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戰略投資者持股期限 和網下詢價機構持股期限問題
一般看他們的約定:網下詢價配售的一般鎖定1年以上,戰略投資者鎖定稍長一般3年左右,,主要看他們自己約定的時間為主,不是固定不變的
『貳』 定向增發引進戰略投資者停盤多久
上市公司籌劃非公開發行(定向增發)股票——公告董事會預案期間,公司股票停牌沒有具體的時間規定。
按《股票上市規則》的規定,上市公司可以交易所認為合理的理由申請對其股票及其衍生品種實施停牌和復牌,卻未涉及停牌期限。《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業務指引》作出上述停牌規定的制度依據是《股票上市規則》,但它同樣未涉及停牌期限。這樣的制度安排,有利於董事會推出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的成熟預案並進行公告,但對二級市場的股票持有人卻是不公平的。如果某上市公司遲遲不推出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的董事會預案,那麼,它的股票也就可以不復牌,這就影響了流通股股東的流通權。在牛市中,就有可能「錯過了好機會」,在熊市中也存在同樣的問題,會錯過「斬倉」的好機會。
『叄』 公司有戰略投資者後一般多長時間可在創業板上市
保薦人培育期六個月後可申請上市。
『肆』 戰略投資具體是指什麼樣的投資和財政投資有什麼區別
1、概念不同
戰略性投資是指對企業未來產生長期影響的資本支出,具有規模大、周期長內、基於企業發展的容長期目標、分階段等特徵,影響著企業的前途和命運的投資。即對企業全局有重大影響的投資。
財政投資又稱為財政投資性支出,是指以政府為主體、將其從社會產品或國民收入中籌集起來的財政資金用於國民經濟各部門的一種集中性、政策性投資,是財政支出中的重要部分。
2、目的不同
戰略投資通常是和擬投資企業屬於同一行業或相近產業,或處於同一產業鏈的不同環節。其投資的目的除了獲取財務回報以外,更看重其戰略目的。
如果企業希望在獲取資金支持的同時,獲得投資者在公司管理或技術方面的支持,通常會選擇戰略投資者。這有利於提離公司的行業地位,同時可以獲得技術、產品、上下游業務或其他方面的互補,以提高公司的贏利和增長能力。
財政投資是指政府為了實現其職能,滿足社會公共需要,實現經濟,投入資金用於轉化為實物資產的行為和過程。
3、投資期限不同
戰略投資者通常比財務投資者的投資期限更長,因為戰略投資者進行的任何股權投資是其長期發展戰略的一部分,是出於對生產、成本、市場等方面的綜合考慮,而不僅僅著眼於短期的財務回報。
『伍』 公司引進戰略投資是什麼意思呢有什麼作用
這有兩方面理解,說白了一是為了增加資本金,公司缺銀子。戰略投資也是有期限的,得了利益也是要走的。二是出於利益,有的公司不缺錢,也要引資入股,分明就是利益輸送
『陸』 戰略投資者退出的時間,條件
戰投首選上市退出,上市後退出時機跟鎖定期直接關系,跟公司經營情況和股價關聯。
另外還有大股東回購、向第三方轉讓等方式。
上交所規定倒沒聽說,應該是證監會有規定吧
『柒』 企業制定發展戰略,其期限是根據什麼來確定的
沒有盈利,企業就無法生存。
於是,從唯一和第一的考量出發的立場和立意點就是:
一個內月,
雙月;
季度容;
半年;
公歷年;
財年。
投資,就如同是『戰爭』有的時候,幾乎也許就是一樣的啊,:
戰機,千載難逢,稍縱即逝,精明決策,果敢堅定,一蹴而就。
國法庄嚴國法尊嚴
『捌』 基金投資應該持有多長時間
「長期持有」的概念,8年以上才是真正意義上有穩定績效表現的「長期投資」,即至少持有2個以上完整的周期。如果你還接受不了8年以上的周期,那麼你可以考慮持有4-5年(回報概率最高),而且,務必做個「戰略性擇時」,千萬別在估值高點買入基金!在合適的點位買入,並持有足夠多的周期,這是基金投資成功的關鍵
『玖』 財務投資和戰略投資有什麼區別
當下活躍在私募股權投資市場的投資者,主要分為財務(金融)投資者和戰略投資者。無論是財務投資者還是戰略投資者,都能為所投資的項目提供資金支持,但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區別。
戰略投資者。通常是和擬投資企業屬於同一行業或相近產業,或處於同一產業鏈的不同環節。其投資的目的除了獲取財務回報以外,更看重其戰略目的。如果企業希望在獲取資金支持的同時,獲得投資者在公司管理或技術方面的支持,通常會選擇戰略投資者。這有利於提離公司的行業地位,同時可以獲得技術、產品、上下游業務或其他方面的互補,以提高公司的贏利和增長能力。
戰略投資者通常比財務投資者的投資期限更長,因為戰略投資者進行的任何股權投資是其長期發展戰略的一部分,是出於對生產、成本、市場等方面的綜合考慮,而不僅僅著眼於短期的財務回報。例如,眾多跨國公司近年在中國進行的產業投資是因為他們看中了中國的市場、研究資源和廉價勞動力。因此.戰略投資者對公司的控制和在董亊會比例上的要求會更多.會較多地介入管理,這會增加雙方在管理和企業文化上磨合的難度。
引入戰略投資者的一個重要風險是他們可能成為潛在競爭者。如果一家跨國公司在中國參股數家企業,出於戰略的整體考慮來安排產品和市場,就可能與引資企業的長期發展戰略或目標相矛盾。國內一些曾經的知名品牌在引入境外戰略投資者後被打入冷宮,就是這一風險的真實寫照。
財務投資者是指那些主要出於財務目的的投資者,獨立的私募股權基金一般屬於這一類。財務投資者的基金經理未必不是行業專家,特別是一些有行業傾向和豐富行業經驗的私募股權基金。金觸投資者和戰略投資者對所投資企業有以下三個方面的不同要求:
多數財務投資者除了在董亊會層面上參與企業的重大戰略決策外,一般不參與企業的曰常管理和經營,也不會成為潛在的競爭者。投資完成後,財務投資者對自己的投資項目就很難控制,因此他們更加重視對行業成長性和管理團隊素質的考察。
財務投資者關注投資的中期回報,以上市為主要退出途徑。所以在選擇投資對象時,他們就會考察企業3~5年後的業績能否達到上市要求,其股權結構適合在哪個市場上市,而他們在金融方面的經驗和網路也有助於公司未來的上市。即使財務投資者在投資後獲得了控股權,他們也不準備長期保持對一家企業的控制,在企業公開上市後,公司的控制權會再次回到企業內部。所以如果一家企業希望保持其獨立性,財務投資者是最佳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