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中葯保質期與有效期

中葯保質期與有效期

發布時間:2021-04-08 01:42:14

Ⅰ 中葯有保質期嗎哪些中葯過期也可食用

如果您問的中成葯,那麼很明確,都有保質期(有效期)的,一般為1~3年不等。過了保質期(有效期)是絕對不能使用的。
如果您問的是中葯材,那麼是沒有嚴格的保質期的,甚至有的中葯是越陳越好,根據各個葯材的功效和保存情況,可以在用前請人鑒定一下,一般沒有發霉、蟲蛀等等還是可以使用的。
希望這個回答對您有幫助。

Ⅱ 請問一下中草葯有「有效期」或「保質期」一說嗎

關於中草葯的保質期,目前國家尚沒有統一標准,但可以肯定的是,中草葯是有一回定保質期限的。大答多數中葯材在一定時間內只要儲藏得當,可以保持療效。但有些中葯材儲存時間長了,雖然外觀上沒有發生霉變或蟲蛀現象,現有療效卻降低了。如當歸、枸杞等含有大量脂肪油、粘性糖質成分,極易走油;薄荷、陳皮、檀香等含揮發性成分的葯材,儲存過久後香氣發散,會影響質量而降低療效。
中草葯儲存時間的長短,應根據葯材的性質及儲存條件而定。一般來說,草本植物不超過兩年,木本植物不超過4年,礦物質不超過10年。
蟲草、黃芪、的鹿茸的保存主要是防潮、防蛀和防蟲。蟲草保存不宜過久,過久則葯效降低;黃芪為木本類葯物,保存一般不超過4年;鹿茸也容易發霉、生蟲,

Ⅲ 中葯飲片上面保質期和有效期法律適用上有哪些區別

中葯雖然是天然物質,大多數中葯飲片的有效成分較為固定,只要放置在通風、專乾燥的屬條件下,質量一般可以保證5~7年。但也有部分中葯飲片,如蘇合香、薄荷等,所含油質易揮發,最佳葯效時間僅有2~3年。中葯飲片在有效期內易受潮,可放在乾燥處或太陽下晾曬,不會影響療效。如果發現中葯飲片有蟲蛀、霉變等現象,即使在有效期內,也不能再服用

Ⅳ 中葯的保質期是多久

中草葯有保質期。

盡管中葯材並沒有相關保質期規定,但並不能說明中葯材就可以無限期地保存。有些市民認為中葯材越陳越好,甚至盲目收藏,這是一種誤區。中草葯在保質期內,且採用了適當的保存方法,才能真正保質。

一旦中草葯質量下降,葯效降低,起不到治病救人的作用,自然無法「保值增值」,收藏也毫無價值。只有通過適當合理的保存方法,才能讓中葯材保質。

大部分常見中葯材應放在陰涼通風乾燥處保存。像冬蟲夏草、人參等高檔中葯材,可以放在冰箱零下5度的環境內儲藏。不過,也有一些中葯材確實越陳越好,像陳皮等中葯材,一般需要存放5年以上,葯效更佳。

大部分中葯材最好趁早食用,一旦葯材質量下降,葯效降低,有時非但起不到保健養生作用,還會影響身體健康。不要做「囤葯族」,中葯材最好用多少、配多少。

(4)中葯保質期與有效期擴展閱讀

1、草本葯物飲片保質期2年

草本葯物一旦製成了飲片,葯效就會隨時間的推移而減退,其保質期不應超過2年。

就拿人參這樣的草本葯物來說,草本葯長在地里的時間越長可能效果越好。但一旦被挖出來,製成了飲片,葯效就會隨時間的推移而減退,存放1年以上,有效成分丟失20%~30%。

大黃存放5年以上,其中具有葯用價值的成分蒽醌類化合物就會全部失效。當歸、枸杞等含有大量脂肪油、黏糖成分,雖然不容易被蟲蛀,但時間一長極易「走油」,就是表面會出現油一樣的物質,這樣的中葯就完全沒有了葯效。

2、木本葯物保質期4年

木本葯物的保質期可以長至4年。但專家在研究中發現,一些葯材的儲存時間長了,雖然外觀上沒有變質現象,但療效卻會降低。

薄荷、藿香紫蘇等含揮發性成分的葯材,如儲存過久,香氣的散發就會嚴重影響葯的質量,從而降低療效。

Ⅳ 中葯有保質期嗎

大家都知道西葯有保證期,?很多人認為中葯越沉越好,中醫專家說這么認為就錯了,那麼,中葯有保證期嗎?中醫專家介紹給大家。>>>>>中醫課堂:喝中葯的最佳時間 --草本葯 草本葯物一旦製成了飲片,葯效就會隨時間的推移而減退,其保質期不應超過兩年。如人參存放1年以上,有效成分丟失20%~30%;大黃存放5年以上,其中具有葯用價值的成分蒽醌類化合物會全部失效。另外,如石斛、麥冬等葯材,為提高葯效甚至要用鮮草入葯。--木本葯 木本葯物的保質期可以長至4年,但研究發現,一些葯材的儲存時間長了,雖然外觀上沒有變質現象,但療效卻會降低。例如,當歸、枸杞等含有大量脂肪油、黏糖成分,時間一長極易「走油」;薄荷、藿香、紫蘇等含揮發性成分的葯材,儲存過久後香氣散發影響質量,從而降低療效。--礦物葯 雖然龍骨、靈磁石、硝石等礦物葯的分子式較為穩定,但長期存放仍會對葯效產生影響,一般保存期不應超過10年。大家在食用中葯同時也要注意不要保存太久,最好盡快食用。

Ⅵ 中葯有沒有保質期。

有的,但是每種中葯保質期是不一樣的,有的陳一些好,像陳皮、半專夏。有的新鮮的更好,屬如薄荷這類含有揮發性成分的。這要看它的有效成分是什麼?有什麼性質?另外還要注意存放方式和時間,儲存不當容易變質。如果你說的是中成葯包裝上是注釋了有效期的。

Ⅶ 中葯的保質期一般為多久

當很多人生病之後會根據病情選擇用中葯進行治療的,根據不同的疾病使用的中葯也會有所不同,在治療很多疾病的時候中葯有著特殊的功效。當然中葯也有著獨有的特性和保質期,在保存中葯的時候根據不同的中葯以及中葯的保存狀態,保質期也會有著一定的區別,當中葯變質之後就不能在使用了。

1、煎好的中葯能放多久

目前代煎的中葯湯劑最常見的包裝是真空密封包裝,其次也可用患者自己提供的器皿來盛放。

研究發現,溫度越高葯液變質越快,在氣溫較高的季節里,室溫在25℃以上,一般湯劑保存不超過2天,如果冷藏,則一般保存7天不會有變質現象。另外,不同方劑即使在同一條件下,變質程度差異也較大,若葯液內澱粉、蛋白質、糖類等成分含量較多,則變質更快。

2、乾的中葯能放多久

通過現代葯理學的研究手段發現,大黃中的蒽醌苷類物質是其發揮瀉下作用的主要成分,但是隨著儲存時間的延長,蒽醌苷類物質會逐步地被水解為蒽醌的苷元,瀉下作用就會逐步地減弱。

中葯放置時間過長有效成分會丟失,所以它的葯效也會明顯降低,中葯在儲存過程當中常常會出現一些變異的現象,比如說容易被蟲咬、發霉、腐爛、變色變味等,所以中葯是有保質期的,不是放置時間越長效果越好。

中葯變質的因素

溫度

葯材在溫度方面都有一定的適應范圍。溫度過高過低都會使葯材質量發生變化。當溫度在35度以上時,含脂肪的葯物就會因受熱而使油質分離,從而少油;含揮發油多的葯物也會因受熱而使芳香氣味散失;動植物膠類和部分樹脂類葯物,受熱後又易於發軟、粘連成塊或融化。

溫度在20~35度時,由於有利於蟲害、黴菌等孽生繁殖,而使某些葯物生蟲、發霉以至變質。

濕度

濕度是指空氣中水蒸氣含量多少的程度,也就是空氣潮濕的程度。葯物本身能否保持正常的含水量,與空氣的濕度有密切的關系。一般葯物的正常含水量約10~20%。如空氣中水蒸氣多,葯物大量地吸收水分而使含水量增加(受潮),就容易發生霉爛變質現象。

空氣

空氣含有多種成分,其中以氧氣最容易與葯物的某些成分發生化學變化,而影響質量。通常所見到的丹皮、黃精等的顏色變深,就是因為它們所含的鞣質、油質及糖分等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發生變化而形成的。

中葯常見變質現象

霉變

即發霉,系中成葯外表或內部生長黴菌的現象。

酸敗

亦稱酵解,即中葯經日光照射或高溫,產生發酵,變味,變色而不能葯用。

揮發

是指葯物在高溫下所含揮發油散失或走油;乙醇揮發後醇浸出物發生沉澱,從而使有效成分失去。

渾濁沉澱

是液體中葯的常見變質現象,中成葯的液體制劑在低溫條件下容易發生沉澱或變質。

Ⅷ 中葯飲片保質期如何確定

中葯在很早以前沒有保質期。現在隨著中外的不斷交流。很多人將西葯的理論運用於中葯中。當然有好有壞。西葯的成分是單體,很容易測算出其衰減期。很多人以有效單體的衰減90%為失效期。但中葯是個復合物(若干單體組成)。很難判斷其有效期。例如大黃,其中主要成分為結合蒽醌和游離蒽醌。游離蒽醌是抗炎的主要成分,結合蒽醌是瀉下的主要成分。游離蒽醌還有5中形式,結合蒽醌在一定條件下還可以轉化成游離蒽醌。所有說,很難判斷其某個單體是增還是減,也無法判斷其效期。但2000年後中成葯的復方制劑已經強制寫明有效期。所有也逐漸進行相應的試驗和考察。再新葯報批過程有一套程序。中葯飲片遲早也會走成葯的路線。現在只是對不同中葯有不同的要求。含揮發油的需要陰涼存放(如薄荷)。見光易分解的要避光(如天然牛黃)。如果貯存的好,有效期就長。如果不好,就短。很難用具體的時間判斷。如有真空包裝還能保證,但大多數中葯還是暴露空氣中,所有無法判斷有效期。我廠的原料我曾將發現有10年前采購的,但經過嚴格的判斷,各種成分仍能達到葯典要求,所有仍未過期。所有,中葯的有效期需要先確定包裝,然後規定貯存條件和原料的初始狀態才能談及效期。完善中葯有效期是一個漫長的道路。

閱讀全文

與中葯保質期與有效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490
職工安全生產保證書 瀏覽:951
顧亮馬鞍山 瀏覽:961
工商局胡小勇 瀏覽:996
專業技術人員知識產權著作權 瀏覽:829
馬鞍山李群 瀏覽:440
創造101之無敵導師 瀏覽:170
關於公司知識產權的內控管理制度 瀏覽:72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
著作權共同所有 瀏覽:778
二手途達轉讓 瀏覽:518
馬鞍山市花湖 瀏覽:480
永樂票務投訴 瀏覽:951
龍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186
興國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131
開封計程車投訴電話是多少 瀏覽: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