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非法佔地年限

非法佔地年限

發布時間:2021-04-11 01:07:46

㈠ 私自佔地多長時間可以辦理土地證

私自佔地屬於違法行為,不能辦理土地證。依據《土地管理法》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可以並處罰款;對非法佔用土地單位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土地管理法》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
全民所有,即國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
國家依法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但是,國家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的除外。
第七十六條 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可以並處罰款;對非法佔用土地單位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超過批準的數量佔用土地,多佔的土地以非法佔用土地論處。
第七十七條 農村村民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建住宅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㈡ 對方非法佔地10年,是否可以申請賠償

評估候沒場交通隊說找所沒能評估呵呵
我通知交通隊我同意交通隊調解並准備院解決交通隊馬找
我堅持按我要求賠付院按實際費用賠付事情已解決

㈢ 為什麼非法佔地,躲過兩年也難逃處罰

□李曉峰 孫清
閱讀提示:對非法佔用土地的違法行為,其行政處罰的追訴時效,應從違法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案情]
1998年,某縣國土資源局將一宗國有建設用地依法劃撥給某村建辦公綜合樓,而村委會卻在2000年將該宗地非法轉讓給某房產公司搞房地產開發,2001年建成、出售。直至2005年購房者辦理土地使用證時,國土資源局才發現該宗地已非法轉讓並且改變了土地用途。
國土資源局對這宗土地違法行為是否依法進行查處提出兩種不同的意見。
一種意見認為,要立案查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規定,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前款規定的期限,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1998年5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對原國家土地管理局《關於如何計算土地違法行為追訴時效的請示》的答復中明確規定,對非法佔用土地的違法行為,在未恢復原狀之前,應視為具有繼續狀態,其行政處罰的追訴時效,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第二款的規定,從違法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另一種意見認為,土地違法行為已過了追訴時效不能立案查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之規定,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因其危害結果一直存在,所以不受兩年時間的限制。由於非法轉讓土地、改變土地用途終究是不合法的,總會對社會和他人利益存在一定的危害,因此,不應受兩年時間限制。
[分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規定,違法行為在兩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前款規定的期限,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1998年5月4日國土資源部辦公廳〔1998〕10號文件轉發的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1997〕法行字第26號文件內容如下:國土資源部:你部(原國家土地管理局)〔1997〕國土〔法〕字第135號《關於如何計算土地違法行為追訴時效的請示》收悉。經研究並徵求全國人大法工委的意見,答復如下:對非法佔用土地的違法行為,在未恢復原狀之前,應視為具有繼續狀態,其行政處罰的追訴時效,應根據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第二款的規定,從違法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破壞耕地的違法行為是否具有連續或繼續狀態,應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區別對待。
在上述解釋中,請注意當時國家土地管理局的請示抬頭是關於如何計算土地違法行為追訴時效,而非僅請示如何處理非法佔用土地的追訴時效。依筆者的理解,最高人民法院是以非法佔用土地來全部概括所有土地非法行為的(退一步而言,即使不是如此,用這條來認定某房地產公司的行為也是適當和確定無疑的)。盡管非法佔地與非法轉讓土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為兩個不同的違法行為名稱,但兩者之間也有不可分割的聯系:在土地非法轉讓行為中,有兩個當事方,一方是非法轉讓,另一方既是非法轉讓行為的當事方,也是非法佔地的主要當事方,是同時觸犯兩個法條。因此,對其中一方(房地產公司)完全可以認定,其違法行為尚處於繼續狀態,可以以未經批准、非法佔用土地的條款予以論處。而對最高人民院的上述解釋,不能僅從字面上作片面性的理解。

㈣ 非法佔用土地的追訴時效多長

編輯部:《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前款規定的期限,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我們在工作中發現有的違法案件已超過了二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我個人認為對非法佔用土地的違法行為,在未恢復原狀之前,應視為具有繼續狀態,其行政處罰的追訴時效,應根據《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第二款的規定,從違法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而不應按該條第一款來認定追訴時效。請問:對於非法佔用土地的時效,應如何計算?有何法律依據? 河南省義馬市國土資源局賀斌賀斌同志:來信收悉,現就所述問題談一下個人的看法,僅供參考。 行政處罰是行政機關對違法相對人因違反行政法律規范而採取的法律制裁手段。作為一種制裁措施,其直接目的是懲罰。 因為違法行為人的行為給他人、國家和社會的利益造成了損害,但對造成的危害程度尚未構成犯罪,為了保護他人、國家和社會利益,維護社會秩序,就必須通過行政處罰制裁違法行為人,包括限制和剝奪違法行為人的人身自由權,限制和剝奪違法行為人的財產權,對違法行為人給予精神上的壓力等,以達到懲戒的作用。行政處罰的間接目的是促進違法行為人履行其行政義務,並且警戒和預防其他人可能的違法行為。行政機關對違法行為人適用行政處罰,除了可以防止違法行為人再次違法,促使其履行其行政義務外,還可以警戒其他可能違法的不穩定分子,並且教育廣大人民群眾,使他們認識到行政處罰的必要性,從而積極配合行政機關同違法行為斗爭。行政處罰通過實現直接目的和間接目的,最終是為了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覺守法,從而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 如何計算追訴時效?一般應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如果違法行為人的違法行為在長時間內沒有被發現,並且違法行為人再沒有新的違法行為,對社會和他人利益不再有現實的危害,從行政處罰的間接目的和最終目的看,再給予處罰就失去了實際意義。因此《行政處罰法》規定兩年內沒有被發現的違法行為,不予行政處罰。如果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因其危害結果一直存在,因此應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追訴時效。 關於非法佔用土地的違法行為追訴時效的計算問題,原國家土地管理局曾於1997年發函征詢最高人民法院([1997]國土[法]字第135號)的意見,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經研究並徵求全國人大法工委的意見後給予了答復([(1997)]法行字第26號),國土資源部辦公廳於1998年轉發了此答復。 根據國土資源部辦公廳《轉發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如何計算土地違法行為追訴時效的答復的通知》,對非法佔用土地的違法行為,在未恢復原狀之前,應視為具有繼續狀態,其行政處罰的追訴時效,應根據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第二款的規定,從違法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破壞耕地的違法行為是否具有連續或繼續狀態,應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區別對待。

㈤ 非法佔地二十一母可判多少時間

首先,根據《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四條 規定,違反本法規定,佔用耕地建窯、建墳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採石、采礦、取土等,破壞種植條件的,或者因開發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鹽漬化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並處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其次,根據《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條規定,【非法佔用農用地罪】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佔用耕地、林地等農用地,改變被佔用土地用途,數量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農用地大量毀壞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㈥ 行政訴訟中非法佔地的時效是幾年

行政處罰時效為2年,但是違法行為處於持續狀態的除外。

㈦ 因違法佔地被罰款超過期限怎麼辦

違法佔地是要受到國土資源局的行政處罰,一般包括恢復原狀和罰款。繳納罰款是有一定的期限,比如說處罰決定書上說讓你一個月內去繳納罰款,如果你超過一個月還沒有繳納罰款,那麼你就應該繳納滯納金了,好像是百分之三吧每天。就是說你被罰款100元,但是一個月內你沒有交罰款,過了30天之後,第31天你就得交103元,包括100元罰金,3元滯納金。

㈧ 非法佔地多少畝判刑

非法批准徵用、佔用土地罪,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違反土地管理法規,濫用職權,非法批准徵用、佔用土地,情節嚴重的行為。
根據1999年9月16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施行的《關於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偵查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試行)的規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 (1)一次性非法批准徵用、佔用基本農田0,67公頃(10畝)以上,或者其他耕地2公頃(30畝)以上,或者其他土地3·33公頃(50畝)以上的; (2)十二個月內非法批准徵用、佔用 土地數量雖未達到上述標準的; (3)非法批准徵用、佔用土地累計達到上述標准,但接近上述標准且導致被非法批准徵用、佔用的土地或者植被迫到嚴重破壞,或者造成有關單位、個人直接經濟損失20萬元以上的; (4)非法批准徵用、佔用土地,影響群眾生產、生活,引起糾紛,造成惡劣影響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

㈨ 一般農用地達到多少畝可以立案為非法佔地

非法佔用基本農田五畝以上或者非法佔用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十畝以上,構成非法佔用農用地罪,就可以立案。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土地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佔用耕地改作他用,數量較大,造成耕地大量毀壞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條的規定,以非法佔用耕地罪定罪處罰:
(一)非法佔用耕地「數量較大」,是指非法佔用基本農田五畝以上或者非法佔用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十畝以上。
(二)非法佔用耕地「造成耕地大量毀壞」,是指行為人非法佔用耕地建窯、建墳、建房、挖沙、採石、采礦、取土、堆放固體廢棄物或者進行其他非農業建設,造成基本農田五畝以上或者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十畝以上種植條件嚴重毀壞或者嚴重污染。

㈩ 非法佔用土地達到多少構成犯罪法律依據是什麼

非法佔用基本農田五畝以上;或者,非法佔用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十畝以上,可能涉嫌犯罪。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土地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佔用耕地改作他用,數量較大,造成耕地大量毀壞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條的規定,以非法佔用耕地罪定罪處罰:
(一)非法佔用耕地「數量較大」,是指非法佔用基本農田五畝以上或者非法佔用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十畝以上。
(二)非法佔用耕地「造成耕地大量毀壞」,是指行為人非法佔用耕地建窯、建墳、建房、挖沙、採石、采礦、取土、堆放固體廢棄物或者進行其他非農業建設,造成基本農田五畝以上或者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十畝以上種植條件嚴重毀壞或者嚴重污染。

閱讀全文

與非法佔地年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商局胡小勇 瀏覽:996
專業技術人員知識產權著作權 瀏覽:829
馬鞍山李群 瀏覽:440
創造101之無敵導師 瀏覽:170
關於公司知識產權的內控管理制度 瀏覽:72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
著作權共同所有 瀏覽:778
二手途達轉讓 瀏覽:518
馬鞍山市花湖 瀏覽:480
永樂票務投訴 瀏覽:951
龍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186
興國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131
開封計程車投訴電話是多少 瀏覽:101
甘肅省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612
馬鞍山父子身份 瀏覽:192
觀通杭州知識產權 瀏覽:10
認繳資本期限 瀏覽: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