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行政處罰的訴訟期限是什麼
行政處罰的訴訟期限一般為兩年。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回釋》答第41條規定:「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第42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
2. 行政處罰時效期限
對違法行為人的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追究行政責任,給予行政處罰的有效期限。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規定:「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前款規定的期限,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3. 行政處罰法的處罰時效是多久
行政處罰法中規定的時效是指:對違法行為人的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版行為追究行政責任,給權予行政處罰的有效期限。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規定:「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前款規定的期限,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3)行政處罰法的法定期限擴展閱讀:
限制
適用條件限制
行政處罰適用是指行政主體在認定相對方行為違法的基礎上,依法決定對相對方是否給予行政處罰和如何科以處罰的活動。
行政處罰的適用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行政處罰適用的前提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行政違法行為客觀存在。
2.行政處罰適用的主體是享有法定的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或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
3.行政處罰適用的對象是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政違法者,且具有一定的責任能力。
4.行政處罰適用的時效,是指對行為人實施行政處罰,還需其違法行為未超過追究時效。
4. 《行政處罰法》時間問題
《行政處罰法》中有關期間(期限)問題一、《行政處罰法》有關「期間(期限)」的規定:
1、《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七條第二款:
行政機關在收集證據時,可以採取抽樣取證的方法;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記保存,並應當在七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在此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銷毀或者轉移證據。
2、《行政處罰法》第四十條:
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後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行政機關應當在七日內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
3、《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
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當事人不承擔行政機關組織聽證的費用。聽證依照以下程序組織:
(一)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在行政機關告知後三日內提出;
(二)行政機關應當在聽證的七日前,通知當事人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
4、第四十六條第三款:
當事人應當自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到指定的銀行繳納罰款。銀行應當收受罰款,並將罰款直接上繳國庫。
二、關於期間(期限)的說明:
1、關於當事人申請聽證的期限和行政機關組織聽證的期限:
(1)《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當事人在告知後三日內提出聽證申請」與《行政許可法》第四十七條「在被告知聽證權利之日起五日內提出」期限不同,不能混淆;
(2)《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一款第一項:「當事人在告知後三日內提出聽證申請」的規定,這里涉及到行政機關在辦理適用一般程序的案件中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時間,即:行政機關應在事先告知書或聽證告知書送達當事人之日後「三日」期限期滿後才能作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若當事人要求聽證的,則按聽證的程序規定組織聽證後才能作出行政處罰)。
(註:在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中,可以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按法律規定程序辦理)。
(3)《行政處罰法》沒有明確規定行政機關組織聽證的期限。在《行政許可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在被告知聽證權利之日起五日內提出聽證申請的,行政機關應當在二十日內組織聽證,這里我們可以從其規定。
2、期間(期限)是否包含節假日:
(1)相關法律規定:
(一)《行政處罰法》沒有明確規定期間(期限)是工作日還是自然日,
(二)《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規定:
「期間以時、日、月、年計算。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計算在期間內。」
「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
(三)《行政復議法》第四十條規定:
「行政復議期間的計算和行政復議文書的送達,依照民事訴訟法關於期間、送達的規定執行。」
「本法關於行政復議期間有關「五日」、「七日」的規定是指工作日,不含節假日。」
(四)《行政許可法》第八十二條:
「本法規定的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期限以工作日計算,不含法定節假日。」
(2)說明:
《行政復議法》和《行政許可法》中「期限以工作日計算,不含法定節假日」的規定與《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期限)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的規定不完全一致,如:某行政機關在9月30日送達當事人聽證告知書後,按照《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一款第一項:「當事人在告知後三日內提出聽證申請」的規定,
若按工作日計算,因「十一」國慶長假10月1日至10月7日是節假日,當事人可以在9月30(若「三日內」期限包含9月30日當日)、10月8日、10月9日,最遲在10月9日提出聽證申請;若「三日內」期限不包含9月30日當日,則當事人可以在10月8日、9日、10日,最遲在10月10日提出聽證申請。
若按《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的規定,則當事人可以在9月30日(期限包含當日的情況下)、10月1日(10月1日不是期限最後一日)、10月8日提出聽證申請,最後期限為10月8日;若「三日內」期限不包含9月30日當日,則當事人可以在10月1日、10月2日(10月1日、2日不是期限最後一日)、10月8日提出聽證申請。
同時,若三日期限不包含當日,也並不意味著當事人不可以在當日提出聽證申請。
還有一個問題:當事人是否可以在10月1日至7日的節假日提出聽證申請,按照維護當事人權益的角度出發,應該可以。
另外,對於期限較長的規定,如60日、一個月、兩個月等,應包括節假日,法律有明確規定的除外。
3、關於期間(期限)是否包含當日:
《行政處罰法》沒有明確規定期間(期限)是否包含當日。
《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規定:「期間以時、日、月、年計算。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計算在期間內。」
這里要看法律具體規定,如果是規定「***之後」,一般不包括當日,如果是規定「***之日起」,應包括當日。
5. 《行政處罰法》對處罰時效是如何規定的
答:行政處罰的時效是指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人追究行政責任,予以行政處罰的有效期限。行政處罰法對處罰的時效做出了明確的限定:違法行為在2年內未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時效的計算,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如果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則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相關閱讀:行政訴訟知識 行政處罰法
行政處罰法 目錄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行政處罰的種類
和設定 第三章
行政處罰的實施機關第四章行政處罰的管轄
行政賠償制度
行政處罰法為什麼要規定行政賠償制度 建立行政訴訟制度的目的之一,是要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被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侵犯的合法權益得到補救。如果賠償問題得不到解決,人民法院的一些判決無法執行,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被侵犯的權益不能得到恢復[更多]【免費法律咨詢】行政處罰法三十三條中其他組織的界定
【法幫網法律咨詢】法幫網網友咨詢律師:第三十三條違法事實確鑿並有法定依據,對公民處以 五十元以下、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一千元以下罰款或 者警告的行政處罰的,可以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當事 人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第四十八條的 規[更多]什麼是行政賠償?行政處罰法為什麼要規定行政賠償制度?
根據行政處罰法,公民和組織享有哪些權利? 行政機關依法進行管理,對違法的行為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是保障國家政治、經濟以及其他社會生活的有序進行的必要手 段,是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的重要措施。行政機關行使行政權的范圍是非常廣泛的,它[更多]如何理解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的較大數額罰款?
行政處罰法律咨詢索引 [ 民事法律] 行政處罰 [ 行政訴訟]
個人獨資企業
核准注銷後的 行政處罰 [ 行政訴訟] 下列行為是否屬於 行政處罰 ? [ 行政訴訟] 公司被工商局核准注銷,工商部門後來做出的 [ 行政訴訟] 行政處罰 文書送達 [ 行政訴訟] 行政處罰 收取押[更多]行政處罰法律咨詢法律知識索引
行政處罰法律咨詢法律知識索引 [ 民事法律] 行政處罰 [ 行政訴訟] 個人獨資企業核准注銷後的 行政處罰 [ 行政訴訟] 下列行為是否屬於 行政處罰 ? [ 行政訴訟] 公司被工商局核准注銷,工商部門後來做出的 [ 行政訴訟] 行政處罰 文書送達 [ 行政訴訟] 行政處罰[更多]行政處罰法的概念
行政處罰,是
國家行政機關
對構成行政違法行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實施的行政法上的制裁。行政處罰是行政違法行為引起的法律後果。所謂行政違法,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國家行政管理秩序,依照法律應當由國家行政機關給予行政處罰的危害社會的[更多]
6. 行政處罰的期限
《行政處罰程序規定》第五十七條規定:
適用一般程序處理的案件應當自立案之日起90日內作出處理決定;案情復雜,不能在規定期限內作出處理決定的,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延長30日;
案情特別復雜,經延期仍不能作出處理決定的,應當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有關會議集體討論決定是否繼續延期。案件處理過程中聽證、公告和鑒定等時間不計入前款所指的案件辦理期限。
(6)行政處罰法的法定期限擴展閱讀:
辦案期限是指從立案之日起到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時間。行政處罰決定的執行時間等不計入辦案期限。
事實上,《行政處罰法》沒有對行政處罰案件的辦案期限作出明確規定,但不能據此認為《行政處罰法》對行政處罰案件的辦案期限沒有要求。
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的一大原則。《行政處罰法》在規范行政處罰行為、推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的同時,同樣重視提高行政效率。《行政處罰法》對行政處罰時效的規定以及聽證程序有關時限的規定,表明了對行政機關依法辦案、及時辦案的要求。由於行政處罰案件種類復雜,涉及多項行政管理內容,加之各地行政執法實際情況差別很大,《行政處罰法》對辦案期限沒有明確作出統一規定。
《行政處罰程序規定》從提高行政效率和公正執法的角度出發,對行政處罰案件的辦案期限作出了必要的、可行的規定。
7. 行政處罰決定書有效期多長
1、當事人應當自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到指定的銀行繳納罰款。銀行應當收受罰款,並將罰款直接上繳國庫。
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四十四條行政處罰決定依法作出後,當事人應當在行政處罰決定的期限內,予以履行。
3、第四十七條 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執法人員可以當場收繳罰款,依法給予二十元以下的罰款的;不當場收繳事後難以執行的。
第五十一條當事人規定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採取下列措施
1、到期不繳納罰款的,每日按罰款數額的百分之三加處罰款。
2、根據法律規定,將查封、扣押的財物拍賣或者將凍結的存款劃撥抵繳罰款。
3、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7)行政處罰法的法定期限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調查終結,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對調查結果進行審查,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如下決定
1、確有應受行政處罰的違法行為的,根據情節輕重及具體情況,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2、違法行為輕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處罰的,不予行政處罰。
3、違法事實不能成立的,不得給予行政處罰。
4、違法行為已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
對情節復雜或者重大違法行為給予較重的行政處罰,行政機關的負責人應當集體討論決定。 第三十九條規定:行政機關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給予行政處罰,應當製作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1、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
2、違反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事實和證據。
3、行政處罰的種類和依據。
4、行政處罰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5、不服行政處罰決定,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
6、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名稱和作出決定的日期。
7、行政處罰決定書必須蓋有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的印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行政處罰決定書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8. 行政處罰期限
要處罰的《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規定:「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專行政處罰。是指在不被發屬現的情況下,兩年後發現不予以處罰,而你所表述的狀態是兩年期內就已經被投訴舉報。相關部門已經介入調查,就算是調查取證過了兩年時間,也是會按照相關法律法規予以懲處的。因為你這是在兩年內就已經發生的。不適用於《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規定:「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的條文。以上 希望能幫到你