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羅河鐵礦設計年限

羅河鐵礦設計年限

發布時間:2021-04-10 08:23:42

⑴ 館藏(舊中國時期)部分國內外地質專家編著的地質資料簡介

李華

(全國地質資料館,北京100037)

摘要 全國地質資料館不但收藏有大量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地質工作者編著的地質資料,而且還收藏有新中國成立前國內外地質專家、學者編制的地質資料。新中國成立前國內外地質專家、學者編制的地質資料,從技術角度看它的參考價值已不大,但它的史料價值非常大。目前,我國開採的許多礦山是在新中國成立前發現或工作過,這些新中國成立前編著的地質資料,記載了當時的技術和認識水平,是編史修志等方面的重要參考資料。筆者查閱了大量館藏新中國成立前地質資料,選取了部分資料,編撰成此文。目的是為今後編史修志提供線索或素材。

關鍵詞 舊中國;地質專家;地質資料;簡介

館藏資料是地質找礦、礦山開采、工程建設、環境保護、制定產業政策、規劃設計、編史修志等方面的重要參考依據;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信息源。

全國地質資料館(以下簡稱「本館」)館藏地質資料的時間最早可追溯到1894年。館藏新中國成立前編著的地質資料,約7400餘種。有外國人李希霍芬(Richthofen)、俄國人奧布魯切(契)夫(Obrutcheff)、梭爾格、魯濱孫、衛勒、伊立生、別也夫斯基、布加塔耶夫、安特生、丁格蘭、赫勒、新常富、哈卜羅公丁、魯濱孫等考察、調查編著的地質資料;有我國著名的地質專家章鴻釗、丁文江、翁文灝、王烈、葉良輔、謝家榮、李四光、黃汲清、高振西、侯德封、計榮森、樂森 、李春昱、王竹泉、孫健初、譚錫疇等老一輩地質學家編著的地質資料。這些地質資料記載了舊中國時期國內、外地質學家,尤其是我國地質學家,在條件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對我國許多地區的地層、構造、礦產展開了調查,為我國新中國成立初期大規模的開展地質、礦產調查、礦產勘查、開發提供了參考資料。館藏新中國成立前編著的地質資料,從技術方面來考察其參考作用已不大,但它是編史修志的重要依據。筆者現選擇部分國內、外地質專家編著的地質資料介紹如下,目的是為今後編史修志提供線索或素材。

1 館藏(舊中國時期)部分國外地質專家編著的資料

辛亥革命前,我國還沒有自己的地質機構,一些地質礦產調查工作主要是由外國人進行的。

李希霍芬(Richthofen)。本館雖未收藏到李希霍芬編著的原著,但收藏有我國著名地質專家謝家榮等對李希霍芬編著地質資料的譯著。從譯著資料來看:他調查了基礎地質、陶瓷土,涉足了我國的江西、湖南、陝西、四川及中國東部地區。我國著名地質專家謝家榮等對李希霍芬編著地質資料的譯著,共包括7種:《江西浮梁景德鎮陶土礦》/333號資料、《湖南省地質記》/1136號資料、《陝西地質紀略》/1137號資料、《江西鄱陽湖四周地質》/1138號資料、《江蘇地質考察》/1139號資料、《中國東南部地層統系表》/1149號資料、《四川省地質概略》/1162號資料。

奧布魯切(契)夫(Obrutcheff)。以奧布魯切(契)夫(Obrutcheff)為首的考察隊,對我國新疆、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等地進行了考察。館藏有奧布魯切(契)夫(Obrutcheff)於1894年編著的《秦嶺山第21章》/1126號資料、《秦嶺山第22章》/1127號資料共2種英文資料,是本館珍藏最早的地質資料之一。

丁格蘭(F.R.Tegengren)。1915年來華,1916年任地質調查所顧問,兼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丁格蘭在華期間,足跡遍及河北、江蘇、山西、山東、江西、安徽等地。主要對鐵礦、煤礦等礦種進行了調查研究。館藏丁格蘭從1915年至1923年間編著的地質資料,共16種。

安特生(Johann Gunnar Andersson)。1912年應聘來華,曾任北洋政府農商部礦政司顧問。安特生在華期間,足跡遍及北京、河北、山東、安徽、揚子江流域等地區。主要對煤礦、鐵礦等進行了調查研究。館藏安特生從1914年至1920年間編著的地質資料,共14種。

2 館藏(舊中國時期)國內部分地質專家編著的資料

辛亥革命後,我國相繼組建了地質調查所、中央地質研究院、資源委員會礦產測勘處。我國老一輩地質工作者,在這「三大機構」中,相繼開展了區域地質調查、礦產地質、物探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地震地質、基礎地質等方面的調查、研究。

2.1 基礎地質及區域地質調查

2.1.1 地層

《河北薊縣東陵及興隆縣一帶地質調查報告》/1090號資料,是高振西1931年建立的「薊縣剖面」手稿;《甘肅省地質概略》/1140號資料,記載了袁復禮在甘肅首次發現下石炭統臭牛溝系。

2.1.2 區域地質調查資料

譚錫疇於1924年完成了中國第一幅《1:100萬的地質圖——北京濟南幅》5137號資料;王竹泉於1926年完成第二幅《太原榆林幅》/5138號資料;李捷於1929年完成第三幅《南京開封幅》/5139號資料。新中國成立前夕,由黃汲清主編的《1:100萬區域地質圖》/12044號資料,這套圖共由14個圖幅構成;1945年至1948年在黃汲清的指導下編制的《1:300萬中國地質圖》/12857號資料。這些區域地質調查報告能較清楚地反映了我國新中國成立前區域地質調查工作的概貌。

2.2 礦產地質調查及礦山發現資料

2.2.1 礦產地質調查資料

新中國成立前,我國著名地質專家如:章鴻釗、丁文江、翁文灝、王烈、葉良輔、謝家榮、李四光、馮景蘭、黃汲清、高振西、侯德封、計榮森、樂森 、李春昱、王竹泉、孫健初、張文佑、譚錫疇等人以及我國一些地質機構或學術團體聘請的國外地質學家,如:瑞典人新常富(E.T.Nystrom)、丁格蘭等人,對我國目前正在開採的一些礦山進行過地質調查,如:山西煤礦,早期進行地質工作的是王竹泉,1917年著有《山西平盂潞澤煤鐵礦地質》/978號資料。我國目前開採的礦山有相當數量是在新中國成立前發現或進行過地質工作。

2.2.2 礦山發現資料

(1)攀枝花釩鈦磁鐵礦的發現資料。《康滇邊區之地質與礦產》/3822號資料,是攀枝花釩鈦磁鐵礦礦區的首份發現資料。1940年8~11月,常隆慶、劉之祥到康滇邊區做地質調查,途經鹽源、鹽邊弄弄平、攀枝花進入雲南華坪、永勝等地。在劉之祥編寫的《康滇邊區之地質與礦產》的引言中記載:「礦產方面,其最有價值者當屬鹽邊縣攀枝花之磁鐵礦。儲量可達1000萬噸之上,居寧屬第一,亦全國不可多得之大礦。」在第一章「沿途地質」中記載:「攀枝花一帶有磁鐵礦數處。作者認為此鐵礦之發現,為此次調查中之最大收獲」。

(2)江蘇賈汪煤田的發現資料。《江蘇銅山縣賈汪煤田地質》/2750號資料,是謝家榮發現賈汪煤田的首份資料。

(3)新疆油田的論述資料。《南疆油田調查略記》/742號資料、《新疆烏蘇縣獨子山石油及煤氣礦床說明書》/743號資料、《新疆庫車銅廠油田》/3996號資料、《新疆溫宿縣塔克拉克油田》/3997號資料、《新疆[獨山子區]烏蘇獨山子油田》/4565號資料、《新疆油田地質調查報告》/738號等資料,是黃汲清在新疆調查時編著的石油地質資料。在《新疆油田地質調查報告》中認為:陸相侏羅紀地層是新疆的重要生油層之一,灰綠色的鈣質頁岩和薄層灰岩也可為生油層。

(4)雲南磷礦的發現資料。《雲南磷礦之發現經過與概況》/654號資料,是程裕淇於1939年編著的。1939年1月,程裕淇在昆陽中邑村發育的震旦寒武紀地層中,系統地採集了被些人認為是鋁土礦的岩石標本,經化學分析,發現此種岩石含P2O5達30%。

(5)大同煤田。對大同煤礦的最早調查應首推我國地質工作前輩王竹泉,他於1918年,在對大同煤田調查時,首次指出該煤田為石炭紀—二疊紀與侏羅紀雙紀煤田,並論述了大同煤田的煤質和煤量(見《山西煤礦志》)。

(6)東川銅礦。東川銅礦區的早期調查資料,主要由我國著名地質專家白家駒、丁文江、謝家榮等編制。《雲南東川銅礦之研究》/644號資料,由白家駒編制、《雲南東川銅礦節略》/645號資料,由丁文江編制,《雲南東川銅礦簡報》/652號資料,由謝家榮編制。

(7)大降坪黃鐵礦。1931年5月,兩廣地質調查所徐瑞麟、蔣溶沿西江進行地質調查時,到本區調查鐵礦,他們將鐵礦分為沼鐵礦和鐵帽兩種,著有《廣東西江沿江地質述略》/2655號資料。

2.3 物探地質勘探資料

秦香菱、李善邦、翁文波、趙仁壽、顧功敘、張鴻吉、王子昌等用電法、磁法,在甘肅玉門油礦、貴州水城縣觀音山鐵礦、四川綦江麻柳灘鐵礦、貴州赫章縣鐵礦山、雲南巧家縣湯丹銅礦、雲南安寧縣砂場鐵礦、雲南巧家縣落雪銅礦、雲南會澤縣黃鐵礦、雲南會澤縣礦山廠鉛鋅礦、雲南個舊縣老廠錫礦、雲南昭通縣褐炭田等礦山進行了物探勘查工作。其中《試用磁秤探測四川綦江麻柳灘鐵礦報告》692號資料是我國物探地質學家李善邦、秦香菱,於1939年編著的首份物探資料。

2.4 水文地質及工程地質資料

最早的水文地質調查當推章鴻釗。他在1926年,就我國的溫泉進行了調查,編著有《中國溫泉之分布》/7749號資料;工程地質調查方面:1938年,熊永先對四川達縣龍溪河水力發電廠壩址進行調查,編著有《四川達縣龍溪河水力發電廠壩址地層勘查報告》/2006號資料。

2.5 天然地震地質調查資料

《調查民國六·一月至三月地震說明》/7967號資料、《調查甘肅地震意見》/7748號資料、《調查甘肅地震大略報告》/7755號資料、《甘肅地震考節要》/7756號資料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翁文灝於20年代初期調查甘肅大地震時編著的地震調查資料。

上述資料,僅是全國地質資料館珍藏地質資料的一小部分,它記載了舊中國時期國內、外地質學家,尤其是我國地質學家,在條件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依靠自己的力量,研究了地層系統、構造地質,開展了區域地質調查、礦產地質勘查,為我國大規模開展地質、礦產調查、勘查、開發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我們要以中國地質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自豪,他們的光輝業績,將激勵我們為中國的地質事業而努力奮斗。

⑵ 世界鐵礦石產量還能夠用多久

未來20年世界礦物原料的保證程度看,大多數礦產不存在問題。從主要金屬礦產的靜態保證年限看,鐵礦石儲量可保證生產128年,銅礦儲量可保證生產32 年,鎳礦儲量可保證生產49年,鎢礦儲量可保證生產47年,鉀鹽儲量可保證生產276年。保證年限偏緊的有鋅(24年)、錫(21年)、鉛(21年)、金(19年)、銀(15年)和錳(14年)。

在儲量、儲量基礎和資源量三級分類中,最具現實意義的是儲量。但應看到,儲量是個動態概念,市場價格的提高會使本來開采無利可圖的礦石變得有利可圖,這部分儲量基礎會自動升級為儲量,價格的提高還會使勘探投人不斷增加,從而發現新的礦山,增加儲量基礎乃至儲量。此外,依靠科技進步可以發現新的成礦帶,提高低品位、難處理礦石的處理能力,從而增加礦石儲量。

長期以來,世界主要礦產無論是儲量、儲量基礎還是資源量都呈上升趨勢。如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世界銅儲量為3.4億噸,按當時年開采量840.5萬噸計算可供開采40年。同期世界黃金的儲量為39808噸,按當時年開采量1582.9噸計算可供開采25年。如今20多年過去了,銅儲量反而增加到4.7 億噸,開采年限還有30多年。金儲量還有4.2萬噸,開采年限有19年。

與1984年至1994年期間相比,世界多數礦產勘探儲量的保證程度未出現大的變化,只有鐵礦石的勘探儲量保證程度出現大幅度下降。

由於世界礦產資源分布極不均勻,開發已知礦產需大量投資等原因,許多國家難以擺脫能源和礦物原料短缺的局面。值得注意的是,西歐、日本和美國(三者礦物原料消費量約佔世界礦物原料消費量的2/3)的礦產資源保證程度都有所下降,他們大部分礦產的需求量大大超過國內的開采量,對進口的依賴程度不斷增大。以美國為例,目前鋼消費量是產量的2倍,鉛為3.7倍,鋅為1.3倍,錫、鋁土礦和鎳全部依靠進口。

隨著礦產勘查、開采和冶煉進一步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主要工業國的礦產保證程度將進一步降低,對進口的依賴程度可能會持續增大。

原蘇聯和東歐國家的許多重要礦產,在礦石質量和開發條件方面,在國際市場上並無競爭力,但原蘇聯在油氣、金、鉑族元素、鉀鹽和金剛石等礦產方面增產潛力巨大。需要指出的是,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原蘇聯和東歐各國許多礦產儲量保證程度正在不斷下降,但目前他們的礦產產量下降速度低於礦產需求的下降速度。

發展中國家許多礦產的地質潛力優於原蘇聯和東歐國家,而且開發程度低。這是近幾年礦產勘查和開發向這些國家轉移的重要原因。

很多業內專家認為,未來絕大多數礦產儲量的增長速度仍將高於這些礦產的開采速度,因為從世界范圍看,發現新礦床的潛力還是很大的,許多地區的地質研究和地球物理研究程度還不夠。目前,勘探儲量與開采量相比的靜態保證年限,今後10年至20年仍將保持較高水平。

近幾年世界經濟逐步復甦,礦產品需求強勁增長,礦產品價格普遍上漲。

2004年世界經濟全面增長。與上年相比,幾個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率分別為美國4.3%、日本4.4%、英國4.4%、德國1.4%、法國 2.5%、歐元區2.2%。幾個主要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率分別為中國9%,印度6.7%、俄羅斯7.3%、中南美4.6%、中東歐5.5%、非洲 4.5%。

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2004年大多數國家的經濟都實現了同步增長,世界經濟呈現出共同繁榮的發展勢頭,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經濟增長最快的一年。

世界經濟復甦,固定資產投資增加,加上受政治因素和投機資金炒作的影響,能源和原材料需求強勁增長,礦產品供不應求,主要礦產品價格普遍攀升,礦產品價格創多年來最高記錄是2004年世界礦業的一個明顯特徵。中國經濟飛速增長致使需求量猛增被認為是造成這種局面的首要原因。2004年價格提高的礦產品包括:鋼鐵、銅、鎳、鋁、鎂、錫、鉛、鉑和金等。

據英國商品研究機構統計,2004年全球粗鋼產量10.36億噸,首次突破10億噸,其中中國粗鋼產量占亞洲一半,佔世界的四分之一。2004年初,控制全球80%鐵礦石貿易量的淡水河谷公司、里奧廷托公司和BHP比利頓公司宣布,把他們2004年至2005年生產的主要鐵礦石產品價格提高 18.62%。這3家公司還相繼把產量提高了9%左右。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中國鐵礦需求量猛增是上述3家公司提高產量和價格的主要因素。中國已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據初步測算,2004年全球鐵礦石海運貿易總額達5.45億噸,高於2003年的5.15億噸,其中80%的增長是中國購買力增加所致。

2003年世界精煉銅產量為1524.49萬噸,2004年為1574.35萬噸,而同期的消費量分別為1536.55萬噸和1635.54萬噸。銅供應短缺日趨嚴重的主要原因是世界各地銅庫存量大幅減少。世界有色金屬價格經過2002年的小幅回升後,2003年和2004年價格出現大幅走高。 2004年國際銅價格在振盪中攀升,年平均價格約為3200美元/噸,較2003年同期上漲40%,較2002年同期上漲110%。

此外,鉑和金等貴金屬價格的上漲也與中國的經濟發展有直接關系。鉑價在今年5月17日曾達1336美元/盎司,達到1980年3月以來的最高水平。今年5月13日金價最高達到730美元/盎司,創下25年來歷史新高(此數據為編者所加)。受需求強勁增長、美元疲軟、國際局勢動盪、恐怖襲擊事件不斷和礦工罷工等因素的影響,自2002年下半年以來,國際能源和原材料價格持續走高。
來源:世界建材

世界鐵礦石儲量可保證生產128年

⑶ 礦產工業

(一)能源工業

1.石油

俄羅斯是世界石油生產大國,目前石油產量居世界首位。從2000年到2007年石油產量逐年增長,由3.23億噸增至4.91億噸。2008年產量有所下降,為4.885億噸,比2007年減少了0.51%(表2-11)。這是俄羅斯近十年來石油產量第一次下降。產量主要來自西西伯利亞的漢特-曼西自治區(佔全國總產量的56.8%)和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佔8.0%),以及歐洲部分的伏爾加河沿岸(佔11.1%)和烏拉爾聯邦區(11%)(表2-12)。主要生產公司是:「俄羅斯石油」無限股份公司(ОАО 「 НК Роснефть」),2008年產量為11384.6萬噸; 「盧克」 石油無限股份公司(ОАО 「НК Лукойл」),2008年產量為9024.5萬噸; 「秋明-英國」 石油無限股份公司(ОАО 「THK-BP」),2008年產量為6879.4萬噸; 以及 「蘇爾古特油氣」 無限股份公司(ОАО 「Сургутнефтегаз」),2008年產量為6168.2萬噸(表2-13)(А.Г.Коржубаев и др.,2009)。

表2-11 1970~2008年俄羅斯和世界石油開采量

資料來源:А.Г.Коржубаев и др.,2009。

表2-12 俄羅斯2008年石油和凝析油按地區的開采量

資料來源:А.Г .Коржубаев и др.,2009。

2008年俄羅斯石油開采量的下降不是偶然的。早在多年前,俄羅斯業內權威人士就作出過這種預言。業內人士還指出,鑒於俄石油原料基地的嚴峻形勢,要想維持近幾年的開采水平,必須建立新的石油開采中心(東西伯利亞,以及鄂霍次克海、伯朝拉海和裏海大陸架)(劉吉成摘譯,2007b)。

2.天然氣

俄羅斯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天然氣生產國,2008年產量為6017億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一位(British Petroleum Company,2009)。西西伯利亞是天然氣主要產區。聯邦政府控制的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得天獨厚,不僅是俄羅斯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壟斷企業。

3.煤炭

俄羅斯煤炭產量1990年曾經達到3.95億噸的水平,從1991年蘇聯解體後就猛降到3億噸以下,20世紀90年代一直在2.5億噸上下徘徊,2000年為2.58億噸,2005年2.98億噸,2006年3.1億噸,2007年3.14億噸,2008年約3.22億噸,居世界第五位(圖2-14)。大部分產量來自庫茲涅茨盆地,其次是坎斯克-阿欽斯克盆地、伯朝拉盆地和頓涅茨盆地等。煤炭產量中,煙煤佔主要地位,其所佔比例一直保持在65%左右。

表2-13 俄羅斯1999~2008年的石油開采量(按公司細分)

資料來源:А.Г.Коржубаев,П.В.Эдер,2009。

4.鈾

俄羅斯鈾精礦產量自2000年以來逐年增長,2007年達到3413噸(鈾含量),佔世界第四位,其產量只能滿足需求量的23%。目前赤塔州的斯特列爾佐夫斯卡鈾礦床是俄唯一在采鈾礦床,埃利孔、УДК、奧洛夫三個鈾礦床已於2007年獲得了采礦許可證,組建了鈾礦開采企業。經過合並重組,俄羅斯鈾-稀有金屬-金股份公司(APM3)是目前俄羅斯最大的鈾礦開采企業,控制國內一切采鈾活動,並在哈薩克建有合資企業,按擁有儲量和開采量,已躋身世界五強之列(А.В.Бойцов и др.,2008)。

(二)金屬礦產工業

1.黑色金屬工業

(1)鐵

2006年俄羅斯鐵礦石產量突破億噸大關,達到10381萬噸,2008年為1.1億噸,居世界第五位(馬建明,2008a; U.S.Geological Survey,2009a)。主要產區包括庫爾斯克磁異常區(年生產能力5000萬噸)、西北地區(2200萬噸)、烏拉爾地區(2200萬噸)和西伯利亞地區(1800萬噸)。最大的幾家鐵礦公司是庫爾斯克磁異常區的列別季、米哈依洛夫卡、斯托伊洛和烏拉爾的卡奇卡納爾采礦公司。

俄羅斯原鋼產量近年來持續上升,2008年達到7400萬噸,佔世界第四位,原鋼產量佔有重要地位的鋼鐵公司包括馬戈尼托哥爾斯克、謝韋爾(切列波韋茨)、新列佩茨克、下塔吉爾、米切爾(車里雅賓斯克)、西西伯利亞(新庫茲涅茨克)鋼鐵公司。

(2)錳

俄羅斯錳礦石產量2006年估計為11.5萬噸,相當於伊朗的產量,佔世界第12位,在獨聯體國家中位列烏克蘭(224.5萬噸)、哈薩克(220萬噸)和喬治亞(22.5萬噸)之後。俄羅斯的錳鐵合金和硅錳合金產量較高,2006年為29.5萬噸,佔世界第八位。

(3)鉻

俄羅斯目前只開采薩拉諾夫礦床和岑特拉利內礦床,鉻礦石年產量僅有50萬噸,勉強夠需求量的一半,另一半從哈薩克進口(Г.А.Машковцев и др.,2009)。

2.有色金屬工業

(1)銅(圖2-21)

據 《World Metal Statistics》 2009年的資料,近幾年俄羅斯銅礦山產量逐年下降,到2008年略有上升,為78.48萬噸(含銅量),佔世界第六位(表2-14)(World Bureau of Metal Statistics,2009)。美國地質調查局統計資料估計的俄羅斯銅礦山產量低一些,2008年為75萬噸,佔世界第六位(U.S.Geological Survey,2009a)。

表2-14列出俄羅斯近幾年銅礦產品生產、消費和進出口情況。

表2-14 俄羅斯銅礦產品產量、進出口量及消費量(噸)

資料來源:World Bureauof Metal Statistics,2009。

據俄羅斯人的資料(И.Ф.Мигачев и др.,2008),2006年俄羅斯銅礦開采量為79.35萬噸(含銅量,下同)。主要的在采礦床是:諾里爾斯克礦床群(占銅開采量的60%)的銅鎳礦床(「十月」 礦床41.47萬噸,塔爾納赫礦床4.97萬噸,諾里爾斯克I礦床1.42萬噸),伏爾加河沿岸聯邦區(佔30%)的黃鐵礦型銅鋅礦床(加伊礦床6.38萬噸,薩弗亞諾夫礦床3.64萬噸,烏澤爾加礦床2.59萬噸,烏恰雷礦床2.01萬噸,列特涅耶礦床2.18萬噸,朱欣斯克礦床1.8萬噸)。銅礦山企業十分集中,8家企業提供了俄羅斯90%的銅開采量(表2-15)(И.Ф.Мигачеви др.,2008)。

表2-15 俄羅斯主要有色金屬生產企業(截至2007年1月1日)

註:(1)按2001年最大開采能力計算的保證年限,從2004年起停止開采。

資料來源:И.Ф.Мигачев и др.,2008。

(2)鎳、鈷

據俄羅斯人的資料,2006年俄羅斯開采了36萬噸鎳和1.6萬噸鈷,主要產自西伯利亞聯邦區(諾里爾斯克礦床群生產了78.2%的鎳和72.2%的鈷)和西北聯邦區(摩爾曼斯克州生產了13.7%的鎳和10.4%的鈷)的銅鎳硫化物礦床,只有8%的鎳和16%的鈷產自烏拉爾的硅酸鹽型(紅土型)礦床(И.Ф.Мигачев и др.,2008)。

按照西方的統計資料,俄羅斯2008年鎳礦山產量為28.68萬噸,略低於前三年的水平,但仍在世界上占第一位(World Bureau of Metal Statistics,2009)。2008年鈷的礦山產量估計為5800噸,佔世界第五位(U.S.Geological Survey,2009a)。俄羅斯近年鎳礦產品生產、消費和貿易情況見表2-16。

表2-16 俄羅斯鎳礦產品產量、進出口量及消費量(噸)

資料來源:World Bureauof Metal Statistics,2009。

諾里爾斯克鎳采冶聯合企業是俄羅斯最大的鎳鈷生產公司,其鎳產量占國內產量96%,鈷產量佔95%,銅產量佔55%。在世界上,它是鎳和鉑族金屬生產量名列前茅的生產公司,在世界總產量中的佔比如下:鎳大於20%,鈀大於46%,鉑約12%,鈷大於10%,銅3%(О.Н.Симонови др.,2009)。

(3)鉛、鋅

俄羅斯2006年開采了7.06萬噸鉛,全部產自13個鉛鋅礦床(圖2-21),其中西伯利亞聯邦區和遠東聯邦區的3個礦床就佔了總產量的87.4%(表2-15)。在開採的黃鐵礦型銅礦床、銀-多金屬礦床和錫-多金屬礦床的礦石中,11%的鉛未回收,存留在尾礦中。

2006年俄羅斯鋅的開采量為30.3萬噸,其中80.7%產自伏爾加河沿岸聯邦區和烏拉爾聯邦區的20個黃鐵礦型銅鋅礦床。另有13個鉛鋅礦床開采了全國19.1%的鋅,而這類礦床要佔全國鋅儲量的71%。和鉛的情況一樣,銀-多金屬礦床和錫-多金屬礦床采出來的礦石中,鋅未被回收,殘留在尾礦中(占鋅開采量的0.2%)。6個企業提供了80%的鋅產量(表2-15)。值得指出的是,作為鋅開采量主要來源的黃鐵礦型銅鋅礦床,鋅的回收率較低,不超過71%,其尾礦中鋅含量高達1.22%(И.Ф.Мигачев и др.,2008)。

西方國家統計的俄羅斯鉛和鋅的礦山產量與俄羅斯報道的相差較大,據2009年《World MetalStatistics》 的資料,俄羅斯2007年和2008年鉛的礦山產量達到4.8萬噸,較2006年增長了40%多; 2008年鋅礦山產量18.6萬噸,較前兩年有所增加。俄羅斯鉛鋅產量一直上不去,在世界上排第十名之後。近年來鉛鋅礦產品生產、消費和貿易情況如表2-17和表2-18所列(World Bureauof Metal Statistics,2009)。

表2-17 俄羅斯鉛礦產品產量、進出口量及消費量(噸)

資料來源:World Bureau of Metal Statistics,2009。

(4)鋁

目前俄羅斯有3個礦山在開采鋁土礦: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的北烏拉爾鋁土礦礦山,科米共和國的中提曼鋁土礦礦山,阿爾漢格爾斯克州的北奧涅加鋁土礦礦山,其中只有前者是優質礦石(圖2-21)。俄羅斯鋁土礦產量從2001年的459.5萬噸增加到2005年的640.93萬噸,之後連年下降,2008年降至530.2萬噸(表2-19)。原鋁產量近年來逐年上升,從2001年的330萬噸增至2008年的418.7萬噸,佔世界第二位,僅次於中國(World Bureau of Metal Statistics,2009)。俄羅斯霞石正長岩精礦(25%~30%)的產量近年來保持在年產100萬噸的水平。主要的鋁生產企業為俄羅斯鋁業公司(Rusal)和西伯利亞-烏拉爾鋁業公司(Sual),前者是俄羅斯最大的鋁生產公司,佔有俄70%的鋁市場,後者是俄第二大鋁生產公司和鋁土礦主要生產公司,這兩家公司控制著俄羅斯所有的鋁、鋁土礦和氧化鋁企業。2007年3月,Rusal發起與Sual和瑞士嘉能可(Glencore)國際公司合並,組建成俄羅斯聯合鋁業公司(Rsual),成為全球鋁業巨頭。該公司正在大力更新設施,擴大生產能力,爭取緩解俄羅斯鋁生產企業對國外原料供應的依賴性。

表2-18 俄羅斯鋅礦產品產量、進出口量及消費量(噸)

資料來源:World Bureauof Metal Statistics,2009。

表2-19 俄羅斯鋁礦產品產量、進出口量及消費量(噸)

資料來源:World Bureau of Metal Statistics,2009。

(5)鎢、錫、鉬(圖2-21,2-25)

俄羅斯鎢精礦產量在世界上僅次於我國,20世紀90年代開始一直下降,從1995年的5400噸(鎢含量,下同)下降到2000年的3500噸。從2001年開始,鎢精礦產量逐年增長,2004年達到5500噸的水平,2006年又降為4000噸,2008年可能為3200噸,佔世界第二位。礦石主要采自遠東的濱海邊疆區,加工企業是北高加索納利奇克的吉德羅冶金工廠。

俄羅斯錫的礦山產量近十幾年來一直走低,從1995年的9000噸下降到2002年1300噸,降至低谷,2005年恢復到3000噸水平,之後又不斷下降,2008年從2007年的2400噸陡降為1118噸(表2-20),世界排名接近第7名。

表2-20 俄羅斯錫礦產品產量、進出口量及消費量(噸)

資料來源:World Bureau of Metal Statistics,2009。

鉬的礦山產量變化不如鎢、錫那麼大,20世紀90年代中晚期年產2000多噸,目前年產3000~4000噸,居世界第八位。美國地質調查局的資料估計2008年產量為3500噸,而 《WorldMetal Statistics Yearbook》(2009)資料估計,近幾年的年產量都是4800噸。在采礦山主要有西外貝加爾地區的吉達鎢鉬礦山、北高加索的特爾內奧茲鎢鉬礦山、索爾斯克地區的索爾斯克鉬礦開采企業、赤塔州的沙赫塔明斯克鉬礦開采企業。俄羅斯專業人士指出,當前俄羅斯鉬產量只及1991年產量的一半,但70%的鉬原料都出口了,在不久的將來,因生產優質鋼材,鉬的需求量預計將增至每年1.2萬~1.3萬噸,鉬的開采量需要擴大1~2倍。

(6)銻

目前僅在薩哈(雅庫特)共和國的薩雷拉赫和先塔昌兩個金銻硫化物礦床進行開采。銻的礦山產量從1995年的6000噸下降後一度保持在4000~4500噸的水平。2002年驟降到1000噸,2004年至今保持在年產3000噸的水平,居世界第六位。銻精礦由薩雷拉赫公司生產,因加工企業遠在俄羅斯歐洲部分的梁贊,故銻精礦全部出口,而俄羅斯每年需要的4000~6000噸銻,要從中國、亞美尼亞、吉爾吉斯斯坦等國進口。

(7)釩

俄羅斯與南非、中國和哈薩克一道,是世界釩的主要生產國,其產量約佔世界釩產量的30%。釩產量從2004年以來大幅上升,2008年估計為1.6萬噸,僅次於南非和中國,居世界第三位(U.S.Geological Survey,2009a)。目前在采礦床是烏拉爾卡奇卡納爾礦床,由丘奈沃伊和下塔吉爾鋼鐵廠冶煉金屬,圖拉釩化學冶金廠生產釩氧化物。

3.貴金屬工業

(1)金

據俄羅斯金礦企業家協會年度工作報告,俄羅斯金的年產量(指開采量和伴生金、再生金產量)近年來保持在160~180噸的水平,2002年為170.9噸,2004年174.1噸,之後逐年下降,到2007年降至162.8噸,2008年又升至184.5噸,佔世界第五位(表2-21)。世界金屬統計局的資料表明,俄羅斯金礦山產量前幾年在160噸上下波動,2008年驟降至94.6噸,在世界上居第七位。

表2-21 俄羅斯2002~2008年岩金和砂金開采量及對2009年的預測(千克)

資料來源:В.Н.Брайкои др.,2009。

2008年開采量超過3噸的主要採金區共有11個,佔全俄金開采量的96.5%,它們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楚科奇自治區、薩哈(雅庫特)共和國、阿穆爾州、哈巴羅夫斯克(伯力)邊疆區、伊爾庫茨克州、馬加丹州、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布里亞特共和國、外貝加爾邊疆區、車里雅賓斯克州(表2-22)。年開采量超過1噸的採金企業有22家,其中最重要的是極地金礦公司(Полюс Золото)、楚科奇金礦公司(Чукотская ГГК)、彼得羅帕甫洛夫斯克公司(ГКПетропавловск)等(表2-23)。這22家企業的開采量佔全俄金開采量的74.8%。外國公司控制的企業在2008年金開采量中占的比例為20.7%,前幾年一般佔16%左右。

從所開採的礦床工業類型來看,總的趨勢是岩金礦床開采量及所佔比例增加,砂金礦床開采量及所佔比例減少。如2001年開采量中岩金礦床佔39.7%,砂金礦床53.0%,綜合性礦床(表中的伴生金)7.3%。2002年岩金礦床和砂金礦床開采量相當,從2003年起,岩金開采量超過砂金開采量,並不斷上升,砂金開采量則逐年大幅下降,到2008年,上述幾個比例數字分別改變為62.3%(岩金),30.7%(砂金)和7.0%(伴生金)。俄羅斯採金業業內有關人士認為,自2002年以後,砂金開采量的下降,特別是砂金開采企業數量銳減(主要開采砂金的年開采量低於500千克的企業減少30%)及開采量所佔的比例下降,是由以下因素造成的:俄聯邦政府對砂金礦開采支持不夠; 將地下資源的利用交由聯邦一級管理的行政改革沒有奏效; 聯邦各主體對各自境內採金企業活動的影響力下降; 聯邦國家地下資源管理機關或其區域管理機關的競賣活動(競拍地下資源勘探、開采和地質研究權),沒有考慮到現有採金企業的利益及其對區域預算的貢獻,加大了企業開支。有關人士進而主張,為了改善採金企業的工作條件,必須修改俄羅斯 《地下資源法》,廢除給現有採金企業授予地下資源地段進行勘探和開採的拍賣制度,將授予地下資源地段以進行地質研究,以及進行砂礦勘探和開採的許可權交還給聯邦主體一級。

表2-22 俄羅斯2002~2008年金的開采量和產量(千克)

資料來源:В.Н.Брайко и др.,2009。

表2-23 俄羅斯2006~2008年主要金礦公司的開采量(千克)(1)

續表

註:(1)此表數據不全。表中最大的金礦公司Полюс Золото公司2007年開采量缺失,現根據原作者2007年總結報告補上,2008年開采量據表中給出的增長比例推算列出。

資料來源:В.Н.Брайко и др.,2009。

(2)銀

俄羅斯現有103個礦床開采銀,年產量在1500噸左右,其中綜合性礦床占開采量的57%。銀的主采區是遠東聯邦區,佔全俄開采量的65%。西方國家的統計資料估計俄羅斯目前銀的年產量在400噸水平,能排在世界第十名位置上。在各聯邦主體中,馬加丹州因為開采杜卡特銀礦床和其他銀礦床而名列第一,占開采量的48%,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占第二位,占開采量的12.3%,主要開采哈坎賈礦床; 泰梅爾自治共和國占第三位,那裡開采著名的諾里爾斯克礦床群的銅鎳硫化物綜合性礦石,順便回收銀。

(3)鉑族金屬

俄羅斯鉑族金屬年產量在2003~2006年期間保持在140多噸的水平,居世界第二位,其中鈀年產量在98噸左右,居世界首位。近幾年鉑族金屬產量下降,2007年為120.5噸。目前鉑年產量估計維持在18~20噸之間,鈀年產量在80~82噸之間。俄羅斯有資料說(Б.И.Беневольскийидр.,2008),2006年鉑族金屬產量為156噸,其中149噸產自原生礦床,7噸產自砂礦。原生礦床中生產的鉑族金屬的全部產量,來自諾里爾斯克礦床群(佔99.5%)和貝辰加礦床群的銅鎳硫化物綜合性礦石。諾里爾斯克鎳業公司是世界領先的鎳和鈀生產公司,是俄羅斯頭號鉑族金屬生產商,也是俄羅斯唯一的鈀生產商,其鈀產量佔世界產量的46%以上,鉑產量佔12%以上(О.Н.Симонов и др.,2009)。

(三)非金屬礦產工業

1.磷

俄羅斯的磷產量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2003~2006年期間年產磷礦石(磷酸鹽岩石)1100萬噸左右,摺合P2O5約400多萬噸,佔世界第四位。其中,磷灰石精礦(37%~39.6%P2 O5)412萬噸,磷塊岩(19%~30%P2O5)30萬噸。磷灰石礦石產自科拉半島希比內岩體霞石正長岩礦床,磷塊岩主要產自伏爾加-維亞特經濟區。近20年來,磷塊岩開采量和磷肥產量每況愈下,到2007年,所有磷塊岩礦床的工業開采量最終停止。這意味著俄羅斯雖有大量磷塊岩儲量,卻沒有磷肥了(М.И.Карпова и др.,2009)。

2.鉀鹽

俄羅斯是世界上僅次於加拿大的鉀鹽生產大國。進入新世紀以來,鉀鹽開采量不斷增加,2005年開采量為760萬噸K2O,鉀肥產量625萬噸,鉀肥產量比1990年增長62%,也超過歷史最好年份1985年(540萬噸K2O)。2006年鉀鹽開采量降為697萬噸K2O,鉀肥產量為572萬噸。2007年鉀鹽開采量為768萬噸,鉀肥產量猛增至1110萬噸。在採的唯一礦床是烏拉爾聯邦區的上卡姆礦床,由烏拉爾鉀鹽公司(Уралкалий)和 「鉀石鹽」 公司(Сильвинит)開采,目前其鉀鹽開采量大約各佔一半。

3.菱鎂礦

俄羅斯菱鎂礦產量近年來都穩定在100萬~120萬噸的水平,2006年為120萬噸,與朝鮮並列世界第三位。最大的氧化鎂生產商是菱鎂礦集團(Magnezil),開采車里雅賓斯克州的薩特卡菱鎂礦礦床。戈盧博耶礦床2006年8月投入開采。

4.螢石

進入21世紀以來,俄羅斯螢石精礦(55%~96.4% CaF2)產量近年來不斷增加,2005年達到24.6萬噸之後又急劇下降,2008年產量估計有20萬噸,居世界第五位。螢石主要采自東西伯利亞和遠東,有外貝加爾的阿巴蓋圖伊、烏蘇格利、恰克圖、卡蘭圭等礦床,濱海邊疆區的波格拉尼奇和沃斯涅先斯克礦床。

5.硼

俄羅斯硼礦石產量近幾年變化較大,2004年以前的幾年間硼礦石(多種硅灰硼石礦石的混合物,含B2O38.6%)年產100萬噸,2004年驟減為50萬噸,2005年和2006年為40萬噸,2008年估計也是40萬噸,佔世界第四位。

6.金剛石

俄羅斯是世界首屈一指的金剛石生產大國,天然初級金剛石(寶石級加工業級)產量近十幾年來在穩步增長,2000年達到頂峰的4500萬克拉(圖2-28),然後略有下降,2006年為3840萬克拉。合成金剛石產量近年保持在年產8000萬克拉的水平,僅次於美國(奚甡,2008i)。天然金剛石開采加工的基本格局未變,主產區仍舊是薩哈(雅庫特)共和國的雅庫特含金剛石區(表2 -24)。俄羅斯薩哈金剛石聯合公司(АЛРОСА)是俄羅斯最大的國家壟斷性金剛石生產企業,其金剛石產量約佔全俄產量的97%。該公司旗下擁有4個采選聯合企業:「成功」(經營 「閃光」、「成功」 岩筒)、「和平」(經營 「和平」、「國際」 岩筒)、艾哈爾(經營艾哈爾、「共青團」 岩筒)、紐爾賓采選聯合企業(經營紐爾賓和博圖奧巴岩筒)。阿爾漢格爾斯克州的羅蒙諾索夫礦床已於2006年6月全面投產。

表2-24 到2025年金剛石開采量、出口量和需求量預測(百萬美元)

資料來源:Ю.К.Голубев,2009。

⑷ 金屬類礦產開發中的環境地質問題

西北地區金屬礦產主要有金、鉛鋅、銅鎳、鉬、汞銻、鐵、稀土、稀有金屬及稀土金屬等,主要礦山位於秦嶺山地、祁連山、天山、阿爾泰山、大青山等地。西北地區著名的金屬礦山有陝西的金堆城鉬礦、潼關金礦、鳳縣鉛硐山鉛鋅礦、太白雙王金礦、略陽鐵礦、略陽煎茶嶺鎳礦、旬陽汞銻礦等;甘肅的金川銅鎳礦、白銀銅礦、廠壩鉛鋅礦、鏡鐵山鐵礦等;青海的錫鐵山鉛鋅礦;新疆的克拉通克銅鎳礦、哈密亞滿蘇鐵礦等;內蒙古的白雲鄂博鐵稀土礦等。

金屬礦山開發中的主要環境地質問題包括了礦產資源破壞與浪費、土地壓占與植被破壞、「三廢」對環境的污染,以及山地礦山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尾礦庫潰壩等地質災害。

3.4.3.1 礦產資源的破壞與浪費

礦產資源的破壞與浪費突出表現為中小礦山企業無序開采和掠奪式開發,以及企業普遍存在的共生伴生組分利用率低等問題。

西北地區大多數礦床都屬於多組分共生伴生礦,但多數礦山采選並沒有綜合回收利用,或因技術原因利用率很低,從而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如甘肅輝銅山銅礦,伴生砷,屬大型礦床,由於該礦在采銅時不回收砷,導致砷礦資源被浪費。甘肅塔兒溝鎢礦伴生鈹2583t,鉍、砷已提交儲量,由於該礦采富棄貧,只取黑鎢礦,伴生礦沒有合理利用。青海察爾汗鉀肥廠從鹵水中只提取鉀鹽,伴生的鈉、鎂、鋰等多種伴生組分未利用。

陝西金堆城鉬礦同全國的其他礦山一樣,在珍惜資源和合理利用資源方面存在問題。根據1972年北京冶金設計研究總院提供的設計,按鉬礦的邊界品位0.03%及最小工業品位0.06%圈定礦體,1993年保有儲量為28432.60×104t,平均品位0.118%。隨著國際市場經濟形勢的變化,1993年該礦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批復的精神,將品位指標從0.03%~0.06%提高到0.06%~0.08%,並重新圈定了礦體邊界,新礦量為22169.83×104t,品位0.132%。兩者礦量相差了6262.77×104t,佔小北露天礦總儲量的18%,而這些礦作為貧礦堆積在貧礦場,隨著時間的推移其物理化學性質都會發生變化,給以後二次回收利用這些資源帶來了困難。另據計算,金堆城鉬礦回收率為83.5%,低於國際水平達7個百分點,按1998年19000t鉬精礦計算,年損耗鉬礦資源量近33×104t。資源浪費結果必將加劇資源枯竭,按金堆城目前的開采規模,小北露天礦的服務年限比設計的50年將縮短10年以上。

3.4.3.2 土地壓占與植被破壞

金屬礦產開發多集中於秦嶺和其他山地地區,植被相對發育,金屬礦山采礦廢渣堆放、尾礦庫占壓、露天采礦場剝采及外排土場以及采空區塌陷等對土地植被壓占破壞相對較為嚴重。

陝西小秦嶺潼關黃金產區,礦區為石質山地,土層薄,植被覆蓋率較高,年侵蝕量10.11×104t,侵蝕模數573.8t/km2·a,屬輕度侵蝕區。自20世紀70年代大規模開發以來,採金者蜂擁而至,分布在礦區的采礦坑口達2000多個,排放的礦山廢石和尾礦渣達800×104m3,壓占土地、植被面積超過200ha。由於長期亂砍濫伐,致使淺山峪口5km內的林木大部分被砍光,大量土地、植被的破壞,加劇了水土流失,從1982年到1990年礦區土壤侵蝕模數由760.7t/km2·a 增加到3448.7t/km2·a,平均年增加侵蝕量24.4×104t。金堆城鉬礦露天剝采造成的植被毀損、外排壓占土地植被約2km2

3.4.3.3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

山地金屬礦山具備誘發崩塌、滑坡、泥石流三類地質災害的自然條件和人為因素,因而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災害的高發區。采礦大量廢石沿山坡、溝谷堆放,缺乏攔渣、護坡、導水及生物等工程技術措施,斜坡面上廢渣處於不穩定狀態,在采空區塌陷或山體開裂時易誘發滑坡。大暴雨誘發產生滑坡和泥石流地質災害,造成礦區停產,危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圖3-4 陝西潼關縣東桐峪泥石流溝示意圖

(據陝西省潼關縣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報告)

潼關金礦區位於小秦嶺山脈,溝谷縱橫地形陡峻,海拔 700~2100m,相對高差 900m,自東向西發育7條南北向「V」字型溝谷(圖 3-4),河床比降大,平均9.41%~15.20%。由於歷史原因,同一礦體不同高度、不同地段有不同的企業在開采,形成所謂「樓上樓」采礦,在狹長的溝谷中,至今「樓上樓」不合理的礦業布局仍隨處可見,類似的情況也存在於在陝西鳳縣銀硐梁鉛鋅礦區,采礦廢石直接堆放在坑道口的山坡上,這些大小不一、結構鬆散的廢石沿坡面超高堆放,構成泥石流物源,無攔渣、排水設施,匯水面積大,潛在泥石流地質災害隱患嚴重。1994年7月11日與河南靈寶交接的潼關西峪河道中堆積的大量采礦廢石和尾礦渣混合物在強降雨的作用下,形成了特大型地質災害泥石流,所到之處礦區設施被毀,工棚民房倒塌,300多畝農田被沖毀,交通、電力、通訊中斷,造成51人死亡、上百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上千萬元。1996年8月,東桐峪暴發泥石流,沖毀橋梁、淹沒農田,再一次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

陝西鳳縣鉛銅山鉛鋅礦是1985年建設的大型國有礦山,目前已采出礦石量170×104t,隨著采礦區的不斷加大,上盤圍岩隨之崩落垮塌,地表形成了東西兩側兩個塌陷坑,形成北高南低高差懸殊的侵蝕構造地貌。1999年10月8日和16日的連日降雨,造成兩次較大的山體滑坡,其規模為50000m3,滑沖距離近1000m,導致4個采礦中段不同程度停產,直接經濟損失30萬元,並使1590礦硐和1515坑口塌落淹沒。采礦上盤崩落區頂部存在12條地裂縫,最大走向達1000m,裂縫寬近2m,構成了潛在的崩塌體,預測有70000m3的土石量,成為威脅采礦場、排渣場安全生產的最大因素。

3.4.3.4 地面塌陷和地裂縫

金屬礦山的地面塌陷、地裂縫雖然沒有煤礦那麼普遍和嚴重,但是礦體厚大的金屬礦山也存在較為明顯的地面塌陷、地裂縫地質災害。如陝西略陽閣老嶺鐵礦地面塌陷中心位置隨著采礦發生推移導致通風礦井開裂廢棄,山體開裂。在潼關金礦、鳳縣鉛鋅礦、成縣廠壩鉛鋅礦等大多數金屬礦山,隨地下采空區不斷加大,地表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地裂縫和山體開裂。2001年陝西鳳縣某礦山因采空區塌陷造成了5人失蹤死亡的中型地質災害事故。采空塌陷不僅誘發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還嚴重地威脅礦山企業的正常生產。地下采礦引發危及地面村民居住安全的危險,加劇了礦山與當地居民的矛盾,上訪事件不斷增加。因此,加強金屬礦山采空區誘發的地裂縫和潛在塌陷區范圍預測及防範工作十分重要。2001年,甘肅西和縣鄧家山六巷鉛鋅礦地面突然發生塌陷,形成直徑約十幾米的塌陷坑,導致2人失蹤。內蒙古烏蘭察布盟四子王旗白乃廟銅礦區,1996年地面塌陷形成南北寬70餘米、東西長200餘米、深20~50m和寬50m、長100餘米、深50餘米的兩個大塌陷坑。1998年7月中旬西202 采場塌陷巷道長約20餘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8萬元,間接損失3000萬~4000萬元。

3.4.3.5 尾礦庫潰壩

礦山尾礦庫多建在山谷中,攔溝築壩而成,多數中小型礦山的尾礦庫依山傍河修建,部分尾礦庫建設並不符合規定要求,或由於尾礦庫超期服役、暴雨等因素往往造成壩基不穩形成潰壩、坍塌等,造成尾砂淹沒農田、沖毀道路,同時造成嚴重環境污染。秦嶺山中的陝西鳳縣鉛鋅礦區、旬陽汞銻鉛鋅礦區、潼關金礦區、甘肅成縣廠壩礦區等礦山在這方面存在眾多嚴重問題。如陝西鳳縣一個選礦廠日選礦50 t的尾礦庫,建在嘉陵江源頭的安河河道中間,水泥砌成的四面圍擋牆,僅能阻擋年平均洪水,一旦大暴雨引發洪水則將漫庫或沖垮擋牆,含有鉛、鋅、汞以及選礦葯劑的尾礦砂將污染嘉陵江。在另一處鉛鋅小選礦廠,尾礦庫依山沿河而建,先後於2000年及2001年兩次被洪水沖垮,數十立方米的鉛鋅尾礦渣被帶入嘉陵江。自2001年,清澈的河水在數十餘米長的潰壩缺口中迴旋後又進入嘉陵江。陝西潼關金礦區7條主要峪道均是金礦開采區,溝谷狹窄,部分尾礦庫沿河而建,使河道進一步變窄,遇到特大暴雨,河水猛漲,有可能出現洪水漫壩或沖毀壩體事故。一旦發生潰壩、坍塌事故,將使庫內大量尾礦砂與洪水一起傾泄而下,造成下遊河道堵塞,房屋被毀,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2001年馬口金礦尾礦庫潰壩就造成了農田污染。

尾礦壩潰壩造成的災害和環境污染十分嚴重。如1987年陝西金堆城鉬業公司栗西尾礦庫排洪隧洞塌陷,造成136×104m3尾礦及尾礦水泄漏,污染了陝豫兩省16個縣市的水源,礦山直接經濟損失3200多萬元。2000年12月甘肅成縣天子山尾礦庫潰壩造成近2×104m3的尾礦砂瀉入東河。

3.4.3.6 水土污染

選礦尾礦漿中重金屬以及礦石冶煉煙塵中重金屬對水體、土壤的污染非常嚴重。污染源主要是選礦排放的尾礦廢水,其次是固體廢棄物淋溶水、礦坑水等。其中金礦、汞礦、鉛鋅礦、砷礦選礦對環境污染最為嚴重。礦石浮選排放的廢水中含有選礦工藝過程中添加的選礦葯劑、未選出的金屬元素、共生伴生的重金屬和礦石微粒等。氰化法提金排放的廢水中含有劇毒物質氰化物,混汞法提金排放出的廢水中含汞量較高。含有重金屬、氰化物、石油類、酸性礦井水等有毒有害物質的選礦液,未經達標處理排放流入河流、湖泊都會造成水體的嚴重污染,危害水生生物。這些污染的水若被人、畜飲用,輕則影響健康,重則危害生命。若用以灌溉農田,將導致減產、絕產,使有毒有害物質潛入農作物,通過食物鏈危害人類健康。

礦山礦坑水、選礦尾礦漿無序排放造成嚴重污染的礦區主要有陝西潼關金礦區、鳳縣鉛鋅礦區、略陽鐵礦區、旬陽鉛鋅汞銻礦區;甘肅成縣廠壩鉛鋅礦區、西和縣鄧家山鉛鋅礦區等。

陝西潼關金礦區是水土環境污染的典型區之一。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潼關金礦區蜂擁而上的鄉鎮及個體采礦者,形成了大規模的無序開發情景,高峰時共有采礦坑口2410個,年廢石排放量607×104t,混汞碾1410 台,尾礦水排放量12690t/d,氰化池2650台。混汞碾廢水直接排放造成礦區源頭水中鉛污染超標2.4~113倍,水中懸浮物超標62~2143倍(表3-9)。

表3-9 1992年7條峪道10個混汞碾尾礦水監測平均值 單位:mg/L

從1995年礦區內7條源頭水功能區水質監測結果與單因子評價(表3-10)可看出,7條河中鉛超標37~959倍,汞超標0.2~31倍,5條河流鎘超標1~66倍,石油類最大超標102倍,河流均受到了嚴重污染。

表3-10 潼關縣7條河水質監測及超標倍數 單位:mg/L

續表

資料來源:潼關縣黃金產區環境治理「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規劃(潼關縣人民政府)。

2002年8月西安地質礦產研究所環境影響評價室對潼關蒿岔峪金礦礦坑水監測結果(表3-11)表明,礦坑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廢水中Pb超標19.15倍,SS超標87倍。

表3-11 潼關金礦區蒿岔峪礦坑廢水監測結果及超標倍數 單位:mg/L

蒿岔峪河流三個斷面的河水監測結果表明,溝口以上河段Pb、Hg、Fe分別超過Ⅰ類水標准282~345倍、17~59倍和10.7~15.6倍;下遊河段Pb、Hg分別超過Ⅳ類水標准25.8倍和0.7倍(表3-12)。蒿岔峪河水質已遭受嚴重污染,主要污染物為Pb、Hg,屬重金屬污染,其原因是蒿岔峪河上游選礦廠廢水排入造成的。

表3-12 潼關金礦區蒿岔峪河水質監測結果 單位:mg/L

另據西峪河李家金礦第三采選礦廠上下遊河流水質監測(表3-13)結果,西峪河水中重金屬Pb、Cd、Hg分別超標879~1151、8~11和23.2~42倍,地表水環境已受到嚴重污染。

表3-13 潼關金礦區西峪河水質監測結果 單位:mg/L

從調查監測結果看,陝西潼關金礦從1995年開發到2002年,區內7條河流基本成了礦坑廢水、選廠尾礦漿排放地,重金屬Hg、Pb、Cd、Cr嚴重超標,致使河水不能灌溉,水生生物滅絕。當地土壤和小麥中金屬元素普遍高於地區背景值。採用汞板、蒸汞提金,致使區域大氣汞濃度全部超標,最大超標38倍。導致河流污染的根源在於大部分鄉鎮個體企業選礦廢水、礦坑水的直排、偷排和事故排放,使區內的7條河流始終處於嚴重超標污染狀態。

陝西柞水銀硐子銀鉛礦所在的東房溝重金屬污染明顯。銀硐子銀鉛礦礦山下游lkm處(HS-003)Pb 含量較對照點(HS-001)高出2 l 倍,比馬耳峽污染點(下游1km處)高出l倍。地區及周邊土壤Pb超過背景值近70倍,Cd超出近8倍。

甘肅成縣廠壩礦區是另一個礦區環境污染嚴重的典型區。在2km長的東河兩岸共有大小20餘家鄉鎮個體鉛鋅選礦廠,尾礦漿直排、偷排現象普遍,依山傍河的尾礦庫內的尾礦砂高出壩面造成溢流、潰壩現象普遍,東河河道中沉積了厚厚的灰色尾礦砂,使東河水質嚴重下降,水體生物平衡系統已經完全破壞。據西北礦業研究院2001年10月編制的《廠壩鉛鋅礦二期工程環境影響專題評價》報告,東河水質4個斷面地面水監測數據如表3-14。

表3-14 甘肅成縣廠壩礦區東河地面水質監測結果統計 單位:mg/L

從表3-14可以看出,礦區柒家溝地表水主要來源於上游廠壩尾礦庫、廢石場的淋濾水、民采礦坑地表溢流水和泉水,為常年溪流,鉛超標1倍。而柒家溝斷面位於東河主河道,該斷面上游2km范圍內分布著國有廠壩礦山選廠、鄉鎮及個體大小數十家選礦廠及鉛鋅礦石堆場,因而存在眾多污染源,斷面鉛、鋅超標44.66倍和1.04倍。畢家莊斷面位於廠壩礦區下游直線距離約10km處,鉛、鋅兩種元素超標最為嚴重,分別為65.6 和5.53倍。

以廠壩鉛鋅礦區開發之前東河底泥數據為對照標准,經過20餘年開發,東河底泥中鉛、鋅、鎘的監測值沉積累計倍數分別為25.7~4.4、188.5~5.7、540.1~23.7,河底中的污染物變得越來越嚴重(表3-15)。

表3-15 甘肅成縣廠壩鉛鋅礦區東河底泥重金屬監測結果 單位:10-6mg/L

漢江旬陽段是飲用水水源地二級保護區,水質可以達到人畜直接飲用的標准,正因為水質好,而被選為南水北調中線調水工程的水源,漢江旬陽段下游約300km處的丹江口水庫,是南水北調工程中線調水工程的取水點。2001年7月前,旬陽縣城沿江而下的40多千米長的漢江兩岸共有7 家選礦廠,用沙包、石塊壘成的高2m左右的簡易「尾礦池壩」,尾礦廢水經過簡單沉澱後,散發著刺鼻異味的黑色污水就順著山溝直接流進了漢江,灰黑色的污水形成了長長的污染帶。2001年7月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欄目對此進行了曝光。2002年項目組對此進行了追蹤調查,在漢白公路一側能明顯看到大部分選礦廠已被拆除,但是,漢江南岸還有個別選礦廠及鉛鋅小冶煉企業仍在生產,廢水仍在污染漢江。

黃金選冶過程中採用氰化堆浸技術工藝,如果廢水處理不合格就排放將對礦區水土環境造成嚴重污染。氰化物屬於劇毒物質,一般人平均吸入氰酸50mg或誤食氰化鈉120mg就會中毒死亡。水體中CN-濃度≥(0.05~1)mg/L時,就能導致魚類死亡。根據對陝西鳳縣四方金礦採用的氰化堆浸工藝進行監測,尾礦漿未經處理直接排入八卦河,將使河水中CN-增高到44.674mg/L,超標893.5倍。尤其是在一些偏遠經濟落後的地區,企業的環保觀念淡薄,過度追求短期經濟效益,致使採金過程中含有劇毒的氰化廢渣、廢水直接排放,造成礦區河流、草場、植被以及農作物污染,潛在危害嚴重。內蒙古李清地銀業有限公司(銀礦)尾液滲漏造成水中氰達414.85mg/L,超標424倍;鋅為140mg/L,超標28倍;銅為3.669mg/L,超標1.223倍。若遇雨季,這些污染物將對周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⑸ 黑河多金屬礦產開發產業集群

黑河礦產資源經濟亞區位於黑龍江省北部,隸屬於大興安嶺成礦帶。在大興安嶺的南東、小興安嶺的西北部,東南與伊春、綏化市接壤,西南與齊齊哈爾市毗鄰,西部與內蒙古自治區隔嫩江相望,西北部與漠河礦產資源經濟區相接,東北與俄羅斯阿穆爾州隔黑龍江相對。轄嫩江、孫吳、遜克縣部分地區,北安、五大連池二市和愛輝區共六個行政區。中心城市為黑河市。

1.銅、鉬多金屬礦產資源優勢

黑河市共有7處大型礦床,包括多寶山銅(鉬)礦床、銅山銅(鉬)礦床、翠宏山鐵多金屬礦床、東安岩金礦床、爭光岩金礦床、三道灣子岩金礦床等重要礦產地,其中大多寶山礦銅儲量達304.28萬噸,為東北地區最大的銅礦。

銅、鉬、伴生金、銀等主要分布於嫩江北部,鐵與鉛鋅鎢鉬等主要集中於翠宏山一帶,岩金分布於東安、爭光、三道灣子等地。從儲量分布看銅主要集中在多寶山、銅山礦床,鉛、鋅、鎢集中於翠宏山礦床,鉬儲量集中於翠宏山、銅山、多寶山礦床,岩金儲量主要分布於東安、爭光、三道灣子等礦床中;銀集中多寶山礦床。銅一直是我國的緊缺礦種,每年需要大量進口銅礦石。據統計,黑龍江省對銅的需求量大約每年6~7萬噸,而多寶山、銅山等礦床銅的利用率目前僅為0.1%,因此多寶山礦區銅資源的綜合開發與合理利用,對緩解銅資源供應緊張的現狀,促進地方乃至全省經濟發展具有戰略意義。

鉬礦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產地4處,分布於鐵力市二股東山和鹿鳴一帶。鹿鳴鉬銅礦床正在勘探中,前期求得資源量約11.767萬噸,估算潛在資源儲量超過20萬噸。霍吉河鉬礦探明儲量超過10萬噸,達到大型規模。興安嶺林場的翠嶺鉬銅礦床與鹿鳴礦床相似,未列入2008年儲量表,估算潛在資源量超過2萬噸。其他鉬資源量均為伴生礦產,包括二股東山鐵多金屬礦床(鉬伴生礦,資源儲量1744噸)、二股西山鐵多金屬礦床(伴生鉬797噸)和徐老九溝鉛鋅礦床(伴生鉬資源儲量2760噸)等。

2.地域優勢

黑河經濟區的中心城市黑河市,是黑龍江省北部重要的邊境城市,地理位置屬於大興安嶺的東端、小興安嶺的北部,小興安嶺猶如一道天然綠色屏障自西北向東南貫穿全市。黑河市東南與伊春市和綏化市接壤,西南同齊齊哈爾市毗鄰,西部與內蒙古自治區隔嫩江相望,北部與大興安嶺地區和呼瑪縣相連,其東北與俄羅斯遠東第三大城市———阿穆爾州首府布拉戈維申斯克市(海蘭泡)隔黑龍江相望。

黑河市是中俄邊境線上唯一的與俄聯邦主體首府相對應的距離最近、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功能最全、開放最早的中國邊境城市,這為黑河市的礦業開發帶來了巨大的地域優勢。黑龍江省礦產資源開發一直貫徹國家「必須加強利用國外資源工作力度」指示,遵循「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原則,積極尋找緊缺礦種的國外資源、優勢礦種的國外市場等。黑河市作為一個開放的邊境城市,在這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不僅在利用國外資源、開發國外市場方面具有優勢,同時在招商引資方面也具有很大的便利。黑龍江省和俄羅斯遠東諸州的礦產勘查開發部門之間具有密切的合作傳統,雙方曾就黑河經濟區的資源勘查、開發進行過多次交流與合作,俄科學院遠東地質研究所、構造所及阿穆爾州、赤塔州地礦局研究人員和專家先後多次到多寶山銅山銅礦、三道灣子岩金、東安金礦、高松山金礦區等進行考察。黑河市礦產資源開發的地域優勢是非常明顯的。

黑河市是黑龍江省南北連通的要道,西南同齊齊哈爾市毗鄰。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保護區都直接影響甚至決定黑河經濟區的發展。「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區」著力吸引國內外資本、技術,建設多種產業相互配套,新體制、高科技、外向型、生態化,結構合理、高速增長的產業高地和經濟密集區,成為黑龍江省振興老工業基地的核心區和全面實現小康目標的先行區。而在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中,需要大量的金屬產品,如鉬、銅等金屬產品,從而為黑河市的建設發展,特別是礦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需求市場。黑河市地處大小興安嶺腹地,「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為黑河經濟區的發展創造契機。

綜上可見,黑河經濟區建設具備極好的地理優勢,可以同時享受到八大經濟區建設中的兩個政策優勢。

3.礦業政策優勢

國家深入實施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戰略、優先發展能源工業政策,黑龍江省重點開展「八大經濟區」規劃建設、「十大工程」推進措施及大力發展原材料和能源工業的指導戰略等,都將更加有力地促進黑河經濟區礦產資源的開發進程,實現黑河市礦業經濟的率先突破。加之黑河市具有的良好的鉬銅多金屬源稟賦優勢和地域開發優勢,在各級政府的各項礦業政策的指導下,黑河市鉬銅多金屬資源產業發展將更上一個新的台階。

在工業化、城鎮化、國際化發展過程中,礦產資源的科學開發與合理利用,是重要的基礎保障。國家鼓勵勘查開發有市場需求的礦產資源,特別是一些關繫到國計民生的重要礦產資源嚴重短缺,銅等金屬資源短缺尤為嚴重。為此國家制定實施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如開展重點礦種、重點成礦區帶的勘查工作,開展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專項與重要資源儲備戰略,表明國家經濟建設對礦產資源的需求程度在大幅度提高。2004年起,國家開始討論、擬建「大興安嶺有色金屬基地」,由國土資源部牽頭組織各方面專家,對大興安嶺有色金屬資源的開發前景潛力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論證,同時就礦產資源開發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進行過科學論證。黑河市的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在「大興安嶺有色金屬基地」的規劃中,處於「梨子山—鄂倫春鐵鋅鎢金鉻鉛成礦帶」內。許多典型礦床如多寶山、翠宏山、三礦溝、霍吉河、東安等的勘查與開發,具有重要的示範意義。

4.產業集群式開發的原則

(1)黑河市鉬銅多金屬資源產業規劃必須堅持以豐富的礦產資源為基礎,以礦山的開發建設為先導,以礦產品的深加工為延伸,形成采—選—冶—加—銷的產業鏈條,建成鉬銅多金屬生產、加工基地。

(2)鉬銅多金屬資源產業發展要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相對優勢的礦產資源為基礎,符合國民經濟發展需求,有利於提高礦產資源集約化利用程度及礦業持續發展能力。重視礦產開采、選礦、冶煉新工藝的應用,不斷開拓新的應用領域,提升鉬銅多金屬礦產品在黑龍江省內乃至全國范圍內的競爭力。

(3)整合礦山資源,調控礦山開采規模,發揮整體效益。加強多寶山、翠宏山、鹿鳴、五道嶺、弓棚子等主要礦床的勘查、開發力度。調整優化礦產品結構。調整采、選、冶、產品精深加工等生產環節的資源配置結構,加快科技創新,積極培育和研發新產品,努力調整衰退產業。重點是新產品的研發,增強精、深、細產品的加工和生產能力,延長產業鏈。鼓勵開展《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中的礦產項目,禁止《屬於落後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工商投資領域制止重復建設目錄》中的礦產項目。淘汰落後的原字型大小產品,努力提高礦產品的附加值。

(4)調整優化技術結構。在大力開發岩金、鉬、銅的同時,加強對伴生的低品位金、鉬的綜合回收利用研究。鞏固內產,鼓勵外購,引入可采選15%~20%超貧鐵礦的先進技術,最大限度的開發利用好已有資源,延長鐵礦山的服務年限;積極研究開采鹿鳴鉬銅礦床的新技術和新方法,努力穩定多寶山銅鉬礦的礦精粉生產能力。引進、推廣應用的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工藝,改變礦山采選設備、技術水平落後的局面,提高礦山開採回採率、選礦回收率和綜合利用率,降低開采貧化率,提高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平。提高鉬銅多金屬礦山的采礦機械化程度,淘汰落後采礦方法、設備。

(5)加強礦山安全生產的監測、預警機制建設,確保礦山生產安全;引進先進的礦產品生產技術工藝,推進高科技含量鉬銅多金屬加工業的發展,增加新品種,延長產業鏈;鞏固優質鉬銅多金屬礦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地位,提高出口創匯能力。加強礦產資源有效保護和利用,重視資源的循環利用,努力提高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堅決杜絕采富棄貧,采大棄小的短期行為,走統籌規劃、合理開發、綜合利用、健康發展的礦業經營之路。

(6)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得到加強,提高礦山復墾水平,達標率在70%以上,嚴格新建礦山准入條件。堅持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並重、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堅持「誰開發、誰保護,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恢復」的原則。建立健全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和礦山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全面實施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和土地復墾履約保證金制度。通過重點工程治理,全面推進「綠色礦業」建設,為「生態省」、「生態市」的建設奠定基礎。建立比較完善的預防監測與保護的動態信息管理體系。

5.銅、鉬多金屬開發產業集群基地建設

以鉬、銅、金、鉛、鋅、鐵等礦產資源開發及產品深加工為主要產業,形成相互協調的產業鏈;根據鉬銅多金屬礦業發展需要,近期優先發展的資源產業主要是鉬銅多金屬和岩金開采及冶煉、加工產業。在黑河市設立鉬、銅等金屬高新技術研發加工基地。黑河市的研發中心以銅、金加工產業及相關產業為主。

高新技術開發基地建設,以培育和發展鉬銅等金屬深加工為特色的骨幹企業為主要任務,努力整合各種科技資源,鼓勵和協調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企業間的密切合作,打造一批產業特色鮮明、核心技術領先、服務平台完善、管理模式先進、基礎功能完備、國內一流的現代化、國際化鉬銅金金屬加工企業,發揮高新技術集聚效應,帶動黑河礦產資源產業經濟更好更快發展。優先發展鉬、銅金屬加工產業,以黑河市的對俄外向型經濟建設為重點,搭建科技平台,充分利用大學的資源優勢,推動科技產業園的建設與發展。為加強和促進優勢資源的快速開發利用,將黑河礦產資源經濟亞區中的重點礦種確定為優先開發、重點扶持的礦業基地,資源儲量規模略小,或資源遠景尚未查明的礦產地集中區確定為礦業區。在以黑河市中心城市為依託,規劃建設3個銅、鉬多金屬礦業基地和1個礦業開發區和技術研發中心。

(1)多寶山-爭光銅鉬金產業基地

多寶山-爭光銅鉬金基地由多寶山銅礦、銅山銅礦、三礦溝銅礦、小多寶山銅礦和爭光金礦等五個礦山組成。

多寶山地區現有資源儲量:銅363.7萬噸、伴生金84.31噸、伴生銀1320噸、伴生鉬13.8萬噸、伴生錸98噸、伴生硒1427噸、伴生鋅3.6萬噸。以開采銅和加工銅產品為主,以伴生的金屬礦產綜合利用為輔,引進先進的采礦、選礦、冶煉、產品加工工藝和管理,提高礦山的利用價值和發揮整體效益,將該區建設成為黑龍江省乃至東北地區最大的銅業基地。在采選銅的同時,對伴生資源量較大的鉬、金、銀、錸、硒、鋅等有用資源進行回收利用,提高礦山的利用價值,形成綜合開發、綜合利用的礦山。其中,多寶山礦床綜合回收金、銀、鉬、錸、硒;銅山礦床綜合回收金、銀、鉬、錸、鋅;三礦溝礦床主要回收金、銀、鐵。另外,對尾礦中未進行回收的鈀、鉑、銥、鋨等資源要進行科學、合理的保護,便於今後在條件成熟時進行回收。

采選聯合企業:包括多寶山銅礦山、銅山銅礦山。

多寶山礦業:多寶山礦山佔地面積控制在4平方千米之內,由采場、料場、選礦廠、尾礦庫、變電所、礦山管理部、職工生活區等建築群和佔地工程。礦山采礦規劃分兩期進行建設,首期設計規模為年采礦石750萬噸,2008年完成礦山基本建設,2009年達產;二期設計規模為年采礦石900萬噸,2010年達產。礦山服務年限70年。礦山選場採用浮游選礦法工藝選礦,規劃分兩期建設,首期設計規模為年處理礦石750萬噸,2008年完成選廠基本建設,2009年投產,年產銅精礦8.2萬噸;二期增加處理礦石900萬噸,2009年完成選廠二期工程建設,2010年達產,年產銅精礦10.3萬噸;到2010年,年處理礦石總量達到1650萬噸,年產銅精礦18.5萬噸。

銅山礦業:規劃銅山礦山佔地面積控制在2平方千米之內,包括采場、料場、選礦廠、尾礦庫、變電所、礦山管理部、職工生活區等建築群和佔地工程。礦山采礦規模為200萬噸,2008年完成礦山基本建設,2009年達產,礦山服務年限70年。銅山採用浮游選礦法工藝選礦,選礦廠年處理礦石200萬噸,2008年完成選廠建設,2009年投產,年產銅精礦2.4萬噸。

采礦企業:由三礦溝礦山、小多寶山銅礦山組成。

三礦溝銅礦山:處於開發末期,資源儲量已接近枯竭,不再進行改擴建。

小多寶山礦山:規劃小多寶山礦山佔地面積控制在0.3平方千米之內,包括采場、料場和礦山管理部。采礦規模15萬噸,礦山服務年限10年,礦石運往多寶山選礦廠。

冶煉企業:規劃建設統一的銅冶煉廠,設在多寶山礦業工業園區。到2010年底,年冶煉銅精礦20.9萬噸。規劃冶煉廠佔地面積控制在0.5平方千米之內。

輔助設施規劃建設:包括水源地工程、引水工程、輸變電工程。水源地建在泥鰍河中游二坎村附近。引水工程主要是由二坎河水庫引水至多寶山礦業工業園區—銅山礦區—多寶山礦區,供四個礦山和多寶山礦業工業園區的生產、生活用水,水源地工程佔地面積控制在3平方千米之內。規劃輸電線路一條,由黑寶山至銅山、多寶山。

產業經濟效益概算:到2010年底總投資21.1億元。預期年產值37.36億元,年總利稅4.48億元。

成本:全部建設完成需要投入資金共計38億元,其中多寶山礦山為30.6億元、銅山礦山為6.4億元、小多寶山礦山為1億元。資金主要投放於礦山基本建設、設備安裝、選礦廠、尾礦庫、水源地與引水工程、輸電線路及變電所、污水處理、礦山管理、職工生活區及礦山內道路建設等各個方面。礦山與工廠建設採取招商引資方式吸引社會資金,外部環境建設由政府籌集資金解決。

此外,為保證礦山持續穩定的正常生產,還需在多寶山、銅山、小多寶山、三礦溝一帶進一步加強銅礦資源的尋找,擴大本區的銅資源儲量,為礦山的長遠發展奠定資源儲量基礎。對多寶山、銅山兩個礦山的低級別資源量地段進行系統勘查,提高資源儲量級別,為礦山的後續生產提供可靠的基礎儲量和儲量。勘查期為2007~2010年,擬投入資金0.7億元。

收益:到2010年,預期年產值將達到銅業經濟年總產值37.36億元,其中包加工附加值4億元(銅產品加工總量將達到年產銅量的40%左右),預期年總利稅4.48億元。

爭光金礦區現有岩金資源儲量10噸,預測資源量50噸。

①規劃礦山佔地面積控制在3平方千米之內,包括采場、料場、選礦廠、尾礦庫、變電所、冶煉廠、礦山管理部、職工生活區等建築群和佔地工程。

②礦山采場規劃建設:年采礦石15萬噸;礦山服務年限20年。

③建設選礦廠規劃建設:年處理礦石15萬噸。2008年完成礦山基本建設,2009年達產。

④資源產業經濟效益概算:礦山建設總投資1.6億元,主要用於采場、選礦廠、尾礦庫等的建設。礦山建設採取招商引資方式吸引社會資金,外部環境建設由政府籌集資金解決。達產後預期年產黃金600千克,年產值0.9億元,年利稅0.108億元。

⑤在多寶山、銅山、小多寶山、三礦溝、爭光一帶進一步加強金礦資源的尋找,擴大本區的金資源儲量,為礦山的長遠發展奠定資源儲量基礎。對礦山的低級資源量地段進行勘探,提高資源儲量級別,為礦山的後續生產提供可靠的基礎儲量和儲量。勘查期為2007~2010年,擬投入資金0.3億元。

(2)三道灣子-付地營子銅金產業區

三道彎子-付地營子銅金基地由三道彎子金礦、付地營子銅礦二個礦山組成。

三道彎子金礦山現有岩金資源儲量4300千克,預測資源量5000千克;銀資源量14.2噸。

規劃三道灣子礦山佔地面積控制在1平方千米之內,包括采場、料場、選礦廠、尾礦庫、變電所、冶煉廠、礦山管理部、職工生活區等建築群和佔地工程。

采礦:規劃建設礦山一處,年采礦石15萬噸;建設選礦廠一處,年處理礦石15萬噸,礦山服務年限8年。2007年完成礦山與選礦廠基本建設與設備安裝調試,2008年投產。

礦產勘查:在三道灣子礦區北部(北大溝)和上馬廠一帶進一步開展岩金資源的勘查,擴大礦區周邊的資源儲量,為礦山的長遠發展奠定資源儲量基礎。對礦山的低級資源量地段進行勘探,提高資源儲量級別,為礦山的後續生產提供可靠的基礎儲量和儲量。勘查期為2007~2010年,擬投入資金3000萬元。

資源產業經濟效益概算:概算礦山建設總投資1.3億元,主要用於建設采場、選礦廠、尾礦庫及其他輔助設施等。融資渠道:礦山建設通過招商引資吸引社會資金,外部環境由政府籌措資金解決。預期達產後年產黃金840千克,預期年產值1.26億元,年利稅1512萬元。

付地營子銅礦原有銅資源儲量1.59萬噸,鋅1.46萬噸、銀11噸、金353千克。目前,龍珠礦業已對其進行開發,在開采銅的同時對鋅和部分硫進行了綜合回收。資源儲量表中現有銅資源儲量1.1萬噸,但礦山實際的剩餘資源量僅1000餘噸,鋅與銅的資源量同比例減少,按目前的開采規模,2~3年之內即將閉坑,屬於危機礦山。該礦床的開發方向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加大資源尋找的力度。在礦區的周邊繼續尋找銅礦體,延長礦山的服務年限,同時在礦區附近尋找岩金資源,以利於在礦山銅資源發生危機時,向開發岩金資源轉型。二是研究尾礦回收利用技術與流程,加強尾礦資源的利用。規劃投入銅、岩金資源勘查費用2000萬元,投入尾礦選礦流程500萬元。到2010年,礦山主導產品產值保持現有1800萬元的水平,綜合回收金和銀,按金、銀潛在價值的30%計算,三年時間回收完畢,每年回收金銀產值可達1000萬元,年總產值將達到2800萬元,實現年利稅216萬元。

⑹ 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式粗放,資源破壞和浪費嚴重,縮短了礦山壽命

西南地區有礦山企業21073個,其中大中型礦山企業242個,小型礦山企業20831個。大、中型礦山企業生產管理水平高於小型礦山企業,國有礦山企業生產管理水平高於民營礦山企業。大、中型礦山企業一般都有開采設計,技術力量亦比較強,生產工藝較先進,生產管理較嚴格,生產比較規范。小型礦山技術力量比較缺乏,生產管理水平低,技術裝備和生產工藝較落後,一般沒有正規開采設計方案,經營粗放。如四川冕寧輕稀土礦,為民營企業,一般采4%以上的富礦石,大量4%以下的礦石被浪費和破壞。

西南地區目前礦產資源的總回收率比較低,只有30%~40%,平均水平比國外低10%~20%。如:①開採回收率:國有煤礦大多數在80%以上,地方煤礦一般在60%左右;天然氣的採收率一般在60%以上;金屬礦山大部分在30%~40%范圍內,少數達到50%以上;露天開采和非金屬礦山在85%以上,其中水泥用炭岩、冶金用白雲岩及熔劑用灰岩等個別礦山達90%以上。②采礦貧化率:金屬礦山一般為15%~25%;非金屬礦山一般不高於10%。③選礦回收率:原煤普遍難選,冶煉用精煤一般為55%,動力煤一般為80%;金屬礦山一般在70%以上;非金屬礦山因礦種和選礦方法而異,硫鐵礦重選為80%,浮選達90%,重晶石採用重-浮聯合法選礦為80%,其他多數礦種為80%左右。

西南地區有的礦山大礦小采,無法取得資源效益,發揮不出資源優勢。如雲南馬關都龍大型錫鋅礦,若按早期設計的有序開發規模,可開采100多年,但該礦曾因無序開發,造成大礦小採的局面,過度開采使其資源的保證程度大大降低。雲南個舊、騰沖和四川岔河錫礦都有類似情況,中央、地方及私營、個體企業的超強度破壞性開采,使資源可采儲量下降很快,尤其是易采易選的砂錫礦,已基本消失殆盡,多數礦山已轉入井下開采。隨著開采難度的加大和礦石品位的下降,導致生產成本上升和效益下降。部分礦山生命周期已進入中、晚期,成為危機礦山,嚴重威脅著礦山的生存。

⑺ WOW:把采礦充滿大概需要多長時間

我花了一天,就是從網上找了一個資料就開始跑的,很快。給大家分享一下吧:
魔獸世界采礦技能1-375級聯盟部落完全沖級路線攻略

1-75:銅礦 (熔煉有經驗、可挖掘1-4次)伴生劣質的石頭、孔雀石。
在出生地可以輕易的挖到的,加上熔煉有經驗,50+的挖礦經驗可以輕松的達到。

75-125:錫礦(熔煉有經驗、可挖掘1-4次)50技能要求,伴生虎眼石、暗影石、粗糙的石頭。
錫礦也是一種很普及的礦產,部落的推薦去貧瘠之地/千針石林;聯盟的推薦去赤脊山。

銀礦(熔煉有經驗、可挖掘1-4次)75技能要求,伴生虎眼石、粗糙的石頭。
銀礦是我們能碰見的第一種稀有礦,銅礦生銀,就是說在某一個銅礦被採集完後,下次刷新就有一定的幾率刷新出銀礦,當然在高級地圖銀礦也作為獨立的刷新。這里部落的推薦去貧瘠之地/千針石林;聯盟的推薦去赤脊山。

125-175:鐵礦(可挖掘1-4次)125技能要求,伴生沉重的石頭、黃水晶。
很多地方都有,但是沒有一個地圖相對分布得較多,但是我還是建議去千針石林最邊的閃光平原->塔納利斯,這條線來回的採集比較多。

金礦(熔煉有經驗、可挖掘1-4次)155技能要求,伴生沉重的石頭、黃水晶。
這是我們能碰到第二種稀有礦,也是最後一種熔煉有經驗的礦石。鐵生金,同理鐵礦被採集完後,下次刷新就有一定的幾率刷新出金礦,當然高級地圖會有刷新,但是很少。

175-245秘銀礦(可挖掘1-4次)175技能要求,伴生堅固的石頭、青綠石、紅寶石。
要想大量採集推薦2個地方:
1、荒蕪之地,如圖1在A區域會固定刷3個秘銀,在B區域會固定刷2個秘銀,這兩個地方的刷新很快,外面的一圈地圖都跑不完,A、B區域就會刷新了。
2、如果你覺的荒蕪之地的人太多,我推薦一個小地方,奧特蘭克山脈如圖2,在A區域的山洞裡每次會刷新2-3個秘銀,外面的刷新點,每次刷3個礦,這個地方人少,地圖小,刷新相對也快,適合大量的採集。
300-330,主要挖魔鐵礦。

首先順時針挖位於地獄火半島上分布眾多的魔鐵礦。

如果地獄火半島礦工飽和了,那麼前往贊扎沼澤吧。

330-355,主要挖魔鐵礦和堅鋼礦。

前往納格蘭草原,挖取堅鋼礦不但可以提升技能,還能把礦石賣個好價錢。

在挖取堅鋼礦的同時,魔鐵礦也可以一起採集,即便到了後期,魔鐵錠的消耗仍然可觀。

355-375,主要挖魔鐵礦和堅鋼礦。

影月峽谷,適合挖取堅鋼礦場所的不二選擇。

如果等級不夠,也可以選擇在泰羅卡森林裡練習挖礦技能。

在影月峽谷挖取堅鋼礦的同時別忘了繼續搜刮魔鐵礦石。

魔獸世界礦點分布

黑海岸:銅礦、錫礦、銀礦
丹莫洛:銅礦
杜洛塔:銅礦
洛克莫丹:銅礦、錫礦
莫高雷:銅礦
濕地:銅礦、錫礦、銀礦、鐵礦
貧瘠之地:銅礦、錫礦、銀礦、鐵礦
艾爾文森林 :銅礦
石爪山脈:銅礦、錫礦、銀礦、鐵礦、秘銀
西部荒野:銅礦、錫礦、銀礦
梣谷:銅礦、錫礦、銀礦、鐵礦
赤脊山:銅礦、錫礦
千針石林:銅礦、錫礦、銀礦、鐵礦、秘銀
暮色森林:銅礦、錫礦、鐵礦、金礦
凄涼之地:銅礦、錫礦、銀礦、鐵礦、秘銀、金礦
提里斯法林地:銅礦
塵泥沼澤:銅礦、錫礦、鐵礦、金礦、秘銀
銀松森林:銅礦、錫礦、銀礦
塔納利斯:鐵礦、金礦、秘銀、真銀、瑟銀
希爾斯布萊德丘陵:銅礦、錫礦、銀礦、鐵礦
菲拉斯:鐵礦、金礦、秘銀、真銀、瑟銀
奧特蘭克山脈:銅礦、錫礦、鐵礦、金礦、秘銀
艾薩拉:金礦、秘銀、真銀、瑟銀、富瑟銀
阿拉希高地:錫礦、銀礦、鐵礦、秘銀
費伍德森林:金礦、秘銀、真銀、瑟銀
荊棘谷:錫礦、銀礦、鐵礦、金礦、秘銀、真銀
安戈洛環形山:金礦、秘銀、真銀、瑟銀、富瑟銀
荒蕪之地:銀礦、鐵礦、金礦、秘銀、真銀
希利蘇斯:秘銀、真銀、瑟銀、富瑟銀
悲傷沼澤:鐵礦、秘銀
冬泉谷:金礦、秘銀、真銀、瑟銀、富瑟銀
灼熱峽谷:鐵礦、秘銀、瑟銀、黑鐵
泰達希爾:目前沒有礦點
辛特蘭:銀礦、鐵礦、金礦、秘銀、真銀、瑟銀
月光林地:目前沒有礦點
詛咒之地:金礦、秘銀、真銀、瑟銀
燃燒平原:金礦、秘銀、真銀、黑鐵、瑟銀、富瑟銀
西瘟疫之地:金礦、秘銀、真銀、瑟銀、富瑟銀
東瘟疫之地:金礦、秘銀、真銀、瑟銀、富瑟銀

⑻  地質成礦條件和資源開發條件6

1.區域地質和成礦地質條件分析

從大地構造上看,阿根廷東部出露中、新生代沉積物,形成油氣等燃料礦產;阿根廷西部則為前寒武紀-寒武紀結晶基底,由晚前寒武-早寒武世麻粒岩岩系和晚寒武-奧陶紀綠片岩等兩套變質岩系組成,是個後加里東地台。北部廣布結晶岩,習稱塞拉潘帕地塊。南部(帕塔哥尼亞地台)基底絕大部分被晚古生代中-新生代陸相沉積及火山岩,局部海相沉積覆蓋。上述南、北兩區在成礦特點上明顯不同。在塞拉潘帕地塊,與基底變質作用有關的礦產主要為偉晶岩型鈹、鋰、鈮、鉭礦,產於蓋層內的有晚古生代、中生代砂礫岩型鈾(釩)-銅礦和煤;中、新生代中酸性火成岩有關的熱液型鈾、金、銀、銅、鎢、錫-多金屬,以及斑岩型銅礦。晚第三紀陸相火山沉積封閉盆地中產有鹽湖型和礦化泉型硼、鋰、鉀鹽類礦產。在帕塔哥尼亞地台,基底零星出露,蓋層中產石油、天然氣和煤。

阿根廷是一個礦產資源不太豐富的國家,擁有80多種礦藏,主要有:屬於燃料礦物的石油、天然氣、煤;屬於金屬礦的鐵、銅、鈹、鈾、鎢、鉛、鋅、鋁、錳、銀、釩、銻;屬於非金屬礦的瓷土、硫磺、硼酸鹽、石膏等。此外還有豐富的石料資源,包括石灰石、花崗石等。可以提煉稀有金屬鈹的綠柱石,蘊藏量估計達1億噸,僅次於巴西,居世界第二位。綠柱石礦多分布在安第斯山脈東部各省,其中以科爾多瓦省的蘊藏量最多。阿根廷鈾礦儲量豐富,摺合成濃縮鈾為23,700多噸,居拉丁美洲第一位。

金屬礦產資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的谷地。全國現已探明的重要礦山有10個,即:①阿倫布雷拉礦(銅和金);②菲洛科羅拉多礦(鉬、銅、金和銀);③塞羅阿塔霍礦(銅和金);④拉博里塔礦(砷和銅氧化物);⑤拉奧亞達礦(銅、鉛、銀和金),以上各礦均位於卡塔馬卡省;⑥法馬蒂納礦(銀和金、拉里奧哈省);⑦埃爾多拉多-蒙塞拉特礦(鈾、聖克魯斯省);⑧豐塔納湖礦(鉛和鋅);⑨科爾科瓦多礦(鉛和銅),以上兩礦均位於丘布特省;⑩帕瓊礦(銅、聖胡安省西南部)。在上述10座礦山中,規模最大的阿倫布雷拉銅金共生礦,礦石儲量3.5億噸。其次是經濟價值最大的帕瓊銅礦,礦石儲量約8億多噸。這兩個礦開采後,阿根廷可以達到銅的自給,並略有富餘。

根據阿根廷的金礦成礦地質條件,經綜合分析,我國山東地勘局近幾年首選在阿根廷南部聖格魯斯成礦帶、中部內烏步省兩處遠景區進行金礦的地質勘查找礦。南部聖格魯斯成礦遠景區位於南緯44°~46°間,海拔300~400米,屬低山丘陵區,1/50萬化探掃描工作已基本完成,圈定了許多化探異常區域,並由化探異常查證發現了大型拉瓦枉金礦床,礦床受北西和北東兩組較大規模構造控制,礦化帶分布在兩組構造之間。目前已勘查了4條礦化帶,單個礦體長250~300米,礦體平均厚度2.5米,金品位9.5g/t,銀平均品位105g/t。前期勘探深度達160米,深部礦體繼續延伸,探求礦石量950萬噸。中部內烏肯省遠景區位於南緯36°~40°間,海拔2000米以上,區內已發現2處小而富的石英脈型金礦床,礦體長500~800米,厚0.5~3米,金品位9.21~15.64g/t,探求礦石量20萬噸,阿根廷國營礦業公司在淺部已開采。周圍有大片化探異常,異常值高,並發現了金礦化。

結論:從現有資料分析,認為阿根廷境內金銀銅等有色金屬礦有一定找礦前景的,可進一步工作,其它礦產成礦條件不太有利。

2.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條件分析

阿根廷的礦產資源主要分為能源礦產、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和石料四大類。

(1)能源礦產

石油

阿根廷石油資源不太豐富。據官方統計,到1999年底阿根廷已探明的石油剩餘可采儲量為4億噸,佔世界總儲量的0.3%。儲采比9.1,遠低於拉美的平均水平37.7。已探明的四大油田是:丘布特省的里瓦達維亞海軍准將城油田,內烏肯省的普拉薩溫庫爾油田,門多薩省的圖蓬加托油田,以及胡胡伊省和薩爾塔省交界地區的油田。

石油是目前阿根廷消費的主要能源。

阿根廷石油是1907年發現的,最初由國家礦業局開采。1918年有些外國公司來阿採油。1923年成立國營石油公司,1925年在拉普拉塔建成第一座煉油廠。1945-1955年間實行外資企業國有化,國產石油滿足國內消費的36%;1955-1958年間採油業大發展,產量年均增長率高達30%以上;1962年後的10年增長趨緩,年增長率為5.5%;此後產量波動在2100-2500萬噸之間,石油的自給能力逐年下降,從1972年的94%降至1975年的87%。1976年以後,政府採取鼓勵二次採油和簽訂風險合同等一系列措施,加強石油勘探,於1978年發現聖豪爾赫灣海上油田,促使原油產量回升,原油產量由1987年的2300萬噸直升1998年的4490萬噸,年均遞增6.27%。1999年產量4270萬噸,比上年減少4.9%。由於國內消費不大,每年還有近半數的原油可供出口。同年消費量2320萬噸,比上年增長0.8%。

天然氣

阿根廷的天然氣蘊藏量比較豐富。天然氣田主要分布在北部的薩爾塔省和南部的火地島地區。到1999年底天然氣剩餘可采儲量6900億m3,佔世界總量的0.5%,儲采比20.4,遠低於拉美的平均水平66.2。

由於加強了資源勘探工作,已探明的天然氣蘊藏量不斷增加,1970年為1713億立方米,1975年達到2004億立方米。1976年內烏肯省天然氣田的重大發現,使探明的天然氣蘊藏量大大增加,1999年已達6834億立方米。

近10年來阿根廷天然氣生產增長很快,1989年產量190億m3,1998年達到296億m3,年均遞增5.05%,1999年產量達336億m3,比上年增長13.5%,約佔世界總產量的1.4%,居世界第15位。同期天然氣消費量年均增長4.65%,1999年達到334.9億m3,產消基本相當。

鈾礦資源豐富為發展核能工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到80年代初期,全國已探明含鈾礦床的面積為22.9萬平方公里,據全國原子能委員會估計,查明儲量(U3O8)約6萬噸(其中可靠級的3萬噸),相當於2.37萬噸濃縮鈾,能滿足8個發電能力為450萬千瓦的核電站運轉30年的需要。鈾礦蘊藏地區主要有3個:①門多薩省的馬拉圭,②薩爾塔省的道科-安布拉約,③丘布特省的洛斯阿多貝斯。最大的礦山是門多薩省的平塔達鈾礦,礦區面積為3000多平方公里,蘊藏量佔全國已探明總量的一半。

豐富的鈾礦資源為發展核能工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阿根廷是拉丁美洲最早研究和利用原子能的國家之一。1950年成立全國原子能委員會,下屬100多個實驗室和幾個研究中心,配有2,500多名科技人員。目前有5個試驗和生產鐳同位素的反應堆,它生產的放射性同位素可滿足國內消費的90%。

建設核電站,增加核電站在電力構成中的比重,是阿根廷發展核能工業的重點。1974年,阿根廷建成了拉美第一座核電站「阿圖查1號」。同年開始興建第二座「恩巴爾塞」核電站。1979年,阿根廷政府又制定出規劃,在2000年以前再興建4座核電站。如按期完成計劃,2000年阿根廷將擁有6座核電站,發電量將占總發電量的30%左右。

阿根廷堅持獨立發展本國核能工業和反對超級大國核壟斷的政策。為了免受國際核壟斷勢力的威脅,阿根廷在第一座核電站中選擇天然鈾作燃料,以便充分利用本國豐富的鈾礦資源,並逐步掌握核燃料的全部循環技術,以達到完全掌握核燃料生產技術和自給自足的目標。

阿根廷是拉丁美洲少數幾個開采鈾礦的國家。為了堅持獨立發展核能工業的方針,阿根廷努力加強和提高濃縮鈾的生產能力。為此目的興建的馬拉圭濃縮鈾工廠已於1976年在門多薩省建成投產,年產量為46噸。近來又建立了唐奧托聖拉斐爾和洛斯阿多貝斯等濃縮鈾加工廠。全國濃縮鈾產量迅速提高,1979年達到160噸,比1976年增加了348%。此外,一座年產.25萬噸的重水工廠和一座能生產400多種核材料的工廠已開工興建。但近年來阿根廷鈾產量大幅下降。1996年生產鈾28噸,1997-1998年鈾年產量增加到35噸。

阿根廷重視同拉丁美洲國家的核合作,是拉丁美洲第一個出口核技術的國家。它先後同秘魯、烏拉圭、厄瓜多、玻利維亞、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巴拿馬和智利等國簽署了核合作條約,向他們提供技術援助,幫助建立原子能研究中心和核能工廠。1980年8月30日阿根廷同巴西簽署了兩項執行議定書,規定在10年中兩國將在核領域互換技術情報並共同培養人才。

煤炭

阿根廷煤炭資源不太豐富,已探明的儲量只有54.65億噸。主要分布在西部的4個地區:a.拉里奧哈省的中部、門多薩省的北部和聖胡安省;b.從門多薩省中部到內烏肯省的北部地區;c.里奧內格羅省西部的聖卡洛斯·德巴進而洛切到丘布特省西北部的埃斯克爾一帶;d.聖克魯斯省的里奧圖爾比奧河谷。里奧圖爾比奧是全國最重要的煤礦,蘊藏量達4.5億噸,煤質良好。此外,在整個安第斯山脈地區和火地島的山谷和河岸都藏有豐富的泥煤。

(2)金屬礦產

阿根廷金屬礦藏種類不多,主要有鉛、鋅、銅、錫、鐵、錳、鈾、鈹、鎢等,其中以鉛、鋅、鐵、鈾、鈹、鎢等的藏量較大。金屬礦主要分布在國家西北部地區的胡胡伊、薩爾塔、卡塔馬卡等省,中部地區的拉里奧哈、聖路易斯和科爾多瓦等省,庫約地區聖胡安和門多薩省,以及巴塔哥尼亞地區的內烏肯、里奧內格羅、丘布特和聖克魯斯等省。目前,由於資源枯竭,鎢錫已不再生產。

阿根廷銅礦已探明礦石儲量為20多億噸。這是近10多年來的找礦成果,而在50年代初,銅礦石全部依賴進口。近年來,開始對銅礦進行開采。70年代初產量為500噸(精銅),1975年下降到200噸,只能滿足國內需要的10%。重要的銅礦有:帕瓊銅礦礦石量8億噸和巴約的拉阿魯姆布內拉銅礦礦石量6.44億噸,開采後阿根廷的銅可以自給。1997年Bajo de La銅礦項目投產,1998年礦山銅產量躍升至17.03萬噸。

帕瓊(EI Pachon)銅礦位於聖胡安省卡林加斯塔區,Cam-bior和Comsnr各佔50%的股份。斑岩銅礦,按Cu0.4%的截至品位計算,該礦擁有礦石儲量8.8億噸,平均品位為Cu0.62%,Mo0.015%,Au0.02%g/t和Ag2.4g/t。1998年以來一直在露天開采。

阿瓜里加(Agua Rica)銅鉬礦BHP擁有70%股權,Northern Drion擁有30%的股權,位於卡塔馬卡省的the Bajo de la Alumbrera礦山附近,是省礦業公司下屬的一個私有化的股份公司,是否開采仍有爭議,因為品位不高不足以提出正當理由開采斑岩銅礦。給出一個設想的比率,按0.2%的銅截至品位計算,此礦擁有當量銅品位0.71%的億噸礦石儲量,實際年均品位是,銅為0.43%,鉬為0.028%,金為0.19克/噸,銀為3.01克/噸;最近又以0.4%的銅截至品位重新估算全部資源,獲得8.02億噸礦石儲量,其中銅的品位為0.61%,金的品位為0.24克/噸,鉬的品位為0.034%;以1%的銅的截至品位計算的高品位部分資源儲量為0.6億噸,其中銅的品位是1.3%,其他元素摺合成1.74%的銅當量。

阿倫布雷拉(Bajo de La Alumbrera)銅金項目Mount Isa公司擁有50%,North公司擁有25%,Rio Algom公司擁有25%股份,1998年投產。Alumbrera礦物公司的所有權由Yacimientos Mineros Aguas de Dionsio,一個由卡塔馬卡省政府和國家政府代表組成的法人公司,共同分享,即它們有權得到項目的凈收益的20%。金屬價格低迷,使這個初步預算投資12億美元(其中包括和阿倫布內納礦山相配套的銅冶煉廠投資5億美元)的項目合作者寥若晨星,只有Rio Algom,North等公司加盟。1998年這個礦完成基建,達到或超過設計生產能力8萬噸/日,平均生產20萬噸/年的銅和64萬盎司/年的金。按0.27%的當量銅截至品位計算,阿魯姆布內拉礦山開采擁有6.44億噸礦石儲量品位在0.51%的銅和0.62克/噸的金,保證年限在17年以上。根據一項礦山產量生產年限優化研究方案,在今後5年內要將產量提高到12萬噸/日。

聖喬治銅礦以銅為主,伴生金和銀,位於門多薩省,業主為Northem Orion,礦石儲量1.46億噸,平均品位Cu0.5%,Au0.2g/t和Ag3.5g/t。該礦床有望採用淋濾SX-EW法進行大規模露采和選礦,但尚未進行計劃中的可行性研究。

金和銀

阿根廷近年在該國南端聖克魯斯省南部發現塞羅旺瓜迪亞金銀礦,礦石儲量達900萬噸,金品位達10克/噸,銀113克/噸,即含有金90噸,銀1017噸,現正在開發中。

阿根廷的黃金礦山產量由於找礦成果,近幾年取得突破,由1996年的0.9噸、1997年的3噸,一躍達到1998年的22噸,1999年突破30噸。

塞羅旺瓜迪亞(Cerro Vanguardia)金銀礦位於南帕塔戈尼省,露天開采,股份由下列幾個公司所有:Mincorp擁有46.25%的股權,阿根廷Perez Compance的公司擁有46.25%,聖克魯斯省的Fomicruz公司擁有7.5%。建設總投資2.7億美元,1998年10月投產,礦山生產能力為2000噸/日,擁有證實資源量900萬噸,平均品位9.7克/噸的金和113克/噸的銀,預計每年生產21萬盎司金和160萬盎司的銀。

維拉的羅(Veladero)金銀礦位於科迪勒拉一個最有遠景的地區,距Barrick公司在智利境內的Pascua-lama金銀礦僅6公里。阿根廷黃金公司佔60%股份,Barrick佔40%股份。該礦床有兩個礦帶,據估計,礦石總資源量22060萬噸,礦石平均品位為Au1.2g/t,Ag22.9g/t,即金265噸,銀5050噸。

皮爾圭塔斯(Pirquitas)銀錫鋅礦位於阿根廷西北部的普拉地區(Aotiplano),可行性研究於1999年4月由業主陽光采礦公司和Refining Wcngpfdn公司完成,並投資進行輸礦管道的建設。按照60g/t Ag的截至品位,計算得到在經濟上可回收的證實和可能礦石儲量2160萬噸,平均品位Ag167g/t,Sn0.33%,Zn0.57%。投資1.2億美元,最終建成6000噸/日產能的露天采礦礦山,礦山服務年限10年。

迪亞伯力洛斯(Diablillos)銀金礦位於沙爾塔省,Barrick佔70%的股份,太平洋岸國際公司佔30%股份,按0.4g/t金當量的截至品位獲得露采推斷資源量4950萬噸,平均品位Ag68.3g/t,Au0.42g/t。如採用0.8g/t Au的截至品位,估計可獲得3070萬噸高品位礦石資源量,平均品位Ag92.7g/t,Au0.6g/t。

鋁土礦儲、產量不詳。阿根廷正在建一個年產72.1萬噸的電解鋁廠。1994年-1998年分別產鋁17.5、18.55、18.39和18.72萬噸,其中40%~50%用於出口。氧化鋁原料主要從澳大利亞、巴西和德國進口。年出口鋁材10萬噸左右。

萬達港(Pto.Wanda)鋁土礦位於米西奧內斯(Misiones)省,由米西奧內斯烏梅-米利亞鋁股份公司(Hume&Milia Cia De Sierra Grande S.A.)經營。礦石年生產能力為10%~50萬噸。主要產品為鋁、氧化鋁,副產品有鐵礦石、氧化鐵、金紅石、顏料和硫酸等。

開采方法露天開采。選礦廠日處理礦石能力為1000噸。

冶煉廠主要產品為鋁,其它產品為鈦、金紅石、鐵礦石。鋁年生產能力為3萬噸。

精煉廠主要產品為氧化鋁,其它產品為金紅石、鐵礦石、鑄鐵。氧化鋁年生產能力為6.4萬噸。

鉛和鋅

鉛和鋅是阿根廷的重要金屬礦。據估計全國鋅儲量為900萬噸,鉛儲量在1000萬噸以上。礦藏主要分布在北部胡胡伊省和中部的聖胡安省。胡胡伊省的阿吉拉爾礦和聖胡安省的卡斯塔尼奧-別霍礦兩座規模最大的鉛、鋅、銀等金屬共生礦。這兩大礦的產量在全國鉛、鋅礦生產中佔有很大比重。

目前開采鉛、鋅礦的是CMASA公司,主要產區為胡胡伊省阿奎拉爾礦山。礦石儲量6600萬噸,礦石含Pb6.2%、Zn7.6%和Ag3.7盎司/噸。該礦於1936年投產,目前生產能力年產鋅精礦8萬噸,鉛、銀精礦4.2萬噸(Mining Annual Review1983)。據World Metal Statistics(1999),1996-1998年分別開采鉛(金屬量)1.13、1.34和1.5萬噸,鋅3.11、3.34和3.56萬噸。

阿奎拉爾(Aguilar)鉛礦位於阿根廷西北部胡胡伊(Jujuy)省,由阿奎拉爾礦業股份公司經營。1936年投產,現為地下開采。1981年實際礦石產量為60萬噸,岩石掘進量為54.4萬噸。主要產品為鉛、銀精礦及鋅精礦。選礦廠日處理礦石能力為2100噸,採用優選浮選法。

目前生產能力為1800噸/日,有兩個地下礦,鉛的品位為3%,鋅的品位為7%,銀的品位為70克/噸。1993年以來,這個礦已服務了近7年,周圍大面積的土地由Comsur控制,可用於勘探鉛、鋅。

鐵礦

阿根廷鐵礦儲量估計為7.49億噸。主要鐵礦有胡胡伊省的薩普拉礦和里奧內格羅省的謝位格蘭德礦。薩普拉礦的蘊藏量為1.1億噸,品位為35%~45%。謝位格蘭德礦於1947年發現,據估計,鐵礦砂的蘊藏量為1億多噸,礦石品位為55%~60%。阿根廷鐵礦的開采量很低,1960年為14萬噸。70年代內,開采量有所增加,1970年為24萬噸,1976年又增至25萬噸。目前產量也只有數十萬噸,遠遠不能滿足需要,每年需從國外進口大量鐵礦石。

格蘭德山(Sierra Grande)鐵礦位於布宜諾斯艾利斯、內格羅河省(Rio Negro,Buenos Aires),由格蘭德山帕塔戈尼亞鋼鐵股份公司(Hierro Patagonico De Sierra Grande S.A.)經營。為地下開采礦山。設計日礦石生產能力為1.4萬噸。

該礦含礦岩層厚300~1100米,其下盤為早期古生代砂岩,上盤為石灰岩和中生代火山斑岩。在所發現的三個礦體中,除北礦體為赤鐵外,其餘兩個礦體分別為細粒磁鐵礦和假像赤鐵礦。根據礦體的揭露情況表明,南礦體的開采條件最有利,礦體長3150米,寬10~14米,傾角45°~60°,埋藏深度800米。磁鐵礦平均含鐵品位54.8%,含磷1.5%。南礦體的礦石總儲量為2.13億噸,其中可靠儲量為1.08億噸。

阿根廷錳礦最重要的采區是YMAD公司的法拉朗內格羅礦山,已知儲量250萬噸,平均含錳12%,金7克/噸和Ag113克/噸。

世界鋰產量主要產自智利從南卡洛里納到薩拉德阿塔卡瑪的高原鹽湖(塞普勒斯-福特礦物公司)和阿根廷的薩拉、德、霍姆伯瑞木爾托地區(FMC鋰公司)。作為阿根廷3個新建鋰礦山之一的Fenix鋰礦項目,FMC鋰公司投資1.37億美元,在卡塔馬卡省組成Altiplan礦物公司,採用高技術流程,生產碳酸鋰,該礦床擁有可回收的鹵水儲量85萬噸,平均品位Li600~650ppm,這要比智利在采礦山的品位要低一些。

結論:從現有資料看,阿根廷境內銅、金、銀和鈾礦產有一定勘查和開發前景,特別是低品位銅金銀多金屬礦,可在已知礦化集中區原有工作的基礎上,進行較大面積的踏勘選點,然後再決定是否進一步勘查和開發。

⑼ 三大鐵礦石巨頭是誰

澳大利亞力拓、必和必拓和巴西淡水河谷集團
力拓(Rio Tinto):世界第三大礦業公司,最早成立於1873年。在全球擁有60多家子公司。2003-2004財年,總收入156.95億澳元,總市值698.3億澳元,僱傭員工3.5萬人。中國在澳最大投資項目恰那鐵礦就是與該公司在西澳的子公司哈默斯利鐵礦公司的合作成果。該公司向中國出口鐵礦砂、銅、鋁礬土、氧化鋁、鋁等礦產品。董事會主席保羅·斯金納(Paul Skinner),首席執行官利·克利福德(Leigh Clifford)。地址:Level 33, 55 Collins Street, Melbourne, Victoria 3000。
力拓集團(Rio Tinto Group,NYSE:RTP)是一間跨國性礦產及資源集團,成立於1873年。2006年稅前盈利大約為102億美元,生意額則達254億美元。
最近它同意收購加拿大鋁業公司(Alcan),作價381億美元,相當於每股101美元,讓它成為世界最大的鋁業公司。加拿大鋁業公司的董事局基本上同意,但仍需股東及監管機構的同意。力拓集團行政總裁伊凡斯(Dick Evans)會帶領新部門-「力拓-加鋁」。2007年8月27日,美國反壟斷當局同意他們收購加拿大鋁業(Alcan)。新公司的總部將設立於蒙特利爾。
RioTinto是西班牙文,意為黃色的河流。1954年,公司出售了大部分西班牙業務。1962年至1997年,該公司兼並了數家全球有影響力的礦業公司,並在2000年成功收購了澳大利亞北方礦業公司,成為在勘探、開采和加工礦產資源方面的全球佼佼者。
企業標識目前該公司總部在英國,澳大利亞總部設於墨爾本,名列2003至2004年澳大利亞十大企業第9位。2004年,力拓礦業將部分非核心資產剝離出公司主體,最終實現純利潤增長86%,實現銷售額28億美元。在力拓公司業務中,澳大利亞業務佔45%,北美業務佔40%,南美佔5%,該公司的銷售收入來源情況為:北美佔28%,歐洲佔23%,日本佔22%,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佔4%,中國佔5%,其他亞洲國家為14%。
力拓礦業集團(RioTinto)總部設在英國,澳洲總部在墨爾本。該公司控股的哈默斯利鐵礦有限公司是澳大利亞第二大鐵礦石生產公司,在西澳皮爾巴拉地區有五座生產礦山(即湯姆普賴斯鐵礦、帕拉布杜鐵礦、恰那鐵礦、馬蘭杜鐵礦和布諾克曼第二礦區),探明儲量約為21億噸,公司鐵礦年生產能力為5500萬噸。預計在建揚迪采礦工程完工後,該公司鐵礦年生產能力將達到6500萬噸以上。
力拓礦業集團旗下的羅布河公司、加拿大IOC公司都是主要的鐵礦石供應商。力拓礦業公司還涉及銅、鋁、能源、鑽石、黃金、工業礦物等業務。
2009年6月5日力拓宣布取消與中國鋁業集團195億美元的協議。
按規定賠償力拓將賠償中鋁集團1.95億美元違約金;也標志著中國最大的海外投資計劃的流產 。
必和必拓公司目錄[隱藏]

概述
產業介紹石油

基本金屬
碳鋼材料
鑽石和特殊產品
動力煤
必和必拓與中國
近況: 概述
產業介紹 石油

基本金屬
碳鋼材料
鑽石和特殊產品
動力煤
必和必拓與中國
近況:

[編輯本段]概述
必和必拓公司(BHP Billiton Ltd. - Broken Hill Proprietary Billiton Ltd.):以經營石油和礦產為主的著名跨國公司。BHP於1885年在墨爾本成立。Billiton於1860年成立。2001年6月,兩公司合並。2003-2004財年,總收入340.87億澳元,總市值1363.5億澳元,僱傭員工3.5萬人,成為全球第二大礦業集團公司。在澳大利亞、倫敦和紐約的股票交易所上市。目前,公司是全球第三大鐵礦供應商。該公司與中國已有百餘年的業務關系,包括礦產品和鋼材進出口,礦物和海陸石油勘探等。董事會主席唐·阿格斯(Don Argus), 首席執行官查爾斯·古德伊爾(Charles Goodyear)。地址:180 Lonsdale Street, Melbourne, Victoria 3000。
[編輯本段]產業介紹
BHP公司的礦山位於澳大利亞西部皮爾巴拉地區,分別是紐曼、揚迪和戈德沃斯。這三個礦區的總探明儲量約為29億噸,目前鐵礦石的年產量為1億噸。在亞里南部,還有未開發的C采區,保有儲量45億噸。
該企業品牌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編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名列第二百零二。

石油
必和必拓是著名的石油天然氣勘探和生產商,其主要生產基地位於澳大利亞、英國、墨西哥灣(美國)、阿爾及利亞和巴基斯坦。必和必拓公司高質量、高利潤的資產具有強大的增長潛力,並能提供豐厚的資本回報。石油和天然氣業務為必和必拓提供了產品多樣性,並使其在這一具有強大發展動力的行業佔有一席之地。



必和必拓活躍在原鋁產業鏈中的每一個環節:鋁礬土開采、氧化鋁精煉和金屬鋁冶煉。必和必拓公司是世界上氧化鋁和金屬鋁的主要供應商,主要資產位於澳大利亞、巴西、莫三比克、南非和蘇利南。

基本金屬
必和必拓是世界前三大銅生產商和世界前五大銀、鉛、鋅生產商之一。必和必拓公司向歐洲、亞洲和南美洲治煉廠提供高質量的金屬精礦,並向黃銅和銅線生產商提供高質量的陰極銅板。擁有大規模、低成本的優良資產,極具發展潛力。

碳鋼材料

必和必拓向全球鋼鐵製造業提供主要原材料(鐵礦、煉焦煤和錳礦)和服務。必和必拓公司是世界第一大煉焦煤和錳礦海運供應商,世界第三大鐵礦供應商。集團擁有眾多開采年限長的"優勢資源",為全球市場尤其是發展迅速的亞太市場提供低成本、高質量的產品。

鑽石和特殊產品

必和必拓生產鑽石、鈦礦、金紅廠和鋯石。必和必拓公司的Ekati鑽石礦是世界最大的高質量鑽石生產商。鑽石和特殊產品部還擁有北美金屬分銷業務以及礦產勘探和技術資產。

動力煤
必和必拓是世界最大的燃燒生產商和出口經銷商之一。必和必拓公司向電力行業的客戶提供高競爭力的動力解決方案。業務結構包括世界先進的資產組合,具有獨特的多資源生產能力,可為歐洲、亞洲和美國這些主要電力市場提供服務。大規模、低成本的礦山生產、良好的基礎設施以及全球物流配送能力進一步增強了必和必拓公司的競爭力,為未來發展提供了平台。
必和必拓是西方國家中第四大鎳生產商和第二大鉻鐵合金生產商。必和必拓公司向不銹鋼行業-必和必拓公司的主要客戶,提供鎳和鉻鐵合金。集團同樣向特種合金、化工、耐火材料行業提供鎳、鉻鐵合金、鉻礦和鈷。
必和必拓經營模式的中心原則是提供優質多樣的資產組合,以確保比傳統資源循環更平穩的現金流轉和更高的生產能力來驅動增長。2004年,公司的營業額達249億美元,息稅前收益(EBIT)55億美元,息稅後可營運現金額52億美元。截至2004年8月26日,公司的市值資本已達583億美元。
[編輯本段]必和必拓與中國
BHP與中國的關系始於1888年,源於當時公司一位董事的來訪。據記載,雙方首筆業務交易發生於1891年,當時BHP向中國福州出口鉛。雙方的貿易一直持續到20世紀初,但隨著BHP銀、鉛和鋅資源的日益匱乏,公司繼而轉向鋼鐵業務,雙方貿易也逐漸減少。
BHP總經理 Essington Lewis先生於1934年訪問中國。
20世紀60年代,隨著澳大利亞鋼鐵半成品的出口,貿易量又開始有所增加。70年代,BHP開始向中國出口鐵礦石,並繼續出售鋼材。在此期間,公司同時從中國進口氟石、煅燒礬土和燧土。
1979年,BHP是簽署《生產分配合約》以開發中國南海石油的首批國外聯盟成員之一。為支持這一行動,BHP於1983年在廣州成立了BHP石油辦事處。
BHP公司北京辦事處於1984年設立。
1985年,BHP開始研究在中國合資探礦的機會。1993年,成立了中國首家中外合資采礦企業--康滇合資公司,在四川省進行鉛和鋅的勘探。
BHP的某些服務性公司同樣在中國開展業務活動。BHP工程公司對1989年成立的福建省順昌水泥廠進行了設計,並對其建造和試運轉提出建議。作為其合約的一部分,BHP工程公司在澳大利亞對40名中國工程師和操作專家進行了培訓。1992-93年間,BHP運輸部在江蘇省為客戶監管了8艘自卸載駁船的設計、建造和交接。
1994年,BHP在中國進行了首次製造業投資,當時該公司獲得了在上海和廣州開展彩塗板加工成形業務的許可。這兩家工廠均於1995年投產。2001年BHP和比利頓公司合並後,這兩家工廠仍由必和必拓運營,直至2002年BHP鋼鐵公司從必和必拓分離出去。
至1997年為止,BHP向中國出售的產品包括鐵礦石、銅精礦、錳礦石、煤、石油和鋼鐵產品。1997年下半年在上海成立了礦產市場辦事處,同時在北京的中國總部擴大至約50名員工。
20世紀90年代,BHP涉足在中國的幾個省份開采基本金屬業務,最終成立了5家合資開采公司。
必和必拓目前是中國最大的礦產品供應商之一。如今中國是必和必拓鐵礦石和氧化鋁的重要市場,占我們約20%的氧化鋁銷售,約40%的鐵礦石銷售。其它一些重要的產品還包括銅、鎳、鉻、煉焦煤和錳。
2005年財年(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必和必拓向中國市場銷售的產品總額為40億美元,同比增長64%,占公司全球息稅前利潤(EBIT)的13%。
2004年3月,必和必拓宣布其與中國的四家優秀鋼鐵廠成立威拉拉(Wheelarra)合資公司的意向。該合資公司可保證每年向這些工廠銷售約1,200萬噸的鐵礦石。它將成為迄今為止必和必拓與中國鋼鐵廠簽定的最大的商業合約,在今後25年裡其鐵礦石銷售總額將達到90億美元。該合資公司協議已獲得中央政府的批准。
目前必和必拓在中國的員工數約為75人,其中大部分是位於上海的中國總部的員工。這些員工中約90%為中國公民。
必和必拓是西北大陸架合資公司的參與者,該公司已簽署廣東液化天然氣終端和天然氣管道項目一期液化天然氣供應的《銷售采購協議》。2003年5月,必和必拓及其餘西北大陸架合資公司的參與者簽署了一份《權益合約》,以中國國家海洋石油總公司(CNOOC)為實體,並由CNOOC參與西北大陸架項目投資。CNOOC將購買西北大陸架項目下正在建立的一個新合資公司25%的權益,以向廣東液化天然氣項目輸送液化天然氣。
必和必拓近期已簽署了一份《生產分配合約》,以在中國西北部勘探和開發煤層氣資源。除此之外,在多個領域的市場開發方面積極探索新的業務機會。
2005年,必和必拓作為全球最大的多元化資源公司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及殘奧會多元化礦物及獎牌贊助商。同時進一步在中國支持一系列社區公益、教育和可持續發展項目。
■2006年1月11日,北京奧組委和必和必拓面向世界公開徵集北京奧運會獎牌設計方案。
■2007年3月27日北京奧運會倒計時500天之際,北京奧組委和必和必拓在首都博物館隆重發布北京2008年奧運會「金鑲玉」獎牌設計。
■2007年11月14日,殘奧會獎牌設計發布,設計創意、造型與奧運會獎牌一脈相承。必和必拓奧運項目中國區總監白凱睿女士榮幸地與北京奧組委官員一起為殘奧會獎牌揭幕。
■2008年1月15日,在「必和必拓北京2008年奧運會及殘奧會獎牌製作專用金屬交接儀式」上,必和必拓將製作奧運會及殘奧會獎牌所需原材料正式提交給了北京奧組委(BOCOG)。此次交接儀式在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上海造幣廠舉行。
[編輯本段]近況:

必和必拓(BHP Billiton)董事長安德(Don Argus)嘗試打電話給力拓(Rio Tinto)董事長保羅•斯金納(Paul Skinner),通知對方:必和必拓將放棄對力拓620億美元的敵意收購,但最終只是留了個語音信息。即便斯金納接到電話,他對這條消息也不會感到意外。近幾個月來,隨著股市和大宗商品需求接連崩盤,信貸枯竭,這宗采礦業最大的收購案早已岌岌可危。一年前,在大宗商品超級周期的黎明時分,必和必拓首席執行官高瑞思(Marius Kloppers)果敢地勾勒出這宗交易。而今,該公司的董事會顯然嚇壞了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目錄[隱藏]

簡介
發展簡史
產品與服務
管理團隊

[編輯本段]簡介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 VALE,簡稱淡水河谷
巴西鐵礦砂資源極為豐富,佔全球總儲量6.5%,為世界富鐵礦第一生產大國。
[編輯本段]發展簡史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CVRD)是世界第一大鐵礦石生產和出口商,也是美洲大陸最大的采礦業公司,被譽為巴西「皇冠上的寶石」和「亞馬遜地區的引擎」。公司成立於1942年6月1日,除經營鐵礦砂外,還經營錳礦砂、鋁礦、金礦等礦產品及紙漿、港口、鐵路和能源。該公司於1997年5月7日開始推行私有化並大舉兼並鐵礦砂企業。2000年初,淡水河谷不僅收購了SOCOIMEX公司,還收購了薩米特里礦業的全部股份。
[編輯本段]產品與服務

現在,淡水河谷鐵礦石產量占巴西全國總產量的80%。其鐵礦資源集中在「鐵四角」地區和巴西北部的巴拉州,擁有挺博佩貝鐵礦、卡潘尼馬鐵礦、卡拉加斯鐵礦等,保有鐵礦儲量約40億噸,其主要礦產可維持開采近400年。 淡水河谷公司礦產開采開發規劃是著眼全球,
其中包括:在委內瑞拉開採煤、鋁礬土、銅、鐵和鑽石;在秘魯開采鋁和銅;在智利開采鋁
和銅;阿根廷開采鉀、鋁和銅;在加彭開采錳;在莫三比克開採煤、鋁和銅;在安哥拉開采
鑽石、鋁、銅、鉀和鐵;在巴西開采鋁、銅、鎳、白金族礦;錳、鑽石、高嶺土和鋁礬土;
在蒙古開采鋁、銅和煤;在中國開採煤、銅、鋁和鋁礬土。
淡水河谷公司 2006 年毛收入達到 204 億美元,同比增長 52%。純利潤達到 65 億美元,
同比增長52%。 該公司2006年度礦產品產量創歷史紀錄其中鐵礦石和球團礦達到2.76億噸,
氧化鋁 320萬噸,原鋁 48.5 萬噸,銅16.9 萬噸,鉀 73.3 萬噸,高嶺土 130 萬噸。業務經營
額在世界各國家和地區所佔比重:歐洲 29.0%,巴西 27.5%,中國 12.4%,日本 8.9%,美國
4.4%,亞洲其他國家 4.8%,世界其他國家 13.0%。
[編輯本段]管理團隊

淡水河谷公司在世界設有 5 個辦事處,其中 1994 年在中國設立了辦事處;在 15 個國家
地區有業務經營和礦產開采活動;在中國進行了投資項目;在 2 個國家正在進行項目可行性研究

閱讀全文

與羅河鐵礦設計年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職工安全生產保證書 瀏覽:951
顧亮馬鞍山 瀏覽:961
工商局胡小勇 瀏覽:996
專業技術人員知識產權著作權 瀏覽:829
馬鞍山李群 瀏覽:440
創造101之無敵導師 瀏覽:170
關於公司知識產權的內控管理制度 瀏覽:72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
著作權共同所有 瀏覽:778
二手途達轉讓 瀏覽:518
馬鞍山市花湖 瀏覽:480
永樂票務投訴 瀏覽:951
龍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186
興國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131
開封計程車投訴電話是多少 瀏覽:101
甘肅省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612
馬鞍山父子身份 瀏覽: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