭人員送達舉證通知書,可能會出現「事不對題」的舉證通知。因此,從當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次日起計算舉證期限有失偏頗。
舉證通知書不一定與受理案件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同時送達。一是可以將「人民法院應當在送達舉證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同時向當事人送達舉證通知書」的規定改為一般規定,可以有例外的情況,供審判人員掌握。《證據規定》33條同時要求人民法院舉證通知書應當載明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與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調查取證的情形等。有的案件可以在爭議焦點確定後再分配舉證責任和明確舉證要求。二是將舉證期限「自當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次日起計算」改為「自當事人收到舉證通知書的次日計算」更為准確,更符合實際。 關於延期舉證的規定確有難於操作之嫌,若加以補充和完善,則既能充分保護當事人的訴權,又能最大限度實現舉證時限制度之意旨。
首先,明確當事人可以申請延期和人民法院應當准予延期舉證的具體情形。
無容置疑,司法實踐的情況千變萬化,要對此作出明確具體的規定確有一定難度。我們認為,採取列舉方式概括規定「確有困難」的幾種情形,對於司法實踐的指導意義遠比籠統的規定要大。一是能充分發揮人民法院引導當事人舉證的作用。如果當事人明知舉證的「困難」不在《證據規定》明確的准許范圍內,自然不會再申請延期舉證,而會發揮主觀能動性克服舉證「困難」。二是有利於審判人員掌握准許延期舉證的標准,防止「自由裁量權」的濫用。在實踐中,這種困難主要是以下幾種:不可抗力或意外事件;對方當事人或第三方造成的客觀原因;證據本身尚未產生等。
其次,明確當事人申請延期的次數,變無限申請延期舉證為有限申請延期舉證。
在目前的情況下可規定當事人申請延期舉證最多不超過兩次。如在兩次申請延期舉證後,當事人仍不能提供證據材料的,說明收集該證據材料的難度太大,當事人確無力取證,再延長舉證期限已無必要,只能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採取延期開庭審理或中止訴訟的方法補救。同時,兩次申請的規定也有能夠防止當事人故意濫用自己的訴權,反復申請延期舉證,更有利於及時保護對方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
再次,明確申請延期舉證的期限。
《證據規定》36條將人民法院准許當事人申請延期舉證的期限規定為「適當」,沒有具體規定可以延期舉證的期限,一方面當事人申請延長舉證的期限無限制,可以要求延長一月、兩月,也可以要求延長一年、兩年,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人民法院確定延長舉證期限的隨意性。一種觀點認為申請延長的期限應為三十日,因為《證據規定》33條把三十日作為最短舉證時限,應把三十日作為一個舉證周期,人民法院同意延長舉證期限也應為一個周期。另一種觀點認為延長舉證期限應由人民法院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自行確定,因為當事人申請延長舉證期限的理由不同,面臨舉證不能的困難程度各異,由人民法院自行決定更符合實際情況。總的說來,一致的觀點是延長舉證期限不能超過初始的舉證期限。延長舉證期限是對人民法院指定舉證時限和當事人約定舉證時限制度的補充,延長期限不宜過長,不然有「主次不分」之嫌,建議延長舉證期限定為十五日為宜,實踐中確有舉證困難的可以通過再次申請延期舉證予以彌補。
Ⅸ 延期舉證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證據規定》33條把三十日作為最短舉證時限,應把三十日作為一個舉證周期,人民法院同意延長舉證期限也應為一個周期。另一種觀點認為延長舉證期限應由人民法院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自行確定,因為當事人申請延長舉證期限的理由不同,面臨舉證不能的困難程度各異,由人民法院自行決定更符合實際情況。總的說來,一致的觀點是延長舉證期限不能超過初始的舉證期限。延長舉證期限是對人民法院指定舉證時限和當事人約定舉證時限制度的補充,延長期限不宜過長,不然有「主次不分」之嫌,建議延長舉證期限定為十五日為宜,實踐中確有舉證困難的可以通過再次申請延期舉證予以彌補。
《證據規定》36條「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確有困難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申請延期舉證,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適當延長舉證期限。當事人在延長的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仍有困難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請,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確定。」根據此條規定,我們舉證時限制度是採用法院指定舉證期限、當事人約定舉證期限為主,延期舉證為補充的形式。此條規定有三個特點:
1、採用「當事人主義」和「職權主 義」相結合,既保護當事人申請延期的權利,同時又規定是否延期由人民法院依職權確定。
2、申請延期次數具有任意性,即當事人申請延期舉證不受任何限制。
3、申請延期理由法定性和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