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公務員掛職鍛煉期間可以從原單位調整職務嗎
從國發[2006]22號 國務院關於改革公務員工資制度的通知 及 國人部發[2006]58號 關於印發《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實施辦法》的通知得知,2006年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後,公務員工資執行職級工資制。公務員基本工資由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構成,其中級別工資又分為級別和級別檔次。我們都知道,工改後公務員年度考核稱職及以上的,五年晉升一個級別,兩年晉升一個檔次,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正常晉級晉檔。就說正常晉檔吧,我們會發現,絕大多數人都是在08年、10年、12年這樣的年份晉升檔次,因為剛好相隔兩年。但是所有人都是這樣的嗎?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是職務變動、正常晉升級別、滾動級別等原因可能會引起超檔差的情況發生,從而引起檔次的起始考核年限重新計算,最終導致不按照兩年一次的規律變動。同樣的道理,由於職務變動,變動一個職級,但是晉升了兩個級別的,級別的起始考核年份也會重新計算,從而導致五年一次正常晉升級別不按照原定年限變動。這里可能有朋友會有疑問,職務晉升不是就近就高晉升一個級別嗎,怎麼會變動兩個級別呢?原因就在於每個職級他是有一個級別范圍的,比方說鄉科級正職的最低級別為22級,如果副主任科員原級別為24級,晉升為主任科員的話,就不能就近就高的定級到23級,而應該定級到鄉科級正職的最低級別22級,這樣就出現了晉升一個職務層次,變動兩個級別的情況,其級別工資的起始考核年份就會從任職當年起重新計算和起考。
下面給大傢具體看個例子。
例:
某人,學習及任職簡歷如下: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大專畢業,2003年7月見習期,2004年7月任科員,2007年12月副主任科員,2011年1月任主任科員。
此人2006年6月30日為在職在編員工,應該進行06年工資套改。截止工改時,工齡4年,未計入工齡的大專以上學習年限3年,套改年限應該計算為7年。截止工改時任科員3年,套改結果為26.2,級別和檔次工資的起始考核年份均從2006年開始計算;工作到2007年1月時,達到了滾動級別規定的年限,滾動一個級別為25.1,級別工資的起始考核年份從2007年起重新計算;2007年12月,職務晉升為副主任科員,級別工資就近就高定級為24.1,從2008年1月起執行新工資,由於25.1到24.1的工資差額大於25.1到25.2的工資差額,即超檔差,所以檔次的起始考核年限應該從任職當年(即2007年)起重新計算,所以原來應該2008年1月晉升檔次改為2009年1月晉升檔次,成為24.2;2011年1月兩年一次晉升檔次後為24.3;2011年1月晉升為主任科員,就近就高定級為22.1(因為鄉科級正職的最低級別為22級),由於變動了一個職務層次晉升了兩個級別,所以級別起考年限從2011年重新計算,原本2012年進行的五年一次晉升級別改為2016年,另外24.3到22.1的工資差額小於24.3到24.4的工資差額,沒有超檔差,所以檔次的起始考核年限不變。2013年1月晉升檔次為22.2。
『貳』 科員幹部提到副科級幹部,年限為多少
沒有具體的年限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七章,職務、職級升降:
第四十五條,公務員晉升領導職務,應當具備擬任職務所要求的政治素質、工作能力、文化程度和任職經歷等方面的條件和資格。
公務員領導職務應當逐級晉升。特別優秀的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按照規定破格或者越級晉升。
第四十六條,公務員晉升領導職務,按照下列程序辦理:
(一)動議;
(二)民主推薦;
(三)確定考察對象,組織考察;
(四)按照管理許可權討論決定;
(五)履行任職手續。
第四十七條,廳局級正職以下領導職務出現空缺且本機關沒有合適人選的,可以通過適當方式面向社會選拔任職人選。
第四十八條,公務員晉升領導職務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實行任職前公示制度和任職試用期制度。
第四十九條,公務員職級應當逐級晉升,根據個人德才表現、工作實績和任職資歷,參考民主推薦或者民主測評結果確定人選,經公示後,按照管理許可權審批。
第五十條,公務員的職務、職級實行能上能下。對不適宜或者不勝任現任職務、職級的,應當進行調整。公務員在年度考核中被確定為不稱職的,按照規定程序降低一個職務或者職級層次任職。
(2)掛職任職年限擴展閱讀:
新錄用公務員試用期滿合格後,大學專科、大學本科、獲得雙學士學位的大學本科畢業生(含學制為六年以上的大學本科畢業生)、研究生班畢業和未獲得碩士學位的研究生按科員職務。
在公務員制度與參照管理的黨的機關工作人員的職務與級別為九至十四級。
科員其實就是一般工作人員,非領導幹部,分為四種:辦事員、科員、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綜合管理類公務員職級對應的級別是:
(一)一級巡視員:十三級至八級;
(二)二級巡視員:十五級至十級;
(三)一級調研員:十七級至十一級;
(四)二級調研員:十八級至十二級;
(五)三級調研員:十九級至十三級;
(六)四級調研員:二十級至十四級;
(七)一級主任科員:二十一級至十五級;
(八)二級主任科員:二十二級至十六級(原獲得博士學位的研究生,任命為主任科員,定為二十二級);
(九)三級主任科員:二十三級至十七級;
(十)四級主任科員:二十四級至十八級(原獲得碩士學位的研究生定為副主任科員二十四級);
(十一)一級科員:二十六級至十八級(原大專畢業定為科員二十六級,本科畢業定為科員二十五級);
(十二)二級科員:二十七級至十九級(原辦事員定為二十七級)。
『叄』 公務員掛職下派的職務與晉升的職務同級的,是否可合並計算任職年限
下派、掛職鍛煉期滿回單位後晉升了職務的,其下派、掛職期間的職務與晉升的職務回同級的,可合並答計算任職年限。
http://cache..com/c?word=%B9%D2%D6%B0%3B%CF%C2%C5%C9%2C%C8%CE%D6%B0%3B%C4%EA%CF%DE&url=http%3A//www%2Eabrsj%2Egov%2Ecn/2rszcfg5160%2Ehtm&b=0&a=141&user=
『肆』 掛職幹部與任職幹部的區別
掛職幹部與任職幹部主要有以下的區別:
1、編制歸屬不同:
掛職幹部:不佔工作單位的編制,佔用原單位的編制;
任職幹部:占工作單位的編制。
2、目的性不同
掛職幹部:為了進行鍛煉的交流方式;
任職幹部:本職工作的完成。
3、任職穩定性不同
掛職幹部:具有臨時性
任職幹部:穩定性較強
4、任職方式不同
掛職幹部:選派
任職幹部:晉升、選拔、調動等方式。
掛職幹部:掛職幹部是指選派公務員到下級機關、上級機關、其他地區機關以及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擔任相應職務進行鍛煉的交流方式。掛職的公務員還屬於選派單位的人,佔用原單位的編制,鍛煉期滿後,仍回原單位工作或者留用、提拔。
拓展資料
掛職幹部需知:
一、擺正位置、求真務實。
1、擺正位置,明確目的。
2、做事先做人,以誠相待。
3、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二、善於觀察、准確切入。
1、在分工之內尋找工作切入點。
2、在其他領導分工中尋找工作切入點。
3、積極主動的為公司獻計獻策,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工作。
三、努力學習、與時俱進
四、政府機關應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加大為企業協調服務的力度。
參考資料:網路-掛職幹部
『伍』 蘇秀瑞的任職時間
2012.3任株洲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市長助理(掛職半年) 。
2013年8月31日,山西省委組織部公示,擬任縣(市、區)委書記。
2013年9月16日,任陽泉市郊區區委書記。
『陸』 公務員掛職年限是否算任職年限
公務員掛職待遇不變,已很明確地規定了算任職年限。
『柒』 幹部掛職鍛煉所掛任職務多長時間可視為一個職位任職的經歷
幹部掛職鍛煉,
所掛任職務,
一年時間,
可視為一個職位任職的經歷!
『捌』 公務員試用期滿按期轉正任職後,任職時間從是試用期滿算起嗎
新錄用的公務員,試用期滿按期轉正任職後,任職時間從試用期滿之日起計算。2004年3月開始使用期滿一年,三十日內考核定級,2005年4月落款,任職時間從4月份開始。
原具有公務員身份的,可參考其原任職務與級別,比照本機關同等條件人員,確定職務與級別。其他具有工作經歷的,可根據其資歷和工齡,比照本機關同等條件人員,確定職務與級別。
(8)掛職任職年限擴展閱讀:
公務員任職定級規定內容:
1、新錄用公務員任職定級,應當在規定的機構規格、編制、職數限額以及主任科員以下及其他相當職務層次的非領導職務范圍內,按照擬任職務及其對應的級別進行。公務員試用期滿三十日內,應根據擬任職務的要求,按照公務員的條件、義務和紀律要求,對新錄用公務員進行任職考核。
2、其他新錄用的公務員:原具有公務員身份的,可參考其原任職務與級別,比照本機關同等條件人員,確定職務與級別。其他具有工作經歷的,可根據其資歷和工齡,比照本機關同等條件人員,確定職務與級別。
3、新錄用公務員任職時間從試用期滿之日起計算。
4、對有把試用期計入任職年限的的,由縣級以上領導機關或者公務員主管部門按照管理許可權,區別不同情況,分別予以責令糾正或者宣布無效;對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根據情節輕重作出處理。
『玖』 享受副科侍遇是否計算副科任職期限
掛職任職,高掛那種,然後轉正式任職才會計算。只有待遇,標注是科員的話 ,是不算的
『拾』 掛職與借調的區別
兩者的區別:掛職是組織部門有計劃、按程序進行的,掛任職務都要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經過正規的組織程序進行任命或者選舉,它是幹部培養的一個重要途徑。
掛職是人事關系留在原單位,到別的部門去有個位置去鍛煉或體驗,一段時間再回到原單位工作。借調也是人事關系留在原單位,人去別的單位去工作,但不一定在回原單位來。
就是說,掛職可以「上掛」,比如基層公務員到上級機關、乃至中央和國家部委掛職;也可以「下掛」,則反之。另外還有橫向交流掛職,即在同等級別的單位,這種情況還包括對口、共建單位等。
借調,是指用人單位之間因工作需要而採取借調工作人員的形式。通常由借調單位和被借調單位之間簽訂借調合同。合同中一般應明確規定被借調者的人數,借調事由,借調期限,借調期間的工資待遇、勞動保險和生活福利待遇。
一般來說,被借調者在有關工資、保險、福利等待遇方面享有與借調單位職工的同等待遇,但仍屬被借調單位編制,如遇調資、提職、職稱評定則享受被借調單位人員同等待遇。借調合同期滿,被借調者仍回原單位工作。借調期間工齡連續計算。
《公務員法》指出,掛職和調任、轉任一樣,是公務員法定的一種內部交流方式。不過,實際上,掛職人員並不局限於公務員。按照規定,根據培養鍛煉公務員的需要,可以選派公務員到下級機關或者上級機關、其他地區機關以及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掛職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