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訴訟時效的案例
法定最長訴訟時效為20年,從81到至今已超出時效,法院不予受理。
從本案來看,內(先不論無證據容證明甲乙二人之間的協議)此房雖為國有,但也有戶主(即甲的使用權),而從時間上推算,甲為80年獲得此房的使用權,也就是說從80年他就知道該房「屬於」他所有,直至97年他去世,歷時17年整,如果他要提起訴訟的話,離最長訴訟時效還有3年,可是他並未提出,況且還是他將此房作為償還乙的欠款。
另外,甲一天也沒在此房內住過,雖然他房屋的使用權,卻是名義上的,而乙妻從81年起今都有實際上的使用權。
所以,綜上所述,個人認為該房應為乙方所有。
P.S
1.所謂訴訟時效,是指權利人怠於行使權利達到法定期間,其公力救濟歸於消滅(即勝訴權消滅)的時效。
2.普通訴訟時效:2年
3.短期訴訟時效:1年
a.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b.出售質量不合格商品,未聲明的
c.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d.寄存的財物被丟失或損毀的
4.特殊訴訟時效:
a.4年:國際貨物買賣合同
b.3年:環保法規定的
c.180天:鐵路貨物運輸合同實施細則
❷ 「專利無效決定」何時生效
所謂專利權無效,是在專利權授予之後,被發現其具有不符合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中有關授予專利權的條件,並經專利復審委員會復審確認並宣告其無效的情形,被宣告無效的專利權視為自始不存在。專利權一件專利被授權後,任何人認為其不合法時,可以針對該專利權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復審委)提出無效。復審委針對該無效請求,可能做出維持該專利權有效、宣告全部或部分無效的決定。復審委的該無效決定何時生效?在法律法規中沒有明確規定。典型的行政行為的生效時間可以分為即時生效、告知生效、受領生效以及(在附有條件的情況下)附條件生效。復審委作出無效決定如果被視為行政行為,那麼其生效日期是哪一天?由於該無效決定不附有條件,因此,存在三個日期,即無效決定的作出日、發文日以及送達日,分別對應於上述的即時生效、告知生效以及受領生效。最高院曾經在一個較早的案例((2012)民提字第110號)中認為:無效決定應該在作出日起生效。其原因在於,發文日和送達日可能由於人為因素而發生變動,有時會遠遲於作出日。如果無效決定在發文日或送達日生效,則作出日至發文日或送達日的期間可能被當事人惡意利用,從而可能造成不合理的結果。而以作出日為准時,具有對世性和確定性,從而可以實現結果公正。但是另一方面,復審委作出無效決定的過程更類似於司法裁判,而不是典型的行政行為。比如,無效程序包括口審、質證、迴避等司法特徵;另外,無效程序有雙方當事人參加,合議組進行居中裁判;合議組的職責也並非全面審查專利的有效性,而是主要認定請求人請求專利無效的證據和理由是否成立。(同時,合議組擁有有限的依職權審查的許可權。)如果復審委作出無效決定被視為准司法行為,那麼其生效日就不能是作出日。而是在起訴期經過或者法院實質上維持了該決定時(實踐中,由法院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才生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的29條和30條間接支持了這一主張,29條和30條分別規定了宣告專利權無效的決定作出(無效決定未生效)以及在期限內對宣告專利權無效的決定不向法院起訴、或者起訴後生效裁判未撤銷該決定(無效決定已生效)。這意味著在法院層面,專利無效決定在起訴期滿或者生效裁判未撤銷時才生效。實踐中,復審委認為專利無效決定生效的時間是決定公告日,似乎是為了與《專利法》39條規定的發明專利權自公告之日起生效相呼應。由於從決定作出到決定公告日至少要半年以上,並且如果當事人針對無效決定向法院起訴那麼無效決定不會公告,因此,復審委的認定標准與法院的上述認定標准也沒有矛盾。另,根據《商標法》46條,法定期限屆滿,當事人不對商評委的決定或裁定起訴的,商評委的決定或裁定生效。讓我們期待《專利法》第四修正案吧。
❸ 解釋一下訴訟時效的概念,舉個例子。謝謝!
訴訟時效是指民事權利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在法定的時效期間內不行使權利,當時效期間屆滿時,權利人將失去勝訴權利,即勝訴權利歸於消滅。
例如:
甲12年2月3日向乙借款1萬,約定期限1年。13年2月3日甲沒有歸還欠款,此時開始計算訴訟時效2年,即到15年2月3日。
如果在15年2月3日之前,乙沒有向法院起訴,要求甲還債,那麼乙喪失對甲的勝訴權。即超過15年2月3日乙再起訴,甲可以主張訴訟時效屆滿,那麼法院就不會判乙勝訴了。
(3)案例無效的期限擴展閱讀:
一般訴訟時效
指在一般情況下普遍適用的時效,這類時效不是針對某一特殊情況規定的,而是普遍適用的,如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的:「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限為2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這表明,我國民事訴訟的一般訴訟時效為2年。(現《民法通則》有關訴訟時效的內容已失效,已經開始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有關訴訟時效的規定)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該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該法第一百八十八條第一款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3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這表明,我國民事訴訟的一般訴訟時效從2017年10月1日起為3年。
特別訴訟時效
特殊時效優於普通時效,也就是說,凡有特殊時效規定的,適用特殊時效,我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一、短期時效。短期時效指訴訟時效不滿兩年的時效。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規定:「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一)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二)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三)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被損壞的。」
二、長期訴訟時效。長期訴訟時效是指訴訟時效在兩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訴訟時效。
《產品質量法》第四十五條「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益受到損害時起計算。」
《環境保護法》第六十六條 「提起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的時效期間為三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受到損害時起計算。」
《海商法》第二百六十五條「有關船舶發生油污損害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三年,自損害發生之日起計算;但是,在任何情況下時效期間不得超過從造成損害的事故發生之日起六年。」
《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九條「因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為四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因其他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
三、最長訴訟時效。最長訴訟時效為二十年。
我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根據這一規定,最長的訴訟時效的期間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權利享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時效最長也是二十年,超過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時效具有強制性,任何時效都由法律、法規強制規定,任何單位或個人對時效的延長、縮短、放棄等約定都是無效的。
❹ 這個案例適用20年最長訴訟時效嗎
你好】
我認為可以適用的,沒有約定這個還款時期,不受兩年訴訟時效限制,最長保護期限是二十年。
但是要注意,如果王某的兒子沒有繼承他父親的財產,那麼也沒有繼承他的債務。
無權要求他返還的。
一般來說都是繼承了。
在繼承范圍內承擔責任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❺ 對無效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有起訴期限
根據最高人抄民法院關於執行襲《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三條之規定,行政訴訟時效應當分為以下兩種:
第一,一般訴訟時效。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復議決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法定起訴期限的,適用前款規定。
第二,特殊訴訟時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由於不屬於起訴人自身的原因超過起訴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間內。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不能提起訴訟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間內。對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20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