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代香囊的作用及意義,用法~
香囊的作用:
1、防治疫毒:孫思邈《千金要方》:「避疫氣,令人不染」,就是使人不受污穢之氣或毒氣的污染。
2、防止蚊蟲叮咬:夏季蚊蟲較多,古代沒有滅蚊葯,一般人家又沒有蚊帳子,夏季大多室外休息,小孩皮膚嫩,蚊子最容易咬小孩的頭面和脖子,所以把香囊戴在脖子周圍和胸部。
3、防止毒蛇咬傷:南方空氣潮濕,山區毒蛇較多,住在山區里的人為了防止毒蛇進入床鋪,就佩戴雄黃香囊,蛇類聞見雄黃的氣味,就會遠離。白娘子喝了雄黃酒就會現出原形,一般小蛇就更不在話下了。
意義:
歷史演化到近代,香包則多半用於民間端午節的贈品,主要功能是求吉祈福。
祛邪祈福,是香包文化的永久主題。而隱喻象徵、托物言志則是香包的鮮明藝術特色。慶陽香包的圖案和造型非常考究,具有豐富的意蘊。
香囊的風情意味是在男女情事上。有一說,女子佩香囊意謂有所歸屬,這也是中國不少民族用贈香囊來表示愛慕之情的緣故。香囊在我們通常的概念中,就是定情之物,它傳情達意的密碼是多種多樣的,含蓄且優美。
(1)香囊有效期擴展閱讀
香囊種類
香囊質地種類很多,有玉鏤雕的,金累絲、銀累絲、點翠鑲嵌和絲綉的。一般製成圓形、方形、橢圓形、倭角形、葫蘆形、石榴形、桃形、腰圓形、方勝形等等,囊多是兩片相合中間鏤空,也有的中空縮口,但都必須有孔透氣,用以散發香味。
香囊長約十厘米,寬五厘米,厚二厘米。頂端有便於懸掛的絲絛,下端系有結出百結(百吉)的系繩絲線彩絛或珠寶流蘇。
戴香囊頗有講究。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娃娃抱公雞、雙蓮並蒂等形狀的,象徵著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斗雞趕兔等。
青年人戴香包最講究,如果是熱戀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製作一二枚別致的香包,趕有節前送給自己的情郎。小夥子戴著心上人送給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圍男女的評論,直誇小伙的對象心靈手巧。
我國南方的很多地方有端午節掛香囊的習俗,這也是一種預防傳染病的方法。中醫認為夏季的氣候特點是濕溫,細菌容易滋生,而香囊則有殺菌和提高身體抵抗力的作用。
『貳』 QQ寵物藍莓香囊有效期是多久
沒限制的.只要你開通粉鑽就可以打開香囊了
『叄』 香囊的起源
香囊是古代漢族勞動婦女創造的一種民間刺綉工藝品。是以男耕女織為標志的古代漢族農耕文化的產物,是越千年而余緒未泯的漢族傳統文化的遺存和再生。
香囊以錦製作,又稱錦囊或錦香袋、香包、香纓、佩幃、容臭等,今人稱荷包、耍貨子、絀絀。一般系於腰間或肘後之下的腰帶上,也有的系於床帳或車輦上。由於奇特香料多來自外國的貢品,朝廷還把香囊作為賞賜之物。佩帶香囊之俗,也在民間盛行。「榴花角黎斗時新,今日誰家酒不樽。堪笑江湖阻風客,卻隨蒿葉上珠門。」這首古詩是描述當時人們歡度端午佳節的種種習俗。端午節前後,人們除了吃粽子、插艾葉以外,還要給孩子們帶上香囊。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 它是用彩色絲線在綵綢上綉制出各種內涵古老神奇、博大精深的圖案紋飾,縫製成形狀各異、大小不等的小綉囊,內裝多種濃烈芳香氣味的中草葯研製的細末。古代的香囊是用來提神的,也有用香料來做的,因其香適合很多人的喜歡,後逐步改為純香料。
關於現代的用法是放在衣櫃上做防蛀用,因為可以保留其香氣,(香薰)也有用來清晰房間,保持室內空氣充足而有香氣。就是放在一小火堆上面蒸發香氣,把過期的香水放在上面燃燒也可以的。搭配一定水……
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製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 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術品。
『肆』 古人為什麼喜歡佩戴香囊
香囊,也稱香包,香袋,在古代大多人都是隨身佩帶,系在腰帶之上或掛於床前。香囊的佩戴歷史由來已久,在書面的記載當中,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屈原跟宋玉,是我國戰國時期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憂國憂民的代表作《離騷》就有這樣的詞句;紉秋蘭以為配,也就是說將柔韌的蘭草作為帶子把香袋繫到衣服上,隨身佩帶。到封建社會後期,經過許多年的發展,佩戴香囊也逐漸演化為一種身份的象徵,一種氣質的代表,一種愛情的傳遞方式。
『伍』 請問香包袋是會過期的嗎
會。香包一般都是用綢布製成,內裝雄黃、熏草、艾葉等香料,而這些都是易揮發之物,用真空冷藏的方式才能保期久一點。
『陸』 哪些中葯才適合用來做香囊防治流感
香囊採用十五種芳香葯材,包含丁香公、川椒、白芷、肉豆蔻、冰片、沈香、艾葉、佩蘭、桂官、益智仁、小茴香、菖蒲石、蒼術、薄荷、藿香等名貴中草葯做成的中葯香包,可以掛在車里家裡,或小孩子身上,也可掛在手機上,鑰匙操上,不但好看,而且能夠有效預防秋冬季流感。
葯方:艾葉9克、蒼術9克、菖蒲9克、佩蘭9克、藿香9克、山柰9克、丁香3克、檀香5克、肉桂5克。
注意事項:
1)每天嗅聞香囊數次,香囊有效期為1-2周,葯效揮發後需更換葯材。
2)家裡用或公交車上用,每個房間香囊葯粉量10g左右。私家車用,香囊葯粉量可減少到5g。
3)孕婦忌用,過敏患者慎用。
4)可與茶飲、煎服方配合使用預防。
『柒』 香囊的做法
香囊又叫香袋、花囊,也叫荷包,是將芳香性中草葯碾成細末裝入特製布袋中,佩在身上以預防疾病的一種傳統民間藝品。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就提及到一種端午香囊「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香囊里芳香性中葯的揮發性氣味通過口鼻黏膜、肌膚毛竅、經絡穴位,經氣血經脈的循行而遍布全身,起到調節氣機、疏通經絡的作用。不同葯物組成發揮的作用各異,以芳香辟穢、祛邪解毒葯物為主可預防感冒,以開竅寧神、安神定志為主則防治失眠,以芳香醒脾、助運開胃為主以防治厭食等。
香囊的歷史
香囊的由來可謂歷史悠久,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就有熏燎、艾蒸和釀制香酒的記載,至周代就有了佩帶香囊、沐浴蘭湯的習俗。春秋戰國時期有佩戴芳香性植物以防穢避邪的記載。先秦時期,香囊已成為人們隨身攜帶或懸掛於幔帳的重要飾物。清代有用中葯香囊佩戴胸前預防四時感冒、瘟疫等的記載。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香囊里就發現了辛夷、肉桂、花椒、佩蘭、高良姜等多種香料。至今,民間仍有「帶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的風俗。
☝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
☝ 清代象牙雕葫蘆形香囊
香囊的製作
要製作香囊,首先要准備和選擇芳香材料。應根據不同的保健需要選擇處方,可以是單味中葯,也可以是多味中葯混合在一起。所需中葯要去正規的葯店購買。香囊袋一般淘寶上就有出售,也可以選擇細密、柔軟、透氣、好看的棉布自行縫制。
☝ 某寶搜索「香囊袋空袋」即可找到,一般也就幾塊錢的事兒~
☝ 家用粉碎機/料理機/破壁機,隨便來一款即可用來粉碎中葯
第二步是材料的填充和製作。芳香材料在裝入香囊前應粉碎,可在葯店代為粉碎,家裡有粉碎機的也可以回家粉碎,然後根據香囊的大小打入適量的葯粉。如果香囊較大,要填充一定量的棉紗,以減少葯粉的用量並使外觀飽滿,最後縫制包裝就可以了。
香囊的種類
1、解毒利濕香囊
做法:取藿香、艾葉、肉桂、山萘、蒼術各等量,清洗干凈後烘乾,並粉碎至100~200目。然後找來絲布,縫製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每袋裡裝4克葯粉,每天掛前胸佩帶,晚上睡覺時放置枕邊。
功用:有芳香化濁辟穢、清熱利濕解毒之效。
2、預防感冒香囊
做法一:取丁香、冰片各3克,高良姜2克,桂枝、佩蘭各5克。或山奈、丁香、雄黃各3克,冰片、薄荷腦各2.5克,砂仁、蔻仁各5克。任選一方,將葯材搗碎成細末並過篩,裝入香囊袋。每個袋子裝葯品細末10~15克,可佩戴到胸前,或用別針固定到衣服上。
做法二:川芎、白芷,荊芥,薄荷,羌活,霍香,防風各9克,細辛,辛夷花,冰片各3克,雄黃1.5克。一起研成細末,從早起每3小時聞一次直至睡前,或作成布包聞吸,共用1至3天。
做法三:霍香,丁香,木香,羌活,白芷,柴胡,菖蒲,蒼術,細辛各3克,一起研成細末,用棉布縫制小葯袋,裝入葯末,佩戴胸前,時時嗅聞。
做法四:山奈,蒼術,藁本,菖蒲,冰片,甘松各等份,除冰片外,將各葯烘乾,研為細末,加入冰片,調均勻,裝袋內,佩戴胸前,時時嗅聞。
功用:該香囊有提高抵抗力、預防感冒之效。香囊佩戴位置離鼻孔越近,效果越好。香囊中的葯末最好十天左右更換一次,以保持葯效。
3、提高抵抗力香囊
做法:取丁香、荊芥穗、紫蘇、蒼術、肉桂、辛夷、細辛、白蔻仁各2克,粉碎後,裝在絲布袋裡。
功效:有提高抵抗力、增強呼吸道之效。還可以做成大的,掛到家裡,提高全家人的抵抗力。
4、防蚊驅蟲香囊
做法:取丁香、薄荷、薰衣草、七里香或艾葉各10克。用絲布縫製成孩子喜歡的卡通形狀,隨身攜帶。
功效:上述芳香葯物都含有揮發油,可揮發出蚊蟲不喜歡的味道,達到驅蚊之效。
5、解春困香囊
做法:冰片、樟腦各3克,良姜15克,桂皮30克;或川芎、白芷各10克,蒼術20克,冰片3克;或山柰、雄黃各10克,樟腦3克,丁香50克。以上三種任選一種配方,將葯物粉碎成細面,取葯面3~5克,用布縫制。
功效:可祛風散寒,化濕通竅,對解春困十分有效。佩掛在脖子上,15天換一次即可。6、防治冠心病香囊
做法:玄參,當歸,菖蒲,花椒,桂枝,薤白,冰片,三七等各10克。乾燥後,粉碎,過篩混合攪拌均勻,做成葯袋,放置左胸前,並時時以鼻嗅之。
功效:對防治冠心病有一定作用。
7、防治失眠香囊
做法:辰砂(硃砂上品)適量,裝囊,戴身上,以鼻嗅之。
功效:辰砂有鎮定安神的作用,有助於睡眠。
8、預防小兒厭食香囊
做法一:高良姜、青陳皮、蓽茇、蒼術、薄荷、川椒各10克,研為細末,裝入布袋中,置於胸前,堅持佩戴1~2個月。
做法二:黃芪、炒白術、焦山楂、炒六曲、炒內金、皮硝各10克,陳皮、廣木香、砂仁各6克,一起研為細末,放入布袋中,置於肚臍處,適當固定。
功效:對小兒有健脾開胃、和胃消積的作用。
『捌』 香包的來歷
香包製作和佩戴史至少可以上溯到戰國時期,屈原《離騷》中有「扈江籬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江離、辟芷、秋蘭均為香草。紉,乃連綴之意。佩即佩幃,在這里既指香包,也含佩帶之意。全句的意思是把裝滿香草的佩幃帶在身上。這說明香包早在屈子所處的戰國時代已是一種飾物了。
香包的起源還有幾種說法,其一是以前人們在野外住宿,為防止毒蛇叮咬,把中草葯用樹葉包起來放在身旁,起驅蟲的作用。後來改用布和絲綢,慢慢成為一種裝飾物、吉祥物。其二是:香包作為行軍打仗時傳遞軍事機密和書信的工具,史稱「錦囊」,三國時諸葛亮給趙雲的「錦囊妙計」的裝信之物就是香包。其三是:有未嫁女兒的人家要臨街修閣樓,四面開窗,選婿時女子上閣樓,拋香包給相中之人以作定情之物。香包中配以香草,香草以細辛、白芷、丁香、甘松、蒼術等中草葯研細配製而成,有香味,直到了除穢避邪之功。
『玖』 請問香包有什麼意義嗎又代表什麼呢誰能告訴我
香包,古人叫香纓、香囊、佩幃、容臭,今人稱荷包、耍貨子、絀絀。它是古代勞動婦女創造的一類民間刺綉工藝品。是以男耕女織為標志的古代農耕文化的產物,是越千年而余緒未泯的中華傳統文化的遺存和再生。香包在《詩經》的一些篇章里已有描述,說明早在約3000年前就有了香包。 《禮記》雲:「五采謂之綉。」香包用青、赤、黃、白、黑五色絲線刺綉而成,色彩絢麗,自然有裝飾衣著、把玩欣賞之審美功用,又因填有特殊的中葯材,兼有驅邪擗欹、除菌爽神功效。《禮記、類則》載,未成年男女,晨昏叩拜父母,必須佩戴香包,說明香包還有禮儀作用。戰國時期以至秦、漢、晉,大男人堂而皇之佩戴香包,晉以後漸為女人、兒童的專用品。宋時,官史朝服上開始佩戴香包,禮儀作用愈加凸顯。清代,香包成為饋贈佳品,特別是相戀男女以此作為饋贈的信物。現代,香包是承載傳統文化的有效載體,在人際交注、美化環境、陶冶情操、寄情寓志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送一個香包,傳遞一份友情,梢去一份好心情,表達一番美好的祝願,問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取向。 至清代,香囊已成為愛情的信物了。《紅樓夢》第十七回寶玉與黛玉之間的一次「鬧別扭」便是由送荷包引發的。 而歷史演化到近代,香包則多半用於民間端午節的贈品,主要功能是求吉祈福,驅惡避邪的。 再看香包的圖案,以華池縣雙塔寺出土的「千歲香包」為例,選用變形的梅花、荷花及纏枝花為刺綉紋飾圖案,是按照佛教凈土的教義設計的,其寓意是把這件小香包看作「西方凈土」,因為變形梅花從唐代起就作為佛胸前的吉祥標志。 800多年前的佛教信徒們向佛塔敬獻這種香包,完全是為了向佛表示崇敬和祈福的誠意。 從我國民間現存清代以來的香包看,大多數以花卉和動物為主圖,以隱喻象徵等手法表達各種情感寄託和美好嚮往。比方,用雙魚、雙蝶、蛟龍等象徵兩性相愛、交合、生育;用蓮花、荷花、牡丹、梅花等喻意女性;用登梅的喜鵲、採花的蜜蜂隱喻男性;松鶴象徵長壽、石榴象徵多子;而利用漢字的諧音做比喻者更是隨處可見:送給新婚夫婦的「早生貴子」(棗兒、花生、桂圓、蓮子組合圖案);送給長壽老人的「耄耋童趣」(以貓和蝴蝶戲牡丹組合圖案,喻意老年生活非常有情趣);送給小孩的「福壽娃娃」(以憨態十足的娃娃為主體,周圍環繞蝙蝠、桃子組圖,寓意此子今生多福多壽)…… 翻開這一層層厚重的文化積淀,面對這一幅幅多彩的生活畫卷,展示在我們面前的盡都是古樸而又拙巧、原始而又鮮活的藝術瑰寶。其實,這才是揭示人性慾望的藝術;表達思想信仰的藝術;展示生命活力的藝術。可以說是真正的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大眾文化、人性文化。
『拾』 雄黃做的香包多久會失效
如果皮膚接觸到雄黃過多時,會中毒的。戴雄黃與生男孩女孩沒友關系,生孩子性別是由精子里的染色體不同而決定的,精子里有一半是Y,一半是性染色體包括:X染色體和Y染色體。含有一對X染色體的受精卵發育成女性,而具有一條X染色體和一條Y染色體者則發育成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